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最耻以多打少,为何三个人打吕布,却成三英战吕布的美名?
罗贯中肯定是不赞同三个打一个的,但《三国演义》却又写的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刘玄德兄弟三人当着十七镇诸侯的面,三个打一个,书中却把这样一场耻辱之战写成英雄之举。而我又说罗贯中不赞同三个打一个,这岂不是很矛盾吗?
《三国演义》的版本问题我觉得,读书得先了解一下版本信息,否则,诸如三个打一个被写成英雄故事,就不太好理解了。
《三国演义》有一首开篇词,流传甚广,但这首开篇词却是明朝人杨慎写的《临江仙》。据我的分析,罗贯中应当是元朝人,没有活到明朝,而书中又出现明朝人写的词,这岂不是很穿越吗?
其实,《三国演义》原本不叫这个书名,明朝没有《三国演义》,而只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目前,我们能够读到的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本子,是叶逢春根据更前面的一个版本校刊的。但是,这个本子到了明末清初时,又被毛纶、毛宗岗重新修订,改书名为《三国演义》。如此,就出现了明朝人的诗词了。
毛纶、毛宗岗父子大概出于排满这样的思想动机,便对原著进行文本上的修改,强化了尊刘贬曹的内容,蜀汉正统成了这部书的主要思想内涵。因而,三个打一个也因为毛纶父子的修订,变成了“三英战吕布”。
那么,这部不同版本的书中,又是如何描述这场耻辱之战的,原著作者罗贯中又是如何看待这场以多胜少的战斗呢?
原著写的是“三战吕布”《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对联式回目,而是单则故事式结构。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文本的改造,最明显的就是把两则故事合并成一回,以对联式小标题作为回目。就以刘关张三人打吕布这段故事来讲,罗贯中写的是一则故事,单讲虎牢关之战。《三国演义》则是把前面一则故事,也就是“曹操起兵伐董卓”合并成一回,回目就是“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官军三英战吕布”。
罗贯中的原著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八镇诸侯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后,杀到了虎牢关。但诸侯们忌惮吕布之勇,不敢出战,商议等十八镇诸侯聚齐了再想办法先搞定吕布。他们正商量着,探子报告吕布出关挑战。
诸侯这边,公孙瓒当先出马,与吕布只打了两个回合,就败阵而走。吕布策马紧追不舍,此时,张飞大骂“三姓家奴”,出马截住吕布厮杀。书中写道:“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
张飞明显不是吕布的对手,关羽一见,便出阵相助。然而,关羽、张飞两人打吕布,三十回合之后,依然“战不倒吕布”。就在双方几乎势均力敌之际,刘玄德暗中盘算道:“我不下手,更待何时”。
刘备飞马而出,掣双股剑“刺斜里去砍”,这就是偷袭了。尽管如此,吕布还是显得格外英勇,书中继续写道: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镇(路)人马都看呆了。
转灯就是走马灯,吕布以一敌三,都打到了走马灯般程度,可谓是酣战刘关张三兄弟。打了这么久,吕布才渐渐的招架不住,朝刘备虚刺一戟,逃进虎牢关。
罗贯中自始至终没有写“三英战吕布”,毛宗岗不仅改了回目,加了一个“英”字,还有意抬高张飞等人的战力,改编得一点逻辑都没有。《三国演义》中说,张飞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关羽一见便出阵相助。然后是刘备刺斜里杀出,但没有“刺斜里砍去”这个投降细节。
原本,张飞就跟吕布打平了,关羽、刘备还要去帮忙,毛宗岗弄巧成拙,反倒突出了刘关张三人以多打少、不讲武德。
这件事,罗贯中不赞同,后来的施耐庵同样认为刘关张三人不讲忠义,缺乏武德。
《水浒传》中重现了三战吕布场景关胜攻打梁山时,以围魏救赵之计,将宋江从大名府逼了回来,双方在梁山摆开战场。尚未开打,宋江点赞关胜,林冲气不过,挺枪出马要战关王之后,宋江喝住林冲,继续与关胜饶舌。关胜一番言语激怒了秦明,抢先出阵,要单挑关胜。
秦明、关胜尚未开打,林冲担心没了头功,也飞马出阵,两员大将双战关胜。书中写道: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这样的描述,与《三国志通俗演义》如出一辙,但激烈程度却比罗贯中的要强得多。罗贯中只写到“转灯”,而施耐庵则写到“征尘影里”,也就是三人打了很久,战场上扬起了战尘,迷蒙了走马灯。
宋江一见,恐怕伤了关胜,便叫鸣金收兵。林冲、秦明无奈退出战斗,二将不服,质问宋江:“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宋江答道: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纵使阵上捉他,此人不伏,亦乃惹人耻笑。
这番话,其实就是针对“三战吕布”而借宋江之口做出的评价,刘关张三人打吕布一个,就是不忠不义的耻辱之战。
《水浒传》其实足可称得上“反三国”,宋江以“忠义”二字评价三战吕布,说的就是刘玄德的蜀汉是不忠不义。施耐庵为何要说蜀汉不忠不义,其中一个原因是说刘关张三人为了兄弟小义,罔顾家国大义,说的是忠于汉室,无非是打着这块金子招牌,自己要当皇帝罢了。
施耐庵为何专挑蜀汉说事呢?其中的缘故就是借蜀汉的不忠不义,隐藏对明朝的评价。这些解读,我在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中已经讲了多遍了。大致意思是,朱元璋假借汉朝的火德运,要与汉高祖比肩,自称高皇帝。但是,朱元璋所谓的火德运不过是蜀汉的假忠义,这个王朝也是要灭亡的。
书中除了借林冲、秦明双战关胜暗讽“三战吕布”而外,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符码。尤其是把诸葛亮写成“无用”,化身为宋江的徒弟孔明、孔亮,而孔家两兄弟的绰号分别是毛头星、独火星,合起来便是扫把星。
施耐庵对刘关张三人战吕布的看法,与罗贯中是非常接近的。但因为毛宗岗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强化汉人正统,这才把“三战吕布”改为“三英战吕布”。如此,一场原本是耻辱的以多打少之战,便被当做美谈了。
打架最耻以多打少,为何三个人打吕布,却成三英战吕布的美名?
因为在三国的故事设定中,吕布和董卓是反贼,十八路诸侯是讨伐董卓的正义之师,正义之师正义之将打败乱臣贼子,自然是大功一件,堪称英雄。其次,吕布之勇早已声名在外,十八路诸侯中一些颇有名气的大将都死在他手里,而刘关张却是寂寂无名,无名之辈战胜著名骁将,堪称奇迹。这一战打出了诸侯联军的士气,为伐董除贼创造了很好的形势,三兄弟功不可没。可惜诸侯各怀鬼胎,大业功败垂成。
打架最耻以多打少,为何三个人打吕布,却成三英战吕布的美名?
编故事,写传本,三英战吕布,目的是体现:无名弱势的后来蜀汉刘关张团结合力,战败一个不可一世的丶战马一流的三姓家奴叛贼。而历史基本无形无迹!如果就演义说、张飞一人三翻四次挑战吕布,而吕布惧而免战!用得着三人共战?罗老先生本意是颂三英雄打杀狗熊。不想看官却要为三姓家奴鸣不平![加油][抠鼻][害羞][大笑][大笑][大笑][ok][ok][ok]
打架最耻以多打少,为何三个人打吕布,却成三英战吕布的美名?
已经公认吕布无敌,上去一个死一个,杀得没人敢上了。这时候竟然有人不怕死,敢上去,还上去了三个。不仅没被吕布打死,还打跑了吕布。这三个敢上的是不是有胆气?留下的美名,是不怕吕布。不是以多打少,
打架最耻以多打少,为何三个人打吕布,却成三英战吕布的美名?
吕布是见利忘义,背主之徒!张飞称其为三姓家奴,屡次藐视,吕布话都不敢回……
打架最耻以多打少,为何三个人打吕布,却成三英战吕布的美名?
三英战吕布正史中不存在的,只是罗贯中为了把吕布捧上三国第一人,而虚构的情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