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加入梁山,对于梁山发展来说,除武力好外,有什么特殊作用?
关胜加入梁山,意义非常重大,也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个意义与作用,绝不仅限于武力与名气。假如说要以名气来提升梁山在江湖和社会知名度,施耐庵是不是可以写一个刘备的后人,或者比关羽名气更大的王子帝孙、名将之后呢?
那么,以关胜入伙的意义与作用到底又是什么呢?
关胜武力梁山第一我认为,梁山武功第一的人就是关胜,绝非被续书《征四寇》神化了的卢俊义。假如把卢俊义当做梁山武功第一,那么,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寓意就被掩藏了。
在《水浒传》中,卢俊义只是被宋江吹嘘了一句“棍棒天下无对”,而此人从来就没有用过棍棒。施耐庵写了两场卢俊义的战斗,卢员外用的都是朴刀。没有写,就是不会,至少是不精,梁山好汉的武功可都是实战打出来的名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上阵打仗以丈八蛇矛佐证他的枪法,棒打洪教头则是暗示了林冲就是梁山第一棒。
卢俊义的朴刀也不咋地,梁山十条好汉戏耍于他,竟然可以轻松的脱身。梁山好汉中,最精彩的朴刀大战属于林冲、杨志,他们才是绝顶的朴刀高手。活捉史文恭这件差事,梁山恐怕有一百人能够做到。
至于大战耶律四将等等战绩,那是续书《征四寇》乱编的,征辽本来就是神剧,而且,是最后一个被塞进续书的故事,不能算在施耐庵的头上。
因而,梁山武力第一的人绝对是大刀关胜。有人拿林冲、秦明双战关胜来说事,吹林冲可以战胜关胜。两个打一个,如走马灯般的杀到征尘迷蒙,关胜也只是“看看输与他”,还愣说林冲单挑可以赢关胜,这就不是吹林冲而是黑林冲了。捧杀也是一种黑。
关胜不仅足以打败林冲,施耐庵还暗示,关胜有赢史文恭的实力。
关胜有战胜史文恭的实力《水浒传》中,有一匹照夜玉狮子,书中是这样描述这匹金国王子的坐骑:
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里。
很有意思的是,关胜的赤兔马似乎是照夜玉狮子的孪生兄弟,书中写道:
那匹马,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浑身上下,没一根杂毛,纯是火炭般赤。
这里没写关胜的赤兔马一日能行千里,但关胜的坐骑却出自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吕布和关羽的坐骑:
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鬃高八尺。
此处,也没写赤兔马能日行千里。但是,前文李肃劝说董卓以赤兔马笼络吕布,早就提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
对照赤兔、照夜玉狮子,简直长得一模一样,就是毛色不同而已。施耐庵这么写是什么意思呢?
这其中藏着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赤兔马火炭般赤,五行属火。照夜玉狮子雪练也似价白,五行属金。
火能胜金,也即暗示关胜能赢史文恭。
然而,为何又不让关胜去活捉史文恭呢?关胜上山比卢俊义早,既然有人能够战胜史文恭,为何还要多费手脚,劳烦卢员外大驾呢?
活捉史文恭无需多高武功有人说,林冲能活捉卢俊义,宋江没给他机会。我觉得,这个看法有点搞笑,联手秦明打一个关胜都只是吹嘘正要捉他,又怎么能单挑去捉史文恭呢?林冲、秦明都与呼延灼打过,五十回合战成平手。这是施耐庵笔下武将单挑的回合上限,打到这个回合数,大家就是半斤八两了。
秦明二十回合后就被史文恭杀败,林冲能打多少回合呢?
如此,林冲假如要活捉史文恭,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吴用设计、公孙胜做法、晁天王显圣,像卢俊义那样,拣一条半死不活的鱼。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大的武力,假如施耐庵不需要赋予故事寓意,如此活捉,小彪将足矣。所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其实是“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这是天罡星的职责,麒麟在天,罡风凛凛,意味着道家将在七十回后的故事中,梁山好汉制服过金国王子、灭掉北宋的完颜宗望。
所以,擒史文恭不需要武力,关胜没有机会,林冲更不可能出战。
荡平曾头市之战,体现了吴学究的足智多谋,是一场典型的围点打援的精彩战役。关胜先搞掉了曾头市的盟友凌州,然后,又与花荣去阻击青州、凌州的援兵。这就意味着关胜以他的武力,在今后与金国王子的较量中,也是这个职责。
林冲为何缺席了曾头市之战呢?原因早就被林冲自己道破。在朱贵酒店里,林冲为自己写了一首“预言诗”,其中讲到“京国显英雄”、“威震泰山东”。这大概是林冲没有出战夜夺曾头市,镇守山寨的缘故吧。
活捉史文恭与武功无关、跟晁天王无关,也和梁山寨主归属无关,两次攻打曾头市的故事另有寓意。关胜也就无需在这场战斗中展示武力了。
关胜是梁山“勇”的象征《水浒传》有明显仿写《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痕迹,上面就说到了照夜玉狮子与赤兔马的关系。施耐庵为何仿写罗贯中的著作,我通过紫髯伯皇甫端的解读,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桃园兄弟关胜、张飞都在《水浒传》中有“传人”,刘备肯定也是要出场的。
刘备出场有何寓意,且容我另外行文探轶,此处不剧透。
关胜是关羽的后人,以丑郡马宣赞的话说,大刀关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
其实,关胜的相貌还是跟关羽有差别的,假如把宋江、朱仝的相貌与关胜合起来,就有九分像关羽了。施耐庵这样写,意思是宋江是梁山“忠”的代言人,朱仝是梁山“义”的总代表,关胜则是梁山“勇”的象征。所以,他的绰号就是温酒斩华雄、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的青龙偃月刀,也就是“大刀”。
既然是梁山“勇”的象征,关胜便上应“天勇星”,这个星煞就是排在“天雄星”林冲前面的。所以,关胜领衔梁山第一战团,位列五虎将第一名,武力是绝对是梁山最高的,林冲打不过关胜。
象征梁山的“勇”,就是山寨武力的代言人,这个人为何不是林冲而是关胜呢?
说到这里,也就足以回答题主的提问,关胜上梁山意义重大,在“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关胜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关胜领衔,梁山武力在抗金中尽显英雄本色。
同时,关胜以“天勇星”象征着梁山最高武功,与宋江、朱仝一道书写梁山好汉的“忠”、“勇”、“义”,终极诠释《水浒传》的主题——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在北宋王朝遭遇外寇入侵之时,梁山好汉心存忠义,尽忠报国,保境安民,以勇力抗击外侮,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关胜领衔梁山武力战团,是施耐庵表达《水浒传》主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关胜加入梁山,对于梁山发展来说,除武力好外,有什么特殊作用?
引言
《水浒传》作为一部名著,如果想要去解构其美学,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构。
第一个是文本美学,第二个是社会美学,而第三个就是宗教美学。关胜其人虽然在《水浒传》中并没有特别多的着笔,但他一人就携带了这三方面的美学意义。
至于说他对梁山的发展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用十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非为其勇武,只为其家学。
分析在水浒中,很多人都是有家学渊源的。
关胜是武圣关羽之后,林冲的父亲也是禁军的教头,花荣是世代名将,就连打虎将李忠在诗赞中都说他是李广的后人。
施耐庵为什么要写出这么多有家学之好汉呢?归于根本,还是因为他的主旨是忠义,而非反抗。只有忠义之后聚首梁山,才能更好地烘托梁山聚义的初衷。他们是反贪官而不反朝廷,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忠君报国,而非造反祸国。
当然,除了这一主旨用意之外,关胜的出现自然有一些特别的作用。毕竟是五虎上将之首,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呢?
- 文本美学:关胜与林冲相呼应
《水浒传》的成书渊源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它并非施耐庵独立创作,而是借鉴、整理了大量的民间说话、戏曲艺术之后,改编而成。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国》与《水浒》的先后问题。虽然说《三国演义》的成书普遍认为是在《水浒传》之后,但《三国》故事的成名却在《水浒传》之前。
也就是说,早在《水浒传》之前,《三国》故事就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早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而作为桃园三结义中的关羽、张飞,在民间早已成为了忠、义、勇的象征。关胜、林冲二人的形象就是在借鉴了关羽、张飞之后而产生的。
在书中,林冲有这样一个诗赞:
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
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在这个诗赞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施耐庵是把林冲当做张飞来看待的。无论是武器、着装、形象,甚至是作战风格都在尽可能地靠近张飞。
而关胜,在书中曾这样写道:
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绣旗飘挂动天兵,金甲绿袍相称。
赤兔马腾腾紫霞,青龙刀凛凛寒冰。蒲东郡内产豪英,义勇大刀关胜。
从着装、坐骑、武器上面,关胜已经无限接近于关羽,那么关胜的形象又是怎样呢:
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关羽是身高九尺,而关胜则是八尺五六的身材,至于其他的地方,几乎与关羽没有区别。关胜其实就是小号的关羽。
《三国》的故事比《水浒》要更早地深入人心,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关胜、林冲两个小号的关羽、张飞。他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最大可能地在文本美学上效仿成功者。以便让自己笔下的角色,更好地深入人心。
- 社会美学:关胜即是忠义
关羽其人,在唐宋的时候已经由具象化的武将形象转变为信仰。到了元朝的时候,关羽的地位基本上完成信仰转变。他的官方封号是:
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管淮南节度使,兼山东河北四门关镇招讨使,兼提调遍天下诸宫,刹天地分巡案,管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驾前都统军无倭侯,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崇宁护国真君。
此时的关羽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给他贴上了标签——忠义。
那么,作为关羽的后人,关胜在《水浒传》中所代表的其实也是忠义。在书中,对关胜忠义,作者从来不惜笔墨:
吾看大刀义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家家家庙。
作者突出关胜的忠义,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水泊梁山忠义的本质。也是为了给后来的招安做好铺垫。
- 宗教美学:关胜的星位对应
《水浒传》虽然不突出其神话色彩,但并非没有神魔妖怪。108将,本就是108颗魔星转世,他们每个人都要有相应的对照。
至于说到关胜,他对应的则是天勇星。
我不敢说108将每一个人的对应都能有合理的解释,但起码重要人物的对应作者一定是有所用意的。
关胜的勇,在水浒中是毋庸置疑的:
猛可里霹雳火秦明听得,大叫一声,舞狼牙棍,纵马直抢过来;林冲也大叫一声,挺枪出马,飞抢过来。两将双取关胜。关胜一齐迎住。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整部书中,能同时抵挡两个五虎联手的人,恐怕也只有关胜一人。虽然关胜也没有取胜,但从这描写中也可以看出,最起码也要打了三十回合。
此等的勇武,给关胜应了天勇星,那是当之无愧的了。
而书中的最后,朝廷给关胜封的官职是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关胜的故事皆因大名府危机而起,而最后他的归宿也落在了大名府,这恰恰是一种宗教中的因果循环。
结语关胜的故事虽然在水浒中着笔不多,但他在全文里面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至于对梁山的发展而言,关胜的作用并非是勇武,而是因为他是忠义的象征。作为关羽的后人,他其实就是忠义的代名词。
作者让关胜在梁山落草,就是为了突出梁山的本质是忠义,而非反叛。也为梁山后来的招安加了一个筹码。
关胜加入梁山,对于梁山发展来说,除武力好外,有什么特殊作用?
从原著角度来看,宋江一味的要招安,并不是投降懦弱的表现,而是真心实意的要为兄弟们谋出路(当然,汝也可以认为这是九天玄女的要求)。但一帮平民草寇想要和朝廷争个铁饭碗,无异于白日做梦,所以想要为这个组织争取一点筹码,就必须让朝廷觉得,我们梁山确实是有别于其他绿林悍匪的,我们其实是一群报国无门的忠良义士啊。
所以,加入梁山的除了本身有案底或者慕名(慕宋江的名)投奔的人士外,其中最大的团体就是朝廷降将了。在大排位之后,朝廷降将的位置清一色的很高,五虎将中除了林冲之外其余几人皆是昔日朝廷高官,而关胜更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排在了第五位,上山很晚的他居然直接坐在了四大核心之下,这可能着实让一些读者感到不解。
其实,关胜排名如此之高无外乎两个点,一是关胜的武力着实高强,是全梁山仅次于卢俊义的存在,而卢俊义的双商偏低,没有关胜的大局观,这样关胜就变成了全梁山综合素质的第一人,排个如此高的位置也没什么不合适。二是关胜的设定是关羽后人,无论是在小说的北宋故事背景还是施公所在的明末清初,关羽在民间已经被封了神。在关羽遇害后的两年,刘备亲率蜀军为其在湖北玉泉山麓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座关帝庙,除了有感于关羽对蜀汉集团做的贡献,更多时候也是为了统治需要。而随着民间关于关羽的故事丰富化,百姓也对关羽产生了极大的认可,北宋时期痴迷宗教的赵佶还特意将其封为忠惠公,后又加封为义勇武安王,这在重文轻武的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后到了元明时期,戏曲与小说的风靡,又让关羽无限封神,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施公也必须依照“民意”塑造一个类似关羽的形象在他的小说中。
像关羽这种忠义的代表,当年无论被曹操擒还是被孙权擒,都没有选择屈服,而到了梁山中,居然抛弃了官员的身份选择落草为寇,这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其实施公或者说是宋江想表达的就是,你们朝廷可太黑暗了,关老爷的后人宁可选择我们也不选择你们,你们是啥德行自己掂量吧,而且我们对朝廷降将的待遇也不错,你看看我们的排名就知道了。
其实说白了,宋江这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招安做准备。
除了对外给朝廷彰显梁山的大度外,在组织架构上,宋江也把梁山打造的如同一个“上市公司”,除了御敌需要的武力组织外,梁山的行政部门那可真的是一应俱全。比如财务部的柴进、李应、蒋敬,人事部的裴宣、宴席部的宋清、餐饮部的曹正、行政办的萧让、美工部的金大坚等等。我想没有哪个山头能像梁山这样设立这么多的部门吧。大家也不必纠结这些人在山上是不是摆设,但至少宋江要告诉赵佶,我梁山不是毛贼根据地,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大型团队。
所以,并不仅仅关胜对于梁山很重要,其余那些地煞人物也有着自己各自存在的意义。
文/逻辑文史游
这也是为什么鸡鸣狗盗之辈排名很靠后的原因了。
关胜加入梁山,对于梁山发展来说,除武力好外,有什么特殊作用?
关胜是武圣关羽之后,归附梁山可使梁山声望更上一层楼,也会改善朝廷对梁山的感观为宋江的招安大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胜加入梁山,对于梁山发展来说,除武力好外,有什么特殊作用?
梁山由于关胜的加入,无疑增加了实力和名气。
从实力上看,关胜的加入,大大增强了梁山军马的实力。
关胜能够力敌林冲和秦明的夹攻,足可以说明关胜的名号并不是吹出来的,关胜的名号可比什么“小霸王”、“百胜将”货真价实的多了。
关胜落草后,紧接着又劝降了丑郡马宣赞和井木犴郝思文。这对于梁山来说,百利无一害。
从名气上来说,关胜落草,无疑给梁山打了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通读原著,《水浒传》作者在写关胜这个人物时,无疑是非常抬爱的。
无论是七十回、一百回、一百二十回版本的《水浒传》,关胜全书中无败绩,唯一一次落败是在林冲、秦明的夹攻下落败,而且如果不是宋江叫停,再打下去关胜必死。此战关胜一打二,虽败犹荣,不做参考,所以关胜可以称得上全书无败绩。
除此之外,作者给关胜的血统也写的非常尊贵。武圣关羽之后,文韬武略,又有万夫不当之勇,活脱脱的一个低配版关羽。这在全书中,是独一份儿。
关胜出场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蒲东巡检,这个芝麻大的小官都没有县令大,很显然这个芝麻官无法与秦明的青州兵马总管、呼延灼的都统制、董平的兵马都监并驾齐驱,所以作者在后期给他安排了一个领兵指挥使的职位,这个职位完全可以和兵马总管、都统制平起平坐,这样才能让关胜位列五虎之首不显得那么突兀。
说句题外话,如果让花荣这种知寨做五虎之首,会是什么样呢?就好像一个连排长领着几个军长、师长打仗一样可笑。
所以就引发出来了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这些大将落草后,为梁山打的一系列金字招牌:
第一,表明了梁山不是一群乱国贼寇,许多头领出自官军,且都是朝廷高级武将。
第二,关胜的落草,表明了梁山“好汉”并非乌合之众。关胜是关羽之后,关羽历来忠义两全,所以关羽的“正义”毋庸置疑,关胜的落草,对于梁山来说,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类似的还有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的呼延灼,出身于军官世家的秦明、杨家将之后的杨志等等。
第三,降将落草,无疑增加了宋江招安之路的筹码。梁山并不是铁板一块,是有反对招安的,比如武松和鲁智深,哪怕二愣子李逵也不想招安。不管李逵说的话算不算数,至少酒后吐真言,李逵也不是那种心眼多到口是心非的人。
第四,从《水浒传》作者的角度来看,将关胜描写成武圣关羽之后,可以大大提高梁山“好汉”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前边有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林冲的官逼民反,后边就有关胜的落草,读者看到这里多数潜移默化的在心里把梁山好汉整体上升了一个档次,所以说这种写法十分巧妙,把鲁智深写在开头,绝对不是一时兴起。
像关胜这种人,没事喜欢把祖宗的名利挂在脸上,却丝毫不想一想自己那点芝麻大的能力究竟能不能撑起祖宗的名利,真是给关羽丢人呐。
关胜加入梁山,对于梁山发展来说,除武力好外,有什么特殊作用?
关二爷是忠义的化生,为了刘备的情分,可以从曹操那里挂冠离职,后期为了刘家的蜀汉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作为盗版的关二爷,大刀关胜的真实作用,其实更像一个招牌,水浒大厅的“忠义堂”牌匾起到一个加持背书的作用。
关二爷的另一个替身,是美髯公朱仝,就是郓城的马军都头,曾为了雷横,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从作用来看,三国里关二爷,在水浒里有两个人来分别饰演。
朱仝,偏向于道德层面的“忠义”,比如为了私放雷横,私放宋江,私放雷横,水浒里,具备这样无私关爱的忠义之人,除了朱仝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武力值方面,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等,属于三国第一梯队的猛将。
但朱仝能力比较一般,落实到战绩方面,朱仝表现得平淡无奇,很少林冲单骑救宋江这样的战功。
坦白而言,如果真正实打实的硬杠,朱仝的战斗力,不一定打得过位于地煞星的扈三娘。
关二爷人人景仰,替身也不能排名太低,所以,大刀关胜,正好填补了关二爷的武力值这个空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