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写《水浒传》,如果不把晁盖写死,结局会怎么样?

晁盖不死,《水浒传》的结局也是一样的。何况,施耐庵在书中暗示,晁盖真的没有死。所以,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水浒传》,就是这样的结局了。

文本中的晁盖死了,但文本深处的晁盖却活着,这是怎么回事?晁盖没死,为何《水浒传》依然是这样的结局呢?

晁盖是第三任寨主,寓意深刻

文本中的晁盖必须死,否则,就无法表达《水浒传》的核心主题:朝代灭亡。

梁山总共有四任寨主,即:杜迁、王伦、晁盖、宋江。这四任寨主构成了这样一个寓意:因为皇帝们以非法的手段篡夺皇位,违背了“天道”,草头王们轮流做了皇帝,随意改朝换代,破坏天下太平,最终必然断送江山。

假如晁盖不死,岂不是王朝永固千秋了?施耐庵反对帝王制度,在《水浒传》中猛烈抨击“君权神授”的骗局与谎言,预言所有的王朝都将走向灭亡。

正是因为晁盖在大聚义之前死去,《水浒传》故事的终极结局才能是断送江山,“王朝灭亡”。

文本深处,晁盖又没有死。但是,施耐庵依然断言,王朝灭亡的结局依然如此,宋江还在梁山,“断送江山”这个主题始终存在。晁盖继续做名义上的寨主,宋江行使山寨实权,这两个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寨主,同样可以构成“改朝换代、断送江山”的核心主题。

梁山大聚义时,晁盖已经不在梁山,而在大名府(后文再讲这个事)。此时,梁山西北乾方降下一只大金盘,中间卷出了火块,然后,落在了梁山正南方向地下。

这个细节,写的就是王朝灭亡:北宋被金国所灭,南宋建立。而大明王朝的灭亡,也为时不远了。

我在很多文章中,解读过这只大金盘的寓意,此处不再重复。总而言之,晁盖死与不死,《水浒传》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无缘大聚义

晁盖这个形象,来源于《大宋宣和遗事》与《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两个蓝本中,晁盖绰号铁天王,有诗赞道: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施耐庵据此,把“铁天王”改成托塔天王,以“毗沙天人”写了一个佛门护法天王。

梁山一百单八将上应天星,是道家的星煞,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当然不能参加最终的大聚义。中途死去,是文本最好的安排。

最能证明晁盖真实身份的故事,就是智取生辰纲。这段故事中,晁盖举荐了白日鼠白胜,这个细节典出《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唐玄宗时期,毗沙门天王显圣城北门楼,与一只金鼠相助唐军击溃番兵,解了安西之围。

由此,毗沙门天王就叫做北方多闻天王,是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达四方之意。而那只金鼠后来就躺在毗沙门天王的左手中,是一只招财鼠。道家要取献给王灵官的生辰纲,吴学究便请出了财神相助,而财神托塔天王又招来了吐财鼠,一同帮助道家取得了大聚义的第一笔经费。

梁山上也有几个佛门弟子,但他们都先有了道家星煞的“前世”,比如鲁智深原本叫鲁达,武松则是在江湖上杀人过多而做了行者。白胜有所不同,故而,施耐庵写了一段白胜背叛晁盖的故事,唤醒了他道家星煞的“前世”。

晁盖死了,道家顺利地完成了一百单八人大聚义。晁盖不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依然要大聚义。

此前,道家搞了个“七星聚义”和白龙庙小聚义,晁盖都以佛门护法天王的身份参与了。因而,即便是晁盖不死,宋江依然要办大聚义这一梁山盛典。原著的这个结局,晁盖阻挡不了。

何况,从前面的故事看,晁盖也不会阻拦道家星煞大聚义,以及排座次。

晁盖才是梁山的投降派,力主招安

正是因为晁盖是佛门的护法天王,便是“慈悲为怀”,不愿意杀人的。所以,吴用设计智取生辰纲,便是以蒙汗药麻翻杨志等人,劫了财富,一个人都不伤害。

上了梁山,吴用策划林冲大火并,晁盖却被写得懵里懵懂,顺着事态的发展而做了寨主。

晁天王坐镇山寨,几乎花光了财帛,却不愿意打家劫舍。被逼得没有了出路,这才安排刘唐、三阮等下山去抢劫过路商人。道家妖魔们下山之前,托塔天王反复叮嘱,只可善取财物,不可伤害一人。

打劫完毕,晁盖暗中叫来一个小喽啰问是否伤害了客商。小喽啰说,一个人都没伤着。晁盖听说。大喜,赏了小喽啰一锭银子,无限感慨地说: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

不伤人还造什么反?而道家星煞出世,其目的就是要“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宋江铁定是要造反的。

所以,当彭玘在晁天王的指示下劝降凌振,就说了这样一番话: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专等朝廷招安。宋江可没说要招安,他是道家的天魁星,专与朝廷作对,要让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

梁山毕竟是道家星煞的梁山,晁天王做不了这个主,左右不了梁山的方向。宋江一直攻打朝廷州府,斩杀朝廷命官,击杀宋徽宗的国舅,晁盖无奈他何。

所以,晁盖死与不死,都无法改变《水浒传》的结局。

晁盖是水浒传的又一大主题,佛道合一

晁盖是佛门的托塔天王,大名府中的李成、闻达则是道家的托塔天王。毗沙门天王声名闻达四方,李成绰号天王,当然是李天王,也就是以唐代大将李靖为真人版的托塔天王。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是因为来自北京法华寺的和尚引入了伏击圈。晁天王归天后,又是来自“北京”龙华寺的大圆法主来梁山做法事。因而,晁盖之死,其实是佛门“接引”天王去了“北京”。

法华寺就在北京,而龙华寺则是在北宋的北京,也就是《水浒传》中的大名府。佛门托塔天王去了大名府,与道家的护法天王合二为一了。

这是《水浒传》中隐藏的宗教观:佛道合一。所以,彭玘才说: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晁盖攻打曾头市,这是金国人管理的榷场,当然是“保境安民”了。

晁盖、宋江虽然教派不同,但却是“佛道合一”,殊途同归,这两人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不管晁盖死与不死,《水浒传》的结局都无法改变。

至于《水浒传》是什么样的结局,现在已经无法探知了。反动续书《征四寇》为了宣扬忠君思想,反转《水浒传》,让梁山好汉都做了投降派。如此,便制造出若干晁宋矛盾,原本要招安的晁盖,反倒成了造反派,这真是太滑稽了。

施耐庵写《水浒传》,如果不把晁盖写死,结局会怎么样?

如果不把晁盖写死!按照晁盖制定的路线,必定将反宋朝进行到底,解人民之倒悬!!但是,作者就必须引颈受戮!!水浒也就被当朝毙杀!!

施耐庵写《水浒传》,如果不把晁盖写死,结局会怎么样?

这种假设没意义,你以为晁盖的死是一种巧合吗?从松江上山后里里外外都是松江说了算,其实晁盖已经被架空,晁盖是为了反抗才出去的,死也是一种必然。

施耐庵写《水浒传》,如果不把晁盖写死,结局会怎么样?

大结局,晁盖联合方腊,推翻腐败软弱的大宋,国号,南北朝

施耐庵写《水浒传》,如果不把晁盖写死,结局会怎么样?

先说结局:

晁盖就算在曾头市不死,宋江也一定会在其它地方让这个“好大哥”合理去世的。

这种情况其实就像瓦岗寨的翟让和李密一样,“哥哥不死,弟心难安啊!”

众所周知,与晁盖这个只想混日子,随便搞搞劫富济贫的山寨头领相比,宋江内心其实是有一定的抱负的——招安报效朝廷。

毕竟在古代,能当官不只是自己过得舒服,还能福荫子孙,这在古代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宋江绝不是莽汉,光想着自己爽完一辈子就得了,无论是名还是利,都驱使着他不甘心当一个土匪头子。

但你让他彻底造反,他其实还是没那个胆子的,于是乎,他必须得让绝大多数的头领和他一条心才行。

但偏偏最高领导人没这心思,那不好意思,你挡我路,我只好送你去死了。

宋江这厮,可不止面黑,心更黑啊!

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晁盖作为一个头领,从来不知道拉拢自己的兄弟,全凭喜好做事,没人碰你,还干个屁啊!

想想为啥吴用原本是晁盖的人,但很快就投入了宋江的怀抱?还不是晁盖给不了他想要发挥自己的舞台。

所以说,晁盖的死,一定是必然的结局。

施耐庵写《水浒传》,如果不把晁盖写死,结局会怎么样?

火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