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的鬼魂为何两次出现,有何寓意?
晁盖的“鬼魂”并没有两次出现,而是一次显圣,一次阴魂缠住史文恭。假如说“阴魂”就是鬼魂,那么,晁天王的阴魂也只出现过一次。
但是,无论如何讲,晁盖死后确实两次出现在了文本故事中。那么,晁盖为何“阴魂不散”,他死后两次出现,又有何寓意呢?
晁盖为何是托塔天王书中说,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因为夺了西溪村的镇鬼青石宝塔,大概是单手托着弄到了东溪村,所以,得绰号托塔天王。
这段小故事中的托塔天王,既是佛门的托塔天王,又是后来演绎的道家托塔天王,也就是以唐朝大将李靖为原型真身的托塔李天王——这件事,下文还要讲到。但是,下面的故事却又把晁盖写成了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是这样描述“铁天王晁盖”的: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施耐庵点化了这个蓝本形象,塑造了《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
却说吴用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道家北斗七星到了六位,独缺了后来的地耗星白日鼠白胜。有趣的是,晁天王举荐了白胜,白日鼠就参与了智取生辰纲行动。
为何是晁盖举荐的白胜呢?这个细节原来出自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说的就是“晁盖”、“白胜”之间的渊源。
这部佛典中说,大唐天宝元年时,番兵围攻了安西城。因为这里距长安很远,援兵无法及时赶到。于是,胡僧大广智为唐玄宗请毗沙门天王去解救安西之围。不久,安西城外出现五百金甲战将,擂鼓声震三百里,一只金鼠咬断敌军弓弦,相助唐军打退番兵。此时,“寻声反顾城北门楼上有大光明,毗沙门天王见身于楼上”。
因为毗沙门天王现身安西城北门楼,所以,便被叫做北方多闻天王。因为“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所以,又叫这个护法天王为托塔天王。
注意,《水浒传》中的项充是“八臂那吒”,而不是“哪吒”,所以,《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在智取生辰纲、做梁山寨主时,就是佛门护法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而那只金鼠,则是毗沙门天王左手中的吐财鼠。这就是晁盖、白胜之间的渊源。
晁天王显圣,应当就出自这个典故。
晁天王真的死了吗《水浒传》中,其实有两个托塔天王,还有一个就是大名府兵马都监李成、闻达。这两个兵马都监其实是一个人,李成是李天王,他是哪家的天王呢?这个疑问闻达做了解答,李成也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是梵文音译,意为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达四方。
既然是李天王,那就应当是被道家以李靖演绎的托塔天王了。也就是说,大名府的托塔天王是道家的李天王,梁山的托塔天王则是佛门中的护法天王。毗沙门天王后来又演变为一尊财神,所以,道家王灵官便托梦给托塔天王,为道家星煞大聚义智取了生辰纲。
因为去攻打金国人,晁盖在曾头市中箭、中毒而归天。明刻本容与堂本《水浒传》中,写到晁盖归天时,是这样四个字“暝相而亡”。起初,我以为是刻错了,应当是“瞑目而亡”。但是,仔细推敲之下,感觉“暝相而亡”应当是原著原意。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只是其“宝相”在梁山消失了,他是被“接引”去了大名府,完成了《水浒传》的宗教主题:佛道合一。
上文提到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是大广智请来了毗沙门天王,这个大广智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因而,朱仝、雷横去捉拿晁盖时,先在东溪村外的观音庵集合队伍。
晁盖是因为法华寺的两个僧人而误入包围圈,然后带箭打了一场残酷的突围战。晁天王“暝相”之后,又是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法主做的法事。这两个情节中出现的寺庙,都在“北京”。如今,北京还有法华寺街,而大名府则是北宋的北京。施耐庵以“北京”这个地名概念,隐藏了几个历史真实,仅从文本上来解读,那就是晁天王被“接引”去了北京。
晁天王并没有“死”,只是“暝相”而已。因为毗沙门天王显圣,打的就是突围战,所以,《水浒传》中的两个托塔天王都是突围战的专家。
既然两大天王佛道合一,所以,便先后在大名府显圣,在曾头市以阴魂缠住史文恭。这其中,还涉及到玉麒麟卢俊义的故事。
晁盖显圣意味着梁山好汉抗金书中写得很清楚,曾头市的曾家是金国人。所以,晁盖打了梁山第一场抗金之战。宋江则按照晁盖“替天行道”的主张,保境安民,灭掉了曾头市金国人的势力。佛家的护法天王和道家的天魁星联手抗金,便是书中写的“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但是,这个过程却是相当艰苦的。
首先,宋江要把晁盖的坐骑请上梁山。天王的坐骑是以卢俊义为符码的,卢俊义绰号玉麒麟,就是天王的坐骑。
说起“玉麒麟”这道符码,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此处,我说一折元代杂剧《赵匡胤打董达》。董达是一个恶霸,有一匹千里马叫做金麒麟。赵匡胤行侠仗义,痛打了董达,夺得了金麒麟,然后,以这匹战马纵横捭阖,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所以,卢俊义有赵匡胤的隐喻。
然而,在《水浒传》中,金麒麟被写成了“玉麒麟”。金玉原本就是一体,而且五色为白。是以,《水浒传》中有这样两句赞诗,专道“玉麒麟”: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
玉麒麟就是天王的坐骑,这是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山的真实原因。而“请”的过程却又十分有意思,卢俊义不仅在梁山下遭到羞辱,还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过程。这其中,便是宋江“驯马”,佛道两家还得经过佛道之争,才能达成佛道合一,佛道联手降妖除魔,然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所以,晁盖一次显圣,一次阴魂出现,都是在帮助“玉麒麟”。帮助玉麒麟,自然也是为梁山防备“官军缉捕,兵马来临”,兵马,指的就是金国的兵马。梁山故事应当终结于宣和三年(1121年),此时,金国已经启动“宋金海上之盟”,开始了灭辽之战。曾头市的故事中,就隐藏了这段历史。
按照历史的记载,梁山好汉后来北上攻打幽州、抗击金兵,是从大名府过路的。这件事,当时在大名府附近元城做县尉的李若水就听闻了,且以《捕盗偶成》记录了梁山好汉途径大名府时的情景。
一些历史史料,比如《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等,也都有梁山好汉抗击的记载。因而,晁天王没有死,只是瞑了佛家宝相而已。最终,他还将与梁山好汉一道,一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这就是晁天王显圣的真正寓意,并不是宣扬所谓的迷信,而是彰显了梁山好汉的家国情怀。
晁盖的鬼魂为何两次出现,有何寓意?
读《水浒传》时,我曾经也对晁盖的鬼魂两次出现而感到迷惑。后来有一天,突然之间想明白了,为什么晁盖的鬼魂会两次出现,作者这么写的其中含义。特意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我说的是否有些道理。
晁盖是个惯匪,宋江是他的保护伞晁盖不但是个强盗,而且是个惯犯。我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刘唐和公孙胜都和晁盖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却能千里迢迢特来投奔,告诉晁盖这一份大富贵。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晁盖是个强盗。这就像现在一个陌生人告诉你,他想和你一起去抢劫运款车一样,如果晁盖不是个惯犯,这就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另外就是晁盖和吴用说起要劫生辰纲,这件事。吴用想都没想,立马就答应,这件事算我一个!
从吴用的表现来看,晁盖和吴用两个人就没少一起做案。,这绝不是头一件,否则晁盖不敢跟吴用说,吴用也不会这么爽快的答应。
很多人读《水浒传》都会困惑,宋江为什么能这么有钱。在江湖上落下偌大的名声,仗义疏财的名声传遍江湖。他的钱从哪里来?
是宋江家里特有钱么?宋家并不大,朱仝和雷横十几个捕快就把宋家团团围住。而在处理宋江杀阎婆惜这件事情上,宋太公只拿出区区二十两银子,打发雷横和朱仝。
朱仝和雷横两位看到这银子太少,就把这二十两分给了手下士兵,自己分为未取。不但如此,朱仝和雷横还凑钱帮助宋江化解官司。县令也和宋江交好,县令也拿出一千贯钱,这才把海捕公文给撤销了,为宋江减轻了罪刑。由此可知宋江家并不阔绰。
宋江这么花钱如流水,只能是他的灰色收入。宋江在郓城县,只是一个为县令办事的文书,靠他的这些案牍工作收获的灰色收入,显然不足以支撑他到处散钱。
宋江听到了何观察说晁盖事发。从宋江慌慌张张跑去给晁盖报信来看,如果宋江和晁盖不是互相勾结,宋江不是晁盖的保护伞,宋江一定不会抛这趟浑水。这可是灭族的大罪!
有人可能会想,宋江就不能是凭借江湖义气给晁盖报信吗?你们高看宋江了,咱们数数宋江的哪一次事情是仗义之举?
宋江用十两纹银买了个小妾阎婆惜,用十两纹银两行清泪交下了武松这个结义兄弟。用二十两银子收买了李逵这个好打手。你看宋江的哪一分钱,不是花在刀刃儿上。
宋江为了诱使秦明上山,不惜杀了几百无辜百姓,逼得太守杀了秦明全家。宋江想逼迫朱仝上山,就让李逵杀了小衙内。宋江怕他死后李逵又重新造反,就用毒酒毒死了李逵。看看宋江做的哪一件事不毒辣?哪一件事顾及别人的死活,哪里有道义可言?
宋江和晁盖两个人是利益共同体,一条绳上的蚂蚱。宋江救晁盖绝不是为了江湖义气,而是救晁盖,就是救他宋江自己。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深刻地理解晁盖的鬼魂两次出现的含义。
晁盖鬼魂第一次出现的原因,不是来报警,而是来惩戒宋江。宋江的鬼魂第一次显灵,我们看看书上原文是如何说的:
宋江好生忧闷,当夜帐中伏枕而卧,忽然阴风飒飒,寒气逼人,宋江抬头看时,只见天王晁盖欲进不进,叫声:“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立在面前。宋江吃了一惊,急起身问道:“哥哥从何而来?屈死冤仇,不曾报得,中心日夜不安。前者一向不曾致祭,以此显灵,必有见责。”晁盖道:“非为此也。兄弟靠后,阳气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来报你,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
宋江一看到晁盖的鬼魂出现,就吓得六神无主,慌忙起来就拜,说哥哥,你是怪我没有祭拜你吗?哥哥你是怪我没有给你报仇吗?亏他还有脸问晁盖,若不是怪你,晁盖为何前来示警。
我们看看晁盖是怎么对待宋江的。宋江在在江州被判了斩立绝后,晁盖带领梁山全部人马倾巢而出。冒着巨大的危险前来劫法场营救宋江。又带领手下众将领又把宋江的仇家黄文炳给杀了,对宋江这份救命之恩不可谓不深。
到了梁山以后,晁盖又让位于宋江,宋江慌忙推让,不敢接晁盖这个山寨寨主之位。晁盖就把他安排为第二把手,仅次于自己的副寨主之位。晁盖对宋江之德不可谓不厚。
再看看宋江是怎么对待晁盖的,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大搞排挤之能事,通过自己各种卑劣的手段逐渐架空了晁盖。甚至把晁盖的好哥们吴用,也被宋江拉拢到了身边,晁盖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不仅在梁山中,大家都知道宋江是实际的控制人。就连外人段景柱送宝马,也是想送给宋江。晁盖也是因为此事把自己心中积压的怒火发泄了出来,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攻打曾头市,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夺回梁山的控制权。
晁盖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临死之际,晁盖留下遗言说:“哪个抓住射中我的人,哪个就做梁山之主”,显然宋江是没这个本事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晁盖不想让宋江当梁山之主。
晁盖不想让宋江当梁山之主,那么在宋江身体有恙时,晁盖又为什么来给他示警呢?我认为这次晁盖不是来示警的,宋江的血光之灾,完全是晁盖暗中使出的手段。
宋江背生痈疽,是晁盖对他的警告。你看晁盖不但知道宋江说他百日内有血光之灾,而且还告诉他南国有圣手可以医治他的病。
如果不是晁盖暗中所为,他怎么知道宋江生的什么病?而且还知道谁能治这个病?可见宋江这个背上的痈疽,病生的十分蹊跷,就应该是晁盖所为。
这也就解释了晁盖不想让宋江当梁山的寨主,却又前来示警的原因。
晁盖是通过惩戒宋江,让宋江不要忘了给他报仇,因为晁盖是个鬼魂,他做不到杀死宋江,他只能给宋江以小小惩戒,而且晁盖还要利用宋江来为他报仇。
晁盖鬼魂第二次出现,说明晁盖确实是史文恭射死的,晁盖是前来报仇!晁盖的鬼魂第二次出现,我们也是先看看原文怎么写的:
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当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
晁盖的鬼魂出现困住史文恭,说明晁盖绝不是宋江派人暗下的杀手。
总有人说晁盖死的蹊跷,一定是宋江派的手下花荣或者徐宁,亦或是孙立也有这手段。甚至有人说有可能是白胜、呼延灼等,莫衷一是,越传越神。晁盖的鬼魂出现,就可以把这种谬论全部取消掉。
如果晁盖是宋江所害,那么晁盖死后,晁盖一定知道了谁是仇人。必不会来找史文恭索命。晁盖鬼魂的出现,就让宋江洗脱了嫌疑,说宋江暗算晁盖,用箭射死晁盖一说,完全是子虚乌有。
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史文恭的武功非常之高。只用了二十几回合就打败了梁山五虎将之一的秦明。如果这是史文恭真实的实力,那么卢俊义也将敌不过史文恭,史文恭会打败卢俊义以后从容撤走。
得出这个结果是因为在征讨王庆时,秦明曾经和孙安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孙安又和卢俊义前后共大战了一百回合也没有输分出输赢。从秦明,卢俊义和孙安交手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秦明和卢俊义的武功应该相差无几。
既然史文恭有20几回合打败秦明的本领,显然史文恭也将轻松战胜卢俊义。
所以晁盖的鬼魂才会出现,并不是帮和他素不相识的卢俊义,而是通过自己的出现,帮助卢俊义抓住史文恭,间接的通过卢俊义之手报了晁盖自己的大仇。
卢俊义没有本事抓住史文恭,晁盖自己出面帮助卢俊义擒拿史文恭,这才是晁盖第二次鬼魂出现的原因。
晁盖的鬼魂两次出现,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诗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晁盖生是人杰,是梁山寨主。死是鬼雄,两次出现,一次小小惩戒了宋江一番。一次出现,间接的报了自己的大仇。这样的本领几人能够做到?托塔天王不负其美名,晁盖是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