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浒中孙立不逊五虎,可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又该如何解释?

有人说水浒里的孙立实力不在五虎之下,可作者明确指出“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即石秀强于孙立,那石秀的武艺难道比五虎还强吗

孙立的武艺毕竟不如五虎将,否则,施耐庵就不会只让他与呼延灼打三十回合。在整部《水浒传》中,孙立也只是有这一场真打,凭什么就判定他不逊五虎呢?

至于“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这句话究竟如何理解,还得以文本为准。我认为,原著中应当没有这句话。因而,也就不能以孙立为基准,衡量石秀的武艺。

那么,孙立、石秀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呢?

孙立擒石秀多此一举

宋江两次攻打祝家庄不利,一筹莫展之际,吴学究从梁山带来了登州提辖孙立,双掌连环计,试图里应外合拿下这个堡寨。为了骗得祝家庄的信任,梁山摆开阵势,以一场假打让孙立阵前活捉了孙立。

然而,细读文本,这场假打十分的蹊跷,按照对阵的形势分析,以孙立擒石秀大有画蛇添足之嫌。

孙立是栾廷玉的师弟,又带着家眷及许多车仗行礼,祝氏三杰根本就没有起疑心。梁山这边为把戏演足,便不断地展开袭扰。孙立到祝家庄的第三日,花荣前往挑战,小郎君祝彪与花荣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祝彪大赞花荣枪法,孙立却说,小弟虽然不才,来日捉他几个。

第二天,梁山出动了大队人马,又来挑战。祝家庄先派出祝龙单挑林冲,二人打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各自回阵。祝家庄内,祝虎杀出,穆弘出马迎战,三十回合之后,也是不见输赢。祝彪见两个哥哥不能取胜,大怒杀出,杨雄接住厮杀。

祝家庄内,孙立早按捺不住,飞马出庄叫阵。宋江队里,拼命三郎石秀一骑马飞出,挺抢大战孙立。这两人大战了五十回合,孙立卖个破绽,将石秀活捉了去。祝朝奉一见孙立活捉了石秀,大喜,说梁山合当被灭了。

此时,书中有一句交代:看官听说, 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要赚祝家庄人,故意教孙立捉了,使他庄上人一发信他

这句话根本就没有必要说,完全是画蛇添足之笔。从原著文本来分析,这句话不一定是施耐庵的原笔,极有可能是后人添加的。为何?

这段故事讲的就是“连环计”,以孙立做卧底,里应外合拿下祝家庄。孙立扬言要捉将,梁山配合孙立演戏,以赚取朱家的信任,这是明摆着的,何须添此蛇足交代这一笔?

《水浒传》以隐喻笔法为主,如此俗套的旁白,与全书风格格格不入。

不仅这句话是蛇足,孙立擒石秀也是多此一举。

石秀武艺要高于孙立

假装活捉了石秀,孙立成功卧底,“李应”外合拿下祝家庄,便是大功一件。此后,又在呼延灼征讨梁山时,以单鞭对双鞭,大战了三十回合。孙立虽然没有输给呼延灼,但却并不能证明他的武功一定不低似呼延将军。

虽然孙立后来也参加了一些战斗,但大多是以副将的身份出战,再也没有单挑记录。仅凭这一战,孙立是不足以与五虎将相提并论的。

《水浒传》中的单挑以五十回合为上限,只有王英、郑天寿在清风山下打到了六十回合。五十回合战罢不分胜败,才能判定双方势均力敌。孙立只与呼延灼打了三十个回合,说明他与呼延灼之间不是平手关系。否则,祝龙三十回合平林冲又当怎讲?

祝龙在与林冲单挑之前,还与秦明有过一次对阵,书中写道:秦明和祝龙斗到十合之上,祝龙如何敌得秦明过。假如林冲与祝龙打成平手,是不是说秦明可以在十回合开外打败林冲?

何况,呼延灼与孙立交手之前,先遭遇了林冲(五十回合)、花荣(三回合)、扈三娘(十回合以上)的轮番冲击,孙立占了些便宜。

所以,施耐庵以孙立三十回合战平呼延灼,是把孙立的武功写低了一个级别,孙提辖不够五虎将的水平。

说孙立的武艺不够五虎将级别,还可以拿栾廷玉做参照。

栾廷玉这个人物的武功因为宋江的一句话而被高看了,宋江说:“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宋江都看得上的人,武艺能低吗?但是,栾廷玉却不敌秦明。

栾廷玉绰号“铁棒”,但他上阵从来就不用这件兵器。第一次单挑,未等欧鹏近身,栾师兄起手就是一飞锤,简直就是以暗器取胜,算不得好汉。随之,与秦明单挑。两个斗了一二十合,不分胜败。看看打不过秦明,栾廷玉卖个破绽,“落荒而走”。

落荒,就是败了,栾廷玉在秦明这里只能走二十几个回合。但是,施耐庵写得很有意思,说是栾廷玉往荒草丛中走,然后,以伏兵捉了秦明。这个细节仿佛是说“落荒”是往荒草中走的意思。即便如此,栾廷玉还是败了,被秦明追赶,不得不借助伏兵逃命,连使飞锤的机会都没有。

孙立与栾廷玉是师兄弟,武功即便要高出师兄,恐怕也难以达到五虎将的高度。

因而,把“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这句话当真,也不足以证明石秀要高于五虎将。但是,石秀的武艺是要高于孙立的,排名十大步军头领第八位都嫌稍低了点。

三打祝家庄暗藏玄机

上文讲到,孙立擒石秀,然后迷惑祝家庄是多此一举。为什么呢?

祝家庄可以出战的战将总共有四人:栾廷玉,祝氏三杰。祝氏三杰先后杀出,庄上只剩下栾廷玉一人。此时,祝朝奉、栾廷玉、孙立三人在庄门上观战。而在祝家庄内,有解珍、解宝、邹渊、邹润、孙新、顾大嫂、乐和七人卧底,假如这几人放出秦明、黄信、杨林、时迁,从中闹事,火烧祝家庄。然后,孙立假装出战,打开庄门,梁山人马一拥而进,岂不是一举拿下了吗?

这样写,同样是“双掌连环计”,有必要再以石秀演戏,让孙立活捉了吗?但是,这样写就没有意思了,远远达不到施耐庵以故事隐藏真相的目的。那么,这段故事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三打祝家庄实则“三打朱家庄”,孙立做“李应”,必定要到最后时刻,以火烧祝家庄、栾廷玉失踪为结局。

栾廷玉,实则“銮廷玉”,有读者解读为“銮庭御”。我觉得,那位网友的解读比我更高明。这是因为,栾廷玉绰号“铁棒”,但他却从来就没有用过这件兵器。其实,“铁棒”就是天棓,是天棓星。天棓星寓意为帝王的前驱,是挑起帝王战争的星煞。所以,栾廷玉即“銮庭御”,以朝廷兵马抵御朱棣的燕军。

孙立就不用多做解读了,他就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也就是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祝家庄中的这对师兄弟,共同隐喻了靖难之役中的最后一战。

而石秀的隐喻却要比这两人深得多,我也从来没有解读过,这里只提一笔:石秀的身上同样有靖难之役的暗藏符码。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将在专栏中详细解读。因而,这场战斗必须是石秀出场演戏。也因为此,我才判定“看官听说,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这句话是后来人塞进去的,施耐庵要隐藏真相,不会这么写。

孙立活捉石秀,是画蛇添足,更是为了把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隐藏其中,暗写建文帝是宫内失火之前就被弓箭射杀了。

栾廷玉绰号“铁棒”,隐藏的是天棓星。同样,孙立能开硬弓,则是暗示病尉迟如真尉迟那样,有射杀“栾廷玉”的嫌疑。

祝家庄的故事,我已经解读过许多次了,此处不再重复。总而言之,孙立擒石秀不是为了配合登州人马做卧底,更不是对比孙立、石秀的武艺。施耐庵以十分蹊跷的画蛇添足笔法,暗藏了一段真历史。

有人说水浒中孙立不逊五虎,可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又该如何解释?

对于这个问题,先一个一个来解答。

病尉迟孙立是否不逊于五虎?就拿战绩来说话:

1.祝家庄和石秀假打五十回合生擒石秀

2.连环马时,单鞭大战双鞭呼延灼,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3.征辽时,孙立大战寇镇远,将其击杀,是书中最精彩的单挑情节之一,并且此战让辽军无主,宋军大纵三军追杀辽军。

4.征田虎时,孙立大战方琼,占上风,却被张翔射中马眼,在花荣、秦明协助后斩方琼。

5.攻打常州时,孙立大战范畴,占上风。

6攻打苏州时,孙立大战甄诚三十合,不分胜败。

7.城破后孙立打死张威。

8.攻打昱岭关时,孙立活捉了雷炯。

9.攻打歙州时,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五将合力击杀王寅。

孙立全书一共出手9次。败绩为0,胜场为7,平手场2。最后得到一个比率是7:2:0。

孙立出手不是赢就是平,从来没输过,这个必须要承认。

从上面战绩直观来看,说孙立有五虎水平证据不足。所以,只看孙立的战绩不能说他有五虎水平。但是这个战绩放在八骠骑里面是没问题的。


下面再来解答下一个问题: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

这确实是作者说的。问题就在于不低似到底如何解释。

先不急着解释不低似。单看这句话我们知道作者是要给两个人进行定性,也就是武功定位。

既然是武功定位,那么这里就一定有一个人武功有定位。石秀和孙立谁之前有定位?

翻看原著,从石秀出场,到石秀被捉之前,作者给过石秀明确的武艺定位吗?还真没!这就清楚了,两个人中石秀是没定位的。

那有定位的只有孙立。孙立有他师兄栾廷玉定位。

所以,石秀和孙立的这场战斗,准确来说是用孙立来定义石秀。石秀是跟着孙立来的。

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如果解释为石秀武艺高于孙立,就变成了用石秀定义孙立,这是不是和前面推断的有误?是不是有些变扭?


其实对于这句话的真正理解还要结合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古代人,古代人的书写习惯和用法和现在很大不同。

古人用繁体,现人在不用,古人是竖着书写,现在人是横着。总不能用现在的思维习惯去定义古人的思维习惯吧!

其实这句话的争议就在于标点符号。在作者那个年代,书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这句话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意思。每一个看书的人会有自己的理解。

哪两种意思呢?

1、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

2、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

第一种是石秀定义孙立,第二种是孙立定义石秀。

我们能百分之百肯定作者一定会用第一种吗?还真不能。结合我前面分析的两人武功定位问题,作者很有可能用的是第二种。

暂且不提作者用的哪一种。现在对于石秀和孙立的说法,普遍都是石秀是孙立的上限,也就是上限论。

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有没有上限论这个用法还有待商榷。作者是否懂什么叫上限也是一个问题?再者说了,作者写作的时候真的往上限这方面去想了吗?都说《水浒传》没有阴谋论,作者根本没这么想。为什么偏偏在这句话上,我们就认为作者就想多了呢?

所以,这样分析,感觉现在所谓的上限论,真的有些问题。


再结合书本来看,一句话就能给人定性死吗?说石秀武艺高于孙立,后面也没见到石秀哪里高于孙立的啊。作者还说过无用能超越诸葛呢!结果他超越了吗?周通还能比项羽呢?他真的能比吗?所以,这样看,这句话可能是一句修饰。

孙立在原著中会玩枪;会玩鞭;会射箭;能拉硬弓;骑劣马;会躲暗器;马术了得。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展现过的。但是石秀作者并没有给他这些能力啊。算综合能力,石秀肯定不如孙立啊。

有人说石秀和孙立一战,石秀假打了。石秀用自己的短板对战孙立的强项。首先,作者说过步军头领就完全不会马战吗?从没说过。

就像作者也从没说过天罡一定比地煞厉害,地煞就一定不如天罡。这些都是读者们认为的,作者本人却从来没有定义过。

说石秀不会马战的,是没有仔细看过书,作者白纸黑字写过石秀之前是卖马的,卖马的就和现在卖车的一样,不会开车,车技不高,不了解车的性能,还卖什么车?

同理,石秀不会骑马,还卖什么马?所以,这里作者就提供了石秀会骑马的依据,而且石秀的马术水平很可能不比孙立差。


至于假打情况,也不是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的那样。虽然说当时是表演秀,但是是有观众的,而且观众个个都是行家,石秀假打人家真的看不出来?

所以,当时的情况也要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

这里罗列一下孙立和石秀两个人假打的所有情况,来一个一个分析,看哪个最符合当时的情况。

  1. 石秀假打,孙立真打。
  2. 孙立假打,石秀真打。
  3. 孙立假打,石秀假打。
  4. 孙立真打,石秀真打。

两个人假打无外乎以上四种情况。

先来看第一种石秀假打,孙立真打。前面说了,石秀马术很高,孙立和石秀马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孙立真打,也就是全力以赴的去对战石秀,而石秀放水和孙立交战。

如果是这样的对打,不仅不能让祝家庄相信,甚至还可能会怀疑两个人做戏。为什么这么说?

祝家庄不是一个内行,而是四个内行,就算一个看不出来,不可能都看不出来。石秀是否放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孙立全力以赴才能打平放水的石秀,最后竟然还能捉住石秀?这是不是太假了?明明打不过,最后打赢了。换成谁都不信。若果说别人不懂,现场可是有一个对孙立知根知底的栾廷玉啊。

所以,第一种情况,排除。


第二种情况孙立假打,石秀真打。假如是这种情况,也会让祝家庄产生怀疑。

祝家庄请孙立来是当帮手的,作为外援的孙立应该要全力以赴,结果,孙立放水,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孙立会不会和梁山有勾结?

再有,前面说了栾廷玉对孙立知根知底,假如孙立能用一招取胜,结果却用了十招。这也会让栾廷玉怀疑为什么孙立如此托大。

这样的假打结果就是,石秀明明不如孙立,孙立却和石秀打了五十回合。这样做能收买人心?鬼才相信呢!

第二种情况,排除。


第三种情况,孙立假打,石秀假打。这样的对决是不可能存在的。孙立只要一假打,栾廷玉立刻就能看出来。而石秀也配合着假打。这真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情表演。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孙立和石秀之间有猫腻。这样做能让祝家庄的人信任?更不可能。

第三种情况,也排除。


前三种都被否决,最后只剩第四种情况。侦探剧里常说,最后的结论无论怎样让人难以接受,排除其他错误选项,剩下的最后一个就是真相。

通过前面三种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有栾廷玉在,孙立没法假打。而石秀要是假打,也会被看出来。

所以,只能是一种情况,这五十回合,石秀是真打,孙立也是真打。肯定有人问,假打在哪里?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前面五十回合,孙立和石秀是打真的,给人势均力敌的感觉。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做戏的地方就在于孙立活捉了石秀,这个地方,石秀做假了一下。

一骑马跑将出来。众人看时,乃是拼命三石秀,来战孙立。两马相交,双枪并举,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合,孙立卖个破绽,让石秀一枪搠入来,虚闪一个过,把石秀轻轻的从马上捉过来,

是孙立先露出破绽让石秀钻,石秀也很配合的去钻。假打的地方就在这里。前面的五十回合就是为了后面这一下子假打。

这样的假打才是真正能获得信任的。也是不会让人怀疑的。


综上,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这句话我认为是石秀武艺不低相似孙立,也就是孙立和石秀旗鼓相当。作者的意思也应该是这样。

以上就是本人发表的一点愚见。不要求所有人都接受。毕竟一千个人心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相信唯一一种解释。

同时名著阅读也不是应试语文,没有固定答案,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就好。


最后,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你坚信不疑的东西,仔细研究起来会发现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对待任何东西,要多思考,而不是着急的下结论。

有人说水浒中孙立不逊五虎,可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又该如何解释?

读古典小说不能用一段话,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经历以偏概全,要全面客观地综合平衡后再作出研判。孙立和石秀可能在某一次大战中接近五虎将的水平,但并不是每战如此。综合考量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有人说水浒中孙立不逊五虎,可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又该如何解释?

孙立在《水浒传》地煞星居第四位地勇星孙立,孙立虽然武艺高超,但和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这五虎将比起来,逊色在没有这五人名气大,资格高,所以未进天罡星,在地煞星中排名也不算低,梁山英雄排座次只是地位的差别,总体上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梁山精英,都是带有宿星的人物!

有人说水浒中孙立不逊五虎,可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又该如何解释?

粉丝邀请,必须作答!

孙立这个人物,无论在梁山还是读者的眼中,都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对于这个人物的设计,说他重要吧,可最终无缘天罡,说他不重要吧,可好歹是登州派的领军人物。说他武艺高强吧,貌似连石秀这样的野路子都打不过,说他武艺平平吧,又可以和五虎之一的呼延灼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确实奇哉怪也。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为什么说孙立的武艺不逊于五虎,最具说服力的战例就是孙立VS呼延灼的这场打斗,且看原文——

两个都使钢鞭,却更一般打扮。病尉迟孙立是交角铁幞头,大红罗抹额,百花点翠皂罗袍,乌油戗金甲,骑一匹乌骓马,使一条竹节虎眼鞭,赛过尉迟恭。这呼延灼却是冲天角铁幞头,销金黄罗抹额,七星打钉皂罗袍,乌油对嵌铠甲,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铜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两个在阵前左盘右旋,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宋江看了,喝采不已。

通过这场打斗,我们不难看出,孙立的武艺就算不及五虎,也相差不太多,呼延灼的武艺基本可以代表五虎的平均水平。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说孙立的武艺低于石秀,且看原文——

两个斗到五十合,孙立卖个破绽,让石秀一枪搠入来,虚闪一个过,把石秀轻轻的从马上捉过来,直挟到庄前撇下,喝道:“把来缚了。”祝家三子,把宋江军马一搅,都赶散了……看官听说: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要赚祝家庄人,故意教孙立捉了,使他庄上人一发信他。

这段描写似乎实锤了孙立的武艺不低石秀,这就令读者感到非常困惑,既然孙立连个野路子出身的石秀都打不过,又怎么可以和五虎之一的呼延灼斗的难分难解,这中间的变化未免太大了吧?

我认为,凡是有这种感觉的读者,几乎无一例外的停留在了单一武力排名的逻辑漩涡当中,而恰恰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所有水浒中的武力对决,都是以服务剧情为目的的,切不可把它们单独拎出来分析。

为什么原著中说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单纯的对他们二人进行武力对比,而是为了突出孙立的诈降,二人上演双簧,这样才可以取得祝家庄的充分信任,为日后里应外合攻破祝家庄埋下伏线。试想如果没有这句话,那么攻打祝家庄的难度和精彩度势必大打折扣。

那后来孙立为什么又可以和呼延灼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读水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条规律,就是新加入的好汉,施公都会在就近的情节中专门给他一次亮相的机会,不管他是浓墨重彩的重量级人物,还是打酱油跑龙套的人物,不信你细读原著,几乎无一例外。

自从三打祝家庄之后,孙立的个人传记已经结束,除了和石秀那次演戏之外,没有真正正面交锋的记录,那么安排他在大破连环马中与呼延灼交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并让他在这次亮相中出尽风头。另外,石秀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也不是废柴啊,好歹入选了天罡星,谁敢保证他的武艺在五虎面前就是个渣渣?

这些打斗都是为剧情服务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武艺值忽强忽弱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差异,这些相较于剧情发展,人物刻画,心理活动描写等等,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切不可把这当做瑕疵看待。

所以,水浒中的武力值绝对不能以不等式的传递性来衡量,A>B,B>C,未必就能得到A>C。比如祝龙十回合不敌秦明,而与林冲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你能得出林冲武艺不如秦明的结论吗?显然不能。个人认为,读水浒不要老是把焦点放在武评上,看它的行文笔法要远重于武评,也远比武评有趣的多。

有人说水浒中孙立不逊五虎,可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又该如何解释?

其实,无论是旧式武侠小说抑或是新式武侠小说,有时候在武打设计等方面都难免有矛盾或者是说不清楚的地方。

譬如说《隋唐演义》、《兴唐传》等旧式武侠小说,明明把李元霸定位为力大无穷天下第一条好汉了,却又搞出一个什么宇文成都的师傅鱼俱罗出来弄死李元霸,为宇文成都报仇……甚至还整出李元霸竟然惧怕第七条好汉罗成的罗家枪来!

再譬如说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小说,武功通神的扫地僧竟然被萧峰用降龙十八掌打断了肋骨----既想让扫地僧武功天下第一,又想烘托萧峰武功独占鳌头!

个人觉得《水浒传》当中,孙立的武功情况可以这样去理解:

首先是,与石秀的武功不相上下。因为这个情况是作者明确说明的,应该不存在有什么太大的争议的。况且,石秀绰号叫做“拼命三郎”。石秀一旦杀得兴起玩起命来,其武功水平是没有什么上限的。也就是说把孙立的武功水平定位为“与石秀不相上下”完全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事实。

其次是,孙立在梁山大军征辽的某一次战斗当中,干净利落地绝杀辽国大将寇镇远。让许多孙立的粉丝在大呼过瘾的同时,都认为孙立的武功完全不低于梁山马军五虎上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貌似该次胜利孙立确实是超水平发挥了。

此外,孙立在归顺梁山的时候,有射杀过师弟栾廷玉的嫌疑;另一方面,凭孙立的武功身手竟然排不进梁山三十六天罡(星)。这难免让人怀疑是“宋江有意打压病尉迟孙立”了。因为,孙立的本事和功绩大家都是看得见的。因此,不少人就把“抬高孙立的武功”来求得一些心理平衡。就有不少声音认为“孙立的武功不输于五虎”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