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啊?

武松是不是嫉恶如仇而斩奸夫、醉打蒋门神,恐怕还得从文本中去解读。假如以“嫉恶如仇”先入为主定位武松,那么,还与十字坡卖人肉馒头的张青结为兄弟,对这等黑店不闻不问就很难解释了。

假如武松在成为行者之前并非嫉恶如仇的好汉,对待十字坡酒店的态度就十分好理解了。那么,武松在江湖上的那些行为算不上嫉恶如仇呢?他又为何轻易的放过了卖人肉馒头的十字坡黑店呢?

武松因何乐意留在阳谷县

却说武松在柴大官人庄上避了一年难,得知本处机密并没有被打死,官司了结,便与宋江、柴进告别,回家去看望哥哥。途经阳谷县时,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伤了三二十条好汉的白额吊睛猛虎。武松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阳谷县令见武松英雄了得,便留他做阳谷县都头。于是,武松就留在了阳谷县。

从文本故事看,武松就是因为得了芝麻绿豆官,似乎就“乐不思蜀”,把哥哥武大郎抛在脑后了。

书中写得明白,武松是山东清河县(虚拟地名,实际的清河县在河北邢台),就在阳谷县的邻郡。大概武松是想着先安顿下来,再回家探望哥哥,也算是小小的衣锦还乡吧。

这么推测,固然是基于武松是一条讲感情重义气的好汉,哪能忘了把自己养育成人的哥哥呢?然而,毕竟文本还不完全是这么写的,也就涉嫌脑补了。

武松做了阳谷县都头,很快就与哥哥相逢了。武大郎一见武松,便埋怨他: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

尽管武大郎这些埋怨是哥哥对弟弟的真切的爱,但同时也交代了武松本来就不是一个善茬,甚至是有点“恶”。吃酒打人,肯定不是嫉恶如仇,经常吃官司,必然在清河县恶名远扬。

因而,武松绝不会贪恋一个小小的县衙都头而留在阳谷县,书中也暗藏着武松不十分情愿去清河县的意思。这一点,倒是暗合了“近乡情更怯”。

武松不会忘了哥哥的情义,为做一个小吏而乐不思蜀。但是,武二爷绝不是一出场就是光芒万丈的英雄,是嫉恶如仇的大侠士。他同样是龙虎山地窖中逃出的妖魔,与所有的一百单八将一样,是来“扰乱赵宋乾坤”,让一朝皇帝寝食难安的魔头。

所以,武松在清河县作恶,是其“还道”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同样,对十字坡卖人肉馒头不闻不问,也是其妖魔本性使然,张青、孙二娘与武松本来就是一伙的。

金眼彪施恩比蒋门神更黑

武松杀嫂、斩杀奸夫西门庆算不上嫉恶如仇呢?我觉得,假如不是武大郎被害,也不是潘金莲出轨,武松会不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呢?

西门庆、潘金莲,尤其是阳谷王婆,都是大恶之人,因奸杀人,欺压弱小,肯定是该杀的。但是,郓哥、何九叔,以及阳谷县令等都知道这些恶人该杀,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于主持公道。如果武大郎的兄弟不是武松,恐怕就是一桩无头案,恶人必然逍遥快活,正义难以得到伸张。

因而,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并通过这样的义举,把《水浒传》中最恶毒的人送上了千刀万剐的刑场。虽然是为哥哥报仇,但这件事情确实应当算作武松的嫉恶如仇。

救助亲人同样应当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对亲人都不义,见死不救,还奢谈什么“见义勇为”呢。

然而,醉打蒋门神这件事就得仔细的评判了。

话说武松刺配到孟州牢城,刚进监牢,众囚徒就奇怪的问武松,如何没有挨一百杀威棒,是不是有人跟管营打过招呼了?武松回答说没有。于是,众囚徒便紧张起来,说管营寄下这顿杀威棒,必定不怀好意。到了晚上,便要以“盆吊”或者“土布袋”这两招恶毒的招术结果了囚犯的性命。

众囚徒是不是恐吓武松的呢?从后来的故事看,这伙人讲的应当都是实情,孟州牢城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令众囚徒谈虎色变。

那么,又是谁制造了这座人间地狱呢?毫无疑问,就是管营及其儿子金眼彪施恩。施恩为何要如此残害囚徒,难道仅仅是以杀威棒勒索囚徒吗?

施恩后来亲口对武松说,孟州城外有一处市井叫快活林,过往客商很多,开大店、赌坊、当铺银号十分好生意:

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拚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

施恩说自己依仗一身本事去开酒肉店,这无疑是吹牛了,他能有多大的本事呢?于是,便“捉着”监牢中的囚犯为他拼命,在快活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拦路勒索,连过往妓女都不放过。

原来,施恩以黑恶手段整治囚犯,是为了驱使他们充当自己的黑打手,建立自己的黑势力,霸占快活林,欺压商户及过往客商。武松便不知不觉的堕入了施恩的黑色陷阱,差点连命都送掉了。

武松同样是“八九十个拼命囚徒”中的一员,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之后,施恩照例把武松安排在酒店中。书中写道: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

施恩变本加厉的盘剥快活林的赌坊、兑坊,这里的商户惧怕施恩的黑势力,被迫只加利钱,加倍“孝敬”这个黑老大。

这个施恩简直比蒋门神还要黑,武松帮助这样一个黑帮老大,绝对不是嫉恶如仇,而是充当了黑帮打手。

武松为何与张青结拜为兄弟

在来到孟州牢城之前,武松经过了十字坡酒店,差点着了孙二娘的道。此时,武松已经知道这是一家黑店。后来,张青来了,详细的介绍了自家情况,道明了他与浑家孙二娘麻杀过往客人,卖人肉馒头,把人肉当牛肉四处叫卖的黑道生意。

假如武松真的是嫉恶如仇,如此黑道,岂不是当场暴起,要行侠仗义了?意外的是,刚刚在阳谷县伸张正义的武松,不仅不对十字坡黑店嫉恶如仇,反倒与张青结拜为兄弟。

这件事说明武松此时并非嫉恶如仇的侠义好汉,而是很愿意与黑道交朋友的人。观其交往,可知其为人,武松原本与十字坡黑店夫妇是一个道上的。十字坡的经历也为后来以黒制黑埋下了伏笔,武松算不得嫉恶如仇的侠义好汉,当然就不会去管十字坡卖人肉还是卖牛肉了。

武松与十字坡酒店,与金眼彪施恩原本就是一起逃出来的妖魔,这是《水浒传》故事的大结构,他们都有“前世之缘”,原本都是“魔头”。

武松继续在侠义与黑恶的边缘前行,为报复张都监的栽赃陷害,武二郎一日之内连伤十九条人命。在这十九条人命中,至少有一半是枉杀的。即便是报复张都监,也是有前因所在,武松自己种下的因,便要结出怎样的果。当然,这也是武松自我救赎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在滥杀无辜的同时,也为孟州除掉了两个黑帮。

因而,在做了行者之后,武松似乎是彻悟了。说自己罪孽太重,遇赦不宥,只能去二龙山落草。要想与宋江重逢,只有祈祷天可怜见,受了朝廷招安。

武松如此巨大的反转,除了道家“天魁星”的劝诫外,更多的则要归功与菜园子张青。为何?

武松与张青结拜之前,张青说,他曾经杀了光明寺一寺院的和尚,重回十字坡之后,便似乎顿悟了。孙二娘这个女魔头专以麻杀客人卖人肉馒头为职业,张青却立下三条规矩,说三种人不可害。这三种人中,首先是行脚僧道,然后是行院妓女、流配犯人。

张青此时已经是与佛结缘,先把鲁智深送上了二龙山。二龙山有座宝珠寺,正是和尚的去处,鲁智深实际上做的是这所寺院的草台方丈。

武松原本就是个“行者”,行者的去处当然也是寺院,因而,武松结识张青,是为后来的故事伏线。在张青、孙二娘的帮助下,武松改扮成行者,回归其本尊。从此,“恶人”武松便转身为“行者”武松,开始了新的传奇故事。按照施耐庵《水浒传》前七十回的伏线,武松将成为抗金英雄,在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与梁山好汉一起“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武松上二龙山入宝珠寺之后,张青、孙二娘完成了道家“妖魔”中与佛有缘的两大好汉进入佛门的使命,关掉十字坡黑店,上了二龙山,与施恩一道结束了黑道生涯——“还道”而最终“替天行道”,“妖魔”们都华丽的转身了。

有此前因后果,武松当然不会干预张青、孙二娘卖人肉馒头了。

武松的故事还远不止此,本回答依题目作答,不再涉及其他。

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啊?

读小说,要读小说的立意,要读明白这部小说着意写的什么,意图张扬什么,意图告诉人们什么?一部水浒,前半部写的是“逼上梁山”,写的是“造反”,而这个“造反”,是要反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的。一部历史地进步,也正是在不断地反抗中,才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水浒的后半部,写地是“招安”及“被招安”后地为朝庭卖力以求荣华富贵的故事,这后期的故事其实是违背了写水浒的初衷地。

即如此,水浒前半部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要围绕水浒的主旨来进行,即被逼上梁山,与志同道合者一同上梁山。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题主所言的“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的原因了。

武松“斩奸夫替兄报仇”的故事,在这里就不细言了,因为这故事早已人人皆知,在这里只探索水浒之所以讲述这样的故事是为了什么,并告诉了人们什么。武松之所以杀嫂斩奸夫,是因为西门庆与潘金莲不但勾搭成奸,更主要的是毒死了武松之兄武大郎,是先有“罪与恶”在先,武松在求助宋王朝法律公平却难以实现时,不得不自行处理,而武松这样做是违反了朝庭的法律地,其实武松此时已走上了“反”的道路。表面上武松在斩奸夫替夫报仇,实质上武松是挑战了宋王朝的法规。

从武松杀嫂除奸夫开始,就已走向了“反”的道路,就不再甘愿受宋王朝法规的约束了。以后武松种种行为都是在挑战宋王朝的统治,包括醉打蒋门神,因为蒋门神与张团练、张都监之间,明显是“官商勾结”或“恶霸与官勾结”而结成的黑恶势力,欺行霸市谋求私利的“恶行”,武松醉打蒋门神是对这种有“官”背景的恶势力地挑战。

十字坡武松路遇孙二娘与张青夫妻开人肉包子店,经过一番冲突后,他们已认识到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兄弟,都是不满于朝庭,都认为当时的宋王朝是黑暗地。尽管当时孙二娘与张青干的是杀人越货的事,但大的方向也就是要反抗宋王朝的统治上是一致的,因而武松与孙二娘和张青之间,只能成为兄弟,怎么可能相互之间再去争斗呢。

武松嫉恶如仇,是有胸怀般的嫉恶如仇,他痛恨的“恶”是宋王朝这个“恶”,为了大的方向,是需要志同道合者共同前行的,由于孙二娘与张青夫妻是武松认定的志同道合者,所以他们只选择做兄弟。

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啊?

武松并非嫉恶如仇,斩奸夫是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是报施恩之恩,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是正常的。

一、《水浒传》并没有描写武松嫉恶如仇,“嫉恶如仇”这个标签安在武松身上不合适。

1、《水浒传》里,武松倒是杀了一个恶人西门庆,但谈不上嫉恶如仇。

西门庆与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通奸,踢得武大郎吐血。伙同潘金莲下毒毒死了武大郎。用金钱和武力震慑整个阳谷县,买通官府为所欲为。

西门庆的确是一个恶人,但武松杀了这个恶人算不上嫉恶如仇。因为被西门庆杀死的武大郎是武松的哥哥,武松杀西门庆只是报私仇,与嫉恶如仇扯不上。充其量算得上是不畏强暴而已。

像鲁智深一样,为了不相干的金翠莲,打死了恶人镇关西,弄得自己亡命天涯,那才是嫉恶如仇。

2、武松醉打蒋门神,也与嫉恶如仇没什么关系。

武松犯了法,刺配到孟州。按照宋朝的刑法,被刺配的犯人要打一百杀威棒。但孟州牢城管营的相公施恩,在快活林开了个酒店,被一个叫作蒋门神的人占了去。施恩打不过蒋门神,听说武松打死过老虎,很有勇力。便想要武松替他赶走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酒店。于是关照了武松,免去了武松的一百杀威棒,还每日里好酒好菜侍奉武松。

武松帮施恩打败了蒋门神,施恩如愿以偿地夺回了快活林。

其实这快活林酒店,并非施恩的祖业,而是他“倚仗随身本事,带领牢里的囚徒占据地皮,开酒店并收取闲钱”的场所。施恩开得,蒋门神也就开得。因为蒋门神的拳头比施恩硬,快活林酒店就归了蒋门神。武松的拳头比蒋门神硬,快活林又归了施恩。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比试谁的拳头硬。那件事从武松的心理上说,是出于报恩,与嫉恶如仇毫无关系。小说《水浒传》说是“施恩义夺快活林”,我看连“义”字都算不上。无非强取豪夺。

至于蒋门神是不是替张都监开酒店,与本文论题无关。施恩开得,张都监也未尝开不得。

二、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无可厚非。

武松刺配途中路过十字坡酒店,孙二娘在这里卖人肉包子。武松一眼就看出酒里有蒙汗药,那只是描写他的精细,以及江湖经验老到。

从武松对孙二娘下毒的反应看,他是对这类事情司空见惯的。《水浒传》里,同样卖人肉包子的就有两处。宋江经过揭阳岭,就差点被催命判官李立做成了人肉包子。

武松对孙二娘卖人肉包子不闻不问,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时社会吃人和被人吃,已经是常事,不足为怪。二是武松原本就不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主要的是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

孙二娘对武松满口兄弟,叫得亲热。大酒大肉侍奉得武松舒服,对武松的打虎英雄行径吹捧得惬意。武松对孙二娘、张青夫妇感激涕零。也没什么不对。

题主大概是想武松应当为民除害,摧毁了十字坡人肉包子店吧?其实,武松从头到尾也没做什么为民除害的事。整部《水浒传》小说里,梁山泊一百八将加起来也没有做什么为民除害的事。一百八将里许多人,自身就是百姓的祸害!

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啊?

武松的确是一条汉子,替兄报仇,为报施恩之恩,拳打蒋门神等发生一系列英雄之举,不过,武松为好汉之说就有点欠缺了,理由就在+字坡遇孙二娘。孙二娘何其人也,彻头初尾一位毒妇恶人,杀人卖肉以求营利谋生,武松的内心里多半对孙二娘这个狠角有点敬佩或赞赏,不但对孙二娘开黑店杀人默默的支持,而且和孙二娘建立起那微巧微妙的感情!

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啊?

我是西岳顽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发现很多人读水浒,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以下三种思维漩涡当中不可自拔:第一、在水浒中充当道德判官,动不动以慈父圣母的姿态指点迷津;第二、以黑白二元论的角度去解读水浒,强行划分是非对错;第三,以今方古,以现在的价值观衡量水浒人物,全然不顾故事背景和水浒成书的过程和年代。

如果你以这三种任意一种观点来解读水浒,那么你永远都是一个水浒的初级读者,你永远不会体会到水浒的奥妙和乐趣,因为你总是在寻思,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怎么就能称之为英雄好汉?就拿李逵来说吧,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一个残忍嗜杀的江湖怪兽,连四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这样的人是不是禽兽不如?怎么能算英雄好汉?

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却说,李逵是一个最纯粹的革命者,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他真正读懂了水浒,是因为他没有陷入到以上三种思维漩涡当中。水浒开篇就说了,梁山好汉是108魔星下界,通俗点说,这些人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好人,你还非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们,可笑不?

书中明确说了,李逵是天杀星下界,就是来到人间制造杀孽的,那么他杀四岁的小衙内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难道你指望他像活雷锋一样,帮农民伯伯种庄稼,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

水浒中的英雄好汉,和我们通常理解的英雄好汉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所理解的英雄好汉,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郭大侠那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了正义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水浒中的英雄好汉则完全不同,它更强调的是义气和血性,是那种敢于突破社会桎梏的个性,对道德品质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举个例子,梁山好汉里为数不多的白莲花朱仝,负责一方治安的警察队长,抓贼捕盗是他的职责所在。可他却接连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怒杀阎婆惜的宋江、误杀白秀英的雷横,你能说他是一个好警察吗?显然不能,但书中描述朱仝的这种行为为义释,明显是一种欣赏和褒扬的态度,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发生冲突时,施耐庵无一例外的让自然性稳操胜券,这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好汉。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上来。武松嫉恶如仇?我觉得这个描述不准确,他只是豪侠不受羁绊,只是我行我素,只是从不随波逐流,只是从来不遵循别人的标准而已,他从来都不是什么正义的使者。孙二娘十字坡开人肉包子店,一来并没有伤害到他,二来也没有触犯到他的底线,他为什么要管?

其实书中不难看出,武松对孙二娘夫妇是非常尊重和欣赏的,这伙人本就是天罡地煞下凡,只要意气相投,只要一时性起,天王老子也不放在眼里。他们对自己的生命都极其冷漠,何况对别人的生命?你看武松景阳冈打虎,当他得知景阳冈真有老虎之时,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下山,但他却怕吃店小二的笑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就算武松艺高人胆大,我们也不能排除他对生命异常漠视的既视感。血溅鸳鸯楼,直杀的血溅画楼,尸横灯影,连杀十五人,至少有十个人是无辜者,可武松哪管这些,见人就杀,毫不留情,这样的人,他当然对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了。

实际上,伟大的作品从来都不是教导人去恶存善的,如果一味的以道德的角度入手解读水浒,那真是可惜了文本本身了。

武松嫉恶如仇,斩奸夫替兄报仇,醉打蒋门神,为何却对十字坡人肉包子店不闻不问啊?

水浒传的武松,没有什么文化,力大而好武,但主观上没有太大志向,常意气用事,在水浒传最初出场在柴进府上,因在家乡伤人,逃避在外,在柴进府遇宋江,后来自觉在柴府受慢待,才离开柴府。要谈嫉恶如仇,在水浒中没有这方面的故事。但是武松可称正人君子,正直无邪,讲义气,武艺高强。为给兄长报仇,诛嫂斗杀西门庆。关于醉打蒋门神,一是受恩于施恩父子,二是对蒋忠仗武力抢夺霸占快活林而气忿不平,才仗义出手。为施恩夺回快活林。关于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以武松当时处境,根本没心思理会这些事,再有孙二娘夫妇闻武松之大名,崇拜的五体投地,奉承厚待如同亲人,而双方都为江湖之人,如此情况,以武松之性格,肯定是成为朋友,岂能有别的想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