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等梁山好汉喝酒时要喝十八大碗,他们真有这么大的酒量?

这十八大碗是多少斤酒呢,他们喝的是什么酒,是白酒吗,为什么能喝这么多的酒。

武松在景阳冈下三碗不过冈酒店到底喝了多少碗酒,还得以原著为准,施耐庵肯定没有给武二爷喝题主说的那么多酒,否则,就打不成老虎了。而且,梁山好汉能与武松比拼酒量的,只有鲁智深一人,其他好汉根本就无法喝下十八碗酒。

那么,武松、鲁智深的酒量真有那么大吗?

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多少酒

“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这回书,十分清楚的写着,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不知为何,很多读者愣是让武松多喝了三碗。施耐庵让武松喝十五碗酒,大有寓意,不是随便就可以改成十八碗的。

《水浒传》的开篇,有一首五绝,说的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所以,五、十五,再加上“三”,大概就是全书的“定数”。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水浒传》中的节日除了有一处写到腊八节外,其他都是与“五”、“十五”有关。即便是写李逵在七月初一杀小衙内,施耐庵都要说成是盂兰盆大会的前半个月。武松在张都监府杀人,也是十五个。

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另有深意,因不涉及主题,按下不表。总而言之,武松在景阳冈喝酒,肯定是十五碗而不是十八碗。书中交代,武松这十五碗酒是分三次喝完的。店家给武松切了三斤熟牛肉,筛了三碗酒。武松喝完之后,叫店家再筛三碗。吃得口滑,武松只顾叫店家筛酒,又喝下去三碗。

九碗酒下肚,店家经不起武松要酒喝,干脆把店中的五、六碗酒都给武松喝了。施耐庵说:“(武松)前后共吃了十五碗”。

问题是,这十五碗酒到底是多少,武松喝的是什么酒,换算成现在的白酒,武松的酒量有多大。

武松的酒量有多大

因书中没有交代武松喝酒用的碗有多大,便不好推算当时究竟喝了多少酒。然而,施耐庵就是要以酒来写武松的豪迈,所以,在“武行者醉打孔亮”这段故事中,就清楚的写了一回武松喝了多少酒。书中说,当日武行者一路上买酒肉吃,只是敌不过寒威:

武行者过得那土冈子来,迳奔入那村酒店里坐下,便叫道:“店主人家,先打两角酒来,肉便买些来吃。”

片刻功夫,武松便喝光了两角酒,便又叫店家再打两角来喝了。此时,施耐庵又交代一句,说是店家大碗筛了让武松喝。所以,这只碗是大碗,比景阳冈“三碗不过冈”酒店的碗要大一点。那么,这顿酒,武松喝了多少呢?

《周礼·考工记·梓人》中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那么,一角酒就是四升酒。古代的一升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呢?

升,是一种量具,古代的一升实测容积为200ml,一角酒大约就是800ml,四角酒大约就是三斤二两。书中特别交代了,“店主人又打了两角酒,大碗筛来。”孔家庄酒店的碗真够大的,一碗能装一斤六两酒。

从这段故事看,武松能喝三斤二两酒。但是,武松却醉得不行,被一只黄狗奚落了一顿。那么是不是武松不能喝三斤酒呢?也不是。因为,施耐庵说武松一路喝酒御寒,“比及过冈子时,先有三五分酒了”。所以,武松其实喝下去六斤多酒。刨去醉酒因素,武松的酒量应当在四斤以上,六斤半以下。

鲁智深能喝多少酒

鲁提辖的酒量并没有交代得很清楚,但鲁智深则是很能喝的。在五台山半山亭上,鲁智深遇到一个挑酒担的汉子,强行抢下了一桶酒,就坐在亭子里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古代的木桶基本上是比较定量的,比如现在的箩筐,一平筐谷子大约就是五十斤。所以,鲁智深喝的一桶酒,与黄泥冈杨志他们一起喝掉的一桶酒应当差不多。虽然杨志等人并没有醉,但鲁智深一次能喝十五个人(看看,连押送生辰纲的人数都是“十五”)的酒。

第二次大闹五台山前,花和尚在市稍酒店吃狗肉,“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这个吃法与武松在景阳冈狂饮很有一拼,一连吃了十来碗,还只顾吃,恐怕要到二十碗酒了吧。

不过,鲁智深这两次豪饮,都与武松一样,毫无例外的醉了。武松醉酒打虎打人,鲁智深则人挡打人,佛挡打佛,都是一样的借着酒胆搞事情。后来,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只吃了半酣。这顿酒总共才十瓶,还是三二十个人一起喝,所以,鲁智深与武松又不一样,半酣就来神力了。

武松醉打蒋门神前,“无三不过望”一路喝到了快活林。书中说:“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这就比较吓人了。武松一路喝酒,十四五里田地,一个上午竟然喝了三四十碗酒,恐怕不会比鲁智深在半山亭上喝的酒少。然而,武松竟然只有七分醉。

这就奇怪了,鲁智深在半山亭喝一桶酒醉了,吃狗肉时喝了一二十碗也醉了。武松在景阳冈吃了十五碗醉了,而在孟州干下去三四十碗,却只有半醉。这两人到底能喝多少酒,施耐庵是不是写得不准确啊?

鲁智深武松喝的是什么酒

有观点称,鲁智深、武松的酒量其实没那么吓人,他们喝的酒与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假如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十五碗啤酒就发作了,这算什么好汉呢?同样,鲁智深吃狗肉时,如果也是喝了二十来碗啤的,醉成那副模样,根本就不如现在夜宵摊上光膀子喝扎啤的好汉。

现在,能干下去一件啤酒的好汉大有人在,酒量岂不是都超过了鲁智深、武松?《水浒传》中那么多好汉,喝酒都不如武松、鲁智深厉害,咱们比梁山好汉如何?所以,得搞清楚鲁智深、武松二人当时都喝的是什么样的酒,度数与现在的白酒比有多大差距。

细分一下鲁智深、武松在不同场合下喝酒的情况,他们应当喝的是两种酒。鲁智深半山亭喝酒与武松“无三不过望”所喝的酒,应当是米酒。也就是比较普遍的说法,这二人在这两处地方喝下去的酒,度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啤酒。这也比较吓人了,一桶酒总有三四十斤吧,一口气灌下去得多厉害。现在吹瓶都要剔角色,肺活量不行的一口气吹一瓶啤酒都够呛。

武松在去快活林的路上喝了四十多碗酒还只半醉,也是喝的与啤酒度数相当的米酒。因为,书中特别交代了“三碗不过冈”酒店的酒叫透瓶香,比其他村店酿的酒要烈性得多。快活林路上,十几家酒肆,却没有交代武松所喝的酒也是“醇醲好吃,少刻时便倒”。

鲁智深、武松分别在市稍酒家和景阳冈脚下喝的酒,大概应当是烧酒。但是,北宋时期有烧酒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是在元代的时候传入中国的。不过,南宋法医宋慈在《洗冤录·卷四》中记载“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在他的另一部作品《夷坚志》中说,有一酿酒师(酒匠)因蒸酒失足坠入火中。南宋时期已经大量出产烧酒,北宋时期小规模酿制烧酒便不足为奇了。

唐代李肇写《国史补》中也有这样的说法:"酒则有剑南之烧春",据现在的考古发现说,中国的烧酒大约晋代就开始酿造了,度数可达25-30度。所以,北宋时期的鲁智深、武松便可以喝到烧酒了。施耐庵也说,“三碗不过冈”酒店的酒是一种醇酒。

以此推算,武松能喝四斤,上限六斤,折算成现在52度白酒,武松现在上桌,酒量上限大约是三斤半。鲁智深的酒量大概与武松差不多,若在酒桌上遭遇花和尚,没有四斤酒量就别跟他叫板。

武松等梁山好汉喝酒时要喝十八大碗,他们真有这么大的酒量?

神话不可信,一笑了之,武松喝了十八大碗掉酒罐里了吗?好在没写二十八碗,暂不论酒的度数高低,就算是水也把武二郎肚皮撑破了,只有一种可能属啤酒类桌下放个尿罐边喝边屙,武松成为湿足青年差不多[呲牙]

武松等梁山好汉喝酒时要喝十八大碗,他们真有这么大的酒量?

谢友邀,武松等粱山好汉等英雄能喝十八碗吗?

个人观点,据原著记载作者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不畏强权,杀富济贫啸居水泊梁山,后因宋江主张归顺朝廷,才征讨方腊战斗伤亡大半,最终取得胜利朝廷封官进加爵,只因朝廷腐败无能,奸臣当道,宋江已及卢俊义等被朝廷赐毒酒毒死,只有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得以善终。

原著中喝酒最厉害的要数武松和鲁智深,据原著描写武松过景阳冈喝十八碗,打死吊青白额大老虎,被后世传为一段佳话,书中记载,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汉子,他在五台山当和尚经常下山喝酒,有曰;酒图穿肠过,佛主心中留,水浒中有这么描述,店家看鲁智深这般模样,店家问客官要多少洒,休问多少只管上,先来十来碗垫底,后来一连十几碗,加起来一共二十多碗,推测当时酿酒技术不成熟,可能相当于现代的米酒度数低,所以英雄好汉才能喝这么多。个人浅见,娱乐为主!

武松等梁山好汉喝酒时要喝十八大碗,他们真有这么大的酒量?

武松喝十八碗酒,我认为碗有大有小,酒度数有高有低,如真正是大碗,酒度数是在45度以上的酒,他吃十八碗是不可能的呀![捂脸][捂脸][捂脸]

武松等梁山好汉喝酒时要喝十八大碗,他们真有这么大的酒量?

古代的酿酒技术跟现代是不一样的,用的是发酵,酒精的含量很低,跟今天的啤酒米酒差不多。《水浒传》里在黄泥岗劫生辰纲那一段,酷热难耐,晁盖和杨志等人都买白胜挑的酒解渴降温。现在市场上的酒主要是蒸馏术酿造的,酒精含量高的很,谁敢在大热天的一瓢一瓢的喝?不但不能解渴反而会更加燥热难受甚至有生命危险。把啤酒瓶和白酒瓶标签上酒精的百分比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武松这些好汉酒量大是因为肚里装的下,还有就是喝少了可能醉不了。当然了,古代也有精制酿造的酒,发酵和储存的时间比白胜挑的酒要长,酒精的含量会高一些,酒劲仍然比不了现代的蒸馏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