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杨志与林冲的武功,可谓是各有所长,打起来也是势均力敌。林冲上梁山时,因为要纳投名状,在梁山下与杨志打过一架。这一仗总共杀了五十个回合,杀到“分际”时,就被王伦叫停了。
于是,有人说是杨志输了。为什么是杨志输了呢?难道不可以说是林冲输了吗?
“分际”到底是什么意思林冲、杨志的这场打斗,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朴刀决战,谁赢谁就是书中的朴刀第一名,便是“天下无对”了。
但是,书中说,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
这一声是王伦喊出来了的,听到王伦的喊声,“蓦地跳出圈子外来”。也就是说,林冲先脱离了战斗。
这个情节就非常有争议了,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分际”。
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打斗到紧要关头,快要分出胜负了。另一种意思则恰恰相反,说的正是难分难解的意思。
第一重理解,便说王伦观看了两人的恶斗,认为可以留下杨志,收为心腹,以制衡林冲。所以,看看杨志要败了,担心林冲杀了他而叫停了两人的厮杀。
书中也确实写了王伦的心思,但是,这不能作为判断这场打斗的胜负依据。假如是杨志败了,为什么是林冲先跳出了圈子呢?按照有的朋友说的,谁先退出战斗,谁就感到吃亏了,反倒是林冲败了。
为了给“水浒阴谋论”圆场,很多朋友又反说过来,一定要认定是林冲赢了,这样,才好得出林教头武功超过了关胜,然后被宋江打压的结论来。
其实,林冲、杨志并没有分出胜负,此处的“分际”,当真就是正打得难分难解的意思。
施耐庵是如何设计单挑胜负的说“分际”就是难分难解的意思,我只说两条理由,以供朋友们参阅或者讨论。
第一,我们得以文本为依据,按照文本语境来理解“分际”的含义。
《水浒传》写战斗场面,尤其是两将单挑,不像《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那样,动辄上百回合,甚至两三百回合。施耐庵写单挑,是以五十回合为上限,打到四五十回合,就不再打下去,必定得有一个人先退出战斗,否则,怎么收场呢?
同时,还会设定“鸣金”、叫停等细节,来结束战斗。有意思的是,谁鸣金就等于谁输了,这种比较奇怪的说法,《水浒传》绝对不支持。比如关胜征讨梁山,林冲、秦明双战关胜。书中写道,这场战斗打得很激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一样,如走马灯般的扬起征尘,迷蒙了战斗场面。
虽然打了很久,展示了梁山五虎将的战斗力。但是,关胜后来自己承认,“看看输与他了”。关胜打不过两员五虎将,然而,鸣金的人却是宋江。
我们先撇开“水浒阴谋论”不说,仅以“鸣金”而言,在《水浒传》特殊的文本语境里,并不是评判胜负的一大标准。
第二,“分际”有“纷际”的语义,分际,含有难分难解的意思。
从林冲与杨志的战斗理解,两人先是打了三十几个回合,书中有一处停顿,接着,又打了十几个回合,总共就是五十几个回合了,达到了施耐庵的单挑回合上限。所以,从文本语境来理解,就是“纷际”的意思。
两人打到三十几个回合时书中的停顿,实际上也解读了“分际”是“纷际”的意思,杨志、林冲并没有分出胜败。
“分”有各半、均等的意思,为什么“分际”就一定要解读为分出胜负了呢?
以施耐庵的文本语境来讲,林冲、杨志胜负各半,打到回合上限,就得分开了。
林冲、杨志的武艺各有渊源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个职位恰恰就是他武艺高强的最好写照。那么,林冲的武艺是什么来历呢?这一点,恐怕从来就没有人说清楚过。
鲁智深在菜园子与林冲相会时说过一句话,“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水浒传》中的提辖,都被施耐庵写成了武功高手,比如鲁达、杨志、索超、孙立。因而,林冲的父亲在京师做提辖,武功也应当是很高的——这也是从文本语境得出的结论。
所以,林冲的武艺首先是家学。然而,书中却说,林冲上阵打仗时,却用的是丈八蛇矛。这件兵器严格来讲,可以说成是“张家枪”,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张飞的兵器。那么,林冲的枪法又是跟谁学的呢?
对于这个疑问,施耐庵早就在暗中做了解答,林冲的枪法恐怕是跟他的岳父学的。
林冲的岳父就是张教头,施耐庵这么一写,大概就是为林冲丈八蛇矛的来历做了注脚。张教头是不是禁军教头,书中没有写,但从姓张、教头这两个文本语境来理解,施耐庵是有意为之。
林冲的家学功底很深厚,枪法也大有来历,可谓正宗的“丈八蛇矛”传人。所以,施耐庵就把他写成了“豹子头”,还叫他“小张飞”。施耐庵的文本逻辑非常清楚。
杨志的武艺来历则比较明白,他就是五侯杨令公之孙,累代将门之后。而且,本人还应过武举,做了殿前制使。杨家将用的是什么兵器,《水浒传》中并无交代,若以宋元平话,以及明代初期的小说来看,这家人有用刀的,有用枪的,甚至还有用棍的。
因而,杨志应当与林冲一样,武功的综合实力都是超一流的。两人在《水浒传》中,武艺相当,半斤八两,谁也不能赢谁。
这其中,还可以拿呼延灼来做评判。林冲、杨志都曾与呼延灼打过,也都是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不过,这两场战斗还是有些微区别的。林冲斗呼延灼,是两将都没有跟别人打过的前提下展开的单挑。杨志则是在呼延灼先跟鲁智深打了五十个回合才出战的,体能上还是稍微占了点便宜。
那么,是不是可以拿呼延灼为标准,说杨志的武功稍微低于林冲呢?
林冲、杨志的排名不代表武功的高低梁山好汉排座次,然后进行分工。排座次时,林冲第六位,杨志第十七位,位置还是比较悬殊的。大分工时,林冲位居五虎上将第二,杨志则是八骠骑第三。
有人说,梁山好汉排座次是宋江搞的阴谋,故意打压了要造反的林冲。这是最为经典的“水浒阴谋论”,是脱离文本的污蔑梁山好汉。
梁山排座次,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大聚义,是按照人物——绰号——星号的对应关系,排定的座次,哪有什么阴谋呢?
同时,梁山排座次,是不论武功、不论出身、不论资历的,是施耐庵在每个人物出场时,就以他们的职业、行为、状貌、兵器,等等,分别给了一个绰号,然后,按照绰号与星号相同的含义,自动对号入座。如此,便基本上与武功无关了。
难道说,梁山好汉的状貌、兵器、……绰号等等符码,都是宋江决定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个道家神话传说,也是宋江捏造的?
大分工也基本上是以梁山好汉的特点,进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我觉得,梁山好汉在大分工之后,可谓是各得其所,真正做到了人尽其用。同时,施耐庵所设计的排座次、排名,基本上是有所隐喻的,不是刻意解读谁的武功高低。
前七十回书中,隐藏着梁山好汉的抗金故事,林冲、杨志都是后文故事的重点伏笔。
林冲在朱贵酒店题诗,说自己将“京国显英雄”、“威镇泰山东”。从鲁智深的“遇林而起”来解读伏笔故事,则林冲将与花和尚以大相国寺为据,参加汴京保卫战……。
杨志则说自己“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这两个好汉的话不会白说,施耐庵也不会如此写小说,没了后文的照应。
史料记载,“招安巨寇”杨志曾经在老种(种师道)所统帅的部队中,效力与种师中,以“选锋首”的身份,率领“选锋军”参加过北宋的抗金。这是《水浒传》伏写梁山好汉抗金的重要历史线索,“选锋首”其实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
所以,施耐庵专门安排了一场大名府比武,杨志与急先锋大战了一场。按照《水浒传》的地理位置设定,大名府就是在抗金的一线(施耐庵把“北京”这个概念混为一谈,是大有寓意的)。
所以,杨志、索超都进入了八骠骑,而且,兼“先锋使”。
八骠骑兼先锋使虽然比五虎将显得略低了点,但是,书中的“五虎将”做先锋的次数却比正牌的先锋使还多,到底是是“先锋使”呢?
大名府之战,施耐庵着意描写了战斗场面,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点明了青面兽杨志的武功是何等的高强。这句话就是“杨志逞威,拈手中神枪,来迎索超”。
书中只写过两次“神枪”,除了杨志手中这杆枪被写成“神枪”而外,就是史文恭的丈二朱樱枪。书中说:“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攧下马来”。
如此说来,杨志都可以与史文恭比个高低,杨志的武艺还会输给林冲吗?
《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这件事刚刚还在争论。
有个问题是说杨志和林冲斗到分际之时,王伦叫停了这场厮杀,很多人以为这个分际不算是胜负的关键节点,更能说明俩个人的功夫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我却严重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分际是个八面玲珑的词汇,既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反过来那么理解,这要看观察者的角度和视野,而不是取决于俩个人的真实战力。这个词更多的应该看成是一个酣斗的界限。
分际,也可看作分野,还有程度。但无论是哪一个意思,都说明俩个人其中有一人不想打了,想跳出圈外结束这场战斗──按照书中交代,林冲是必须要纳投名状的人,已然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早就没有了退路,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而上前一步则很可能活下来,但要经得起白衣秀士的白眼和折磨。
所以,林冲在这场争斗中是拿出了看家本领的。而那边厢的青面兽,因为要用这一担财宝去东京汴梁勾当,贿赂一些高官显贵谋个显赫出身,自然也不甘人后,同样也是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结果就在山脚下开始了这场最具争议的搏斗。
林冲是一个枪棒教头,那毫无疑问,林冲的枪棒功夫应该绝对一流,否则的话,也不会被太尉高俅看上,更不会执掌八十万禁军的教鞭。
林冲和杨志俩个人比试武艺,有几个参照系可以相并来看:
一是林冲是梁山泊的五虎上将,位列天罡星正将第六位,他上面除了一个玉麒麟天下第一,还有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朝廷降将关胜,因为种种原因被宋公明安排到了林冲的前面。但熟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林冲的位置绝对是被压制以后的排名,不是林冲个人真实的战力体现。
林冲和关胜有过一次交手。林冲和秦明双战关胜,差一点儿让关某人死于非命。连关胜都纳罕,为什么生死关头却被黑三郎按下了暂停键。气得林冲秦明怨声载道,埋怨不止。
这一仗不能分出林冲和关胜的高低,但起码说明俩个人基本平起平坐,都在一个战力档次,再加上一个霹雳火秦明,还不就是令关大刀即时危如累卵。
而在此后的征战中,林冲斩将搴旗的制胜数量要绝对高于关胜,大小百十战,无一败绩。也可看成是林教头的武功十分了得,确实具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在晁天王即将一命归天的时候,不得已说出了实话──他要捉得史文恭者为山寨之主,却不是表面上言听计从亦步亦趋的宋公明。因为晁盖明白,全伙山寨人马,能和史文恭一较高下的,只有豹子头林冲,以晁天王久历江湖的人生阅历,应该不会差,起码一点,他对林冲的武力是绝对放心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大小战事都要带上豹子头,就是因为林冲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可以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他也处心积虑不想让黑三郎坐上一山之主的宝座。
再者,黑三郎也知道林冲的武力值。从叫停林秦二人对战关胜的时候,就知道了林冲的绝对实力,他是怕关胜被林冲一怒之下戳上几个透明窟窿死无葬身之地,更怕按照晁天王的遗嘱,林冲冲到阵前活拿了史文恭,不仅是给托塔天王报了仇,更可恨的是让他失去了寨主的宝位。且林冲和宋江根本不是一条心,宋江一心要诏安投降,林冲却是刚从朝廷逃出来的带罪之人,俩个人政治见解不同,自然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所以,林冲才被宋江屡次排挤,直到关胜上位,没让林冲得以施展。
二是关胜战不胜林冲,却能轻而易举的打败杨志──关胜曾经十多个回合就让急先锋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一旦拖延上一会儿,必然身首异处;巧合的是,杨志为了讨好梁中书,曾在大名府和索超有过一场好战。俩个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真真的不可开交,难分难解,俩个人的武艺也在伯仲之间,难分轩轾,按此循环,关胜杀杨志也是平常的事,以他和林冲不相上下的排位,林冲高于杨志应该说顺理成章的事。
其三,还有杨志和双鞭呼延灼也有过一次正面交锋,结果是四十余合不分胜败,平分秋色各自回营。这杨志是一定要在大和尚面前邀功买好,自然使出十分的力气,又是在大和尚先行出阵战了四五十合的基础上,属于对呼延灼的消耗战,自然会占得一些先机和胜算。结果却是俩个人未分出高下,眼见得呼延老将手段高强而拨马回阵。
同样巧合,林冲和呼延老将军也有过一战,五十回合上下,呼延老将眼见林冲武艺高强,无心恋战,兀自拨马撤出战阵。这里有个细节,林冲战呼延是梁山泊的车轮战,不以制胜为目的,而是要消耗呼延老将的实力,使其懈怠而一鼓大破之。而杨志战呼延,是要呈功劳,想着拿下呼延灼让花和尚、武行者一伙人另眼相看,结果却被呼延老将截了胡,眼见不能取胜,自然就回归本阵。
而且,杨志在入伙之后的大小战事中,没见有多么宏伟的业绩,表现平平,和林教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自然不同属一个档次。
所以,回归到开头。俩个人斗到分际,恰是林教头占了上风,让青面兽难以招架,自然就被作者说出了分际这样的词语。因为王伦一百个心事不愿意收留林冲,怕他一怒之下收拾了整个山寨,又看了俩个人的实际打斗,自然知道俩个人的真实战力。不过是因为杨志是唯一能和林冲较量上几十个回合的人,比他们几个三脚猫强上若许倍,所以才喊停了这场厮杀,特邀杨志上山入伙,其实就是想以杨志来制衡林教头,起码是遏止林教头生猛的攻势,可以让他们迅速脱逃,而无生命之虞。
虽然王伦不是征杀战伐的料,但其人阴谋算计却是一流,他也久历江湖,自然看得出林冲和杨志的差异,却又怕贻笑于江湖人士,落人口实,又辜负了柴大官人的深情厚谊,不得已才容许林冲在山寨入伙,加上这个青面汉子,他以为心里有了保障,自然乐于看到林冲杨志双双同归水泊。
结果却是他打错了如意算盘,自己终于被林教头手刃了卿卿性命,杨制使也索回财帛去了东京汴梁。
这般如此循环下来,结论当然一目了然,那就是林冲绝对实力绝对高于青面兽,俩个人也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图片来自网络
《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杨志和林冲谁的武艺高,谁占了上风?两个人分没分出胜负,我们不用找别的例子来举例说明,只需要将这一场打戏,抽丝剥茧般把它详细分析,就会得出一个完美的结论。
杨志和林冲的战斗是不是都尽了全力杨志因运送花石纲的时候翻了船,畏罪潜逃正赶上宋朝天下大赦。好不容易凑起了财物,捆成一担,想要送上京去枢密院,贿赂官员,买个一官半爵。这时候林冲抢了他的财物,无异于断送了他的前程,杨志一定是拼了老命也要想把财物夺回来。
反而林冲并不是那么急于拼命的,虽然林冲没有交纳投名状,但林冲抢了杨志的财物,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投名状。可见林冲并不是急于拼命。
那么为了公平起见,杨志和林冲两个人就算是都拼命一战,不存在谁没尽全力的情况。
旁观者王伦的心态观战者的心态,王伦忌贤畏能,不想留林冲在山上。
王伦不想留林冲上山,却被杜迁,宋万,朱贵等人劝住,因为林冲是柴大官人推荐的,不好赶走。王伦想出一个让林冲,三天交纳投名状的法子,阻挠林冲上山。
王伦既然不想让林冲上山,所以他希望林冲输,只要林冲输了,不论是死是伤,林冲都再不会留在梁山。而杨志就算是打赢了林冲,最多也就是让他抢回包裹财物,他一个人有多大能量,又没能力夺了梁山。
杨志和林冲交手的细节交手的过程,林冲和杨志先战了三十几回合,又写,再斗了十几回合。《水浒传》作者用字精炼,这么说大有深意:
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此时浅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
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看那山顶上时,却是白衣秀士王伦和杜迁、宋万。
很多人说,争议的地方在于分际处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分际处是交战正酣,未分胜负。有人说分际处是两个人马上要分出胜负。在此咱们不必纠结于分际这两个字,只看他动手几十回合,就能看出端倪。
三十几回合不分胜负,又战了十几回合。这里面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先战了三十几回合,王伦才赶到,王伦看了后十几回合两个人的交手。第二是两个人先交手了,三十几回合不分胜负,再战十几回合有一方明显不敌,眼看就要落败。
王伦为何叫停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王伦只看到了十几回合,两个人交手的十几回合不分胜负。这种情况下,王伦能不能喊停呢?
我认为不能喊,不会喊。因为两个人打成平手,王伦喊停毫无道理。王伦本身的意思,是不想让林冲上山,这样两个人打平手对他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就算他想让杨志上山,他也不知道杨志是否会愿留在山上。两个人能分出胜负,杨志胜是王伦最想看到,最理想的结果。
那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呢?是谁要败了呢?
必然是王伦见杨志能斗林冲几十回合,动了让杨志来牵制林冲的心思。眼见杨志快败了故叫停,林冲想留在梁山,不能不听王伦的命令,故而跳出不斗。
如若是王伦见林冲不敌杨志,才不会叫停,杨志打死林冲,正和王伦心意。
再有如果杨志就要战胜林冲,杨志的财物还没夺回,他怎么会听王伦的话停手,他又不认识王伦,一定是快刀杀了林冲。
结论:杨志和林冲的交手,显然是林冲就要赢了,王伦才喊的停手。两人虽然说是没分出胜负,其实大家都知道了林冲必胜的结果。
《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杨志是武举出身,武科举人是经过朝廷严格考试认定的,算是科班出身,他的武力是过得硬的。因此,他与林冲单打独斗没有分出胜负并不奇怪。事实上,杨志和林冲的武力不相上下,是个平手。
但是,杨志并没有林冲那么显赫,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梁山好汉曾经劫了他押送的生辰纲,害得他差点跳崖寻死,因此宋江怕他寻仇,便处处提防他,甚至打压他。一方面,在地位上,宋江把他排在第十七位,远远落在林冲之后;另一方面,在功劳上,宋江不给他显山露水的机会,凡是有功劳的仗就不安排他去打。这样,杨志便默默无闻了。
((图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绰号“豹子头”。梁山英雄座次排在第六位天雄星。梁山马军五虎将第二位。
杨志,梁中书帐前管军提辖使,绰号“青面兽”。梁山英雄座次排在第十七位天暗星。梁山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三位。
(青面兽杨志)
二人在林冲落草梁山一节,打过一架。未分胜负
林冲被逼,上梁山投奔王伦,奈何王伦刁难使坏,限期三日纳投名状。试想林冲已经是被缉拿是杀人逃犯,还要什么投名状呢?王伦看出林冲正直,不会滥杀无辜。(书中暗表:林冲号称常胜将军,没有打过败仗。也没有滥杀濄人。)故意让林冲去半山剪径,林冲如果能完成,山寨就多一份收入,就暂且安之。若不能完成,哼哼,谅你林教头做不出来,到时候就别怪我不让你入伙了。这是王伦心里话。
(林冲与杨志在半山打二十合)
果不其然,接连两日,林冲无功而返。到这第三日上,太阳又将落山,遇到青面兽杨志顾着挑夫过山。虽然,挑夫逃脱了,留下挑担财物,也不知能否交差。林冲一肚子不高兴,准备回山。此时的林冲心里很难受,命苦啊,被高俅那厮害的家破人亡,无路可走,万般无奈之下落草为寇,却又这般刁难。我林冲出路何在啊?
再说杨志,也是一个倒霉蛋,考一个武举光宗耀祖,杨家世代忠良,为大宋立下不世功勋。只因奸臣当道,居家回转太行山为生。到杨志一代,考了武举。出差办事押送花石纲糟了风浪。丢了工作。好不容易赞凑一些钱物,回京打点,谋一个工作。嘿嘿,还遇到强盗了?这是不让我活呀?
“泼贼,还我行李”飞也似的跑跳前来,于林冲打在一处。两个晦气人,一对落魄汉。一来一往二十合不分胜负。为什么?杨志认定了林冲是山贼草寇,一个杀死,然后抢回自己的行李挑担。自己已经够倒霉的了,还遇到强盗,必然使出十分武艺。林冲则不然,虽然要交投名状,毕竟和杨志没有冤仇啊,怎么能滥杀无辜?大不了我不在梁山落草,另投他处罢了。现在杨志抡刀来战,不得已招架,所以二十回合未分胜败。是因为林冲没有全力迎战。
要知道,梁山排座次林冲是第六位,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在杨志前面。杨志虽然也是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终不及林冲。林冲在梁上有一个外号“小张飞”,即是见证。
此处再提供----
杨志下山后在梁中书处于索超争功,二人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梁中书将两个都升做管军提辖使。
(杨志与索超打斗五十回合不分上下)
急先锋索超在宋江攻打北京城一战中,和霹雳火秦明斗过二十余合,不分胜败。秦明曾经和华荣打过五十合。显见索超和杨志不相上下,要低林冲许多。
再比如,《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呼延灼摆连环马;这里呼延灼自战林冲,两个正是对手。枪来花鞭去华一团,鞭去抢来锦一簇。两个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
《水浒全传》第五十七回:打破连环马;当下杨志出马,来与呼延灼交锋。两个斗到四十余合,不分胜败。
再拿一丈青扈三娘来参照一下;呼延灼十合拿不下扈三娘,而林冲不到十合活捉扈三娘。足见豹子头过人之处。就以性格而论。林冲个人感情方面虽然优柔寡断逆来顺受,但是在武艺上确实胆大心细之人。杨志相对粗狂一些。
两个人真要久战,必然是林冲赢家。
以上的分析,你们觉得对么?欢迎留言点评!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杨志和林冲谁更厉害,历来争论不休,可巧的是,杨志和林冲曾经打了一架,可惜没分出个胜负来。
当时,王伦故意刁难林冲,三天之内,需献了投名状,即献上一人的头颅,方可留在梁山。
前两回,林冲不忍伤及无辜,故意放跑了他们。第三天,等了一天,连个人影都没见着,眼看太阳落山了,天黑之后,更是没人经过了,林冲心若死灰。
恰在这时,有个大汉挑着担子来了,看那担子,沉甸甸的,似乎是值钱货,林冲大喜,杀了那汉子,不仅献了投名状,还能得到不少银子,真是一举两得啊!
林冲跳上前去,与那大汉斗了起来,打了几个回合后,林冲暗暗心惊,这是个狠角色,于是抖擞十二分精神,全力厮杀。
之后又打了四十回合,仍旧杀不了他,林冲有些着急了!
这汉子便是青面兽杨志。
杨志,是个倒霉蛋,好不容易考中了武举人,结果运输花石纲之时,遇到了大浪,花石纲落到了江里,杨志丢了工作。
杨志回家之后,东凑西借,卖房卖车,凑得了一袋子银子,准备到京城到处打点,寻个一官半职。这一袋子银子,是他唯一的希望,绝对不容有任何闪失。
两个待业青年,一个要留在梁山创业公司,一个要拼个事业单位编制,二人为了找个好工作,拼劲了全力,不把对方弄死誓不罢休。
然而,打了四十回合后,不分胜负,二人暗暗吃惊,刚要再打,只听高处一声大喝“两位好汉不要斗了”,林冲识得是王伦的声音,于是“蓦地跳出圈子之外”。
有人根据林冲“跳出圈子之外”,主动退出战团,判断林冲打不过杨志,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的!林冲不怕杨志,倘若继续打下去,估计林冲胜利概率更大。
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教头,每天的工作便是打打杀杀,天长日久,功夫更是炉火纯青。
而杨志,只是小小的提辖,和鲁智深差不多的官职,比林冲差得老远了,平日里喝喝小酒,打打麻将,功夫自然提升的慢。
再者,林冲在108好汉中排名第六,而杨志排在了第十七,虽然好汉位次排名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如名气、贡献、官职等等,但武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还有,杨志曾与呼延灼大战了四十回合,不分胜负,而林冲曾与呼延灼大战了五十回合,呼延灼见林冲武功高强,难以取胜,主动退走了,如此看来,杨志不是林冲对手。
步战武松,马战林冲,林冲绝非浪得虚名。林冲步战尚不惧杨志,要是马战的话,杨志更不是对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