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为了一个女子,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救女子最终归宿如何?

首先,打死郑屠的人不是鲁智深而是鲁达。其次,鲁达不是为了一个女子打死了郑屠,而是为了“镇关西”这个名头。

那么,鲁达救下了金翠莲,这个被救的金翠莲又去哪儿了呢?

“镇关西”鲁达打死了郑屠

《水浒传》不仅主题被歪曲,还有很多故事、细节被误读。其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一处。施耐庵的障眼法无处不在,除了鲁达这个故事回目外,“吴用智取生辰纲”也是一处。虽然这个故事中暗藏了吴用的智取,但文本故事所呈现的,却是千真万确的“愚取”。“林冲梁山大火并”,其实不是火并,火并得满足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两个条件。

这些故事声东击西,其实都是有弦外之音、深刻寓意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同样如此,误导了看官也藏着更大的故事,也隐藏着金翠莲的去向乃至结局。

先说说鲁达为何要打死郑屠这件事。

且说鲁达救了金翠莲父女,第二天便来到状元桥,一脚踢翻郑屠之后,赶上前去一只脚踏在郑屠的胸前,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看这郑屠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谁是《水浒传》中的镇关西?这段话说得十分明白,鲁达才是真正的镇关西。

还是有某些专家读懂了这段话,但却辩解道,“洒家”做不到这么大的官,关西五路廉访使指的是老种经略相公。那么,也就是说,老种经略相公是镇关西了,鲁达打郑屠,便是替老种经略相公出气讨说法,索回且独霸这个“光荣称号”。

这个说法倒比一直把郑屠当镇关西强多了,也证明了鲁达打郑屠,不是或者至少不全是为了金翠莲。但是,这个辩解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

首先是语法错误,这段话换主语了吗?主语就是“洒家”,是洒家投了老种经略相公,洒家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洒家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同时,也犯了个历史知识错误,《宋史·职官》中说,廉访使隶属经略府。难道老种经略相公的官越做越小?

因而,应当是“镇关西”打死了郑屠,而不是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鲁达基本上是为自己正名,不允许渭州城出现第二个“镇关西”,这件事几乎就与金翠莲这个“弱”女子无关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金翠莲父女说实话了吗?

郑屠到底叫没叫“镇关西”

鲁达打郑屠时,是不容他分辨的,施耐庵也自始至终没让郑屠有一句辩解。何况,鲁达打郑屠时说了一大堆话,最末一句才说“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不知郑屠听清楚这句话没有,后来,渭州府尹在调查案子的时候,也没有人提供鲁达打人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府中提辖鲁达,无故用拳,打死市上郑屠”。在集市上行凶,竟然找不到作案动机,说明很多人都没有听清楚鲁达对郑屠说了些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呢?施耐庵大概讲的是,郑屠是“镇关西”恐怕只是一面之词。

在潘家酒楼,金翠莲、金老不断强调郑大官人叫做“镇关西”。但是,他们才来渭州城几天呢?

鲁达对郑屠十分熟悉,两人都与小种经略相公有很深的关系,鲁达曾说:“(郑屠)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这两人一定是十分熟悉彼此的。

鲁达的官职是小种经略府中的提辖,施耐庵这是借用南宋时期的官名,写鲁达其实就是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从鲁达在渭州城的活动情况来看,这人管理着渭州城的杂卖场呢。

有这两条摆在那里,郑屠叫没叫“镇关西”,鲁达可比金翠莲父女清楚得多。

鲁达说自己曾经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确实就是故事背景的历史时期一个十分特殊的官职。

我从鲁智深的禅杖重量解读出大闹五台山的故事发生在宣和元年二月,那么,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大致就是这一年之前,或者就是重和年间吧。这个时候,就是有这样一个官名,叫“廉访使者”。多了一个字,这是为了隐写故事。

廉访使者,原本叫“走马承受公事”,基本上由内侍担任,专门负责向皇帝奏报关事。因为这些官员具有钦差大臣的身份,便无端干预边事,敲诈官员、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宋徽宗屡次下诏严斥,还于政和六年把“走马承受公事”改为“廉访使者”。

所以,“廉访使”其实就是“镇关西”的代名词,施耐庵如此讳莫如深,究竟想写什么呢?

后来,鲁达逃到雁门县,施耐庵专门安排了一个细节,说鲁达不识字,去看抓捕自己的文告。鲁达不识字,如何办得了这样一个差事?所以,《水浒传》中真正的“镇关西”另有其人。

他是谁呢?

金翠莲父女之谜

鲁达是在潘家酒楼遇见的金翠莲,潘家酒楼加上金翠莲去掉一个“翠”字,便是“潘金莲”。这个“翠”字还遥对了潘巧云被杀死的翠屏山,如此一来,金翠莲的寓意就十分有意思了。这个意思说的就是明代的“削藩”。这是题外的话,容后再表。

金翠莲的父亲在女儿控诉了郑屠“虚钱实契、强媒硬保”的恶行后,继续补充提醒鲁达,强化“镇关西”这三个字。金翠莲的父亲说:“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

但是,奇怪的是,后文中再也没有出现“金二”,而是以“金老”替代了这个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直接说结果吧。

金二,指的就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金国的二王子斡离不。这厮便是灭掉辽国、北宋,制造靖康之难的元凶之一。曾头市的故事中只写了“金国王子”,而完颜阿骨打总共有十六个儿子,《水浒传》究竟写的是哪一个呢?施耐庵“狡猾”之极,在渭州城潘家酒楼遥伏了一笔。

这么讲是不是太离奇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鲁达打死了郑屠,便一路狂奔来到了雁门县,一千多里路,鲁提辖用了半月之上便到达了。奇怪的是,金老父女却早在这里了,不仅来得快,办事也特别的高效,金翠莲竟然又给别人做了外宅小妾。

这里不追究金翠莲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质疑金老父女如何迅速的到达了雁门县,而且这般迅速办事的?那个赵员外又是什么人呢?

我说,《水浒传》中姓赵的都是影射的赵宋官家。书中也有很多暗线表明,赵员外就是宋徽宗的影子。我在有关鲁智深的故事中详细解读过这个隐喻,此处不再多说了。

既然如此,金二、金翠莲就大有来头了。还是说直接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故事,隐写的是“宋金海上之盟”。

怎么讲?

谁是《水浒传》中真正的“关西五路廉访使”

查阅历史史料,在《宋史·童贯传》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微宗立,置明金局于杭,贯以供奉官主之,始与蔡京游。京进,贯力也。京既相,赞策取青唐,因言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为最悉,力荐之。

蔡京在杭州做地方官时,大量收集名家字画,还把自己的评点夹带其中。结交童贯后,便经过童贯把这些字画献给了大艺术家宋徽宗。蔡京的字本来就非常好,评点的水平估计也很高,于是引起了宋徽宗的主意,进入了“领导视野”,蔡京很快就发达了。为感谢童贯,便推荐他去做夺取西夏青唐的主帅。

蔡京的推荐理由是,童贯曾经十次出使陕右,这正是老种经略相公的管辖地。而且,童贯“审五路事宜”,说白了就是“关西五路廉访使”。施耐庵把这个官名写少一个字,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所以说,《水浒传》中真正的“镇关西”暗写的是童贯。

上文讲到,鲁达打死郑屠的故事大致发生在重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8年。这个故事的时间节点除了以六十二斤禅杖推定外,高俅的任职时候也是一大依据。王进出逃延安府,是高俅做殿帅府太尉之时,这一年便是政和七年(1117年)。以史进的故事推算,九纹龙到达渭州城的时间就是重和元年。

那么,重和元年的历史发生过怎样的大事件呢?

《宋史·徽宗本纪》中说:“庚午,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随后,经过反复斡旋,北宋与金国签订了“宋金海上之盟”,从而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别说小说不能当历史解,小说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水浒传》其实就隐藏着北宋的兴亡历史。

《宋史》的这则记载,并没有涉及到童贯。但是,在《徽宗本纪》的另外一处记载中,却道明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始作俑者:“(政和元年八月)郑允中、童贯使辽,以李良嗣来,良嗣献取燕之策,诏赐姓赵。”

李良嗣就是马植,辽国汉人,曾任辽国光禄卿。《水浒传》两次攻打曾头市,其实就隐伏了诸多姓“马”的人。段景住也是个辽国汉人,盗了金国二王子的照夜玉狮子,引起了第一次攻打曾头市之战。然后,宋江训马成功,把一匹神仙坐骑“玉麒麟”弄上了梁山。于是,段景住买马又导致梁山第二次攻打金国人。

当年,马植献平辽策,马政以买马为名出使金国,引发后来的宋金之战。“金二”与关西五路廉访使挂上钩,然后又做了赵员外的老丈人,在攻打幽州时,确实给予了北宋非常大的帮助。童贯拿不下幽州,反倒被辽国残兵两次反杀追击,狼狈不堪。

宋徽宗没有办法,又派马植出面,许以重金,请金国人出马打幽州。这回,还是那个“金二”王子很快的攻占了幽州,宋徽宗便靠“外宅”实现了所谓的“复燕”大计。但是,金国就此看到了北宋军队的无能,休整一年后,便发起了灭宋之战。

施耐庵简直是丝丝入扣,历史真实一点都不乱的隐写在《水浒传》之中。

如此一来,鲁达打死郑屠,就大有读头了。金二、金翠莲与赵员外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原来是一场有预谋的安排,难怪这对父女早早的来到了雁门县,很快的巴上了赵员外。

金翠莲最终的归宿如何呢

上文写到,金翠莲与潘金莲、潘巧云之间隐约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是隐喻了明代建文帝、明成祖的两次“削藩”。假如按照这样的故事隐伏,金翠莲就“死”过两次了。

至于“两潘”隐喻的是“削藩”是怎么回事,有兴趣的看官不妨参阅本人写的其他文章或者回答,有比较细致的解读,此处便略去了。

不管怎样,这也是金翠莲的一大归宿吧。而在鲁智深所影射的北宋故事中,金翠莲的最终归宿又会是什么呢?

《水浒传》因为隐写了明代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去向,从而被长期禁刊,并且被腰斩。金圣叹负不起腰斩《水浒传》的历史责任,他只是斩掉了袁无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所有的续书,然后诈称自己发现了贯华堂古本而已。

因为《水浒传》早就被腰斩,所以,金翠莲便再也没有故事了。要探寻金翠莲的最终归宿,也就只能从鲁智深的故事线索里去“猜想”了。

我写《水浒传》评论,一定是要有依据的,即便是发掘故事中隐藏的细节,也是要参阅很多资料的。但是,探轶金翠莲的归宿结局便十分困难了。

我觉得,金二、金翠莲父女最终被幻化成“女真二王子”,出现在了曾头市的故事之中。而曾头市的故事,则是梁山好汉抗金的预写伏笔。这个伏笔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出现在了历史之中。这个人物就是与鲁智深联手打下赵员外宝珠寺(赵员外有“七宝村”,藏着佛门七宝)的青面兽杨志。

《三朝北盟会编》,以及李纲的《梁溪集》都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攻打辽国、抗金金兵的事迹,这大概是施耐庵写梁山好汉抗金的历史线索。因为,杨志在汴京卖刀时就表示要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

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宣和四年时,童贯率兵北上攻打幽州。此时,杨志就在种师道手下做选锋首,将选锋军。后来,金兵进攻北宋,杨志又在种师道手下继续担任先锋敢死队队长,抗击金兵。

这不正是鲁达的经历吗?小种经略相公在得知鲁达打死郑屠后,对渭州府尹说:“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也是一处伏笔,鲁智深也是要与杨志一起去抗金的。所以,曾头市之战,鲁智深、武松便与杨志在“北地”会师了。

这就意味着鲁智深与“金二”、金翠莲所幻化出来的女真二王子还有交集,在战场上相见。大概,鲁智深、武松斩掉了苏定这类的汉奸,支援了杨志的抗金吧。

所以,金翠莲的最终归宿大致就是这样的,她最终并不是一个人,或者就是一个人,恐怕鲁智深会一禅杖将她打杀了吧。

鲁智深为了一个女子,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救女子最终归宿如何?

知恩图报,一女豪杰。

鲁智深为了一个女子,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救女子最终归宿如何?

给赵员外做了个填房;在那种年代,衣食无忧,也算是过得去了。

鲁智深为了一个女子,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救女子最终归宿如何?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起因就是郑屠强媒硬保,说好的三千贯卖身钱,却分文未付,就这样强取了金老汉的女儿金翠莲。由于郑屠的娘子强势,金翠莲被其赶出门。本来也可算是家务事,可偏偏镇关西不地道,反向金翠莲父女讨要从未收取的三千贯卖身钱。这才惹恼了鲁智深,出手只三拳将其击杀。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前,己将金氏父女从客栈救出。二人慌急逃离了渭州城,由于害怕镇关西追赶,随机顺路而逃。半路遇到旧时邻居,随邻居来到了代州雁门县。由邻居作媒,嫁给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做外室。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

赵员外广有家产,为人宽厚。对金老汉非常尊敬,对金翠莲也是百般疼惜。金翠莲虽然是外室,但待遇丝毫不受影响,小厮丫鬟一样不少。从此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鲁智深为了一个女子,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救女子最终归宿如何?

该女子名叫金翠莲,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配角人物。其为鲁智深五台山出家落下伏笔。金翠莲是东京人,同父母去渭州投亲,结果不遇。其母在客店里不幸染病而亡,因租房和处理母亲后事欠下店主债务。当地恶霸郑屠,即镇关西,见翠莲年轻美貌,将其强占为妾,后被郑屠之妻发现并赶出,随父流落街头,无奈到酒楼卖唱,后被鲁达、史进相救,赠其银两,助其返乡。后鲁智深离了在代州雁门县又偶遇金父。原来金翠莲又做了这里一个有钱人赵员外的“二奶”,住着一处“小金屋”,有丫鬟仆人,生活的十分滋润,逍遥自在,结果还算圆满。

鲁智深是真正的性情中人,做到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洒脱和豁达,活出了自己的光彩。是水浒中最让人喜欢的角色之一。他除暴安良,见义勇为。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强龙不压地头蛇,很多人面对地方的黑恶势力为非作歹时,都是明哲保身,袖手旁观,任由他们无法无天,但是鲁智深不是这样,他偏偏就不信这个邪,正面硬杠黑恶势力镇关西,并且成功将其灭亡。令人拍手称快,这样的大英雄,是水浒传中少有的,无疑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图片源于网络

鲁智深为了一个女子,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救女子最终归宿如何?

原著不是说的很清楚吗?金翠莲后来嫁给渭州一个爱好枪棒功夫的赵员外了,这个可怜的女子,鲁智深为之怒杀恶霸镇关西,事后还助金家父女逃跑,鲁智深犯了命案也逃命去了,金家父女却彻底得到了解脱,金翠莲嫁给赵员外,且不说婚姻有多好,但至少也不负恩人鲁智深仗义相救了。

(金翠莲父女剧照)

鲁智深原在渭州的小种经略府当提辖,一日,九纹龙史进路经渭州,结识了鲁智深,两人意气相投,相约到酒馆吃酒,途中又遇见好汉打虎将李忠,三人相谈甚欢,于是一起去潘家酒楼吃酒。三人正谈的欢心,不料隔壁屋子有人啼哭搅了三人心情,鲁智深便差酒管唤来隔壁屋人,金家父女两人颤颤巍巍来到鲁智深面前,鲁智深问其因何而哭,老爷子遂把自己父女两人被当地恶霸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之事全盘告知鲁智深。鲁智深自打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提辖以来,还未遇到过如此欺男霸女之人,当下就怒不可遏,随即从身上掏出所有银两,又让史进和李忠一起凑足了十五两银子,给了金翠莲父女,让他们即刻离开渭州回东京去。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送走了金翠莲父女,鲁智深越想越气,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地痞恶霸镇关西,于是径直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以此激怒他,挑起打斗。这郑屠虽生的膘肥体壮,力大如牛,但鲁智深可不是吃素的,练武之人关键时候就派的上用场了,三拳便打死了郑屠,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大祸害。可是,鲁智深打死郑屠毕竟是闹出了人命,当地官府肯定要追究,他的提辖也做不得了,回到家里后收拾了些衣服,拿了一条齐眉棍,当即就出了南门一溜烟走了。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他的第一次出场,在《水浒传》中也是属于出场最早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非常精彩的一段。非常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个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地痞恶霸郑屠欺凌的金家父女,在倾听他们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将身上的银两,还叫史进和李忠一起凑足了十五两银子赠与金家父女,并亲自护送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安全脱离险境后,他才前往镇关西肉铺前借故激怒郑屠,让其先对自己动手,然后三拳打死了他,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济人济贫、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为民除害改变了他的命运,离开了小种经略府,提辖也当不得了,这才有了之后出家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义救林冲等等很多事。

再说说金翠莲父女,等鲁智深第二次与他们重逢的时候,金翠莲已经成了渭州赵员外的妾室,这个赵员外,爱好耍枪棒功夫,也算是一个颇有些正义感的地主豪绅。只不过鲁智深这一次看到的金翠莲与上一次大不一样,上一次穿着朴素,哭哭滴滴惹人怜爱,这一次却衣着光鲜,粉黛如颜,多了不少烟火之气。鲁智深到时,金老汉非常惊喜,叫人摆了一桌酒菜,父女二人殷勤做陪,两人还倒地跪拜恩人,金老还说道:“恩人听禀:前日老汉初到这里,写个红纸牌儿,旦夕一炷香,子父两个,兀自拜哩。今日恩人亲身到此,如何不拜!”鲁达道:“却也难得你这片心。”

由于鲁智深人命在身不便多留,赵员外知道他身陷凶险后,便指引鲁智深去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赵家祖上对文殊院多有供养,故颇有些交情,鲁智深想了想,如今去哪都被官府通缉,莫如先去五台山暂避时日,便依赵员外之意,与金家父女告别,收拾了衣服盘缠自往五台山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