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

“三寸丁,谷树皮”其实说的是西门庆,而不是武大郎。在《水浒传》中,这个绰号虽然是安在武大郎的头上,但实际暗指的则是“西门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寸丁,谷树皮”隐藏的是两个人

望文生义,“三寸丁”指的是个子矮小的人。“丁”的本义是钉木头的钉子,引申义有人口的意思。武大郎身材矮小,犹如三寸钉子般,是文本的极端形容。

“谷树皮”,则形容武大郎皮肤粗糙,如谷树的树皮那般。把“三寸丁,谷树皮”连起来,说的就是武大郎的形象,既矮小又丑陋。但是,这颗“三寸钉”却能钉入谷树。

其实,“三寸钉”是一个字谜,也就是繁写的“壽”字。《水浒传》中以大量的拆字、组字之法,引用古代谶纬、灯谜等知识,暗藏了历史真相。三寸,出自《黄庭内景经·灵台章》:"灵台郁荡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指上、中、下三丹田。丁,就是人口,可以组成一个“壽”字。这个“壽”,指的是徐达之子徐增寿。

谷树皮,则是暗指了明代九大塞王之一的谷王朱橞。谷是谷王的“谷”,也是阳谷县的“谷”,树皮,即树字边,也就是是个“木”字。谷王朱橞与燕王朱棣同辈分,在朱元璋确定的“金木水火土”朱家皇室辈分中,他们都是“木字辈”。

这样解读有道理吗?书中还有哪些信息能够佐证?施耐庵为何要隐藏徐增寿、谷王朱橞呢?

景阳冈、阳谷县暗写的都是南京

“景阳”二字在《水浒传》中是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也是皇帝早朝,大臣等候早朝的景阳宫。《水浒传》中两次写到大臣待漏,专等景阳钟响。而皇宫与“景阳”有关的,是明南京故宫,这里不远处有南北朝时刘宋所建的景阳楼,就在鸡鸣山上。“三打祝家庄”是因为时迁偷了祝家店报晓公鸡引发的,岂不就是“鸡鸣寺”与“鸡鸣山”吗?

没错,《水浒传》的核心故事隐藏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

“景阳”二字中,又暗藏了与徐增寿、谷王朱橞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就是曹国公李景隆李九江,也就是《水浒传》中的“江州”。

阳谷县中有紫石街,这个街道名称是以紫微宫、紫金山、石头城合成的。武松斗杀西门庆,是在狮子桥下的狮子楼。狮子桥也是南京的一处古地标,现在,桥没了,地名还在。

这么多信息都指向南京,于是,施耐庵的意图就非常明确了,“三寸丁,谷树皮”就隐藏了“西门庆”。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王朱棣杀到南京城下,徐达之子徐增寿要做“李应”。建文帝朱允炆赶到左顺门,亲手斩杀了徐增寿,阻止了一场里应外合。接着,如祝家庄故事中的“銮庭御”那样,“去杀正西北的人马”。

南京城的正西北就是金川门,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把守。这二人见到城外朱棣的伞盖,立即打开城门,燕军进城,靖难之役结束。

朱棣进城时,文武百官早就跪在街道两旁,高呼万岁,犹如一场登基大典的预演。金川门是西北门,就是“西门庆”。“三寸丁,谷树皮”做里应,才有了燕王在西北门这场预演的庆典。

“三打祝家庄”时,梁山正北一路兵马没有写明主将是谁。正北是玄武之地,朱棣则号称玄武降世,《水浒传》中的“三月初三”早朝,以及玄女殿中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三卷天书……同样照应的是误走妖魔的这次早朝,三月初三,是玄武大帝的诞辰。

燕军从北平而来,也是玄武来临。奇怪的是,“銮庭御”不去杀正北人马,却去杀“正西北”的人马,不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吗?

阳谷县中暗藏了靖难之役的各种暗喻

武大郎之死暗喻了徐达之死,这段故事与施恩给武松送熟鹅对写,施耐庵暗示鹅鸭无毒,武松吃了没事,徐达是死于鹅鸭中的“生药”。

郓哥发现了西门庆、潘金莲的奸情,跑到街上给武大叔告密。郓哥见到武大郎时说了暗语:要借“麦桴”。武大郎回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哪来的麦桴。这处细节一是隐伏徐达之死,二是暗写朱棣在北平城中以鹅鸭之声掩盖练兵和打造兵器之声,悄然准备奉天靖难。

武大郎之死暗藏徐达之死,小舅子支持姐夫朱棣谋反做“李应”,也就顺理成章了。

武松杀嫂,暗喻的是建文帝削藩。“藩”被削去字头,就是一个“潘”。武松杀嫂的时间,隐藏在王婆的这句话中:“这个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九十三,其实是二十二岁的隐写,是9+10+3。戊寅年指的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这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当年,朱允炆没有改年号,翻过年来,也就是王婆说的“新年”,大明迎来了第二个年号“建文”,也就是建文元年。这一年,朱允炆就是二十二岁。也是在这一年,建文帝开始削藩,逼反了燕王朱棣。

“三寸丁”中的“丁”,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夏时万物皆丁实(《说文解字》)。朱棣是建文四年六月十三进入南京城的,就是“夏时”。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

三寸丁谷树皮的意思就是形容长得矮小且皮肤很差的男子。

从武大郎在水浒中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个身材矮小、长相丑陋且头脑智商都有问题的人,所以称其为三寸丁谷树皮,正是恰如其分。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十分矮小又丑陋难看。

“三寸丁”,就是说男子只有三寸高,为夸张的手法,比喻长得特别矮。

“谷树皮”大多考证为榖树皮,是一种树,树皮粗糙褶皱有斑点,也有人认为不是一种树,就是形容粗糙的树皮,总之就是形容这个人皮肤粗糙黑黝难看。

“武大郎”作为《水浒传》中特殊剧情的需要,为潘金莲与西门庆之后的奸情,以及被杀,做铺垫,所以刻意制造出如此形象,也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据史学家考证,武大原型应为武植,不是三寸丁,还当过县令。武二郎也不在梁山好汉之列,他捅死了人,被抓了,死在了监狱。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

武大郎"三寸丁谷树皮",是形容他身材矮长相丑。作者写作手法出这么开心的虚伪名诨。从水浒影视看,小也有五尺吧,是低调点的男人。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

1、三寸丁谷树皮,意思就是形容长得矮小且丑陋难看的男子。

2、这个绰号是“三寸丁”和“谷树皮”两个绰号的连用。

3、《隋书》中写道,男女十七岁以下为中,十八岁以上为丁。称三寸丁的人,就是形容这个人长得矮小。

4、而在另一文献《本草图经》中写道:谷树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纹,称为斑谷。云谷树皮,意指皮色斑麻粗恶。

5、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上身长下身则短;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

一、这个绰号大意是指的是武大郎身材矮丑。《水浒传》第一回节提到,人们见武大郎懦弱猥琐,就给他起个名叫“三寸丁谷树皮”,后来这个绰号在潘金莲见到武松后,又出现了一次,金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

(她)心里寻思道:“一母所生的兄弟,又这般长大,人物使壮,奴若嫁得这个,胡乱也罢了。你看我家那个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直到如今?据看武松又好气力,何不交他搬来我家住?谁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

这里说,武大郎像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男人长得太丑,女人怎会跟你受苦,图个啥呢?所以男人你得有钱和本事,丑一点才没关系,不然拉蛤蟆吃天鹅肉想都不要想,会造成悲剧不可挽回。

水浒传原来没有句读,所以如何断句决定着意义的走向。如果从中间断句,前3后3,就是三寸丁,个子矮小,谷树皮,皮肤粗糙,像谷树皮一样斑白皱缩。

武松

二、但是,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丁谷可能是一个外来词,断句上是“三寸丁古树,皮”,丁谷,一词语是,考论汉语“丁谷”及和圆文“tiyaka"”极有来自吐火罗语A“trunk”或吐火罗语B“tronk”之可能,而以trunk与tronk之原始型当系trunqo--s,其语义正是“洞、窟”(cave,grotto)。当可视同于拉丁语之truncus或antrum。

若是,则“三司灯谷树皮”云云,可得一新解。以武大郎短矮丑陋,复无识见,犹如洞窟中之树,为阳光雨露所不及,不得发舒,无由参天,只及“三寸”。“皮”者云云,复言武大郎之丑、之弱。

两种解释,都是指向了武大郎的丑,和猥琐。这里丁谷要是外来词,洞窟的意思,那么也就是洞窟里的树,长不大的意思。

都是形容武大郎的丑陋、矮小和猥琐。

武大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