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为何要休妻?

林冲休妻这段故事,引发了很多争议。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支持休妻论认为这段故事是“儿女情深”。但是,也有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痛斥林冲休妻其实是让妻、卖妻以讨好高俅而自保。

从文本故事解读,我赞同“儿女情深”,但比较倾向第二种观点。然而,事情并不是文本故事这般简单,林冲休妻的背后,竟然隐藏的是一段大明秘史。揭开其中的隐秘,林冲休妻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林冲故事中为何出现了“王婆”

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这件事想来也是很有点奇怪的。书中介绍,林冲出场时是三十四五岁,休妻的时候,林冲自己说他们结婚才三年。如此算来,这对夫妻要么是老夫少妻,要么是林娘子也是偌大年纪了。

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成人礼,要把头发用簪子盘起来,称作“及笄”。然后,取一个“字”,表示可以嫁人了。高衙内能看上林娘子,那么,就从旁佐证了林冲的婚姻应当是老夫少妻。然而,又是谁成全了这段姻缘呢?书中也有交代,林冲说是“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

林冲说的这是“父母之命”,张教头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三十多岁的林冲。那么,谁又是“媒妁之言”的媒婆呢?

却说高衙内在五岳楼看中了林娘子,因害怕林冲深得养父高俅的赏识而无计可施,跟班富安出主意,以高俅的发小陆虞侯来诓骗林冲,使了一条调虎离山之计。陆谦将林冲骗到樊楼喝酒,这边又派人到林冲家报信,谎称林冲喝酒时得了病,让林娘子去陆谦家照顾。使女锦儿说:娘子听得,连忙央间壁王婆看了家,和我跟那汉子去

这个细节中,《水浒传》中的第一个王婆出现了。而后来在宋江、阎婆惜,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中,分别出现了“王婆”,因而,施耐庵笔下的“王婆”就是媒婆。林冲能够娶到林娘子,其中的媒婆就是他隔壁的王婆。

王婆做媒,基本上没好事,这就“注定”了林冲的婚姻被破坏。这一处细节,也是林冲休妻的伏笔,或者说是林冲休妻的真正原因。

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下文再讲。

林冲夫妻是无性婚姻

发配沧州的前一天,张教头叫来了林冲的邻居,在州桥下酒店里摆酒践行,林冲张口就提休妻的事。林冲说: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

林冲夫妻结婚三年,没有生育,这恐怕是林教头休妻的第一条理由。书中说,林冲受聘于禁军,做了枪棒教头。高俅很赏识林教头,聘金很高,富安说是“大请大受”,生死去留尽在高太尉掌中。有人解读“大请大受”是薪俸,这是不太准确的。北宋时期只有九品十八阶的官员才享受薪俸,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不在九品十八阶这个“体制内”,“请受”就是被聘请而得到的待遇。

因为聘金很高,所以,林冲很有钱,一把宝刀一千贯钱,林冲到家如取零花钱一般,买了一把刀。而这一千贯银子,足够阳谷县郓哥父子盘缠几十年了。如此优厚的职业待遇和生活条件,却没有后代,先别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冲自己恐怕也是心有不甘的。

这一条休妻的理由,张教头早有准备,以“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这句话,暗示林冲是可以将锦儿收房,为林家延续香火的。

其实,锦儿后来并没有等待林冲,而是在林娘子死后嫁了人,并且做了这一家的主子。锦儿的事咱们单讲,其中也是很有故事的。而林冲即便是得了锦儿,也是无后的,因为,林冲夫妻之间是无性婚姻。

林冲说,他们夫妻结婚三年,从未红过脸。夫妻之间没有红过脸,书中给出的理由和民间的说法一样,表示两口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相敬如宾,从无争吵打闹。但是,施耐庵却在这里一语双关,女人嫁了人却从未红过脸,这是无性婚姻的一种暗示。既然是无性婚姻,自然就是“不曾生半个儿女”了。

那么,施耐庵为何要写林冲夫妻是无性婚姻呢?这件事还是与“王婆”有关。

林冲与高俅父子是什么关系

林教头休妻的第二条理由,那就有点赤裸裸的了。林冲继续说道:

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 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高俅父子为了得到林娘子,都要林冲的性命了,这一点,林冲难道不知?所以,无论休妻与否,高衙内都不会放过,必定还是要“威逼这头亲事”的。而且,林冲也猜疑,高衙内在陆谦家得手了。假如高衙内前来“威逼”,林娘子因与他已经有染,就有可能屈服了。

假如不休妻,林娘子身上还锁着一道贞洁枷锁,不能改嫁的。不能改嫁,那就只有背负名节而抵死不从了。从这一点看,林冲确实也是为了妻子着想。不过,话又得分两头说,林冲当着众邻居的面,在酒店里休妻,也是有向高俅父子讨好的意思,其中的“让妻”、“卖妻”嫌疑不能完全排除。

这是因为,林冲与高俅父子的关系非同一般。那么,林冲与高衙内父子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文本中说,高俅很赏识林冲,加之林冲武艺高强,高衙内便惧怕他是一条好汉,不敢来硬的。这其中的关系,就显得有点微妙了。但是,这样的关系却很不牢靠,高俅为了自家孩儿的性命,便顾不得林冲了。

高衙内不过是高俅的养子,难道会为这样一个假衙内而毁掉一个大请大受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当然,这样的写法,也有揭露北宋禁军腐败,北宋军队中人生依附关系的意思。但是,这样的“意思”对于《水浒传》而言,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了。

在解读高俅发迹的故事中,我曾经以“临淮州”这个十分特殊的地名,揭示这个人物写的是明朝皇位传承的秘史。高俅、高衙内的“高”,借用的是明太祖与他的皇后谥号中的高祖、高皇后之“高”。高俅被跌配出汴梁宣武军,到了“临淮州”,有多重隐喻,其中之一,就是燕王朱棣被逐出了京城。

“临淮州”在历史上查无此地,应当写的是临淮县,这个地名暗藏了大明朱家的祖居地与发迹地。高俅收养高三郎的儿子做养子,其实是一种违背人伦的丑事。而在这段“高”家丑闻中,隐藏的是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孙子做皇帝,等于是叔叔被降了一辈——高三郎岂不是被高俅降了一辈吗?

原本有希望获得皇位继承权的叔叔们,都被逐出了京城。

而林冲则是朱家“木字辈”在《水浒传》中的总代言人,也就是象征了燕王这代人。妻子被威逼,被发配出汴京城,同样是燕王被逐。

林冲出场时,书中这样描写他的长相: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显然就是张飞的形象,但林冲的个性与行为却又是张飞的反面。施耐庵这样写林冲,其实是以“小张飞”来掩盖真相,其真实的用意就是在写“燕王”。

这段描写中,藏着两个“燕”字。张飞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总是以“燕人”自称,而“燕颌虎须”也着重一个“燕”字。林冲形象描述与高俅发迹故事中的描写如出一辙。在高俅的故事中,高俅踢得好脚“毛球”,而且,几处强调了高俅与“毛球”的关系,又以“生铁员外”进行反复提示,高俅与毛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回事。“生铁员外”的意思,就是这个员外一毛不拔。

因而,毛球之毛,出自《礼记》“王燕,而诸侯毛”。施耐庵奇妙地颠倒了“王燕”,实写的燕王。

说了这么多,又与林冲为何休妻有什么关系呢?

林冲休妻暗示明朝国祚

高俅、高衙内与林冲、林娘子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其实隐写的就是大明王朝的皇位传承秘史。因为林娘子的争夺,谁都没有得手,也就意味着他们之间没有发生血缘联系。而林冲的无性婚姻,也是这种寓意的另一种暗示。

这样的暗示隐藏着三层隐喻。

其一,燕王朱棣不是高皇后所生。这便是高俅、林冲先后被逐出京城的原因,也是朱家没有把皇位传给“木字辈”,而直接传给“火字辈”的一大隐写。

其二,“王婆”决定了林冲、高衙内都得不到林娘子。王婆出现,没有谁能得到经她做媒或者勾搭的女人。《水浒传》中的“王婆”,都出自这样一段话:(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太祖,即“太祖武德皇帝”。其实,赵匡胤没有这样的谥号,施耐庵所虚构的这个谥号与“牛头马面”一样,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合成。因而,这段话中所写的皇位传承,就涉及到两个“太祖”。

历来都没有读者注意这段话中的“错漏”,大概金圣叹注意了,但金大仙没有读懂这句话,便在他伪造的“贯华堂”本中,加上了宋真宗。而这句话中,就隐藏着“王婆”。

北宋的皇位传承没有写到宋真宗,而是以“太子”这个模糊的概念遮掩了过去。这是因为,假如没有杜太后的“金匮之盟”,或者“宋三郎”若是孝义,履行了杜太后的盟约,也就没有“宋三郎”宋真宗这朝皇帝了。

杜太后就是“王的婆”,这是《水浒传》中第一个总王婆。赵光义以及他的子孙们原本没有做皇帝的资格,之于赵光义而言,杜太后就是“王的婆”。杜太后迁转了北宋皇位传承,原本不该做皇帝的王却轮流做了皇帝,这便是“杜迁”、“王伦”。

但是,北宋历史上确实有宋真宗,宋太宗并没有把皇位直接传给孙子赤脚大仙,这件事是朱元璋干的。上面说到,因为燕王朱棣不是高皇后的嫡生,便被逐出了京城,去到了“临淮州”。

因此,《水浒传》中第二个总王婆,就是高皇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马大脚马皇后。朱棣后来伪造历史,宣称他也是“王婆”所生,这件事在《水浒传》中被施耐庵揭发了。

其三,林冲休妻暗藏大明国祚。林冲夫妻之间之所以是无性婚姻,是因为施耐庵不是实写的人伦婚姻,而是“天道循环”的天道伦理。“天道循环”其实隐藏着“五德终始说”,这是自汉高祖刘邦以来,皇帝们最喜欢的“天命论”。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揭露,这样的“天命论”是骗人的谎言,无论是什么样的运,皇朝都将走向灭亡。

施耐庵之所以以高俅、高衙内这两个人物,暗藏违背人伦的父子关系,是因为朱元璋试图效仿汉高祖,以大明为火德运。这便是《水浒传》很多人物,以及故事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然后被施耐庵反转的原因所在。

除了上文讲到的朱棣“木字辈”这代人被降辈,是因为燕王非高皇后嫡子之外,更是因为朱允炆这代人是“火字辈”,正应大明王朝的“火德运”。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以木字辈的九大塞王拱卫朱允炆,试图以木生火。

但是,施耐庵说,既然是火德运,前面缺了木,那么,“水”就要直接去克火了。这就是《水浒传》“水浒”的真正含义。

林冲与林娘子是无性婚姻,意味着木字辈的人无奈交出皇位继承权。作为天道伦理中天然的皇位继承者,谁又舍得自动放弃呢?所以,林冲休妻中确实有“儿女情深”。但若是不放弃,性命就难保了。故此,林冲休妻也是为了自保。而高衙内也没有得到林娘子,则是被升了辈分的孙子辈皇帝也是守不住江山的。

林冲休妻,这就是真正的原因。施耐庵预言,因为去掉了“木”,大明王朝“火德运”终。

林冲为何要休妻?

(林冲被押到开封府,开封府府尹没有听从高俅把林冲判死刑,而是把林冲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牢城。)两公人是董超、薛霸,二人领了公文,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来。只见众邻舍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都在府前接着,同林冲两个公人,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林冲道:“多得孙孔目维持,这棒不毒,因此走动得。”张教头叫酒保安排按酒果子,管待两个公人。 酒至数杯,只见张教头将出银两,赍发他两个防送公人已了。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北宋朝犯人充军,分流放三千里、二千里、一千里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三年、二年、一年三个档次。后文张教头说三年五载养得起女儿,林冲可能是三年。既然三年就能回来,林冲为什么说“生死存亡未保”呢?因为监狱向来是最黑暗的地方,《水浒传》里的那个时代,是个官场黑暗的时代,进了牢营,就有性命危险。所以林冲是“生死存亡未保”。 林冲和他妻子结婚三年,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他们是一对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林冲为什么要休妻呢?第一,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大家想想,林冲休了妻子,高衙内难道就不威逼这头亲事了吗?高衙内照样要威逼这头亲事。林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林冲这是叫张教头带着女儿逃离东京,把女儿远嫁他乡。叫妻子嫁给别人,当然要先解除他和妻子的婚姻,所以林冲要休妻;第二,林冲生死存亡未保,即使三年能回来,他也没了官职,他也是个被刺了字的人,遭世人歧视,他不想妻子同他一起遭世人歧视。妻子青春年少,他不想妻子为他误了前程。所以他要休妻。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这样做,在当今社会,当一个人被判有期徒刑,他的妻子还年轻,这些人中多数人都和林冲一样提出离婚。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 鲍鹏山先生说:“林冲休妻是怕高俅父子害他,他主动交出妻子,要交给高衙内。”(见鲍鹏山《新说水浒》)。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当着众邻居和老丈人的面,说要把妻子让给高衙内,免得高俅父子害自己,无论是谁都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第二,高衙内是要占有林冲妻子的身体,并没有说要给林冲妻子什么名份,林冲被发配沧州,只要他妻子乐意,高衙内可以大胆公开地和他妻子混在一起,林冲休妻与不休妻对高衙内来说都一样,林冲又何必休妻呢? 吴越先生说:“林冲当众写下休书,制造一个已经把娘子休了的景象,好让高衙内放过他,不再找他的麻烦。”(见《吴越评水浒》)。鲍鹏山先生也说:“林冲的‘非他人逼迫’的‘他人’是指高俅父子,林冲这是为高俅父子开脱。”鲍鹏山先生还说:”林冲说的:“‘明白立纸休书’是要让高衙内明白,他已经放弃老婆,剩下的是你高衙内与我老婆的事,与张教头的事,与我无关,你不用谄害我了。”(见鲍鹏山《新说水浒》)。我坚决反对这种说法。林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怕人们误会是他老丈人逼他休妻,所以让众邻居作个见证,林冲这是为老丈人开脱,让大家明白,不是他老丈人逼他休妻。怎么是为高俅父子开脱,让高衙内明白呢!怎么是好让高衙内放过他,不再找他的麻烦呢!林冲所以要休妻,他说的第一点是“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如果却又是在说不是高俅父子逼迫,是在为高俅父子开脱,是要高衙内明白,他要把妻子让给高衙内。高衙内会明白吗?不会明白。 鲍鹏山先生说林冲说的最后一句“免得高衙内陷害”,说的是陷害林冲自己,这是误解。林冲所以要休妻,他说的第一点是“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他说到最后又加一句:免得高衙内陷害。林冲是怕老丈人没听明白他的意思,他在最后又强调一句,那意思就是叫老丈人带着女儿逃离东京,把女儿远嫁他乡,免遭高衙内陷害。林冲为什么不明白地说出来呢?第一,当时众人在场,如果明白地说出来,传到高俅父子的耳朵里,那就逃不掉了;第二,林冲是仓促之间决定休妻的,他休妻的决定考虑的并不是很成熟。林冲被押到开封府,滕府尹明确地告诉他:这是死罪。林冲以为自己死定了。后来滕府尹打算轻判林冲,他到高俅府上对高俅说,高俅只得同意,滕府尹当天就升堂,判林冲刺配沧州。所以林冲是仓促之间决定休妻的,考虑的还不是很成熟。如果林冲休妻是考虑成熟的,他会支开其他人,单独和老丈人明白地说出来;第三,林冲是希望老丈人这么做,并不是强行要求老丈人这么做,老丈人年纪大了,怎么能强行要求他远走他乡呢?第四,林冲是个老实人,要他明白地说叫他老丈人带着女儿逃离东京,远走他乡,他说不出口;第五,林冲心灰意冷,他不想多说,他没有认真地考虑老丈人能不能明白他的意思。老丈人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以为老丈人能明白他的意思。其实林冲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他说:“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那就是说,娘子还呆在家里,高衙内肯定要威逼这头亲事,怎么办呢?逃跑呀! 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老汉家中也颇有些过活,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也不能够。休要忧心,在老汉身上。你在沧州牢城,我自频频寄书并衣服与你。休得要胡思乱想。只顾放心去。”【“天年不齐”指命运不好,犹如说流年不利。】林冲道:“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张教头那里肯应承。众邻舍亦说行不得。林冲道:“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林冲此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他怕妻子遭高衙内陷害,怕耽误了妻子青春,所以提出休妻。张教头却想着林冲将来被放回来夫妻团聚,他对付高衙内的办法是不让女儿出入,使高衙内见不着。高衙内见不着有什么用呢!你女儿人在东京,高衙内肯定要威逼你呀!林冲怕妻子最终被高衙内占有,如果娘子不逃离东京,最终被高衙内占有,他死不瞑目。所以他哀求老丈人:“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 林冲说“枉自两相耽误”, 鲍鹏山先生说:“林娘子独守空闺,等他归来,虚度青春,果然可以叫被他耽误了;假如娘子还是他林冲的娘子,高衙内就不会放过他,高衙内不放过他,就会害他,这就是所谓‘两相耽误’的真正用意。”(见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说的“两相耽误”明明是说两相耽误青春,怎么会是说这样的两相耽误呢!难道林冲休了妻,高俅父子就肯定不会害林冲吗?后来林冲就在这天休了妻,高俅还是要害死他,在前往沧州的途中,林冲差点被害死。林冲应当了解高俅,他应当知道只要高俅要害死他,他休了妻,高俅还是要害死他。鲍鹏山先生说:“林冲已经成为犯人发配沧州,他有什么青春可耽误呢!”(见鲍鹏山《新说水浒》)。这说法不对。林冲是个犯人,是去服刑,但他同时是去当兵,凭他的武功完全有可能成为军官。《水浒传》里杨志被刺配北京,他就凭武艺高强成为提辖。北宋时充军犯一般是充入厢军,也有直接充入禁军的,从后文看,林冲是被充入厢军。充入厢军的充军犯,经过一段时间,有一部分被选入禁军。林冲如果被选入禁军,凭他的武功完全有可能成为军官。那林冲是不是真的在说怕耽误了他的青春呢?不是。他是因为看光说怕耽误妻子的青春,老丈人不同意他休妻,所以说到自己身上,我说不要耽误我的青春,这下你总要同意我休妻了吧!】 张教头道:“既然恁地时,权且由你写下,我只不把女儿嫁人便了。”【这一下张教头终于同意了。张教头后来把女儿领回家去,高俅父子逼得他女儿上吊自杀,不久他也染病而亡。张教头为什么不带着女儿逃离东京呢?因为他年纪大了,如果带着女儿逃离东京,他们父女生计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女儿改嫁,可是张教头很喜欢林冲,他总盼望林冲回来夫妻团聚,所以没有带着女儿逃离东京。林冲以为他把妻子休掉了,张教头总会带着女儿逃离东京,把女儿改嫁,没想到张教头就是死心眼,就是要等林冲回来夫妻团聚。张教头后来可能也想到逃离东京,但被高俅父子派人监视着,逃不掉了。如果张教头在这一天就想到逃离东京的话,那肯定能逃掉,因为高俅他们这时候想不到他会带着女儿逃离东京。就象王进母子,因为高俅想不到王进会带着母亲逃离东京,所以王进母子成功逃脱。】 当时叫酒保寻个写文书的人来,买了一张纸来。那人写,林冲说道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年 月 日。”林冲当下看人写了,借过笔来,去年月下押个花字,打个手模。【“押个花字”是什么呢?在字据文契上签字,叫做“签押”;不识子的人,画一个十字或圆圈,叫做“画花押”。金圣叹评说,他说林冲的休妻书,是“句句出脱高衙内”。金圣叹这是在胡说。林冲这份休妻书是给张教头的,又不是给高衙内的,难道张教头会把这封休书给高衙内吗?张教头是坚决不让高衙内占有他女儿的,他绝对不可能把这份休书给高衙内。张教头想着林冲回来夫妻团聚,根本不把这封休书当一回事,可能林冲一走,他就会把休书毁掉。林冲知道老丈人绝对不可能把这份休书给高衙内,即使他要出脱高衙内,在休书上说了也根本没用,他又何必要说呢!林冲是怕人们误会张教头逼他休妻,所以说: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这明明是在出脱张教头,金圣叹却偏偏说是在出脱高衙内。他的这一说法,我想在当时是一种新说,凡是新说,基本上都是胡说。】 正在阁里写了,欲付与泰山收时,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头脑”是人物的意思。】 【林冲要休妻,他对老丈人说了两点原因,对妻子只说了一点原因:诚恐误了娘子青春。这说明林冲所以要休妻,主要是怕误了娘子青春。林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现在电视里经常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人们看到林冲休妻这一幕,绝大多数人都会发出感叹:林冲的心真好!可在有些人眼里,林冲却是个自私的卑鄙小人。我说只有一心要搞新说的人,才会有这种乱七八糟的说法。 林冲对他娘子说:有好头脑,自行招嫁。《水浒传》里没有出现林娘子的兄弟姐妹,后来林娘子和父亲死后,丫环锦儿继承了遗产。这说明林冲娘子是张教头的独生女儿,或者她的兄弟姐妹夭折了。这就有可能招上门女婿,所以林冲说:自行招嫁。 金圣叹说林冲说的“好头脑”指的是高衙内。金圣叹又在胡说。高衙内要占有林冲的妻子,害得林冲发配充军,林冲怎么会叫妻子嫁给高衙内呢!高衙内身为太尉之子,本应凭着高俅的权势去当大官、干大事,他却游手好闲,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这样的人是好人物吗?我想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认为林冲说的“好头脑”指的是高衙内。金圣叹这一说法,我认为又是一种新说。鲍鹏山先生也认为林冲说的“好头脑”指的是高衙内。(见鲍鹏山《新说水浒》)。我想鲍鹏山先生是受了金圣叹的影响,如果没有金圣叹的这一说法,恐怕他也不会认为指的是高衙内。鲍鹏山先生说:“虽不明说要妻子嫁与高衙内,娘子岂不明白?”(见鲍鹏山《新说水浒》)。我说林冲娘子不会明白,无论哪个女人都不会明白。你和丈夫是恩爱夫妻,一个花花太岁要占有你,害得你丈夫沦为犯人,你丈夫说不耽误你的青春,叫你有好人物自行招嫁,你会以为丈夫说的是叫你嫁给这个花花太岁吗?绝对不会。林冲说:自行招嫁,难道高衙内还会做上门女婿吗?】 那娘子听罢,哭将起来,说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女人有女人的想法,我又没有被高衙内玷污,你怎么把我休了呢?】林冲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下相误,赚了你。”【林冲要休妻,老丈人不同意,林冲见光说误了娘子青春,老丈人还是不同意,就说到自己身上:两相耽误。同样道理,这里林冲又说到自己身上:两个相误。如今林冲是犯人,生死存亡未保,如果娘子不改嫁,他们两个是林冲赚了,娘子亏了,所以林冲说:赚了你。】张教头便道:“我儿放心。虽是女婿恁的主张,我终不成下得你来再嫁人?这事且由他放心去。他便不来时,我安排你一世的终身盘费,只教你守志便了。”【“下得”是忍心、硬心肠的意思,犹如现在说舍得。张教头真是个好丈人,如果林冲回不来,他瞻养女儿一世,叫女儿守节。可是张教头想得太简单,高衙内会让你女儿守节吗?他要逼死你女儿。】 那娘子听得说,心中哽咽;又见了这封书,一时哭倒声绝在地。未见五脏如何,先见四肢不动。【这有点夸张。】林冲与泰山张教头救得起来,半晌方才苏醒,兀自哭不住。林冲把休书与教头收了。众邻舍亦有妇人来劝林冲娘子,搀扶回去。 张教头嘱付林冲道:“只顾前程去,挣扎回来厮见。你的老小,我明日便取回去,养在家里,待你回来完聚。你但放心去,不要挂念。如有便人,千万频频寄些书信来!”林冲起身谢了,拜谢泰山并众邻舍,背了包裹,随着公人去了。张教头同邻舍取路回,不在话下。 【鲍鹏山先生说:“高衙内看中了张教头的女儿,林冲又自愿退出,他不正好可以将女儿嫁入高家,从此和高俅成了儿女亲家,他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吗?”(见鲍鹏山《新说水浒》)。鲍鹏山先生想得太美了,儿子的什么人是真正的亲家?只有儿子正房妻子的父亲那才是真正的亲家。高俅是堂堂殿帅太尉,他会为儿子娶一个结过婚的女人为正房妻子吗?绝对不可能。以前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拥有好几个。在宋朝,有钱的人除了妻妾之外,还大多买很多的女人供自己玩弄、服役,这些人分为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剧杂人等等等级。这些人的地位比妾低,和丫环同等。林冲娘子如果成为高衙内的女人,恐怕连妾都不是,只是个身边人之类的人。张教头要想成为高俅的亲家,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那是白日做梦。 鲍鹏山先生称张教头是“英雄丈人”,称林冲是“狗熊女婿”。(见鲍鹏山《新说水浒》)。鲍鹏山先生说对了一半。张教头不向高俅低头,称得上英雄,但林冲并非狗熊,他下决心休妻,是要张教头带着他的妻子逃离东京,远嫁他乡。他所以要休妻,一是不让高衙内占有他妻子;二是不耽误妻子的青春。他这是壮夫断腕,同样也是个英雄。】

林冲为何要休妻?

第一,林冲休妻是对妻子的一种爱护。此时的林冲,被发配沧州,此去存亡未卜,生死难料,不知道几时能够回来。但林娘子青春年少,而且两人没有生育过子女,也就没有亲情纽带的羁绊。林冲觉得一纸休书让她重获自由是对她的一种尊重。

第二,林冲担心高俅的报复。林冲之所以遭遇不白之冤,正是因为高俅设下毒计存心陷害。而事情的起因正是高衙内看中了林娘子。林冲还给了林娘子自由之身,那么高衙内就可以明媒正娶,遂了心愿,也就不会来再找林冲的麻烦。

林冲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毕竟,高衙内这样的花花公子,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得到林娘子才对她念念不忘,一旦他得手了,肯定很快就过了新鲜期随手丢弃,去寻找新的目标。而林冲也不一定会免遭暗算。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