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的两个嫡子名字一样?

贾赦的两个儿子与乾隆的两个嫡子同名,是巧合加有意为之。所谓巧合,是《红楼梦》第一个作者写了贾琏,而且叫他“琏二爷”。恰好,乾隆皇后所生的第二子叫做永琏。

说是有意,则是《红楼梦》的增删批阅者,或者说是其他作者在书中增加了贾璜、贾琮,于是,荣国府以及贾氏宗族中的璜、琏、琮,就与乾隆皇帝的三个儿子永璜、永琏、永琮同名了。

很显然,后面的作者是在书中插进了清朝的事,有“揭清之失”的故意。而前面的作者则是写的自家家史,是“悼明之亡”。

贾琏到底是老大还是老二

第二回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其中就讲到了贾赦家的情况。冷子兴说: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说到这里,冷子兴忽然打住了,说了一大段“原应叹息”的事。接着,又非常详细地讲到了贾宝玉的异事。期间,贾雨村还穿插了林黛玉避讳,不念母亲贾敏的“敏”字的故事。

转了一大圈,冷子兴忽然又提到了贾赦的儿子: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段写得很奇怪。贾琏有一个兄弟,一个妹妹,妹妹迎春是贾赦妾室所生都写到了,为何就不提贾琏的兄弟呢?这个兄弟是贾琮吗?更为奇怪的还在后头,贾琏分明是长子,却被叫做琏二爷,住在贾政家中,替叔叔打工。

贾琏为何是琏二爷,细读冷子兴所说的话,就觉得更加奇怪了。冷子兴说贾赦之女贾迎春是“二小姐”,是以“元、迎、探、惜”来排行的。但是,贾元春是贾政的女儿,贾惜春则是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的胞妹,贾探春则根本就不提。从后文故事看,贾探春应当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

假如按照元、应、探、惜的排行法,那么,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就应当是宁荣二府的老大,这样,贾琏就是“琏二爷”了。但是,宁荣二府合起来排序,贾珍应当比贾琏大,冷子兴说话时,贾琏才二十来岁,贾珍的儿子贾蓉都娶媳妇了。而且,贾珠也比贾琏大,贾琏在贾家也只能是老三。那么,荣国府是不是单独以男丁为行序呢?假如是这样,为何贾宝玉被叫做“宝二爷”、“二哥哥”呢?

种种奇怪的写法,十分令人费解。这样的文本矛盾,除了隐藏真事而外,就是批阅者,也就是另外一个作者所为。大概贾赦只有一个儿子,被写成两个,就为后文伏藏贾琮提供了空间。又以一个贾璜,组成璜、琏、琮,以暗射清朝宫廷之事,“揭清之失”。

《红楼梦》揭清之失实则“揭清之短”

《石头记》的作者极有可能是明朝藩王之后,整个故事讲的就是石头峰下石头城的家史,所以,是“家史王说”。至于“石头记”记的是明朝哪家藩王的事,咱们后文再说,先来讲讲《红楼梦》是如何“揭清之失”的。

第二回中,冷子兴不仅演说的荣国府,宁国府也一并说了。宁国府这一支,人丁比较冷落,只有宁国公只有贾敬这一房传承,贾敬也只有一个儿子贾珍,贾珍也是一脉单传,只有贾蓉更无旁的子孙。

总括起来,宁荣二府贾敬这代以下的男丁包括早已亡故的在内,有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贾蓉、贾蘭这么几位,如此,原著作者即便是在后文写了很多贾氏宗族子弟,贾璜、贾琮也不是荣宁二府的后代,与贾瑞等人一样,属于宗族子弟。所以,贾璜、贾琮极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作者所为。

贾璜的身份比较清楚,但也有许多可疑之处,第十回书中说他是“贾家玉字辈的嫡派”。既然是嫡派,那就应当出自宁荣二公。也就是说,宁荣二公不止贾代化、贾代善两个儿子,比如贾代儒就是其中一位。贾代儒的孙子是贾瑞,所以,贾璜就是贾氏宗族子弟。

贾琮的身份就写得比较含糊了,第二十回书中,贾琮在书中唯一正面出场了一回。书中说贾琮是来问宝玉好的,却劈头遭到了邢夫人的痛骂。邢夫人是贾赦的续弦妻子,可谓正室。但是,邢夫人骂贾琮犹如王夫人骂贾环,贾环是贾政的小妾所生,那么,贾琮就有可能是贾赦之庶出。

假如以这样的添加人物对照乾隆的三个儿子永璜、永琏、永琮,是不是说这三兄弟不全是皇后所生?其实,永琏、永琮是一母同胞,都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永璜居长,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所出,兄弟三人都是正宗的乾隆之子,永琏、永琮是嫡子。而《红楼梦》中,贾琏是嫡子,贾琮是庶出。

虽然永璜是老大,但他的母亲只是贵妃。乾隆认为,大清前四个皇帝都是庶出,从他这儿起,就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所以,立皇后富察氏的儿子永琏为储君。永琏是嫡长子,却是家中的老二,这也与贾琏在书中的排行相当。那么,贾璜如果对应永璜,是不是意味着他也是贾赦侧室所出?

贾璜、贾琏、贾琮三人的关系很凌乱,就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作者所为了。后来的作者搞乱这三人的关系,揭了清朝之短,甚至是揭了清廷之丑,说乾隆也不是嫡传皇帝,无论立任何人做皇帝,都是“庶出”。即便是贾琏,也疑似“过继”给了贾政。

其实,乾隆本人也承认入关之后的前四代皇帝都不是嫡传,自家都揭短了,《红楼梦》再写也没有多大意思。然而,后面作者虚构贾璜、贾琮两个人物,隐藏的是清廷的一段丑闻,扎扎实实地揭了清廷之短。

孝贤纯皇后

秦可卿与贾珍所隐藏的真相

秦可卿这个人物,其实也是两个人写的,分别隐藏着明朝、清朝的事。在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中,就隐藏了“秦休”。“三人”是秦字头,“木”是秦字底,“人木”是休。《说文解字》中说:“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石头记”借此寓意,暗藏了明朝被后金所灭。

秦可卿隐藏“悼明之亡”的事说起来还很复杂,这里,只结合本题目,单讲与清朝有关的真故事。

秦可卿这个人物来历很隐涩,书中说她是营缮郎秦业从养婴堂抱来的,出身低微。但贾母却说她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断定后面的重孙就娶不到这样的媳妇了。尤氏也说,秦可卿是打着灯笼都寻不着的。而且,第十二回送宫花的回前诗也说,秦可卿才是最配得上宫花之人,她“家住江南姓本秦”。

“家住江南姓本秦”就又涉及到明朝的事情了,秦可卿的故事中暗藏了崇祯之死,以及崇祯死后,桂林靖江王朱亨嘉谋反做皇帝的历史。这两个都有皇帝名分的人,还都是被迫吊死的。靖江王的藩地在桂林,王城中有“南天一柱”独秀峰,所以,秦可卿“家住江南姓本秦”。

后来的作者借用了秦可卿身上的皇帝符码,以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暗示秦可卿是被孝庄、多尔衮宣布死亡的顺治第四子和硕荣亲王。此处,又借用了和硕荣亲王,把清朝的是写进了荣国府。

秦可卿与贾珍有私情,暗写的是孝庄和多尔衮之间不清不白的关系。顺治与董鄂妃生下四王子之后,就称是“朕之第一子”,越过郡王直接封为亲王,等于是宣布了皇储。顺治对多尔衮极端不满,又与孝庄、多尔衮对待满汉的政见大相径庭,所以,和硕荣亲王四个月时被忽然宣布死亡。

从一些史料解读,这个和硕荣亲王极有可能如秦可卿那样,被抱养到了贾家。也就是说,清廷的嫡派正脉在宁国府。故而,《红楼梦》后面的作者虚构了贾璜、贾琮,与贾琏一起,暗喻了乾隆的三个儿子,尽管永琏的命运与秦可卿(和硕荣亲王)差不多,但这个皇子是不具备嫡子资格的。

《红楼梦》说,顺治的嫡传隐藏在贾府,就是作者我,你乾隆家怎么算得上嫡传呢?

贾母宝玉

《红楼梦》的贾家原本写的是靖江王的后代,以及宁王朱权的后代,但却被后来的作者融入了曹家的事,以曹寅反复辨认兄弟曹宣的事,暗藏了和硕荣亲王被曹寅母亲孙氏抱出宫廷,寄养曹家的秘史。而曹宣的儿子曹頫,则是贾宝玉的原型,贾宝玉原本就与贾母没有血缘关系。

为什么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的两个嫡子名字一样?

尽管小说是作家虚构的产品,但小说中的某些情节,通常与作家们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更何况作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被认为是曹雪芹的自传,那么其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更与他的个人经历相关。

小说中的第二回,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时,他明确提到过,贾赦有两个儿子,长子为贾琏,至于次子则没有明说。

但是在第二十四回,有这么一段描述:

一钟茶未吃完,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根据前后情节和邢夫人的斥责的语气,可以推定,这位名唤贾琮的孩子也是贾赦之子,而且年龄尚小,还需要贴身奶妈伺候,估计就是刚刚上私塾的年纪。此时的贾琏早已二十出头,成了荣府的一要台柱子,这样算来,那贾琏比贾琮至少大了十五六岁,贾琮也就是个约五六岁的孩子。

如此说来,贾琏作为贾赦的长子,那么贾琮则是贾赦的次子了。两兄弟一个单名“琏”,另一个单名“琮”,和乾隆与富察氏(孝贤皇后)先后所生的两子永琏、永琮同名,而且再细细追究,还有更大的巧合。

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永琮则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两兄弟的年龄差正好是16岁。小说中贾赦二子的年龄差也差不多是十五六岁,而且还有更更大的巧合。

小说第九回有这么一句:

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

此处又提到了一个贾氏子弟,名唤贾璜。在第十回又进一步作了介绍,说这位贾璜是贾家玉字辈的嫡派,他所娶之妻被称为“璜大奶奶”,可以断定贾璜排行老大。

那么这更更大的巧合就是,乾隆的皇长子名叫永璜,富察氏所生的永琏为皇二子,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曹雪芹在小说中才习惯性地将贾琏唤作“琏二爷”?

永璜、永琏、永琮,这是历史中乾隆的儿子们;贾璜、贾琏、贾琮,这是小说中虚构的人名,这样一比,可以断定,曹雪芹在小说中大胆地借鉴了乾隆儿子们的名字。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会用到乾隆时代皇子们的命名呢?这与曹雪芹的写作红楼小说时偶遇孝贤皇后有关。

乾隆帝先后有过三位皇后,第一位便是富察氏,即孝贤皇后。她比乾隆小一岁,身出名门,是察哈尔总督李荣保的女儿,曾祖父哈什屯是清朝的开国重臣,祖父米思翰曾受重任于康熙,她的弟弟傅恒在乾隆担任了内阁大学士。

雍正五年(1727年),15岁的富察氏被册封为宝亲王弘历的嫡福晋,乾隆即位后第二年(1737年)被册封为皇后。

富察氏先后生有两子,不幸的是哪个儿子都没活到成年,儿子们先后夭亡给孝贤皇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乾隆十三年三月(1748年),在跟随乾隆帝的东巡途中,孝贤皇后突然去世,年仅37岁。乾隆帝十分悲痛,亲自料理她的丧事,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乾隆帝对孝贤皇后一直念念不忘,并写了无数的诗词来怀念她。

孝贤皇后的突然离世,与红楼小说中贾元春的突然死亡,情节很相似,而且孝贤皇后的死亡方式与贾元秦的红楼梦曲也十分接近: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孝贤皇后在东巡中突然离世,这正是世事无常,来不及珍惜眼前的一切,更来不及与任何亲人告别,就突然客死他乡了。而不论她的年纪,还是她的地位,都是一个女人风华正茂的好时光,这与贾元春是何其相似。

曹雪芹曾隐姓埋名在水西庄写书,水西庄兴盛于乾隆年代,位于今天的天津市,由当时津门富甲一方的查日乾、查为仁父子营建,也有学者认为水西庄就是大观园的原型。

那么曹雪芹怎么会在水西庄呢?这其中又有一段传奇式的故事。考证派认为红楼梦为曹雪芹自传式的小说,但是关于他的身世及成长却备受争议。

在曹雪芹的童年时代,曹家已经陷入衰落,处于盛世末期。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被抄家,随之押解回了北京,曹雪芹也在其中。

但是从雍正六年到乾隆十九年,长达26年的时间里,曹雪芹住在哪里?又怎样获取了渊博的知识?这一段时间的资料则是空白的。

水西庄的主人查为仁曾收留过一位“苏州孤儿”,名叫染香子,而这位染香子极有可能就是少年曹雪芹。他在水西庄度过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并且在此地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乾隆帝曾四次巡游水西庄,而第一次巡游便是与孝贤皇后一起的,时间恰好是乾隆十三年冬末,也是孝贤皇后去世的年份。

而在这个年份的曹雪芹也在水西庄,也就是说,他极有可能亲眼见证了孝贤皇后巡幸水西庄的过程,不久之后,孝贤皇后便暴死于远离京城“路远山高”的德州运河。

孝贤皇后的一生悲喜交加,自己克勤克俭,当上了皇后,生了两个儿子,却一个也没保住,到最后,自己也在年华正茂时突然身亡。

曹雪芹因为曾经见证过孝贤皇后巡幸水西庄,极有可能对她的一生遭遇充满了同情,从而将她身上的故事以及相关的人物嫁接到了小说当中。

比如元妃省亲的情节,再比如她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也被带入到了小说中,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采用的是“真事隐”的方法,在这样的创作方法之下,正好将现实的真实很好的隐藏了起来,留“假语存”,又为后人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为什么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的两个嫡子名字一样?

起名有时代特征,名字留下的是时代印迹,象当起国起名字叫建国的有多少?文革起名都是什么红,什么卫,卫东、卫红、向东、向红的名字。现在起名字喜欢叫什么涵、宇、欣……

红楼梦中的名字除了斜音之外,也有其时代持征,特别是帝王之家的名字对全社会有指导意义,就象现在的明星的名字和有名影视剧出现的名字,都对社会有指导意义。

贾赦儿子的名字与乾隆儿子的名字一样,除有所暗指之外(红学家就喜欢研究这些),更说明曹家是皇帝家的包衣,就象儒家的孟、颜、曾排字与孔家一样,说明其都是儒家,一脉相承。还可能进一步说明红楼梦是在写皇家的故事,只不过人物身份不是皇家,而是公爵家而已。

为什么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的两个嫡子名字一样?

贾赦在《红楼梦》中是荣国府中贾母的大儿子,世袭了祖上的爵位,住在荣国府的旧园中。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贾琏,二儿子名叫贾琮。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永琏,一个叫永琮。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情投意合的妻子,在所有红宫佳丽当中,乾隆皇帝只跟富察皇后情深意长。乾隆对两个儿子也很器重,对大儿子永琏,乾隆很早就写下密旨定为了太子;二儿子永琮生下来就密定为皇帝继承人。但不幸的是永琏在九岁时偶感风寒而夭折,永琮在两岁时就出天花死了。曹雪芹把贾赦的两个儿子起名跟他们一样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经考证,曹雪芹祖上跟皇宫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是有功之臣,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他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小时候的陪读。康熙皇帝登基以后,对曹寅母子特别照顾,让曹寅负责江南地区的盐业和负责皇室的内务府“织造”之职。曹寅还肩负着监视江南地方官的任务,有什么吹草动都向康熙通风报信。康熙把江南织造每年或三年更代的办法改成无限期任职,并允许后世子孙沿袭。康熙六次下江南有五次都住在江宁织造府内,巨大的耗资让曹寅给江南国库带来了很大的亏空,但康熙很照顾曹寅,不让人参奏他,密令他跟李煦一起把亏空补上,但曹寅的亏空是此起彼伏,这儿补上了,那儿又查出来了。但有康熙皇帝在就是不让曹家倒台,任谁参奏也没办法。

曹寅的儿子曹颙死后,在康熙皇帝亲自主持下曹过继给曹寅的妻子作为继子,其时康熙对待曹家的态度已大不如从前了,他照顾曹家纯粹是看在曹寅和他父亲曹玺的情分上。其时,曹没有弄清自己跟康熙有多大的交情,不审时度势。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后,曹依旧不收敛,且行为不端,并且私挪公款造成了巨大的亏空,被发现后,没有积极的端正态度补亏,反而悄悄的转移财产,被雍正一道圣旨,家产尽归国有。从此曹雪芹锦衣玉食的生活一去不复回,最后蜗居在海淀郊外的几间砖房中靠写书度日。在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因病无钱医治而逝世。

贾赦身上肯定有曹的影子。把他的大儿子取名贾琏二儿子取名贾琮,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假琏、假琮。就是说:你跟皇家的关系是假的,人家没把你看在眼里,还不注重收敛,导致家业被抄,让我们跟着受罪。同时也表明了曹雪芹对皇族的不满和憎恨。虽然是雍正抄的家,但乾隆皇帝可是雍正的亲儿子,他登基以后也根本没有想起来照顾曹家。曹雪芹把他最钟爱的两个儿子一个描写成荒淫无耻的渣男并遇上个母老虎老婆,一个描写成小妾养的还被弄得“黑眉乌嘴”的被正室夫人骂。这或多或少是曹雪芹情绪的秘密宣泄,他不敢明目张胆地骂皇帝,只能这样了。

为什么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的两个嫡子名字一样?

这是个很令人好奇的问题,是啊,为什么小说《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贾琏和贾琮,与乾隆皇帝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后面那个字一样呢?是巧合吗?难道作者不知道在封建社会对长者或尊者重名字是很避讳的吗?皇帝可是大尊者,据说,乾隆读过小说《红楼梦》后,经过程伟元和高鹗补续刻本百二十回,才被允许出版发行的,时年乾隆皇帝才56岁。这就更奇怪了,难道乾隆忽略了书中贾琏、贾琮与自己儿子永琏、永琮名字相避讳的事了吗?

贾赦在小说《红楼梦》荣国府中是贾母的长子。他世袭了祖上一等将军职务,生活却荒淫无度,糜烂透顶。他有两个儿子,贾琏是他与自己的妾生的,贾琮是他与庶女生的。

据有关资料,乾隆皇帝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是他与自己最爱的妻子,富察皇后生的。长子永琏出生后,乾隆密旨确定为太子,很遗憾,永琏九岁时偶得风寒而夭折。后来,永琮降生,乾隆又密定其为皇帝继承人,结果二岁时,出天花死了。

小说《红楼梦》读者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读者竟然把小说《红楼梦》中贾赦两个儿子贾琏和贾琮,与清朝乾隆皇帝失去儿子永琏和永琮联系在了一起,说是小说《红楼梦》另有一番深意,很可能与作者本人或作者家族有关。

翻开有关史料,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还真是与清朝皇宫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是清朝大臣。康熙的奶妈是曹雪芹的曾祖母。而曹雪芹祖父是曹寅,康熙皇帝小时候读书,一直是由曹雪芹祖父曹寅陪读的。

康熙登基皇帝后,对恩师曹寅关爱有加。他下圣旨由曹寅负责江南地区的盐业、皇室内务府的“织造”官职。同时,暗暗旨意曹寅肩负监视江南地方官的任务,有什么情况及时上报。后来,康熙又把曹寅在江南织造每年或三年一更换的任职办法,改为无限期任职,并允许曹家世袭这一职务。史料记载,康熙六次下江南,有五次就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内。可见康熙皇帝对曹寅是多么的关照了。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曹寅出了麻烦事,康熙皇帝还护着他。例如,康熙帝五次下江南住在织造府内,曹寅给江南国库带来空前的亏空,引起江南官府上下不满,纷纷欲参奏曹寅,康熙密令不准参奏,同时,令亲信李煦与曹寅一起想办法把亏空补上。由于曹寅亏空此起彼伏,这儿补上了,那儿又被查出来了。康熙帝就这样一直护着曹寅。

曹寅只有一个儿子,叫曹颙。当曹寅和儿子曹颙先后去世,康熙帝又主持,把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妻子作为继子。曹頫何许人也?

曹頫

曹頫是曹家曹宣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聪明好学,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颇有兴致,也肯钻研,写了一手好文章,得到皇室赞赏。为了慰藉死去曹寅,在康熙主持下把曹頫过继给了曹寅家,作为曹寅的嗣子,继承了曹寅在江南的江宁织造主事一职。从此,康熙对待曹家的态度大不如以前了,这说明,康熙关照曹家,纯是看在曹寅和曹寅父亲曹玺的情分上。但是,曹頫认识不到这一点。

曹頫在任职期间行为不端。他没摆正自己与康熙之间的交情,乱用公款,挥霍无度。雍正皇帝登基以后,也不审时度势,急刹车,仍然自私挪用公款,造成地方财政巨大亏空,贪污腐败。被举报后,没有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挽回损失,反而转移财产,与朝廷对抗。这事被雍正一道圣旨,被革职抄家,曹頫所有家产,全部归为国有。从此,曹頫一贫如洗,玉食锦衣,穷奢极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蜗居在京城海淀郊外几间砖瓦房中靠写作度日。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小说《红楼梦》对贾赦、贾琏、贾琮设置,都是有所指的,在他们身上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贾赦,谐音假设(jia she)。贾琏,假(jia)琏,贾琮,假(jia)琮,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言外之意,这三个人物都是假设的,假的,而不是真的。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贾家与皇家的关系是假的,而不是真的。人家皇家根本没有把贾家看在眼里,自己还不收敛,导致被抄家,让后人也跟着活受罪。因此,有的“红学”学者认为:这个贾頫很可能就是小说《红楼梦》作者。他设置的这几个人物和这几场戏,是在表述自己对清朝皇族的不满和憎恨。雍正下令抄的家,可乾隆却是雍正的亲儿子,但他登基后并没有理睬曹家,更别说什么照顾了。为了泄私愤,他假设(贾赦)了这么两个人物,假琏(贾琏)和假琮(贾琮),含沙射影地骂皇家,以宣泄自己的内心对皇家的愤懑,一个荒淫无耻遇上了个母老虎,一个是庶女所生的,被正室夫人骂成“黑眉乌嘴”的。作为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曹雪芹,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他是不敢明目张胆的骂皇帝的。

曹雪芹

总之,小说《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帝两个嫡子名字一样,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是在骂皇家,以发泄自己对皇家的不满。乾隆皇帝看过小说《红楼梦》,阅后却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为什么红楼梦中贾赦的两个儿子名字跟乾隆的两个嫡子名字一样?

贾赦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琏和琮呢?是挑战皇权还是另有他意?

我们都知道,贾琏是贾赦的长子,王熙凤的丈夫。在贾府一众子女中,贾琏资质平平,没什么过人之处。

他身上唯一的特点就是好色了。在王熙凤那个漂亮能干的媳妇面前,他是真的自惭形愧。所以他常常背着王熙凤偷腥。

冷子兴曾这样评价贾琏:

“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助料理家务。”

由此得出,这贾琏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这样的人,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会败光。

再来看贾琮。贾琮因为庶出,且又年幼的关系,在《红楼梦》中,他是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出场次数不多。仅有的几次出场,他都是排在贾琏之后。

由此得出贾琮的生母身份彽微,因而他是由邢夫人抚养着。

其中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贾宝玉去看贾赦时,贾琮正好被邢夫人责骂。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年幼的贾琮还是个小顽童,读书时将墨抹在了脸上,这个应该是常态,所以奶妈也没怎么管。

而贾琮不是邢夫人所生,所以即便从小由她抚养,也不怎么再乎这个孩子,所以一顿骂也就过去了。

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需要大人好好引导的年龄,却被家人忽略甚至放养,他的前景又如何好得了。

说完贾琏和贾琮,我们再来认识下乾隆皇帝的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

雍正八年,嫡福晋富察氏为还是王爷的乾隆生下一子。所谓爱乌及乌,乾隆对这个儿子不仅宠爱有加,更对他寄予了厚望。“永琏”这个名字就是乾隆所赐。

据史书记载,永琏从小天资聪颖,在加上出生于皇家,气质自是不凡。乾隆即位后的第二年,永琏被秘密立为皇太子,此时,他仅仅只有7岁。

可惜的是,永琏被秘密立为皇太子仅两年,他就因病夭折了。死因为“偶感风寒,不治夭折。”死时仅9岁。

儿子的突然离世,让富察皇后及乾隆皇帝大受打击。并以皇太子的名义为永琏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之后,富察皇后调养了几年。乾隆十二年,生下七皇子永琮。据说永琮出生当天是佛诞日,加之当时久旱逢甘霖,让信奉佛教的乾隆很是高兴,他觉得这是上天的眷顾。

永琮小小年纪悟性极高,在一众皇子中,甚得乾隆帝宠爱,所以永琮之名也是乾隆所赐。

乾隆曾先后为永琮写下两首诗,他甚至将大清的希望寄托在了永琮身上。尽管他只是乾隆的第七子,但还是被乾隆秘密内定为皇储。

然而,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七皇子永琮身上。乾隆十三年,永琮染上天花,此时,他尚不满两岁。太医院动用所有太医,拼尽全力抢救,最终无力回天。

永琮死后不久,富察皇后也郁郁而终,享年37岁。

其实,我们可以从乾隆皇帝赐的字“琏”和“琮”看出,这两字都是王字旁。而在古代,皇帝为王。琏有延续之意,而琮有宗庙继承的意思。

只可惜生在皇家,命不由己。

我认为贾赦给两个儿子取名时,只是一味地宣誓了贾琏和贾琮的继承权罢了。

而曹公之所以安排这一出名字巧合,则是以永琏和永琮两个皇太子的相继夭折,来隐喻贾府即将没落。

两个皇太子都天资聪颖,可惜命太薄。而贾赦的两个儿子,虽身体尚好,但资质平庸。如此大的家业交由这样的继承人,早晚都要败光。

而且贾府当时已亏空的只剩下个华丽的外壳,加上后代不作为,贾府最终走向衰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