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和林冲关系好还是和武松关系好?
《水浒传》中,鲁智深先认识了林冲,后认识的武松。鲁智深与林冲有世交之谊,两人又结为异性兄弟。林冲发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护送,情深义重。鲁智深与武松原本是陌路之人,没有任何渊源。武松知道鲁智深的大名,是在十字坡酒店,投奔鲁智深上二龙山入伙,也是张青夫妇推荐的。由此观之,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绝对要比和武松的关系好。不是一般的好,是兄弟与陌生人之间的区别。
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后,鲁智深、武松都上了梁山,此时,鲁智深、武松、林冲三人的关系发生了大逆转,鲁智深明显冷淡了林冲,却与武松成为生死搭档。
那么,鲁智深与林冲的关系和与武松的关系为何会发生大逆转呢?《水浒传》中这三人的关系在梁山上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林冲出卖兄弟 鲁智深“遇林而起”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演练禅杖,被路过的林教头看见,当即喝彩。鲁智深向张三李四打听喝彩的官人是谁,当得知来者正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时,鲁智深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来历,还说幼时曾见过林冲的父亲林提辖。这样论起来,林鲁两家可算得上世交了。有了这一层关系,豪爽的花和尚当即与林冲插香拜把子,结为异性兄弟。这是《水浒传》中少有的结拜场面,为后来林冲出卖鲁智深埋下了伏笔。
因为高俅的陷害,林教头误入白虎堂被充军沧州。高俅指示董超、薛霸,要在途中结果了林冲的性命,鲁智深便一路护送,在野猪林救了林冲。
董超、薛霸行凶未遂,不能回去交差,便在一家酒店吃饭时,董超、薛霸当着林冲的面问鲁智深是哪个寺院的师父,鲁智深当即喝道:
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董超、薛霸惧怕鲁智深,不敢再问,只得叫苦。无奈之下,便猜想鲁智深的来历,以便回去敷衍差事。没想到,林冲却印证了这二人的猜测。
四人一路前行,即将走上沧州大道时,鲁智深打听得前面没有僻静之处,董超、薛霸没机会下手加害林冲,便要辞别回大相国寺继续看菜园,希望一年之后升职,并做到职事僧人。临行前,鲁智深一禅杖打断了路边的一颗松树,警告两个恶差,如果再生歹心,两个狗头便如此树。
鲁智深说罢,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花和尚前脚刚走,林冲就迫不及待的对两个吓得吐出了舌头的恶差说:“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林冲说完这句话,书中写道: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无论怎么辩解,这一处情节写的就是林冲出卖了鲁智深。林教头明明知道鲁智深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即便是后来董超、薛霸凭猜测也能弄出鲁智深来,但鲁智深的来历绝对不能从林冲的口中说出。林冲不是二愣子,出卖鲁智深绝非无心之失。
但是,施耐庵写这一笔的深意,却是“遇林而起”。正是因为“遇林而起”,才为后来梁山大聚义时鲁智深与林冲的关系做了大铺垫。
武松是生死搭档 鲁智深遇州而迁鲁智深原本是渭州城的提辖,打死人之后无奈到五台山出家。武松则是山东清河县人,也是因为一连串的命案,不得已在十字坡改扮成行者。这两个毫无交集的好汉,都做了佛门弟子。
鲁智深因为林冲的出卖,从东京大相国寺出逃,一路奔往西北,在孟州道上差点被孙二娘麻杀。多亏花和尚的部下张青搭救,才捡了条性命。为何张青是鲁智深的部下?施耐庵说,张青绰号菜园子,原本是光明寺种菜的。巧了,鲁智深就是管菜园子的。
花和尚辞别张青、孙二娘,折返向东,来到了青州地界,与杨志联手打下了二龙山。施耐庵说,这回书的书目叫“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二龙山是“二龙”占据的地盘,鲁智深打下来是献给道家“妖魔”杨志的,而宝珠寺则是“二龙”的藏宝之所,杨志夺过来,鲁智深便做了宝珠寺的住持方丈。
有读者曾经提问,说二龙山到底谁当家。其实,二龙山是杨志当家,宝珠寺则是鲁智深住持,这就是这个山寨显得十分民主的原因,施耐庵讲的是“佛道合一”这个事。
鲁智深占据了宝珠寺,肯定是“遇山而富”了。所以,林冲出卖鲁智深,反倒成全了花和尚的正果。
武松是行者,因而,在孔家庄与宋江重逢时,十分坚定的谢绝了宋江要他一同去清风寨花荣的好意,决意上二龙山落草为寇。原因其实很简单,武松此时深感“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原来,武松是要去宝珠寺修炼,不再干江湖的勾当。果然,此后故事中再也没有写武松喝得烂醉,滥杀一人了。
武松是要招安的,因而,宋江劝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有此前情铺垫,武松日后肯定会随宋江招安,鲁智深、杨志也毫不例外。但是,宋江劝武松招安的目的,并不是屈膝投降,而是:
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
宋江的话情深义重,《水浒传》也必定会实现宋江所说的这段话,武松也必定去边上施展一身本事,成就英雄美名。
二龙山上还有一位要去边上搏杀,为自己争功名,为祖宗争脸面的好汉,他便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祖上世代镇守大宋边境的青面兽杨志。杨志是有历史原型的,曾经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担任先锋敢死队队长,参与过攻打幽州、抗击金兵之战。《水浒传》中,二龙山兄弟分别攻打曾头市正北、正东大寨,梁山发起总攻时,因追赶曾头市副教师苏定时,三大头领会师。
鲁智深原本就是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的部下,这个场景意味着二龙山好汉都将出现在攻打幽州、抗金金兵“保境安民”的前线。鲁智深、武松携手并肩,将是一对生死搭档。
梁山大聚义 鲁智深林冲不计前嫌因为呼延灼捉了孔明叔侄,孔亮遇到武松。武行者要出兵攻打青州,杨志建议,去梁山搬取大队人马才能打破这个州府。孔亮于是请来了师父宋江,梁山与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合力打下青州,斩杀青州知府、当朝国舅慕容彦达。
攻打青州之战,是梁山向宋徽宗发起挑战的关键一役,宋江彻底造了皇帝的反。打完这一仗,鲁智深率二龙山好汉全体上了梁山——花和尚“遇州而迁”,从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转身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好汉英雄。
上了梁山,自然要遇到曾经的好兄弟出卖过自己的林冲。施耐庵在此着意写了一笔,让鲁智深、林冲来了一番对话。鲁智深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
余话不多照抄,仅此一句就能看出鲁智深对林冲的态度。花和尚若不是埋怨林冲出卖自己,此时兄弟重逢,为何改口叫林冲为“教头”呢?回想沧州道上鲁智深对林冲以兄弟相称,梁山再相聚,花和尚却如此冷淡,证明林鲁二人已不再有交情。
而鲁智深与武松在梁山上却形影不离,鲁智深要去少华山取史进上梁山,武松一路跟随。花和尚不听劝阻,失陷华州府,武二郎大惊失色。
攻打曾头市,两人携手攻打正东大寨。攻打东昌府,花和尚与武行者负责押运粮草,引诱张清中计。鲁智深在月光下大摇大摆,没有提防没羽箭的飞石,脑袋被打开了花。张清军马,一齐呐喊,都抢将来,要活捉鲁智深。武松“急挺两口戒刀,死去救回鲁智深”。
通过这些情节的对比,分明可以看出,鲁智深与武松是一对生死搭档,林冲则基本上形同路人。然而,梁山一百单八将大聚义,众好汉对天盟誓:“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书中写道: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无论恩怨情仇,到此一笑相泯。众好汉歃血盟誓,尽皆大醉。于是,鲁智深与林冲同样要以兄弟相称。这也是“遇林而起”,施耐庵一波三折,早就埋好了伏线。
虽然是大聚义不计前嫌,但毕竟还是有亲疏远近。按照前七十回书的伏线,鲁智深、武松将与杨志等人去攻打幽州,而林冲则有可能去“威震泰山东”。
花和尚最终将成就“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同时,“遇江而止”。武松与鲁智深同时佛门弟子,两人是一对生死搭档,想必,他们的终局也将是极为接近的。如此关系,别说林冲,梁山好汉之中都很难找出几对来。
鲁智深和林冲关系好还是和武松关系好?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并给出结论。
首先,鲁智深和林教头那是在大相国寺相遇相知的,俩个人都是好手段,聊得也投机,又有老一辈的交情,自然就彼此相悦,也叫惺惺相惜,英雄爱英雄,好汉怜好汉。
于是两个异性兄弟捧土为炉,插草为香,歃血为盟,义结金兰。
大和尚在兄弟遇到困厄之时,出手相助,分外仗义——险一险用钵样的拳头砸碎衙内的狗头,又在野猪林里一禅仗砍折了碗口粗的松树,留下董超薛霸两个公人瞠目结舌,魂不附体。
这么一看,大和尚和林教头之间,那就是过命的交情,要不是他,他林冲早烧过好几个周年了。
从这一点来说,林教头和胖和尚当然是铁的没话说,旁人只有艳羡的份儿。
而武都头和胖和尚相识,是在落草二龙山的时刻。大和尚居长,青面兽次席,武二郎位三。
书里虽然没有交代三个人有没有结拜,但厮混在一处恁多时日,交情也一定不薄,也是有过生死同命的机缘的。
以大和尚豪侠壮阔的性情来看,结交的面儿大,况且他武都头也不是蝇营狗苟之辈,自然情投意合,不然的话也不能聚到一处,聚啸山林打家劫舍。
在山寨之上,和尚和武二都是步军统领,接触的机会自然也多。可以看成胖和尚与武二郎走得更近一些。
但我坚决反对大和尚与林教头割席断交的说法。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容我一一道来:
一是大和尚向来心胸阔大,绝不会在意所谓告密的事件,也明知道林冲那是无心之语,绝不会放在心上。即便是当时有一些怨气,当面说开了自然也就随机化解了,根本不存在存心诟病小肚鸡肠的结果。
这么说也把大和尚看扁了,看得太一钱不值了。
二是林冲本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并不是真心出卖兄弟,自然就不算是纯心害人。况且,俩个人都是海纳百川的大丈夫,绝不会斤斤计较如此狼颃腌臜的勾当,自然就会云开雾散,和好如初。
三是三个人同属梁山阵营,一起出生入死,一起摧城拔寨,那是血海里趟过来的,绝不会在意什么过往的一点儿小恩怨。
三个人也都不是那样的人。
四是武二在林教头风瘫以后,在六合寺内伺候林冲半年之久,若不是两情相悦,有交深的底子,怎么会尽心尽力,一力维持?
所以说,大和尚与林教头和武都头,三个人都是胸襟磊落的奇男子,又是意气相投,都看不惯黑三郎劫持了山寨权柄诏安投降,绝不会心生嫌隙厚此薄彼。这也是他们的性格和襟怀所决定的。那些忖度大和尚和林教头刻薄寡恩锱铢必较的人士尽可以消弥矣,再也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更不要暴露你个人的一点儿小心思哦👉
(图片来自网络)
鲁智深和林冲关系好还是和武松关系好?
鲁智深应该和武松的关系会更好!
鲁智深和林冲认识的时间要比他和武松认识的时间早,但是,鲁智深和武松的性格更像!武松更像是一个“带脑子”的鲁智深。
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逃,在赵员外的帮助下,去了五台山出家,虽然出家,却全不尊僧人规矩。几次三番大闹禅院。好在智真长老知道他是有大因果的人,一直有所袒护。
但最后一次直接闹个“卷堂大散”。这下智真长老不能兜住了,再偏袒下去,五台山的僧人都走光了,直接把五台山给搅黄了,这罪过可就大了!
于是,修书一封,让他去东京大相国寺。正是在那里,他认识了林冲。
林冲妻子被高衙内调戏,鲁智深还出头去打高衙内。但是,反而被林冲拦了下来。
林冲后来被高俅,高衙内,陆虞侯使奸计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两个押送衙役收了钱,要害林冲,也是鲁智深救下并一路护送到接近沧州。
从鲁智深帮金氏父女打死“镇关西”,和九纹龙史进,打虎将李忠吃酒时的表现,再到林冲妻子被调戏后表现得似乎比林冲更激动,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凡事干了再想的人,爽快,义气,不避权贵!
而林冲,是一个比较谨慎,甚至略显胆小的人。当然,因为身在官场,面对的又是当时权臣,林冲的谨小慎微可以理解。但是这也是他的性格。
从鲁智深认识林冲,到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应对,我觉得在鲁智深心中,他对林冲的印象应该是有所变化的。
刚认识时,禁军教头,为人豪爽仗义,满分💯。
妻子被调戏,不敢,不愿出头,减分!
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归,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野猪林哭求衙役,减分!在此,并无贬义,我们作为普通人,说不定当时就尿裤子了。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说完林冲,接着我们说鲁智深和武松!
武都头说实话是我水浒传里面最喜欢的一个好汉。做事有章法,先想后干,但是,绝对不会想了不干!有勇有谋,不避权贵!是不是和鲁提辖很像。但是,貌似比鲁提辖更有“脑子”一些!
在上梁山前,鲁智深,武松他们共同在二龙山落草。那时候,林冲已经在梁山,鲁智深没有去梁山投奔林冲,而是自己和武松,杨志等在二龙山落草。大家想想,如果真的亲如兄弟,行事方式合得来,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是更爽快?!
而且,武松对鲁智深有救命之恩。鲁智深去救史进,由于性子急太莽撞,没救出史进,反而也被贺太守抓了起来。最后是武松搬来梁山救兵,救出了鲁智深,然后大家一起去梁山落草!
再后来,征讨方腊时,鲁智深要圆寂的时候,也是武松陪在身边。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 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同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看到没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之所以认为武松和鲁智深关系会更好是因为他们性格相近,更愿意在一起做事(比如说本职工作打劫……)。并不是说和林冲关系就不好了。
梁山一百零八将都是兄弟!
可怜征完方腊后十去其七!
宋江再拜泣涕道:“当初小将等一百八人破大辽,还京都不曾损了一个。谁想首先去了公孙胜,京师已留下数人。克复扬州,渡大江,怎知十停去七。今日宋江虽存,有何面目再见山东父老,故乡亲戚!”再加上后来卢俊义被酒里下水银坠江而亡。宋江被用毒酒计害死。宋江死之前怕李逵再反把李逵也毒死。
花荣,吴用到任后总觉束缚,来看宋江,发现宋江已被奸人所害,皆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
至此,伤的伤,死的死,梁山好汉几乎死亡殆尽!
今日读来亦不禁落泪!
真想对宋江说一句,“你招的哪门子安”!
鲁智深和林冲关系好还是和武松关系好?
毫无疑问,武松。其实鲁智深也不算善良之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