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不喝酒,多少回合败给蒋门神?

武松不喝酒,也是三个回合之内击败蒋门神。无论怎么打,蒋门神都不是武松的对手,这一点,不仅读者知道,蒋门神更是心知肚明。头一回被打,十分内行的蒋门神便自知绝不是武松的对手,因而,鸳鸯楼上根本就不做抵抗而被武松秒杀。

既然如此,题主这么问是不是毫无意义呢?我觉得恰恰相反,题主的问题问得很高明,武松确实是在喝酒之后才赢了蒋门神。鸳鸯楼是后来发生的故事,单以醉打蒋门神的过程看,还真存在武松不喝酒是不是会败给蒋门神的可能。

不信?那咱们就去原著中找答案吧。

施恩太坏,武松把蒋门神当老虎打

孟州牢城管营公子施恩简直太黑太坏,以杀威棒、土布袋、盆吊残害囚徒,驱使他们为自己干黑道卖命。金眼彪纠集了八九十个拼命的囚犯,霸占了孟州道快活林,收保护费敲诈赌坊、兑坊,盘剥过往客商,甚至连妓女都不放过。

恶人自有恶人磨,金眼彪施恩遇见了蒋忠。武艺低微的施恩在蒋忠跟前简直就是个小瘪三,一顿毒打被赶出了快活林。

施恩怀恨在心,急于报仇夺回每月可收二三百两银子的快活林。但是,施恩却以蚍蜉比大树,把蒋门神看成了天神。因而,只得忍气吞声不敢去找蒋门神的麻烦。

正是因为施恩遭到了蒋忠的碾压,便认为这尊门神是不可战胜的。在给武松介绍蒋忠时,施恩以烂眼边看天下武学,说蒋忠曾经在泰岳争跤大赛中连续三年斩获总冠军。因为此人身高九尺,所以江湖上有绰号叫做“蒋门神”。施恩十分恐惧地对武松说: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 好鎗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

施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担心打虎英雄武松恐怕都不一定干得过蒋忠。

施恩如此夸张的介绍蒋门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激将法怂恿武松尽快为他报仇。施恩不仅黑,而且十分坏,经过过堂杀威棒、囚徒的恐吓为手段,彻底打听清楚了武松的为人性格。知道要驱使此人,必定得小恩小惠加激将法,拿对付一般囚徒的那一套不好使。

因为施恩首先施以小恩取得了武松的信任,夸大蒋门神的那番话,武松果真听进去了。况且,武松恐怕也没跟会相扑的人交过手。因而,打蒋门神之前,武松便学着景阳冈打虎之前的模样,一路喝酒,要像打虎那样去打蒋门神。

这不就太夸张了吗?

武松壮胆,无三不过望

武松上了施恩的当,迫不及待的要会一会这个恶人。但是,因为施恩吹嘘自己“倚仗随身本事”夺了快活林,却有被打成这样。所以,武松心里也是犯嘀咕的。

当年,武松同样是硬着头皮,抱着侥幸心理上了景阳冈。武松之所以麻起胆子上景阳冈,并非他不怕老虎,而是仗着酒胆和不愿意被店家耻笑。如今,武松觉得蒋门神彷如景阳冈的猛虎,需要认真的对待一番了。

经过景阳冈打虎这件事,武松给自己总结了一条经验: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于是,武松提出要步行前往快活林,于路之上每到一处村望酒肆就要喝三碗酒,这叫“无三不过望”。因为施恩的使坏,武松心里还是有几分忌惮蒋门神,否则,喝酒壮胆干嘛?

从孟州牢城到快活林,一路走来,武松约莫喝了四十多碗酒。当年在“三碗不过冈”酒店,武松才喝下去十五碗酒便能打死老虎,如今喝了四十多碗酒,武松打蒋门神倒是比打老虎还要重视。

由此,我便觉得题主对《水浒传》细节很了解。假如武松没喝酒,他能上景阳冈吗?或者,没喝酒,武松能长气力吗?

武松打虎喝了十五碗酒,不到打蒋门神时一半。也就是说,打虎用了五分本事,打蒋门神用的却准备用十分力气。假如武松不喝酒呢?是不是就打不过蒋门神了?

我觉得这条推断有理。

蒋忠遇武松,已经是一张“相片”了

其实,这都是施恩使坏的结果,陷武松于不义,降低了武二爷的武功实力。蒋门神不过如此,武松三招就能将他击败。

书中以实战证明,蒋门神就是一只纸老虎。武松打他时,就是先用两个拳头虚影一影,引诱蒋门神入彀,然后,以“玉环步”、“鸳鸯脚”轻松的击败了蒋门神。

后来,在飞云浦绝地反击,同样是先示弱,然后突然反击,瞬间以绝学将蒋门神的两个徒弟踢下桥去。这场“闪电”反击战,同样是“玉环步”、“鸳鸯脚”。此番,一击赢两人,何况当初只打蒋门神一人。

武松的拳脚是绝对毫无争议的《水浒传》第一名,三招之类必然制服对手,且对手毫无还手之力。这一点,早在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时就向读者展示过了。

有些读者认为,西门庆的武功很高,武松打他很吃亏。因为,西门庆一脚踢飞了武松手中的尖刀。其实,这样的说法不靠谱。书中明明写的是“斗杀”,假如武松一上去就一刀斩了西门庆,阳谷县令如何以“斗杀”来为武松开脱?

武松手中的刀被踢飞,正好展示拳脚绝学。接下来,只用一招就将西门庆倒提着摔下了狮子楼。西门庆都被武松像抓一只小鸡一样,倒摔下楼跌了个半死,还能如施恩那样,夸张西门庆的武功吗?

武二郎拳脚“天下无对”,蒋门神算老几?假如没有施恩这个非常黑、十分坏的家伙,武松犯得着像对付老虎那样去打他吗?不用喝酒,武松也必定是三招之内将蒋门神打翻在地。整个过程也说明,武松根本就没用上喝酒后所长的力气。

这一点,施耐庵也以“血溅鸳鸯楼”的故事做了解释,蒋门神见了武松,一招都不敢使了,哪里是对手?

蒋忠,实则“将终”,蒋门神遇见武松,必定终了。蒋忠终了,就变成“相片”了。所以,就像门神画像那样,贴到灵牌上去了。

武松还需要喝酒壮胆长力气去打这样一张“相片”吗?

如果武松不喝酒,多少回合败给蒋门神?

如果武松不喝酒,也不会败给蒋门神。武松喝酒不喝酒,与能不能打败蒋门神没有关系。题主曲解或误读了小说《水浒传》。

一、武松所说的“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的话,纯属胡诌!与他能不能打败蒋门神无关。

武松帮助施恩去夺取快活林,路途中逢酒店必进。施恩怕武松喝醉酒了斗不过蒋门神,便阻拦武松喝酒。武松说:“武松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景阳冈上的老虎便是我酒后打死的!”

题主定然是听信了武松的话,认为武松如果不喝酒便斗不过蒋门神,会被蒋门神打败。其实,武松所说的话纯属胡诌。

武松就是一个酒鬼。

在清河县,武松就是因为吃酒打死了人,出逃到柴进庄子上躲避了一年多。

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在阳谷县与武松会面时,对武松说:“你不在身边,我多了许多麻烦,也少了依靠!” 武松问哥哥:“我在你身边,你怎么多了麻烦?” 武大郎说:“你三天两头吃醉酒打伤人,我就要替你赔话道歉,这便是你给我的麻烦!”

在柴进庄子上,武松因为反复酒醉打人,不仅仅庄子里的其他人不喜欢他,连号称“当世孟尝君”的柴进柴大官人也不喜欢他。

武松的所谓“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只是他要喝酒的一个托词,纯属胡诌,只能证明他是一个酒鬼,与他的力气大小无关,与他能不能打败蒋门神无关。题主曲解或误读了小说《水浒传》。

二、武松景阳冈打虎,以及白虎山酒醉被擒,就能看出他的所谓“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的话,其实是胡诌。

《水浒传》里,武松打虎路过景阳冈下酒店,酒店的酒幌子上写着“三碗不过岗”,武松连喝了十八碗。店家告诉他:“近来景阳冈上有老虎,天色将晚,况且客官多饮了酒,此时上山定然会被老虎吃了!” 武松也曾说过什么“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之类的话。

但到了景阳冈上,“恶风起处,一条吊睛白额老虎一声大吼,震的山岗都动了……武松惊得那酒都作冷汗出了,十分酒意倒没了七八分……”

可见,武松不是惊出一声冷汗,醉醺醺的不可能打死老虎。

白虎山武松烂醉如泥,奈何不了一条黄狗,“掉进了一条水沟里挣扎不起”,被孔明、孔亮的家丁活捉了。

足以证明,他的所谓“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的话,无非信口瞎扯,不足为信,更不能把他的饮酒多少与能不能打败蒋门神相联系,因而得出他不喝酒就打不过蒋门神的荒唐结论。

三、武松醉打蒋门神前说的那番话,是他艺高人胆大的表现。而不是什么酒喝得越多本领越大,不喝酒就没本领了。

《水浒传》里武功方面,许多人说的“马上林冲,马下武松”,是有一定道理的。林冲终其一生从无败绩。武松一生三次失败,一是败给田虎手下的乔道清,一是败给方腊手下的包道乙。乔道清和包道乙都是“法力高强”,属于“妖道”者流。

也就是说,武松除了输给了两个妖怪一条狗以外,生平也从无败绩。

武松徒手打虎姑且不论。单是飞云浦一战,虽然面对的不是武功高手,但就当时情势而言,其搏杀杀手之酣畅淋漓,是无与伦比的。卢俊义在同样场合下,如果不是燕青及时出手,他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武松的勇力比之卢俊义和鲁智深,可能更胜一筹!

所以,武松在接受了施恩的重托,帮他击败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在去挑战蒋门神的途中,逢酒店必酒。扬言“一分酒一分力气,十分酒十分力气”。也说明武松根本就没有把蒋门神放在眼里。充分地表现了他的艺高人胆大。

武松是精细的人,鲁智深差点被孙二娘做成了人肉馒头,孙二娘的伎俩却被武松一眼看穿。由此可知他的思维缜密。

思维缜密的武松虽然没有把蒋门神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真的喝酒喝到“十分”。假如武松真的喝了“十分酒”,那么他就不会有在孔家庄外被孔明、孔亮活捉那样幸运。那就不只是奈何不了一条狗,被孔明、孔亮打几鞭子了事,而是要被蒋门神折辱甚至丧命。

如果武松不喝酒,多少回合败给蒋门神?

武松不喝酒,也不会败给蒋门神。

如果武松不喝酒,多少回合败给蒋门神?

武松不喝酒,蒋门神败得更快

蒋门神并不是平庸之辈,曾经是泰岳相扑冠军,在这种公开的竞赛中能够拔得头筹,难道是弱者?他霸占住快活林之后,施恩也曾经请过高手,却始终拿不下蒋门神,直到武松来到孟州!

武松在打蒋门神之前,在施恩家喝了几杯,然后一路喝过来,直到快活林!那么,武松为什么喝这么多酒呢?

一、武松根本没有把蒋门神放在眼里

酒精能够降低人的反应能力、力量、速度,这个副作用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所以武松在景阳岗的酒店里,店小二会有“三碗不过岗”的说法。

都说喝酒能壮胆,其实是因为酒精让人放松了自制力,喝得越多,自制力越差,撒起酒疯来看着挺吓人,其实一拳就能放倒。蒋门神败得这么快,毫无还手之力,不就是因为饮酒过度,被淘空了身子吗?

武松在去快活林之前,施恩也劝他少喝几杯,可武松却说:只要见到酒店就喝三碗!要知道,从施恩家中到快活林,总有十来家酒店!弄得施恩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施恩也知道喝酒的坏处。

武松一路喝到快活林,已经有了五七分酒意,却仍然把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只能说明两个人的武功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武松就没把蒋门神放在眼里。

二、古代的酒度数不高

武松在景阳岗打虎时,喝了整整十八碗,虽然醉意朦胧,仍然把猛虎打死了。十八碗酒,如果是现代的烧酒的话,三碗就够了。

打蒋门神时,武松居然也边走边喝!难道他不知道喝酒误事吗?其实还是因为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中国传统的酿酒工艺是黄酒,味道甜滋滋的,很好入口,酒精度含量也就是10%不到的样子。

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就是表面的一层绿色的泡沫!喝的时候要把这层东西去除。所以古代人打酒叫“筛”酒,就是过滤掉米渣和泡沫。

李白斗酒诗百首,天子呼来不上船!就是因为酒的度数低,可以开怀畅饮。成熟的烧酒工艺,是元代以后才出现的,直到明朝才形成完整的工艺,能够规模化生产。

武松喝这么多,就是因为酒的度数低,和现在的甜酒差不多!喝个十几碗,只当解渴了!

三、武松借酒生事

武松要打蒋门神,总不能一去就打吧?这样师出无名,气势不壮,不太好出手。

就像鲁提辖打郑屠时,先让他剁肉,剁肥肉、剁瘦肉,最后剁脆骨,把郑屠撩拨得火冒三丈才大打出手。武松也是一个道理。

他喝得醉醺醺地来到店里,先是嫌弃酒不好,又假装撒酒疯让蒋门神的老婆来陪酒。人家当然不愿意了,于是就打了起来。最后成功地引出了蒋门神,也就两脚就把蒋门神打倒了,干净利落。

武松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施恩这是在利用自己,师出无名的,借着酒劲,也算给自己壮胆吧!

结语:中国的黄酒,因为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逐渐没落了!

但是,黄酒的滋补功效、黄酒的文化,比起白酒、啤酒来丝毫不落下风。那些传诵千秋的文章诗句,都是痛饮黄酒之后才挥洒而就的。

大雪纷飞,温一壶黄酒,邀三两好友,谈天说地,岂不快哉?

如果武松不喝酒,多少回合败给蒋门神?

武松纵是不喝酒,蒋门神也绝对斗不过武松。

原因有以下几点。

难道酒真的可以提高战斗力吗?

喝酒的朋友都知道,一旦达到醉酒状态,谁都不服就“扶”墙,开车都找不到方向盘,与人打架,估计对方不出手,自己就把自己干趴下了,何谈取胜啊。

纵是江湖上流传的醉拳,绝对不会达到醉酒状态,估计也是借助酒劲,一可以壮胆(酒壮英雄胆),二可以提气(不计任何后果),三可以抗打(麻木了不惧疼)。

醉打蒋门神前,武松与施恩的对话,个人认为纯属扯淡。

“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 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 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烂醉如泥了,哪还站起来对战啊。

武松斗蒋门神前,从他的一系列挑逗、挑事看,武松虽已几分酒意,但是大脑绝对是清醒的,绝对没有达到醉酒状态,按他的酒量来说,刚刚好。

喝酒不能提高战斗力,武松为啥还要喝酒

从原著里找答案,看原著施恩对蒋门神的介绍。那厮姓蒋名忠,有九尺来长身材,因此江湖上 起他一个名,叫做蒋门神。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 一般的了!’

可以从中读出两层意思,一是施恩对自己失败的一种掩饰;二是施恩对武松的一种“激将法”,尤其是最后一句,向来自负的武松哪受得了这个。为了证明自己实力,清醒着打败蒋门神不算好汉,故意酒后逞强,也借机炫耀自己酒后景阳冈打虎的壮举。

身体素质的不对等

原著中这样描述,蒋门神虽然长大,因酒色所 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想想看,快活林是什么地方,光听名字就知道,花天酒地,灯红酒绿,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快活林的实际控制者,那还能闲住,亏了自己,身体早已被掏空,估计吃再多“肾宝片”也不管用。

反观武松,不近女色,身体精壮。

两相比较,蒋门神也自输了三分。

施耐庵先生需要蒋门神必输

作者施耐庵是整个战局的直接控制者,为了故事需要,他必须要让武松胜。

一是武松不胜无法推进剧情发展;二是武松不胜无法彰显英雄形象;三是武松不胜读者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如果武松不喝酒,多少回合败给蒋门神?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水浒传》中一个经典桥段。武松答应帮小管营施恩夺回快活林,沿途连饮了三十余碗酒,最后打得蒋门神满地找牙。

书中武松还自吹道:“……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醉酒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

武松的这段话,不免令人产生质疑。若景阳冈上没有吃酒,能否打赢牙尖爪利的大虫?若快活林时没有吃酒,能否打赢相扑高手蒋门神?

答案是肯定的,武松喝不喝酒都是一样可以秒杀蒋门神的,因为两人的武艺差距十分明显。

蒋门神武艺远不及武松

蒋门神与武松打斗,第一次是武松喝了酒的情况下:一场打斗不出几个回合,堂堂相扑界泰斗蒋门神就倒在了武松的“玉环步,鸳鸯脚”下跪地求饶。

这完全是二者硬实力的差距,与酒的关系不太大。

经过这件事以后,蒋门神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不是武松的对手。但是,蒋门神又难消心头之恨。所以他联合张都监、张团练导演了“飞云浦灭口”一节。

第二次与蒋门神打斗恰恰是在武松没有喝酒的情况下:

此战武松手中虽然有刀。但他是一个人冲上阁楼,蒋门神这边却多了好几个帮手。特别是武官出身的张团练,武力值也不在蒋门神之下……

张团练有力,抡起交椅来打,被武松一把接住,割了脑袋。蒋门神挣扎起来,被武松一脚踢翻,也割了脑袋。其余人也都被割了脑袋。

可以看出,这几人面对一个提刀的武松时,毫无还手之力,没有丝毫自保和逃跑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换做鲁智深、杨志、林冲等人空手对战手提一把朴刀的武松,会不会被他一刀斩杀呢?

显然是不会的。因为两个实力相近的高手过招时,即便对方手持武器,也不至于被一招秒杀;

退一万步说,就算打不赢,至少逃命不成问题的。

另一方面,武松成名于拳脚,以“拳脚功夫”最为了得,相比之下武器并非他的强项。

特别是扮头陀之前,武松一路打过来全靠自己一双拳头,几乎没怎么使用过武器。

在这之前,使用武器的战斗只有两场;第一场狮子桥“斗杀西门庆”;第二场是“血溅鸳鸯楼”;

我们可以用西门庆做个对比,西门庆当时也属于慌了神。

但他把手虚指一指,飞起右脚,一脚正好踢飞武松的手中尖刀。这里便体现了武松刀法稀疏。若非他拳脚功夫了得,很可能杀不了西门庆。

对比之下,蒋门神等人面对手持武器的武松,表现可就差得多了。

由此可见,蒋门神的武艺很可能在西门庆之下,跟武松更没有可比性。

所以,武松打蒋门神,完全是硬实力的体现,与醉酒的关系不大。

武松醉酒后不过如此!

我国有一套拳法叫“醉拳”,灵感正是来源于“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醉打山门”等典故。

醉拳的精华在于“形醉而神不醉”,利用醉形、醉态迷惑对手,从而出其不意击倒对手。

简而言之,醉的只是形体,而不是打醉拳的人,人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才能打出一套完美的醉拳!

很多人认为“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使用的是醉拳,而且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实际上并不是!

武松的真才实学是“玉环步,鸳鸯脚……”,根据“招式形体”描述,类似于书中的相扑。

大多时候,武松打架并未醉酒;打虎的时候,书中说“武松惊出一身冷汗”,酒劲都跟汗水流了;

打蒋门神的时候,书中说武松“装作十分醉”;

两场战斗他并没有喝醉。

其实仔细想想,一个人如果在醉酒的状态下,有可能施展出真功夫吗?

酒精是麻痹人神经与心智的毒药,一个人在烂醉如泥的情况下,连走道都不受控制,更别说跟人打架了,就只有挨打的份,武松也不会例外。

比如书中“醉打孔亮”一节,武松初时也并未喝醉,胖揍孔亮一顿后,自己独自在那饮酒。结果是真的醉了。刚走出小酒馆门口不远,就碰上了一条挡道的“大黄狗”。

比起景阳冈的老虎,这条“大黄狗”简直微不足道嘛;可结果如何?武松被“大黄狗”秒杀,跌进溪水里动弹不得,险些没被淹死在溪里。

此战输得实在窝囊。同时也反映了武松醉酒后的真实状态!说明武松醉酒后也不过如此……。

——可武松为什么要在施恩面前夸下海口,称自己“十分醉十分力”呢?

书中写武松喝酒,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突出武松豪爽、要强的性格;这点就不多说了,在本书中,“大碗喝酒”无异于豪客、好汉的标志。所以武松特别喜欢喝酒,包括在景阳冈时,也是一样不听店家劝告拼命要喝,结果醉了还逞强要上山;主要是反映武松的性格!

第二:体现武松江湖经验丰富、行事谨慎。

就是这么一个“老江湖”的状态,才是武松坚持“醉酒”后去打蒋门神的主要原因。

试问蒋门神是谁?是一个“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的相扑高手,这是相扑界的最高荣誉。

书中还有一个上泰岳“摆擂三年”的是燕青,而擎天柱也摆擂了三年,但第三年被燕青踢了下去。除此之外,书中再也没人站稳三年的。

可见蒋门神的这项荣誉,含金量十足、相当的有威慑力。

此外,蒋门神的一顿拳脚打得施恩几个月将息不起。在武松面前,施恩已经把蒋门神描述得像神一般的存在。一个劲的希望武松调养几个月再做打算。

尽管武松当场表演了“抛大石墩”,施恩还是有一百个不放心。临出发前还不让他喝酒。

武松虽然要面子,嘴里吹嘘着,内心其实也不敢小觑的。多多少少有一点顾虑。

施恩越不让武松喝酒,他就偏要酒后战斗。目的是借醉酒的假象,打蒋门神一个出其不意……

你看书中描述这场打斗:

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

武松的醉都是装出来的,进店后装作“醉汉闹事”状,诱蒋门神来打他。【其实在村头武松已经碰到蒋门神,但并没有当场动手!】

蒋门神果然中计,全无防备只顾赶上前去厮打,被武松打个措手不及。

原内容如下:

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由此可见,武松“醉酒”只是假象,是在不知蒋门神真实水平的情况下,用来算计蒋门神的计谋。

但经过后面一战,可见蒋门神完全不是武松的对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