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和排行的潜台词是什么?

林冲是个引子人物。不论。 鲁达可谓鲁大,宋江都对他始终毕恭毕敬。 武松自称武二,紧随鲁智深出场,共有十回章节作传, 宋江排行老三,人称孝义黑三郎。 作者这看似无意的排行,我以为定有深意,请诸位来各抒高论。

题主对《水浒传》很有自己的见地,施耐庵在人物的出场顺序和排行这些细节中,确实隐藏着潜台词。比如,题目说明中讲到的鲁达,当真有“鲁大”的意思,这个人物与“武二”组合,恐怕就隐喻了一段历史真实。

宋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故意写成了“宋三郎”,同样有着很深的潜台词。当然,鲁达、武松、宋江并不是被写成了三兄弟,而是分别隐喻了不同的历史真实。

以下,本回答将以问答说明中提到的人物为线索,来简要解读题主的这个问题,看看《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以及排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施耐庵通过这样的细节,背后又有怎样的潜台词。

九纹龙史进第一个出场

假如以《水浒传》论,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宋神宗,说的是宋神宗时期有一个名叫邵雍的高人,写了一首七律诗。这首七律诗讲述了北宋开国的事情,从而引出了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的战乱,迎来了“天下太平无事日”。接着,赵匡胤出场。

赵匡胤出场时,又惊动了华山上的另一位高人陈抟老祖。陈抟老祖骑驴下山,在华阴道上听说赵匡胤登基做了皇帝,便高兴得从驴背上滚了下来,以受加额称颂道,“赵检点”做了天子,是“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不难看出,施耐庵以两个北宋时期著名的道教人物,引出了北宋开国的历史,其实是在为《水浒传》全书立意。此后,梁山好汉便以此为行动纲领,揭竿而起,“替天行道”。《水浒传》的“道”,也通过邵雍的诗和陈抟的赞美解释得十分清楚,其实就是四个字——天下太平。

接下来,施耐庵又以宋仁宗引出了一些历史人物,写了“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为梁山好汉的出场做了大铺垫。同时,还顺序罗列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这几位北宋皇帝,进一步强调了“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

施耐庵以北宋皇帝为线索,让前面七代君主陆续粉墨登场,其实,就是“九纹龙史进”出场了。为何?

开篇故事中,北宋有七位皇帝出场,梁山故事中,又以“二龙”这个符码,让宋徽宗、宋钦宗明暗出场。因而,北宋的九代皇帝全部出现在了《水浒传》中。而且,史进就是华阴县人,陈抟老祖滚驴,以手加额称颂赵匡胤得国的地方。

这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总潜台词就是:北宋王朝的兴亡历史。

施耐庵这样写,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所本源。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宋徽宗曾经微服入烟花巷,与李师师发生了一段传奇故事。而头一次见到李师师时,宋徽宗就自称“赵八郎”。

所以,九纹龙就是指的北宋九代皇帝。史进上应天微星,这个人物出场时,就是宋徽宗时代,“帝星”暗微,预示着这个王朝即将走向末路,与赵匡胤时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题主没有问到史进的出场,其实,此人也是家中独子,小名“史大郎”,也是老大的意思。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又隐藏着帝王的符码,当然是“史大郎”了。所以,史进领衔一百单八将出场,引出了少华山三个强人,进而,又懵里懵懂的南辕北辙来到了渭州(今甘肃平凉),引出了“鲁大”。

假如以“史大郎”来说事,鲁达是不是应当是“鲁二”呢?

鲁达与武松的排行与出场

我还是赞同题主的说法,鲁达还是有“鲁大”的意思。上文讲到了,《水浒传》的人物行序并非共同指向或者隐喻同一件事,所以,鲁达是另外一条线索,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佛道合一”思想的体现。

与鲁达相匹配的另外一个人物应当是“金二”,也就是金翠莲的父亲。鲁达的故事中其实暗藏着北宋与金国的“海上之盟”,因为,灭掉北宋的就是金国的二王子完颜宗望,此人还将在曾头市的故事中再度暗中出场。

鲁达变成鲁智深之后,便不再是“鲁大”了。因为,在鲁智深的故事中始终与“赵员外”有着密切的关系。说白了,赵员外隐喻的就是“九纹龙”之一,“赵八郎”宋徽宗。

赵员外有个“七宝村”,鲁智深后来拿下二龙山,占据了宝珠寺。七宝是指佛教七宝,不正是藏在宝珠寺的吗?鲁智深占据宝珠寺,意味着“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也来投奔宋江”。同时,还体验了一把智真长老的预言,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也就是说,智真、智深这对看似师徒实则师兄弟的同辈高僧,都应当是寺院的住持方丈。

因为鲁智深占据了宝珠寺,宝珠寺又在“二龙”山,对应着七宝村。所以,鲁智深的正果大概要做到东京大相国寺的住持方丈,这可是皇家寺院呢。

鲁智深除了与赵员外的关系外,还是宋徽宗“崇道抑佛”,革佛灭佛的“打手”。鲁智深的禅杖重量是六十二斤,说的是嘉佑三年到宣和元年,正好是六十二年(1058-1119)。因为,宣和元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二月,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因为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就是个属狗的皇帝。所以,鲁智深吃了狗肉,怀揣狗腿,大闹了五台山。

说《水浒传》中的“狗”隐喻的是宋徽宗,还有武松的故事予以印证。

武松做了行者后,先杀了一个“花道士”。蜈蚣岭上的“花道士”飞天蜈蚣,其实也是在影射假“道君”宋徽宗。所以,当武松在孔家店喝酒了酒,继续往二龙山去的时候,无端来了一条黄狗,对着武松乱吠。武松对这只狗毫无办法,吃了大亏。

毫无疑问,这只黄狗说的是“皇狗”,倒过来念就是“狗皇”。

鲁智深俗名鲁达,武松则是“武二”,从《水浒传》“佛道合一”这样的主题思想来解读,梁山上的这两个佛门弟子当然也就有另一重行序关系了。

而且,在施耐庵的另一层深藏的潜台词中,鲁智深、武松还隐喻了另外一个历史人物。本回答点到为止,就此打住。

宋江为何是“宋三郎”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寄托着宗教思想,说的是“佛道合一”。鲁智深原本也是龙虎山伏魔大殿中的妖魔,属于道家的天罡星之一。所以,鲁智深虽然入了佛门,却还在“赵员外”的指令下,破坏佛教道场。智真长老预言他将成正果,所以,花和尚在占据了宝珠寺后,施耐庵再也没有写到鲁智深喝酒吃狗肉,动不动就杀人放火的故事了。

后来,梁山上的托塔天王(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归位”,鲁智深便成了梁山第一尊“佛”,排在武松前面,也是暗藏了这两大佛门弟子的行序关系,“鲁大”、武二。

梁山是道家“妖魔”聚义之所,“天魁星”宋江是名副其实的寨主,与鲁智深等分别代表着“佛道”两家,联手“替天行道”。《水浒传》中有非常多的“佛道”信息,以“道”开篇,佛教符码却在书中大量出现。

因而,宋江的“三郎”并不一定与鲁达、武二形成行序关系,“孝义宋三郎”另有隐喻。

在《水浒传》暗藏北宋兴亡历史的总潜台词来解读,“宋三郎”、“孝义宋三郎”、“黑三郎”都是在隐喻宋徽宗由端王进而为皇帝的历史,也是施耐庵借此表达自己的历史观。

脱脱在《宋史·徽宗本纪》中说,假如北宋没有选择赵佶做皇帝,就不会宠信奸佞,就不会引来金兵南侵,导致北宋灭亡。所以,施耐庵要“黑三郎”。

简而言之,宋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规制,下一任皇帝将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拔。按说,端王赵佶是第三顺位继承人,并非首选。但是,皇太后却以端王仁孝为由,将赵佶扶上了帝位。

第三顺位继承了皇位,又是“仁孝”,难道不是“孝义宋三郎”吗?“宋三郎”亡掉了北宋,大宋子民惨遭涂炭,背离了赵匡胤之“道”,所以,《水浒传》便要“替天行道”,便要“黑三郎”。

这样讲是不是有点牵强呢?从《水浒传》背后的故事来解读,结合史大郎、鲁达、武二的隐喻来讲,宋江身上的这层隐喻,也肯定是存在的。这也是宋江最终带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一大隐写铺垫。

同时,从文本中看,宋江在家中并非老三,而是老大。不仅是老大,而且,还被宋太公出籍了。“出籍”,就是开除出户籍,宋江就不是宋太公家的一员了。但是,《水浒传》中是这么写的吗?

宋江经常回家照看老父,与宋太公之间父子情深,遇到祸事就往家里躲藏,哪里出籍了呢?何况,宋江大孝,怎么就忤逆出籍了呢?

其实,文本中的真宋江并没有出籍,出籍的是“宋三郎”。

宋徽宗死于五国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一辆牛车载着他的棺椁抵达临安。最后,宋高宗将他葬在了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永固陵,而北宋的帝陵却在巩县(今河北巩义市)。宋徽宗是不是“出籍”了?

《水浒传》的行序很有意思

除了题主提到的几位人物外,其实,《水浒传》其他人物的行序也十分有意思。比如,公孙大郎。公孙胜是梁山法术最高的道家“妖魔”,说白了,此人就是张天师虚靖先生的嫡传徒孙。

虚靖先生从徽宗朝穿越到嘉佑三年放走妖魔,施耐庵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以“五雷天罡正法”为道具线索,强化“替天行道”这一主题。而《水浒传》中道家最高法术其实来源于“雷法”,这个被认为是道家雷部最高法术的“雷法”,就是放走妖魔的张天师发明的。所以,施耐庵便把赵匡胤写成“霹雳大仙”。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上应天闲星,因为手握“雷法”,所以,此人身上隐约有赵匡胤的身影——他是梁山“替天行道”的总监军,公孙大郎名副其实。

朱贵是哥哥,朱富是弟弟,蹊跷的是,梁山大排名是,哥哥却排在了弟弟的后面,为什么呢?

朱富绰号笑面虎,笑里藏刀害了师父李云,以此,朱富上应地藏星。朱贵绰号旱地忽律,这个绰号很有争议,到底是一种鳄鱼,还是指一种吃龟的四脚蛇,抑或是令人惊悚的雷声呢?其实,施耐庵写的“旱地忽律”指的就是四脚蛇。

这种四脚蛇有剧毒,吃完乌龟后,便藏身于龟壳中。朱贵上应地囚星,藏身与龟壳中,岂不是把自己“囚”了起来。

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地藏星就是排在地囚星之前的。

施耐庵写梁山好汉排名不论出身,不分贵贱,也打破了兄弟的行序。这也正是体现了“替天行道”的思想主题,“等贵贱,均贫富”是施耐庵所追求的人文情怀。

另一组有意思的行序,便是梁山的三位女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都没有被交代她们在家中的行序,她们姓名中所体现的行序,是按照她们在梁山上的年龄大小排定的。而且,施耐庵在梁山大排名时,也是本于“人物——绰号——星号”的对应关系,打破年龄界限,排定了三员女将的座次。

总而言之,《水浒传》中的人物出场以及行序并不是施耐庵随意一写,而是大有深意。其背后的潜台词,其实都是为其主题服务的。同时,潜台词之所以是“潜台词”,则必定潜藏着文本之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恐怕才是施耐庵的真故事。

《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和排行的潜台词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水浒传》中人物出场是有潜台词的,而人物排行则没有潜台词。下面我分开来解析一下。

一,人物出场

《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史大郎,他在第二回中出场。

但是,在他出场前,却有一大堆不是主角,但非常关键的人物做铺垫。比如洪太尉,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驸马王晋卿,高俅,王进等等。

仅仅在《水浒传》开篇的第一回和第二回的前半部分,以上人物悉数登场,人物密度大,故事情节多,而且其中颇有深意。

如果仅仅从宋仁宗年间,瘟疫横行,洪太尉去江西龙虎山请法师作法去疫,似乎还看不出什么端倪。但从洪太尉不听众人苦劝,放走了“妖魔”开始,作者笔锋一转,可就走入了正题:国家频繁易主,朝廷日渐昏暗,小人奸佞得势,人民民不聊生。这就引出了人物出场的潜台词:官逼民反,民不得已而造反。

这里还有两点需要梳理清楚:

1,施耐庵先生在写“国家频繁易主”时,运用的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写法——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寥寥几句话,就把大宋朝由仁宗时期写到了徽宗年间。

其实,这是一个重要的引子,引出了朝廷昏暗,引出了小人得势,引出了“官逼民反”。

2,写王进擅离职守,私奔延安府,才引出了史进,朱武,陈达,杨春。这也是在进一步说明:连王进这样的人都无法立足,只能自寻生路,何况是一般的,比他还普通的人呢?他们除了落草,造反,好像也没什么更好的出路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水浒传》中,开始时候写到的人物,作者都是有用意的,就像提问者朋友说的,是有潜台词的。

但随着故事的深入,随着情节的发展,后面人物的出场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人物排行

至于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排行先后,我觉得完全是作者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重要性,人物形象在梁山上的作用,以及上山时间的先后等,而给他们排的座次,没有什么更深的潜台词。

你比如“智多星”吴用,排名第三位。为什么他能在武力为王的梁山集团稳居高位?除了他上山时间早的缘由,当然和他“足智多谋”有切实的,很大的关系。如果吴用仅仅是个作用不太大,不用一直出场的书生,肯定作者不会把他排到前面。估计,他就和萧让,乐和一样,大概连“天罡星”之列都进不了。

这里边,再说说这“白日鼠”白胜。人家也是梁山的功臣——没有白胜,或许晁盖等人抢不到生辰纲,没有生辰纲,梁山前期就无法很好地立足,发展下去。可是呢,却被排到了几乎最后边。为什么?因为他作用已经不大了,几乎成了“鸡肋”!所以,作者就把他安排在了大后边!

三,结语

《水浒传》又称为《忠义水浒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就是要表现“官逼民反”的这样一个主题,也是对封建腐朽统治的一种控诉。

至于人物形象,出场顺序颇有深意,而排名先后,这是施耐庵先生的自我安排。

一家之言,请君指教!

我是“登攀”,感谢您关注,留言,评论,点赞!

《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和排行的潜台词是什么?

可以说题主的思路非常正确,只是举的例子欠妥贴。

《水浒传》这部大书之所以能被古人评定为才子书、被今人定义为名著,绝非浪得虚名,不但立意高标文笔出色,而且结构异常精妙!人物的出场顺序设计,正是结构精妙的具体表现。

全书人物纷繁,据有研究者统计,光是出场人物就有725人之多,再算上提到的人物更是达到八百多人。别的不说,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个,所以要把这个话题理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和工程。这里仅以先出场的几位好汉为例来说明。

九纹龙史进

大家都记得,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九纹龙史进。那么,为什么偏偏要排名并不靠前,而且在梁山上分量也并不是很重的史进第一个出场呢?

原因就在史进身上的九条龙。

在古代,什么人敢以龙为自己身份的标志,而且一弄就是九条。只有天子。天子号称九五至尊,常常以龙和阳数之极的九作为身份象征。当九和龙在一起,我们立刻就会联想到“九龙壁”,对九条龙就是皇家特有的标志。

所以,九纹龙史进第一个出场,便骤然揭示全书主旨:这是一部讲述赵宋皇权、江山社稷兴衰成败的大书。

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

在史进之后出场的梁山好汉是三个人,即少华山的三位寨主:神机军师朱武、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

注意,有意思的地方开始出现了。杨春和陈达,两个寨主的绰号是两种动物,一个蛇一个老虎,当然他们跟史进比还有差距,毕竟史进是“龙”。可这一蛇一虎除了形容二人不是善茬儿还有别的用意吗?

让我们反过头来看小说的引子部分。

小说的引首是从洪太尉奉了宋仁宗之命到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误放走了伏魔之殿地穴内的妖魔开始的,一百零八人就是一百零八妖魔转世。

在洪太尉上山寻访张天师的路途,遭遇极为凶险,他先是被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吓得半死:

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

好在老虎并没有吃他,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

洪太尉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缓过神来,收拾丢落在地上东西继续前行,结果又遭遇了一条大蛇:

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

结果蛇也没吃他,往别处溜走了。

这一虎一蛇仿佛就是给洪太尉点颜色看看,二者好似张天师的护卫神兽。如果想得深一些,这座山名叫“龙虎山”,蛇就是“小龙”,所以一蛇一虎正是龙虎山的代表。

说到这里,可能读者们已经看出来了,很早出场的好汉——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正对应的是当年龙虎山上惊吓洪太尉的那只吊睛白额猛虎和那条大蛇。甚至连细节都观照到位,洪太尉遇到的老虎跳下山坡而去,陈达的绰号恰好是“跳涧虎”;那条吊桶大小的蛇则是“雪花也似”的大白蛇,这边厢杨春的绰号就是“白花蛇”。

如此前后呼应,高度吻合,令人叫绝!

由此例可知,作者对于出场人物有着精心的布局和安排。

至于神机军师朱武又对应了什么,请朋友关注我的专栏,以后将会有详细解释。

通过这几个出场的好汉的例子,不难看出,《水浒传》人物的出场顺序包含着强烈的设计感。

《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和排行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林冲不是“引子”人物,是书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二,作者安排谁先出场,是写作的手法和为一部书框架结构的考量与设计,是作者个人的构思。

如果换一个作者写这部书,也可以让武大郎或金毛犬等先出场。

《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和排行的潜台词是什么?

首先《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去搬救兵除瘟疫的高官,结果却放出来108个被禁锢了N年的妖魔~意外不意外?讽刺不讽刺?

不意外!君昏国瘖,重臣非奸侫即宵小!所谓“妖魔”非禽非兽非妖非鬼,实则“人心”“民心”也~活不下去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良民也啸聚山林成妖成魔了。

于是高俅出场,这是不可或缺的!~君主玩物丧志于是宵小得高位,于是君更昏国更瘖民更不聊生!所谓“高俅”者,窃居高位之毬也!毬居人上,人咋样活?活不下去嘛!于是“王进”出场,饶他武功如此高强,却出场不久就开始逃命!那些能力差的贫民该怎么活?

然后史进出场,一个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庄主,好武艺又有用?跟着王进学成了武功、武功高了却同样是家破人亡自己逃难,为何?~王进是京师活不下去的代表,史进是偏僻乡村的活不下去的代表,都活不下去了,但历史还得前进!其实所谓历史的前进实际上是时间得前进。历史前进叫“史进”,通常历史都是皇帝的历史,所以史进绰号“九纹龙”,而历史的前进多数时候是由王发动和率领的,所以“王进”率先出场,尽管“王进”未“进”而逃了,逃得不知影踪。

接着出场的天罡星是提辖鲁达,这是《水浒传》中最正最英雄的代表人物,虽然“粗鲁”但却“通达”,是个达人,而且“智深”,他最后坐化六和塔修成正果不是没有缘由的。鲁智深因为仁德怜弱救弱而逞强除恶,最后也只能逃匿空门,由京城(王进)而乡村(史进)再到军官(鲁达),一个个都无法过安稳日子了,接下来就是劫皇纲了!再不反全天下都是死路一条了!于是108个妖魔一个个出笼亮相了。

其实谁是妖魔?108人又叫好汉,且是36天罡星+72地煞星,是天上的星宿。而皇上叫“道君皇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后是魔受道招安了哦!

谁才是妖魔?诸君细思之!有兴趣者欢迎来探讨。

《水浒传》人物出场顺序和排行的潜台词是什么?

《水浒传》的核心是宋江,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却是史进,排名天罡第二十三,这是作者施耐庵在开篇之际向祖师爷致敬,作为本书的开场白。史进的老爹叫作“史太公”,那是太史公司马迁名字的变形,《史记》写的是真实人物的正史,而《水浒》写的是梁山好汉这些虚拟人物的潜规则,是“史太公”的儿子,《射雕英雄传》中也是以张十五说书作开场白的,金庸的解释也是向说书人致敬,他认为中国小说出自评书。36天罡和72地煞的排名则是按照梁山上挖出的一块石碑,上面定好了(哈哈,骗人的)。实际上九天玄女早就给他们定好了秩序,招安封赏时朝廷并不怎么按功封赏,而是按排名,天罡和地煞是有区别的,天罡是金牌一面,红缎一匹。地煞是银牌一面,绿缎一匹。能挤进36天罡的那算是天神下凡,首选是朝廷的旧职官员和有身份的,比如:卢俊义、关胜、呼延灼、林冲、鲁智深。鼓上骚时迁功劳虽然不小,但出身草莽,排到了地煞的倒数第二名!!!其次是跟随宋江上山的无身份人员,跟随晁盖上山的那些小弟虽然资历老,但因为站错了队,只好排名靠后。但如果你支持宋江招安、支持九天玄女和朝廷的安排,那你还可以往前排一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