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很多人做过官。比如五虎将中就有秦明、呼延灼、董平做过州府将官。八骠骑队伍里,也有杨志、索超、张清担任过武官。小彪将中的武官就更多了,黄信、孙立、韩韬、彭玘、单廷圭、魏定国,这几人都做过军官。步军头领中,却只有鲁智深做过一个很大的官,其余人就没有做官的经历了。
我所说的这些人物,是“官”,而如林冲、徐宁则是教头,是聘用制的,算不上官。其余如朱仝、雷横、武松,包括宋江、戴宗、杨雄等人做的是“吏”,不在北宋九品十八阶的“职官”之列。
所以,本回答就先缩小范围,从做官的好汉中来评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杨志索超的职位是提辖中最高的梁山做官的好汉中,以提辖最多,分别有鲁智深(鲁达)、杨志、索超、孙立,他们都是州府一级的提辖,其中,杨志、索超还是“直辖市”级别的。大名府是北宋四京之一,杨志、索超都是这里的提辖,因而,若要在提辖中比职务,鲁提辖、孙提辖就要低一点了。
那么,提辖到底是多大的官呢?其官位能达到几品呢?
《宋史·职官》中说,崇宁年间,宋徽宗“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这大概就是《水浒传》中“提辖”这个官职的来历。
但是,从这则记载来看,“提辖”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项职责或者职权。宋徽宗为加强防务,有效训练、调度兵马,恢复守将的兵权。这一举措可谓坏了太祖武德皇帝的规矩,武将手中被一杯酒夺走的兵柄似乎又交回去了。因而,北宋后期,便有“种家军”、以及童贯的“胜捷军”了。
所以,《水浒传》中的提辖并不是一个官职,而是组合了“提举兵马、提辖兵甲”这两句话。但是,鲁达等人能够提举兵马、提辖兵甲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个“提辖”官名是借用南宋时期的。
《文献通考·职官十四》中说:" 绍兴六年诏,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这则记载,说的是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时,南宋与金国签订盟约,重开边境贸易,设置榷场,“提辖”就是管理市场的官员。后来,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因此,南宋的提辖分为内提辖和外提辖。
实际上,《水浒传》中的提辖更像南宋时期的真提辖,鲁达整天在外晃荡,跟郑屠很熟,大概就是个外提辖。而杨志则更像梁中书的私家保镖,更像个看家护院的,恐怕就是个内提辖了。
故此,《水浒传》中的提辖职位不高,撑死了就是营级而已。
兵马都监官大不大除了提辖外,梁山好汉中有黄信、董平、张清做过兵马都监,也都是州府级别的。“都监”这个官名北宋时期确实有,那么,其职位有多高呢?
都监这个官名来历有点尴尬,唐朝时,部队出征,以宦官为监军。一个监军要监督几路人马,这些监军就叫“都都监”,简称“都监”。
北宋时期,行政区划以路为单位,每一路都设置了“都监”,掌管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梁山好汉中的都监都不是路都监,而是州府都监。州府也是设有都监的,但是,掌管的不是禁军,而是厢军,是负责训练厢军和本州府防务的。
北宋军制设禁军、厢军、乡兵、番兵,禁军的战斗力最强,老弱者充做厢军,厢军中的青壮年也可以简拔进禁军。因而,《水浒传》中的州府战斗力不如呼延灼、关胜带到梁山的朝廷兵马(多是禁军)。
大名府的级别很高,与路相当,所以,梁山打大名府的难度就要大得多。
从掌管兵马这个职权来看,都监的官职要大于提辖。所以,随便挑一个都监出来,都要比鲁达、杨志、索超、孙立的职位高,恐怕要相当于正团级了。
说都监手中有兵权,其实也不太准确,按照上文“提辖”的职权来看,兵权都在守臣手里。秦明要调集兵马攻打清风山,先得请示慕容知府,然后才去兵马司点兵。
秦明时青州府的统制官,兵马都监黄信是他的徒弟兼部下。因而,都监要小于统制。
写到这里,青州统制秦明就是梁山好汉中职位最高的官了。
韩韬、彭玘、单廷圭、魏定国的官也很大朝廷降将占据了十六小骠骑的一半席位,排在黄信、孙立之后的是丑郡马宣赞,此人曾担任过步兵司的衙门防御使保义。这个官名看起来比较吓人,但北宋时期的衙门防御使保义大概就是个组织民间武装的小武职,职位比较低。郝思文当时还没有做官,是关胜的结拜兄弟,经常出入巡检司。
关胜是蒲东巡检司的巡检,假如后面有个“使”,那就是长官了。关巡检的职位大致与都头相当,所以,宣赞说他“屈在下僚”。
除了宣赞、郝思文这两位而外,以下的韩韬、彭玘、单廷圭、魏定国的官职就大了。韩韬是陈州团练使,彭玘是颍州团练使,单廷圭、魏定国则是凌州团练使。团练使是多大的官呢?
其实,北宋时期是有“团练使”这个官职的,比如,武松血溅鸳鸯楼时,就有个张团练。北宋时期,把州府分为六等,第五等就是团练州,以团练使为最高长官。所以,团练使就相当于知府级别了,只是品阶稍低而已。
韩韬、彭玘、单廷圭、魏定国的职位要比秦明高,他们都是地方军政长官,手中有兵权。高俅调呼延灼进京,问他你们这三路总共有多少人马。呼延灼答道,马步军总共有一万,而且,训练精熟,随时可供调遣。随后,呼延灼回到汝宁郡,调集兵马,根本就不需要像秦明那样请示知府,然后去兵马司调兵。
单廷圭、魏定国就更牛逼了,直接接受朝廷命令与梁山开战。这二人先后投降,也没有写到凌州有知府,因这二人本来就是知府。其中提到的张太守,原本就是个虚构的官,北宋时期哪有太守呢?
如此说来,是不是这四人就是梁山好汉中职位最高的吗?当然不是。
呼延灼的官最大,职位最高上面讲“提辖”这个官职时,提到了鲁达、杨志,这二人在做提辖之前,分别担任过廉访使、殿司制使,这两个官职又有多高呢?
廉访使,在《宋史·徽宗本纪》叫做“廉防使者”,其原官名是“走马承受公事”。这个官职的职责是巡察边路,直接向皇帝报告边情。也就是说,这是皇帝派出的钦差。说来也很尴尬,这样的官员基本上由內侍担任,与唐朝的都监有相同的性质。
皇帝从內侍选拔比较信得过的人,巡察边关,奏报边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走马承受就是童贯。《宋史·童贯传》中说,蔡京参与策划夺取被西夏占领的青唐,以“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为最悉”为由,极力推荐童贯为主帅。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真正的“关西五路廉访使”隐藏的是童贯,他就是货真价实的“镇关西”。
但是,这个职务却是个临时调派的,而且,要隶属安抚使管辖。所以,鲁智深上梁山前的职位并不高。
殿司制使其实也不是个大官,是殿帅府派出办理公务的下级军官,杨志因此被派去押运花石纲。杨志从梁山回到汴京后,到枢密院打通了关节,领到了申文,便去殿帅府报到,要依旧补前缺,重新做殿司制使,却被高俅赶出了殿帅府。杨志就是殿帅府中的一个小制使,是下级军官,职位也不高。
到此,官位最高的是四个团练使,以下就是秦明了。秦明时统制官,原本,统制是一个相当于二品的武职,但是,秦明却只是州府的统制,大概就是个正团职。
北宋时期,统制官手里都有兵权,作战时,从统制官中选拔一人为都统制,为各部主帅。呼延灼是汝宁郡都统制,官位就要高于秦明了,恐怕得是正师级了。
都统制在战时是一方面军的最高指挥官,其地位要高于安抚使。鲁达的两个上司都是安抚使,他们的官还没有呼延灼做得大。
正师级要高于团练州的团练使,这是一定的。因而,韩韬、彭玘就只能做呼延灼的副将了。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未入伙之前,官职最高的应该是呼延灼。其次是秦明,关胜。
咱们不妨把梁山好汉入伙之前的那些官职,用现在的官职来进行一下对比,看起来就比较直观了。
大概给大家列一下:
1.职务: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代表人物:林冲
分析:都总管、总管、都虞侯、虞侯、都教头、教头上面有都教头,再高一级是虞侯,虞侯上面有都虞侯,再往上有总管,总管上面是都总管。
禁军中教头很多,林冲也只是其中一个教学枪棒的教头,也没有行政官职。
相当于今职:国防部士兵训练局中校教官
级别:副团正营
2.职位:禁军金枪班教师
代表人物:徐宁
分析:徐宁是皇家卫队的教头,随侍天子,比林冲那个教头的含金量要高
相当于现职:中央警卫团武术教官或中南海保镖的教官
级别:正团
3.职务:提辖
代表人物:鲁智深、孙立、索超
分析:提辖属于六品至七品,负责统辖军队,训练校阅,督捕盗匪,镇压叛乱
相当于现职:武警部队营长或连长
级别:营级
4.职位:县衙都头
代表人物:武松、朱仝、雷横、李云
分析: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抓捕罪犯
相当于现职:县公安局刑警队长或治安大队队长
级别:正科级
5.职位:押司
代表人物:宋江
分析:主要负责县里经办案牍文书工作
押司相当于现职:县政府秘书办
级别:正科级干部
6.职务:保正
代表人物:晁盖
分析:不算公务编制,负责村里的事务,协调邻里,维护村中治安
相当于现职:村长
级别:无
7.职务:节级和押狱
代表人物:戴宗、杨雄、蔡福
相当于现职:地级市监狱长
分析:主要负责管理和看守监狱犯人
级别:处级
8.职务:牢子
代表人物:蔡庆、李逵、乐和
分析:负责看押犯人,低于押狱
相当于现职:监狱普通干警
级别:无
9.职位:殿帅府制使
代表人物:杨志
分析:杨志当过提辖,但他也做过殿帅府制使,人称杨制使。殿帅府相当于如今的的国防部。
相当于今职:国防部中校副团长
级别:副团。
10.职位:副知寨
代表人物:花荣
相当于今职:地方武警部队少校营长。
级别:营级
11.职位:都统制
代表人物:呼延灼
相当于现职:武警部队军区司令,少将军长
级别:正军级
12.职位:统制
代表人物:秦明
相当于现职:军分区司令、武警部队大校师长
级别:正师
13.职位:兵马都监
代表人物:黄信、董平
分析:黄信是兵马统制秦明的下属武官
相当于现职:军分区上校副师长
级别:副师正团
14.职位:领兵指挥使
代表人物:关胜
分析:关胜之前是蒲东巡检指挥,仅为七品,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边防总队总队长。但他统率一万五千精锐部队,为领兵指挥使,这就厉害了,属于副军级别。
相当于今职:边防部队加强师师长。
级别:副军正师
15.职位:团练使
代表人物: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
分析:团练使是虚衔,并不掌握实权
相当于现职:预备役部队中校团长。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呼延灼是上梁山最大的官!
先回答问题,《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我的回答是呼延灼,上梁山前呼延灼是汝宁郡都统制。
都统制是宋朝的官名,在南宋的时候,设置御营司,派大将为都统制管辖下面的战将,权力还要比安抚使高。这官职的下面是副都统制,再下一级是统制。都统制,一般来说是正三品或从三品,属于高官。
我们把水浒人物的职业做一个统计。除了一百单八将,再加上前两任领导人王伦和晁盖。当然,很多水浒人物的职业是经常变化的,例如武松,一出场是被通缉的无业游民,后来因为打老虎被破格录取为公务员,又因为杀人沦为罪犯,最后成为宗教界人士,为了方便起见,我以每个人出场时身份来统计。
分类的标准,分为这样几个:
1,宋江类从事文职和政法的,算公务员。
2,武将属于军官。
3,吴用这样的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公孙胜虽然是宗教界人士,但这个类别只有他一个,而且他有一些专门技术,所以也算专业技术人员。
4,渔民、猎户等都属于农民。
5,柴进虽然地位高但不作官,还是算做企业界人士。
6,还有一种身份是职业犯罪者,就是专靠非法活动为生的,如走私、打劫、盗窃,孙二娘的黑店以麻醉抢劫为生,属于这一类,不属于企业界人士,而顾大嫂原来的店可以算作企业。
7,无业人员
1,公务员:宋江、朱仝,戴宗,李逵,裴宣,雷横,杨雄,蔡福,蔡庆,李云,10人。这里面没有多大的官。
2,军官: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鲁智深,董平,张清,杨志,徐宁,索超,孙立,黄信,宣赞,郝思文,韩滔,彭巳,单廷珪,魏定国,凌振,龚旺,丁得孙,22人。比较大的官是关胜、秦明和呼延灼,其中最大应该是呼延灼。
3,专业技术人员:王伦、吴用,公孙胜,萧让,蒋敬,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马麟,孟康,侯健,乐和,李忠,汤隆,薛永,15人。没有官员。
4,农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石秀,解珍,解宝,陶宗旺,7人 。
5,企业界人士:晁盖、卢俊义,柴进,李应,史进,穆弘,张顺,扈三娘,孔明,孔亮,宋清,穆春,曹正,施恩,朱富,孙新,顾大嫂,王定六,18人。
6,职业犯罪者:李俊,张横,朱武,欧鹏,郑飞,燕顺,吕方,郭盛,王英,鲍旭,樊瑞,项充,李衮,童威,童猛,陈达,杨春,郑天寿,宋万,杜迁,周通,李立,朱贵,张青,孙二娘,时迁,段景住,郁保四,28人。
7,无业人员:武松,刘唐,杨林,邹渊,邹润,焦挺,石勇,白胜,8人。
8,其他:燕青,杜兴,2人。
全面看呼延灼是《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 职位最高。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梁山一百单八将,上山前谁的官最大?】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原创,严禁抄袭剽窃。
北宋的中央政治架构:
皇帝、太子、诸王;
宰相、太师(宰相的另一种叫法)、平章军国重事(副宰相、后撤销)、参知政事(副宰相)。
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侍中、侍郎),后在门下省设置枢密院,掌管军政事务。
中书省(中书令、侍郎、常侍)。
尚书省(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
三省之下设太尉府,掌管练兵、培训、武举、科考等事务。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主官叫尚书,副主官叫侍郎。各部下辖四个司,司的主官叫郎中,副主官叫员外郎。
北宋的地方军政治理架构:
【路】:地方省级单位,北宋早期设置15个路,北宋中后期共有25个路。路的军政主官叫安抚使,陕西、山西、河北、广西的秦凤路、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广西南路,因为地处在边疆前线,八十万禁军的百分之六十驻扎于此,这五个路的主官叫经略使,其他各路的主官叫安抚使。路的副主官叫转运使,主要负责地方钱粮收取和运送。
路省的军事机构叫做“钤辖司”,“钤辖司”的编制有大小之分。陕西、山西、河北、广西的钤辖司,因为驻军很多,是兵团级别的建制;京师殿前司32400人,开封府62000人,京东51200人,属于兵团级别的建制;其他内地的路省钤辖司,由于驻军比较少,属于副兵团级别的建制。路的军事主官叫兵马都总管或者兵马大总管,副职叫做兵马副都总管或者副总管,下设都统制(指挥使)、兵马巡检、统制等官职。
比如,长期掌管陕西军政的种谔称为“老种经略”,长期掌管陕西军务的种师道,被称为“小种经略”,他们都是北宋正二品的官员。
再比如,宋江南征方腊后,宋江被任命为楚州安抚使,掌管淮南西路,并且兼任钤辖司的兵马大总管。卢俊义被任命为庐州安抚使,掌管淮南东路,并兼任路省的兵马副总管。宋江、卢俊义皆为正三品。
《宋史•职官七》:“总管钤辖司、掌总治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凡将兵隶属官训练、教阅、赏罚之事,皆掌之。守臣带提举兵马巡检、都监及提辖兵甲者,掌统治军旅、训练教阅,以督捕盗贼而肃清治境。”
【府】:路省级下属地方机构,因为所辖的各县中有一两个较大城市,故此比“军、州”高半级,应该是副省级的机构,府也是路省的军政所在地。府的军政主官叫知府,副职叫别驾、通判。府的军事机构是正军级建制,主官叫兵马总管、副总管,下设团练使、统制、兵马都监等军职。北宋共有20多个府、台。
【军】,一种半军事化管理的州县编制,主要是守边、屯田、养马等等。军的军政主官叫“节度使”,北宋的节度使级别不高,地位非常独特。早期,节度使大多由皇亲国戚担任,节度使的薪俸比宰相还高,每月400贯,宰相每月才300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军”变成纯军事编制,节度使级别待遇和都指挥使、都统制同等,相当于正军级。北宋一共有40多个“军”。
【州】,路省级下属的地方机构,管理几个县,州的军政主官叫知州,副职叫别驾、通判。州的军事机构是副军级建制,主官叫防御使,下属团练使、统制、兵马都监等。防御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掌管本州军务,团练使相当于正师级的副司令,掌管民兵预备役,统制、兵马都监是州厢军的主副官。
【县】,军州之下的地方机构,宋朝把县划成五等,两万户以上的超级大县,一万户以上的大县,七千户以上的中等县,四千户以上的小县,四千户以下的超小县。北宋有两个超级大县洛阳、开封,县官是正五品。一万户以上的大县,县官是正六品,其余各县县官是正七品。七千户以上的大县设置知县、县丞、主薄、县尉,七千户以下的县设置县令、主薄、县尉。
县尉是县一级军警机构的长官,主管司法、治安、乡兵、团练、衙役捕快,乡兵团练的主官就叫“团练”,是民兵预备役性质的。县的治安力量是衙役捕快,根据本县人口的多寡,设置相应数量的衙役捕快,根据衙役捕快的人数多少,设置一定数量的都头、节级,管理衙役捕快,管理县里的治安、税收、劳役等事宜。
【北宋禁军、厢军、蕃兵、乡兵的编制】
北宋军队主要有禁军、厢军、蕃兵、乡兵,北宋军队最多的时候达到125万。禁军就是中央军,最多是有八十万,宋徽宗时期仍然有六十多万。厢军就是地方军队,大约有二三十万、蕃兵数量不详。王安石变法后,乡兵得到充分发展,数量在百万以上,乡兵不是正规军,是预备役性质的民兵。
禁军编制基本是满员的,厢军的编制基本是不满员的。
什人队:相当于今天的军队的班,每十名军士设置“十将”一人,相当于班长。
小队:相当于今天军队的排,每30名军士设置节级一二名,相当于正副排长。
百人队:相当于今天军队的连或中队,每100名军士设置正副都头各一名,相当于正副连长。
小营:相当于今天军队的营或大队,200▬300名军士设置提辖官一名名,相当于营长。
大营:北宋的营是团级单位,就是小团,500人设置正副指挥各一名,文官虞候一名。
旅:相当于今天军队的旅,三、五个大营编制一个旅,1500多人至2500人不等,设正副都指挥各一名,另设文职都虞候一职。
卫:相当于今天军队的师,三、五个旅编制一个卫,七、八千人至一万二、三千人不等,设置统制、都监二三名。
军:相当于今天军队的集团军,两三个卫编制一个军,两三万人不等,设置都统制、监军等军职。
《宋史•禁军》:“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 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于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其后分队伍,给旗帜, 缮营堡,备器械,一律以乡兵之制。”
“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 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 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盖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六十六 万三千云。”
厢军的编制和禁军相似,厢军基本不满员。乡兵就是团练,属于民兵预备役性质。每十户人家编制位“保”,保长选十户中能干者担任;每五保为一大保,设置大保长一名;每十大保设置都保,选有能力且服众者担任,并设置一名副职。每户有两个以上男丁的,选一人为保丁。每户两名男丁以上者,家中有多余壮丁的,也选送为保丁。
乡兵每五人设置伍长一名,25人为团,取团结的意思,设置节级1名;4团为1都,设置正副都头,由大保长担任。500人设置指挥两名,由都保长担任。每个县的户口人数不同,根据各县保丁人数的多寡,各县设置团练一至数名,团练之职是由退役军官或者武举人担任。北宋的乡兵总人数超过百万,蕃兵的编制和乡兵差不多,数目不详。
《宋史•乡兵》:“五百人为指挥, 置指挥使;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二人、节级四人。
及诏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 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一人为之副。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附保。两丁以上有余丁而壮勇者亦附之。内家赀最 厚、材勇过人者亦充保丁,兵器非禁者听习。”
再往上就是路省的“钤辖司”,如果需要打打仗,临时设立大都督府(元帅府),调集各路兵马,集结大兵团作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指挥使,是元明时期的军队官职,相当于军级军官。宋史中的指挥使,实际上是旅、团级的军官。因此,本文把北宋旅、团的主官统称为“指挥”。
【关胜的蒲东巡检是多大的官?干什么的?】
关胜征讨梁山前,时年32岁,任职为蒲东巡检。有人认为关胜的蒲东巡检,只不过是一个九品官,相当于军事检查站的站长,手下管一、二百人。有人还拿出《宋朝官职词典》的注解:“巡检司的头目叫巡检,其下则设有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等小头目。”词典的注解并没有大错,错误的是有人理解错了,把巡检司理解成检查站之类,按照巡检司属下的兵丁人数定级了。
《宋史•职官七》中关于钤辖司的职责和管辖,说的非常明白:“守臣带提举兵马巡检、都监及提辖兵甲者,掌统治军旅、训练教阅,以督捕盗贼而肃清治境。”守臣(钤辖司兵马大总管)领导军事纪律检查的兵马巡检司、监军兵马的都监司以及提辖兵马的各级军官。巡检司是路省钤辖司(省军区)下属的军事纪律检查部门,类似于军法处。巡检司管辖的几百人,不是普通的军队,是军纪检查的宪兵,宪兵当然人数不多。
蒲东不是山东蒲县,蒲东原指山西蒲州,北宋早期设置蒲州南路,管辖山西南部和河南大部,后来改名为“京西南路”,治所在河南洛阳,亦称为“河南府”。洛阳在蒲州的东面,所以,施耐庵就把京西南路称为蒲东。关胜的蒲东巡检,是京西南路属下的军事纪律检查部门,巡检司人少、级别高、权力大。京西南路钤辖司是副兵团级的省军区,巡检司的级别至少是副军级,因为巡检司排在副师级的都监府的前面。
北宋朝廷想清剿梁山的时候,枢密使童贯向蔡京推荐了关胜,蔡京命令宣赞前去召唤关胜。关胜接到命令,立即带着郝思文和十几个军汉前往东京汴梁。蔡京问关胜:“梁山泊草寇围困大名,请问将军,施何妙策以解其围?”注意,蔡京的话是“请问将军”,这也就说明了关胜蒲东巡检是副军级的将军。关胜请求给几万兵马,前往围剿水泊梁山,大名府之围自然而解。于是,蔡京拨给关胜一万五千军马,晋升关胜为军指挥使。
【梁山108将,职位军衔最高的是关胜,级别最高的是柴进。】
弄清楚了北宋的中央地方的军政治理结构和官吏军职的设置,就很容易弄清梁山一百零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务最高。首先必须说明一下的是,柴进这个人,虽然没有在北宋官府任职,但是,由于柴进家族是柴皇爷的亲戚后裔,柴进在北宋属于世袭贵族,家里有丹书铁券,无疑柴进在108将里的身份地位是最高的。但是,如果论职务的高低,关胜是梁山军职最高的人。梁山108将,在上梁山之前,他们按照身份划分,有36人是军职官吏出身,有36人是山寨土匪出身,有36人是平民白身。
1、关胜, 军职出身,浦东巡检司,任指挥使,正军级。
2、柴进, 世袭贵族,周世宗后裔,爵位侯爷无职务。
3、呼延灼,军职出身,汝宁郡都统制, 副军级。
4、卢俊义,军职出身,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京官,副军级或正师级。
5、秦明, 军职出身, 青州兵马统制, 正师级。
6、韩滔、 军职出身, 陈州团练使, 正师级。
7、彭玘、 军职出身, 颍州团练使、 正师级。
8、单廷珪、军职出身,凌州团练使, 正师级。
9、魏定国、军职出身,凌州团练使, 正师级。
10、林冲、 军职出身,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副师级。
11、董平、 军职出身, 东平府兵马都监, 副师级。
12、张清、 军职出身,东昌府兵马都监, 副师级。
13、黄信、军职出身、青州府兵马都监, 副师级。
14、郝思文、军职出身,关胜副将, 正团级。
14、徐宁、 军职出身,殿前司金枪班教师, 副团级。
16、花荣、 军职出身,清风寨副知寨, 副团级。
17、凌振、军职出身,大宋第一炮手, 副团级。
18、龚旺、军职出身,张清副将, 副团级。
19、丁得孙、军职出身,张清副将, 副团级。
20、鲁智深、军职出身,延安经略府提辖, 正营级。
21、杨志、 军职出身,大名府提辖, 正营级。
22、索超、 军职出身,大名府提辖, 正营级。
23、孙立、军职出身,登州兵马提辖, 正营级。
24、宣赞、军职出身,兵马保义使, 正营级。
25、宋江, 官吏, 郓城县大押司, 科级。
26、朱仝,官吏, 郓城县马兵都头, 科级。
27、雷横,官吏, 郓城县步兵都头, 科级。
28、武松, 官吏, 阳谷县都头, 副科级。
29、戴宗,官吏, 江州两院押牢节级, 副科级。
30、施恩、官吏, 沧州小管营, 副科级。
31、李云, 官吏, 沂水县都头, 副科级
32、蔡福、 官吏, 大名府押牢节级兼刽子手 副科级
33、乐和、官吏, 登州小节级, 股级。
34、杨雄,官吏, 冀州监狱衙役兼刽子手, 科员。
35、蔡庆、官吏, 大名府监狱衙役小押狱, 科员
36、李逵,官吏, 江州小牢子, 协警。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吗,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1.呼延灼是汝宁郡兵马都统制,秦明是青州府兵马都统制,这个都统制是军衔,大校师级。秦明还有个职务是兵马正总管,这个职务是可以带兵的,军分区司令员,但是他带兵比较少只有几百人。现在军分区里可能还没有几百人。呼延灼的另一个职务没提,但是肯定是有实权的,不然他训练不出3000连环马。此外,呼延灼征讨梁山时被火线提拔了兵马指挥使,这才是军级,能带兵跨地域作战。关胜也是,从蒲东巡检直接提到兵马指挥使。最后呼延灼做到御营兵马指挥使,关胜是大名府兵马正总管。一个军级,一个师级。2.都监,团练这都是军衔,同样是都监,董平多猛,黄信凑合,张都监就差多了。团练也是一样。3.制使,提辖,这应该就是处长,主任之类的官职,得看是什么部门,同样是办公室主任,财政厅办公室主任和财政局的办公室主任就大不相同。杨志是殿帅府的制使,殿帅府显然不是你所说的国防部,如果是国防部,那高俅岂不是国防部长,应该没那么高,童惯的枢密使才是国防部长一级的,狄青也是枢密副使,国防副部长。杨志的殿帅府制使,鲁达的经略府提辖,可以参考三国的丞相府长史,丞相府长史就是丞相的秘书。那么制使,提辖也就是处长,主任一类的称呼,具体官职大小,得看其上司的地位。4.教头就是老师,教练之类的称呼,大学的老师也是老师,小学的教练也是教练。哈工程的陈院长也能带兵打仗,亮剑里的常乃超也能去教书。我看的水浒传是120回的水浒全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所著,是岳麓出版社出版的。以上是我个人见解,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在上梁山之前,谁的职位最高?
我想上梁山前职位最高的应该是丑郡马宣赞吧,呼延灼、关胜属于地方部队,而宣赞却属于禁军指挥官,而且属于东京卫戍部队,不信看官请看:
“太师随即差当日府干,请枢密院官急来商议军情重事。不移时,东厅枢密使童贯引三衙太尉到节堂参见太师,蔡京把大名府急之事备细说了一遍,如今将何计策,用何良将可退贼兵?众官面面相觑,各有惧色。只见那步军太尉背后,转出一人,乃衙门防御保义使,姓宣名赞,掌管兵马。此人生得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在王府曾做郡马,人呼为丑郡马;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做得个兵马保义使。”
看到没有?不得重用还是兵马保义使,而且能随步兵太尉参加蔡京在节堂召开的军事会议,那说明丑郡马宣赞起码挂中将军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