秦朝末年揭竿起义,为什么感觉只有楚国在战斗?
楚虽三户可亡秦。
战国时代,楚国楚文化独树一帜。秦灭六国,通常讲灭了山东六国,是秦国朝东方向灭了六国,可楚国却是代表南方的强国。春秋五霸最后到了吴越争霸,而没过几年,就进入了战国时代,吴越都已归入楚国势力范围,楚国也是七雄中较强横的一国。
楚国没有重用屈原,政治昏暗,遭致秦军攻伐国都。但楚人一向强悍,恰巧秦朝内忧外患,奴隶陈胜、吴广揭杆而起,建立张楚政权。尔后楚国贵族项藉、项羽叔侄起兵响应,沛县亭长刘季也顺势呼应,成为灭秦的两大主力,最后还成了争夺天下的楚汉相争。
历史就这样巧妙地对应了"楚虽三户可亡秦"的预言。
其实,六国遗留王公子孙,都有反抗的纪录。燕太子结交四大刺客之一荆轲向秦皇献地图"图穷匕见"。韩国贵族张良博浪掷锥投秦皇。诸如此类,风起云涌。只是都有浪花,没有形成浪涛。
楚人反秦,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给秦王朝一个沉重打击。
项羽破釜沉舟,带领江东敢死队一举突破秦军主力防线,将秦军几十万主力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刘季率义军攻陷秦都咸阳,子婴被迫举白旗投降,宣告秦朝灭亡。
就这样,项羽和刘季两大楚国军事集团,最后成了争夺天下的竞争对手,以汉胜楚亡而告终。刘季改名刘邦,建立了大汉帝国。
秦朝末年揭竿起义,为什么感觉只有楚国在战斗?
题主问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只关注了项羽和刘邦这两位争天下的“楚人”了。秦始皇还在世秦末大起义还没爆发时,韩国旧贵族子弟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没得手,得手不得手张良都必须要逃亡,否则会死的很难看。等到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早已民怨沸腾干柴烈火的广大民众纷纷响应起义了,有张良辅佐过的韩王信,有齐王田荣,有赵王歇,燕王韩广(后来韩广改封辽东王,臧茶为燕王)等等。还有魏国名士陈余和张耳,张耳年轻时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坐上客,还当过魏国的县令。被秦灭掉的六国旧贵族们趁势而起,拉队伍占地盘儿,秦朝灭亡。因项羽本来就是楚国贵族后代,刘邦也是在楚国故地土生土长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有些玄乎了,项羽和刘邦如果不是楚人而是其他地方的比方是齐国故地的人,那不就是“齐虽三户,亡秦必齐”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