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位置传给谁?
毫无疑问,《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的位置传给宋江。然而,梁山寨主不是谁传与不传的问题,宋江必定是梁山大聚义的寨主,无论晁盖怎么想,宋江都将是理所当然的梁山首领。无论杜千、王伦、晁盖,他们不过是《水浒传》中梁山不同时期的过渡寨主,其身份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施耐庵的认可。唯独只有宋江,才是一百单八将的“天然”首领,他坐在头把交椅上,天罡地煞们才“拱听号令”。而且,宋江做寨主,才能体现《水浒传》的主题,才能表达施耐庵寄托在《水浒传》的人文思想和家国情怀。
《水浒传》中梁山只有一次寨主传位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梁山只经历了三任寨主,也就是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个人。其实,梁山是杜千草创的,他才是第一任寨主。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这回书中,施耐庵十分隐蔽的交代了梁山的第一任寨主,他就是摸着天杜千。书中写道,林冲在朱贵的引领下,来到了梁山聚义厅,只见“中间交椅上坐着一个好汉,正是白衣秀士王伦,左边交椅上坐着摸着天杜迁,右边交椅坐着云里金刚宋万。”毫无疑问,王伦就是梁山寨主。
朱贵介绍了林冲的情况,说此人上梁山入伙是柴大官人举荐的。林冲拿出柴进的举荐信,王伦看罢,便让林冲坐在第四把交椅上,位置在朱贵之上。坐定之后,王伦叫小喽啰取酒来,亲自与林冲把盏三巡——这大概是王寨主接纳新兄弟入伙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吧。反正,此时,王伦已经接纳林冲为梁山头领了。
然而,王伦很快就反悔了。书中说,林冲喝了三杯酒,王伦问起柴大官人近日情况,林冲答道柴大官人每日只在郊外打猎取乐。说话之间,王伦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王伦的这句话中,提到了自己是“合着杜千”上梁山落草的。“合着”就是跟着,杜千在前,王伦在后。譬如,《庖丁解牛》中有一句“合于桑林之舞”便是这个用法,先有桑林之舞,庖丁精湛的解牛过程才去合它。现代汉语中“合着时代的节奏”,更明白的说明了人是去跟着时代的节奏。
林冲在朱贵酒店中,朱贵就给林冲介绍了杜千、王伦的情况,说他们曾经一起在柴进家,得了柴进的资助。大约是两人分别后,杜千上了梁山而王伦去了别的地方。因为,此时的王伦还没有“因鸟气”。得了柴进的资助,王伦会“因鸟气”吗?白衣秀士自己也承认:“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林冲到梁山时,王伦都还在感念柴大官人之恩。所以,王伦此后受了鸟气,这才想起杜千在梁山上落草,便一口气“合着”杜千而来。
杜千做寨主,不过是迫于生计,此人武艺平常,大概也没有什么智谋,干不成什么事。因而,王伦上山后,杜千便把寨主之位传给了王伦。事实证明,杜千是正确的选择,王伦坐了头把交椅,便招来了宋万,“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可见,梁山上的这次寨主更替,是一次和平的“让位”。那么,王伦为何不提朱贵呢,朱贵又是什么时候上梁山的?其中大有隐喻——这是题外的话。
梁山经历了四任,头把交椅的更替只有杜千让位于王伦这一次,其他两次寨主变更,都是充满了玄机与残杀。林冲杀王伦,推举晁盖做寨主,绝不是火并,而是内部的自相残杀。那么,宋江接替晁盖做寨主,又是怎么回事呢?
梁山上一次真正的火并火并,指的是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林冲杀王伦,假如是自己做寨主,便是“火并”,晁盖尚未入伙,并不是内部相互吞并,而是雀占鸠巢。施耐庵却把这回书的回目叫做“林冲梁山大火并,晁盖水寨小夺泊”,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呢?是不是施老爷子两眼昏花又写错了呢?
施耐庵绝对没有写错,而是在此隐伏了梁山的一次真正大火并——山寨的第二次寨主更替。这件事情又与林冲有关。
绿野老道曾经反复分析解读,认为晁盖在曾头市中的这一箭,高度疑似花荣所射。上文讲到,晁盖是第三任寨主,“小李广梁山射雁”所射的就是第三只雁的头。
而花荣的这一箭并没有毒,晁盖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马上冲杀,回到大营后,因为拔箭才“血晕倒了”。因为林冲叫取金枪药敷上,施耐庵才交代是一支药箭,晁盖才“言语不得”。可见,没有经历这番“神操作”,晁盖并没有晕倒,也还能够言语。
此后,林冲也不避嫌,晁盖刚死,林教头就积极出头,如当初推晁盖为寨主那样,主动联络公孙胜、吴用等头领,要立宋江为寨主。在林冲的串联下,梁山“诸人拱听号令”,都十分支持林冲立新寨主的行动。这一幕与当初杀王伦、推晁盖时何其相似,而此时是宋江继位,分明的内部相互吞并,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火并。
宋江以林冲为头的劝说下,做了临时寨主,于是,“梁山泊水浒寨内,大小头领,自从宋公明为寨主,尽皆欢喜,拱听约束。”梁山大小头领为何欢喜,且又“拱听约束”呢?因为,宋江一坐上头把交椅,就对梁山好汉进行了新的规划,各个头领按照新的职责纷纷落座,梁山呈现了一派新的气象。回看花荣梁山射雁这回书,有一首赞诗专赞花荣的箭法,其中有这样一句:“天汉雁行惊折断,英雄雁序喜相联”。
无论这首赞诗(致语)是不是出自施耐庵的手笔,却道明了花荣射箭所隐含的深意。因为第三只雁被射落,雁行重新排序,竟然是“英雄喜相联”,与宋江做临时寨主时的欢喜照应得非常鲜明。这样的描述,难道不正是宋江做临时寨主时的大伏笔吗?
梁山的这次寨主更替,并非晁盖想不想传位,而是晁天王应当“归位”,山寨之中必须由宋江来做首领了。这是为什么呢?
宋江做寨主不需要晁盖“传位”上文讲到,林冲参与甚至主导了梁山的两次寨主更替。第一次,是林冲主动的去找晁盖等七人,与吴学究暗通款曲,林冲去联络晁盖等,接头之人应当是吴用。第二次就显得很有点奇怪了,林冲先是去找的公孙胜。按照当时山寨的排位看,施耐庵应当写林冲先找吴用商量这件事。但是,施耐庵为何要有意这样写,是不是因为要与第一次寨主更替在情节上不雷同呢?绝对不是。
这一处奇怪写法,正是《水浒传》大架构的需要,梁山真正的寨主是宋江而不是杜千、王伦与晁盖。
《水浒传》开篇故事中就写到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他们都是道家的“妖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北斗七星群中星煞。因而,《水浒传》中的梁山大聚义就是道家“妖魔”的大聚义。宋江是天魁星“呼保义”,当然的梁山大聚义召集人和坐头把交椅的首领。因而,这一次谁做梁山寨主不需要任何人“传位”,宋江做寨主与晁盖无关。
容与堂本《水浒传》在梁山完成大聚义之后,有一首古风专道此事,其中,对宋江为何是梁山的当然寨主做了解读:
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因为宋江是当然的寨主,梁山是道家“妖魔”的大聚义,晁盖无权决定山寨中谁做寨主。因而,晁盖的遗嘱被施耐庵写得十分含糊:“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文本中的晁盖是一个顶天立地之人,绝对不会如此草率的把寨主之位传给一个不知底细或不能胜任之人,到底谁能够捉得射死他的人呢?这样一个让山寨命运难以卜测的决定,恐怕不能出自晁盖之口吧。施耐庵的深意,说的就是晁盖没有决定山寨头把交椅归属的权力,因为,他不是道家的“妖魔”,道家的事情还得由道家自己做主。因而,宋江便把晁盖毫无头绪,难以把控的寨主归属遗言,定位为“活捉史文恭”。
此时,梁山有谁能够活捉史文恭呢?假如凭借武功硬实力,梁山没有谁是史文恭的对手,林冲不行,即便是卢俊义上山也完不成这个任务。因而,施耐庵写“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并非是武功实力的较量,而是智谋与法术的结果。实际上,是吴用、公孙胜按照宋江的指令,活捉了史文恭。那么,晁盖在这次行动中显灵,又是在帮助谁呢?这个问题,留待下文再讲。
假如要把“捉得射死我的”作为立寨主的条件,也是宋江最能办到,一定要说晁盖“传位”,也是指定了宋江做寨主。即便是把凶手定位为史文恭,有吴用的计谋、公孙胜的法术,加上花荣的箭法,也是宋江最能完成晁盖的遗嘱。但是,施耐庵并没有这样写,晁盖之死、卢俊义上山、宋江做寨主其实都是《水浒传》主题的体现——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水浒传》的大结构决定了宋江就是梁山寨主晁天王无权决定谁继任寨主,文本中是这样写的吗?其实,晁盖出场时,就隐伏了这样的含义。
施耐庵以一个无头无脑的故事,把晁盖写成了“托塔天王”。东溪村保正晁盖夺了西溪村的镇妖石塔,即便是以此为绰号,也应当是“夺塔天王”。但是,典籍中并无“夺塔天王”而只有“托塔天王”。托塔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中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佛教护法天王是不能做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最终首领的,因而,晁盖必须在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前“归位”。
归位后的晁天王知道了梁山的终极机密,所有好汉都上应天星,因而,晁盖在曾头市显灵,帮助道家活捉了史文恭。因为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梁山聚义的当然召集人与首领,所以,晁盖帮助的人还是宋江。
大名府显圣,托梦给宋江,天王告诉宋江“江南地灵星”这一重大信息,是托塔天王归位的文本写照。《水浒传》中知道这个机密的“人”并不多,张天师、九天玄女、智真长老、罗真人,后来再加上一个晁天王。
那么,为何又是晁盖带头劫了生辰纲呢?实际上,晁盖不过是劫取生辰纲行动的名义领导,真正起作用的是道家“妖魔”,赤发鬼刘唐早就去道家大护法王灵官那儿“报到”了。
施耐庵有意改写《大宋宣和遗事》,把蓝本故事中蔡京的生日从六月初一改为六月十五,六月十五这一天正是王灵官的诞辰。毗沙门天王是财神,道家“妖魔”要聚义,怎么能没有财神庇佑而攫取“第一桶金”呢?
在劫取生辰纲之前,公孙胜主动“应七星聚义”,这是《水浒传》梁山故事中道家最高代言人罗真人派来的,专门做梁山“替天行道”的监军。罗真人掌握着道家的最高法术“雷法”,《水浒传》中写作“五雷天心正法”。雷法,就是故意放走妖魔的张天师虚靖先生发明的。可见,罗真人及其弟子公孙胜就是封张天师之命来引导妖魔“还道”的。
施耐庵这样写故事,讲的就是“佛道合一”这件事。晁盖是佛教的托塔天王,因而,他一路照应梁山好汉,揭开了梁山大聚义的序幕。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与晁盖是生死之交,而且,宋江做了寨主,依然执行晁盖的主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水浒传》佛道合一,晁盖宋江殊途同归施耐庵的文本表面读不出任何晁宋之争、晁宋矛盾,所有的道家“妖魔”都必须在宋江的麾下聚义。江湖中所有来投奔的好汉,几乎都是因为宋江的名声和义气前来聚义的,他们原本就是一伙的。因而,前来入伙的好汉当着晁盖的面,说“俺弟兄四个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晁天王并没有表示不满。
梁山之上,主张招安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晁盖,彭玘在劝说凌振入伙时,就十分清楚的交代了山寨之中的晁宋主张:“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替天行道,确实是晁宋二头领的共同目标,但“专等招安”的人却是晁盖。晁盖是佛教的护法天王,不愿意落草,因道家的“天机星”故意在智取生辰纲时事先策划上梁山,因而暴露了晁盖。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晁盖这才按照吴用早就设计好的线路,上山落草。做了寨主,晁盖不主张杀人,即便是抢劫客商,也要反复叮嘱“只可善取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得知抢劫成功,也没有伤害客商时,晁盖大喜,说道:“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
做了强盗,岂可“善取财物”,岂能不伤害于人?因为晁盖就是佛家的护法天王,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武松做了行者,知道自己“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而“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所以,武松是《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晁盖是梁山中的第一尊佛,上山落草的目的与武松何其相似。由此可知,彭玘说出“招安”二字,应当是晁天王教育的结果。
宋江则不然,四处攻打州郡,甚至斩杀国舅慕容知府,战火烧到了宋徽宗的卧榻之侧。要说梁山上有“晁宋之争”,便是施耐庵所写的“佛道之争”。
《水浒传》中的佛道之争,在鲁智深的故事中写得最为充分。绿野老道根据禅杖的重量,推算出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年,就是宋徽宗下“革佛诏”的宣和元年(1119年)。而吃狗肉就是隐写的宋徽宗下“革佛诏”崇道抑佛,从而禁佛、毁佛这件事,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属狗。
对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施耐庵是持批评态度的,《水浒传》表达的宗教思想是“佛道合一”,而且,认为佛比道高,怎么会赞赏对佛教的禁毁呢?梁山是道家的“妖魔”,因而,需要佛教来“教化”、“还道”。所以,梁山好汉第一次向金国人进攻,晁盖是先行者。攻打曾头市就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晁盖没有拿下曾头市,宋江却举梁山之力,一举荡平了金国人在北宋境内的势力。驱逐了金国人,难道不是“保境安民”吗?因而,“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晁、宋二头领所主张的“替天行道”就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这个主题经历了三个阶段。九天玄女的“天言”说的是“替天行道,辅国安民”,罗真人则主张“替天行道,保国安民”。晁盖、宋江以打金国人的行动,把这个主题上升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当北宋王朝即将走向灭亡时,国破山河在,晁盖、宋江殊途同归,寄托着施耐庵《水浒传》的家国情怀。
从这一点讲,即便是晁盖有权决定谁做山寨首领,那么,他的首选必定是宋江而绝不可能有第二人。
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位置传给谁?
晁盖首先一定不会想传位置给宋江。晁盖对宋江的好感,从劫江州法场回来后,就消失殆尽了。随着晁盖一步步被宋江架空,权利的流失,晁盖终于看清楚了宋江的为人。晁盖下山打曾头市,目的也是为了立功,增加自己在梁山的威望。他已经感受到了足够的威胁,临死时的遗言也能看出,他是一百个不愿意传给宋江的: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水浒传
本来自己死后,如果自然选择的情况下,这梁山之主一定就是宋江的。晁盖故意横来一道条件,而且是宋江无缘成功的条件,很明显就是不想宋江接了他的位置。
排除掉宋江后,那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这个位置传给谁呢?
不卖关子,我认为晁盖最想传的人是林冲!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晁盖的视野,谁是最适合的梁山主人?晁盖这时候上山已久,但是手下有大能耐的,同时也是天罡星里的,有林冲,呼延灼,阮氏三雄,石秀,杨雄,吴用等等。
但是谁最适合做梁山主人呢?
【林冲是反对招安的】晁盖是反对招安的,这点与宋江截然相反。所以,招安派的基本可以排除掉了。后来的军官阵营,比如呼延灼等人就可以排除掉了。但这里有个问题,林冲算是哪派的呢?反对招安吗?
晁盖的眼中,林冲是反抗派的。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林冲是没的退路的,家破人亡,流亡江湖,差点连落草都没地方。这都是谁害的呢?高俅,这时的高俅可是太尉呀,即使林冲被赦免,难道让林冲再回到高俅手下做官吗?林冲能答应吗?直到最后,林冲宁可与武松在杭州六合寺出家,再也不想回归朝廷了,你说他能是招安派的吗?
这样林冲一审也就合格了。
【做首领需要头脑】阮氏三雄这三人是真正的底层英雄,心如铁石,绝不妥协。但是作为老大的晁盖太了解这哥三了,做不了梁山头领。至于石秀杨雄,晁盖甚至说:
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水浒传
还要砍了两人,你若说能让这两人当头领,我是不相信的。
吴用有头脑,也有管理手段。不过只能成为谋士,并不能成为一山之主。
【梁山之主需要威望】关于威望,这里第一肯定是宋江的。甚至晁盖都比不过。不过晁盖首先就不想宋江接了自己位置,不然弄这么多程序干嘛呢?至于吴用,这一个个好汉都被他坑死了,想打死他的都排队,哪能服众?剩下军官类的,本来上山时间就晚,更不被人接受。
最后你考虑一下,资格老,有威望,还要有点头脑,反对招安的人剩下了谁?
大抵只有林冲了。
晁盖临终设下的条件说明他认为只有林冲能达成此时晁盖的眼中,认为梁山武艺最高的人,非林冲莫属,没有之一。
林冲的武艺,按照现在的说法,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一个回合就把扈三娘擒住,满山皆唤小张飞,事实证明,这也是恰当的。没人能否认林冲武艺高强。但是为什么晁盖视野里,林冲武艺最高呢?
在要打曾头市的时候,晁盖的点将名单,大家看一下:
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衡,阮氏三雄,杜迁宋万,还有白胜,剩下的都不在天罡星中。
这个名单说明了几个问题:
- 晁盖使不动一些兄弟,至少他认为是不恰当的。
- 他找的都是老兄弟,原来七星聚义和老梁山的兄弟
- 没找吴用,他已经认识到吴用投入了宋江的怀抱。
- 林冲作为头一个点名,自然是最信任,他认为武功最高强的,也觉得与自己关系好的。
- 其实,这也是一条暗线,晁盖梁山之主的范围,除了这些人,他不会也不想将位置交给别人。
- 这份名单中,能活捉史文恭的,只有林冲与呼延灼,但呼延灼是军官派的,还是投降上山的。威望不够,肯定当不了一山之主。
结果也是晁盖中箭,林冲死命保住晁盖,才回来梁山。经过曾头市一战,林冲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武艺水平,晁盖更加看在眼中。
所以,他临死的时候,下了一个只有林冲能达到的门槛。
晁盖的梁山头把交椅,原本就是林冲的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事发后,跑到梁山,王伦不接收,是林冲火并了王伦,这才让晁盖当上了山寨之主。原文怎么写的呢?
这七人其实只是想做其中一把交椅,没想抢了人家王伦的位置:
吴学究笑道: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份做山寨之主。--水浒传
可见这几人刚开始的想法也是找个安家落脚的地方而已,又见林冲在山上,本领高强,武艺精湛,而且声名远播江湖,想造次也没那本事。这点晁盖与吴用等人是达成共识,都有这个认知的,那晁盖为什么当了山寨之主呢?
吴用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
你看原本吴用和晁盖的意思就是让林冲坐了头把交椅,这几个人能有个位置就心满意足了,可以说,林冲坐也是恰当的,威望够,待人和气,武艺也服众,没人敢造次。可林冲是怎么做的呢?
林冲大叫道:先生差矣!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并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谋此位。林冲把手向前,将晁盖推在交椅上,再三再四,扶晁盖坐了。
此后又相继扶了吴用,公孙胜坐了第二,第三把交椅,还要让,结果让这些人逼着坐了第四把交椅,这就是林冲。
大家此时都在看林冲的酣畅淋漓,谦虚周到,想没想过晁盖此时心情是什么样呢?
在这前一天,自己还如丧家之犬,整个江湖都不敢收留,无家可归。但是眼前这个林冲与自己非亲非故,甚至没有交往,见过面。不仅帮自己安了家,还把自己唾手可得,理所当然的山寨之主让给了自己。晁盖本身就是仗义之人,连出卖他的白胜,他在安稳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赎了白胜出来:
晁盖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再有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救他出来。—水浒传
何况对晁盖有救命之恩,让位之恩的林冲,晁盖怎么能忘怀呢?所以,自己临死,一来让林冲为自己报了仇,二也算还了本该属于林冲的山寨之主。
结语:无论于公于私,晁盖心中最想将位置传给林冲,一是符合晁盖性格,二是也能把自己的仇报了,更重要的,让架空自己的宋江当不成首领,也就不能走招安的路了。
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位置传给谁?
首先,不管传给谁,绝对不是会是宋江的。原因有这些!
晁盖开始和坐第二把交椅的宋江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宋江因为反诗要被砍头,晁盖带领着梁山众好汉,闹江州、劫法场,这才救了宋江一命,那为何晁盖在临终时不直接把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给宋江呢?
晁盖的遗言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不想让宋江继任梁山首领。他自己也清楚,他去世了以后,宋江一定会接他的班,他也了解在梁山上没人能够阻拦宋江,因此他就讲了一段看起来是空话的临终遗言。
他知道,宋江的武艺平平,是绝对不会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身先士卒,那么就绝对不会有机会捉得史文恭。
而晁盖又不能在死之前指定传给谁,那样的话一定会被宋江干掉的,所以他只能隐晦的表达了这个意思,可惜的是,最后还是宋江做了首领。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的政见不合,晁盖意在抵抗官府,宋江意在融进官府。所以就算晁盖不死,两人后面也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位置传给谁?
《水浒传》中的晁盖晁保正,做了水泊梁山第二任寨主后,没过多长时间,因曾头市一战中箭垂危,自知来日不多,他最想把首领的位置传给谁呢?我做如下回答:
1。宋江征讨曾头市负伤归来的晁盖,在临终时,当着众人和宋江的面是这样说的,“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之主。”
晁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后事呢?宋江当时是梁山泊的二把手,理应是宋江接班才对,难道他两之间有什么过节吗?
我们都知道,晁盖在黄泥岗智劫生辰纲后,是宋江冒死到了东西村送信,晁盖他们才逃脱了追捕,在这一点上,宋江是晁盖和七兄弟的救命恩人。
以晁盖的性格,是不会忘恩负义的,自从宋江上了梁山泊以来,晁盖并没有慢待他,可以说二人没有什么过节。
问题出在二人在对待梁山命运的走向上,以晁盖的想法是既然已经造反了,就像射出的利箭,没有回头的余地。兄弟们在一起,继续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而宋江呢?到了梁山以后,拿出他的特有才干,心机、城府、欲望、阴险,还暗地里搞点小动作,目的是想夺权,来实现他的诏安计划,为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做准备。
宋江的诏安心思,以及他拉帮结派的做法,晁盖早已心知肚明。晁盖认为宋江这样做,一定会让梁山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头领这个重担是不能交与宋公明的。
2。吴用当初的吴学究,谋划了生辰纲一事,随晁盖上了水泊梁山后,晁盖发现吴用,挽着自己的手臂,看着宋江的脸。
感觉到有些朝秦暮楚的意思,不在是东西村时的智多星了,与宋江之间好像心有灵犀。
接下来在看看自己的队伍,除了石碣村的阮氏兄外,满打满算就9个手下。而宋江呢,李逵、秦明、王英等等一算下来,共计31位。难怪吴用一边倒。
想到这里,晁盖长叹一声,人生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啊!
3。林冲林冲给晁盖的印象,不偏不倚没有帮派思想,若论武功宋江八辈子都忘尘莫及,如说仗义,不如说他是英雄本色。火拼王伦这厮从那方面来说,都是正确的选择。
林冲这个人很有正义感,他与朝廷中的那些奸贼,誓不两立,与太尉高球深仇不共戴天。人品上谨言甚微,做事沉稳庄重,是难得的人才。
不是林冲的鼎力相助,自己怎么能做上义军首领,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才不妄为一世英名。
宋江与林冲没有可比性,卢俊义只能是个武将,不具备领导山寨的能力。
思来想去,在晁盖心中只有林冲是最佳人选。
那么晁盖为什么不直接让林冲接班呢?
这里有个问题,促使晁盖没说出口,一他相信以林冲的武功,擒拿史文恭不在话下,他坚定在他死后,林冲就是他遗嘱中的继承人。
第二,如果他直接推举林冲的话,有些难以服众。特别是林冲在杀了王伦的问题上,好像自己是在报恩。
第三,在梁山派系林立中,林冲是孤单派,不像宋江那样有人吹捧,势单力薄也是晁盖所顾忌的问题。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评论!!
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位置传给谁?
答案肯定是要传给林冲,原因和证据都指向了林冲,一是晁盖之所以当上梁山的首领,是林冲火并王伦的结果,晁盖又看清了宋江和吴用之流的用心,并且极不赞成,又不好直接挑明,就立下了谁能捉到史文恭谁就做大头领的遗嘱,这就非常明白的告诉人们,不会让宋江接班了,因为宋江绝无能力捉到史文恭,而能捉到史文恭的只有林冲了
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首领位置传给谁?
在《水浒传》中,晁盖兄弟劫取生辰纲后,为躲避官府捉拿而上了梁山,当时梁山寨主王伦不愿收留他们,结果林冲火并王伦,并推晁盖为梁山之主,从此晁盖就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因为宋江为人仗义,又曾帮助过晁盖兄弟,所以晁盖对宋江很是推崇。宋江也经流转而上了梁山。
宋江上梁山后,因晁盖的推崇和宋江的名气,从而让宋江的实力在梁山越来越大,有凌驾于晁盖之上。在当时宋江可谓已经是梁山的副寨主,主持梁山的事务。
后来晁盖在曾头市一战中中箭,从箭上得知是史文恭所射,因这是毒箭,最终晁盖不治身亡。
按理说,晁盖一死,梁山的寨主之位理应是宋江做,然而晁盖在临终之前却留下了耐人寻味的遗言,说谁为他报仇杀了史文恭者就为梁山之主。
这明摆着是不想让宋江做梁山之主。因为宋江虽然追随者多,名气也大,然而他的武艺却不高,反之史文恭的武艺是极其高的。宋江想要杀史文恭简直很难。
那《水浒传》中,晁盖最想把梁山之主的位置传给谁呢?
其实,晁盖不管想把梁山之主的位置传给谁,他都是不想让宋江做的。之所以如此,还是有原因的。
晁盖曾经确实对宋江推心置腹,也想让宋江来做他的位置,那时他觉得宋江为人仗义。然而后来他发现宋江一直想着招安,这是晁盖所不愿意的。
且不管招安是好是坏,但对于晁盖来说,他觉得兄弟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很好,没必要招安,也不想招安。招安就要受朝廷约束。当他知道宋江的心思后,就开始排斥宋江了。更让晁盖生气的是,每次宋江都是以“哥哥为梁山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让他在山上,眼睁睁的看着宋江实力越来越大。
晁盖心里明白,若宋江做了梁山之主,那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肯定是走向招安这条路。所以晁盖临终前留下了耐人寻味的遗言。
至于晁盖最想把梁山之主的位置传给人,个人觉得可能是林冲。
因为林冲是梁山的元老,晁盖能做上梁山之主的位置,也是在林冲的帮助下做上的,同时林冲和高俅有仇,是反对招安的。这些都是晁盖对信任的因素。
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晁盖是想把梁山之主的位置传给林冲呢?
林冲武艺高强,在整个梁山他的综合实力是很强的,他和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为梁山五虎将,其排位虽然居关胜之下,但实际上他和关胜的武艺是不相上下的。再者那时关胜还没有上梁山。
至于卢俊义虽然是书中公认的棍棒天下无双,但同样那时他还是没有上梁山。
所以当时梁山最为厉害的武将也就是林冲、秦明等人。
而射杀晁盖的史文恭武艺也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秦明是梁山有名的猛将,然而他和史文恭对战二十多回合就败下阵来,可见其之实力。秦明尚不能败史文恭,那宋江更加没有这个实力了。
在晁盖心中,梁山兄弟中有肯定打败史文恭的也就是林冲。也就说他是希望林冲做梁山之主的。不过可惜的是,一则林冲无意梁山之主的位置。二则宋江后来招来的卢俊义,最终梁山之主的位置还是宋江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