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水浒传》最大的阴谋论就是所谓的“晁宋之争”,宋江架空晁盖,然后拉山头、搞派系,甚至利用“现代科技”,让一块石碣从天而降,从而按照自己的亲疏远近排定了梁山座次。

这种不顾文本的解读,是对《水浒传》的深度曲解。那么,《水浒传》中晁宋关系到底怎样,宋江有没有架空晁盖呢?

梁山好汉到底来自哪里?

贯华堂本《水浒传》“楔子”,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一回,讲的都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清楚的交代,洪太尉奉命到江西信州龙虎山诏请张天师虚靖先生,前往京师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遭到了张天师以及道众的奚落,在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诱下,懵里懵懂之间,打开了伏魔大殿的地窖,放走了妖魔。那么,这些妖魔又是何方神圣呢?

贯华堂本把这个故事做“楔子”,分明讲到,由于洪太尉放走了妖魔,便引出了七十回书目。也就是说,龙虎山下逃出来的妖魔将出演七十回书,最终在梁山完成大聚义。

这群妖魔实际上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条好汉。道家神话认为,道家紫府管辖这北斗七星群,是紫薇大帝的属下。这个星群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酆都”之鬼,是紫薇大帝降服的。因而,九天玄女曾对宋江说,斩断魔心,“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就可以重归紫府,否则就要再次被打下酆都。

这些神话乃至于涉嫌“封建迷信”的神话,并非施耐庵要宣扬迷信,而是为《水浒传》故事开篇,最终要在梁山大聚义时照应,给梁山好汉排定座次。至于梁山好汉的座次是如何排定的,绿野老道曾经写过一篇《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的文章,比较详细的解读了这个问题,此处不再重复。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妖魔”,下界作乱,在梁山聚义。那么,一百单八个妖魔的首领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天魁星”宋江。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就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梁山好汉本来就都是宋江的兄弟,有晁盖什么事?凭什么说宋江架空了晁盖?

那么,为何又是晁盖做了寨主呢?晁盖手底下不也有好几个兄弟吗?

施耐庵早就交代晁盖不是“妖魔”

《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回书,施耐庵就告诉读者,晁天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

书中写道,晁盖在得到生辰纲消息时,梦见北斗七星聚集在他的屋脊之上,七星斗柄上有一颗小星化作白光飞去。吴学究当时听了晁保正这个梦,便立即意识到要劫取生辰纲必定得七八个人才行。于是,去了石碣村说服三阮加盟。三阮随着吴用到了东溪村,六个人便聚集在晁盖的庄上商议大事。此时,公孙胜撞了进了。

公孙胜的到来,吴用再次为晁盖圆梦,说是聚齐了七人,正应了晁保正“七星之梦”,乃是“应天垂象”。但是,晁盖紧接着说出了安乐村的白胜,建议(只是建议)大家先躲到此人家中,然后悄然上黄泥冈,神不知鬼不觉的劫了这笔财富。

吴用一听这话,立即又第三次圆梦,说:“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吴用此言,晁盖等人深信不疑,同时,也以“白胜”之“白”对应白光,瞒过了古今以来诸多读者。

白胜,绰号白日鼠,在七十二地煞中对应的是地耗星。“鼠”与“耗子”难道不就是一回事吗?地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数第二位的,这是道家早就固定的排名,宋江有什么办法进行调整?因而,白胜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盖便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

这是意味晁盖当时居斗柄,是名义上的带头大哥而已。更为重要的是,施耐庵告诉读者,晁盖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真正领导人。既然如此,凭什么说宋江架空晁盖?

晁盖究竟是哪路大神?

书中介绍,晁盖在东溪村做保正,因为把西溪村的镇妖宝塔夺了过来,便得绰号“托塔天王”。这个绰号名副其实吗?肯定是名不副实的。按照晁盖的行为,称他“夺塔天王”才实至名归。那么,施耐庵为何要把晁盖写成托塔天王呢?

究其原因,还是与晁盖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有关。“托塔天王”在《西游记》中是李靖,然而,施耐庵所处的时代,托塔天王则是佛教四大护法之一,原本叫毗沙门天王,后来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梁山上的好汉都是道家的“妖魔”,晁天王是佛教大护法,迟早是要把权力交给天魁星的,凭什么就是宋江架空晁盖,然后篡夺寨主之位呢?

假如一定要不依文本说宋江架空晁盖,那么,早在劫取生辰纲行动启动之时,晁盖就已经被吴用架空了。

不妨按照梁山“阴谋论”的观点,先来把劫取生辰纲的人分个派系。刘唐是前来报信的,暂且算作晁盖的人,白胜是晁盖举荐的,是老相识,也是晁盖派的。公孙胜到东溪村找晁保正,也划入晁盖派系。而三阮则是吴用说服入伙的,双方也是4:4。然而,整个计划都是吴用策划,晁盖根本就说了不算。

说服三阮时,吴用并没有先提生辰纲的事,而是打听梁山的情况,激怒三阮上山落草。这一点,晁盖完全蒙在鼓里。

晁盖要先去白胜家躲藏,假若这样,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易的被破案,晁天王依旧可以整天坐在葡萄架下喝酒,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吴用是要上梁山的,便否决了晁盖的提议,把大家装扮成濠州枣客,住进了安乐村酒店。

吴用自小与晁盖在一起,晁天王有事便与吴学究商量计较。吴用当然知道晁盖的秉性,专一爱结交江湖好汉,远近闻名。吴用此举,就是要暴露晁盖,好实施自己上梁山落草的计划。果然,晁盖一露头就被何涛认了出来,于是,吴用的计划得以实施。

吴用很鬼这倒不假,但是,施耐庵的隐喻则是吴用是天机星,是当时七星聚义排位最高的星宿。因而,这件事情还得由道家“妖魔”来完成,晁天王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交权了。

宋江上山后,吴用自然要依附于宋江。所以,从三打祝家庄起,吴用便安安心心的做军师,辅佐宋江,从来就没干私活,宋江想什么、做什么,吴用立即出谋划策,极少失误。吴用以下的兄弟则更不用说,他们都是天魁星以下的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本来就属于宋江领导。

施耐庵的寓意就是“佛道合一”

《水浒传》有个故事蓝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就有晁盖、吴学究等人劫取生辰纲、宋江报信,以及宋江接到晁盖的书信之后杀了阎婆惜的故事。同时,还讲到了宋江杀惜后逃进九天玄女庙得到天书的事情。宋江得了“天书”,便直接上了梁山,按照“天书”的指引聚集三十六人。宋江上山时,晁盖就已经死掉了。

施耐庵改写了这个故事,而且,把晁盖的绰号由“铁天王”改成“托塔天王”。施耐庵这一改,也是有蓝本依据的,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就说晁盖是毗沙门天王。施耐庵不仅据此做了改写,还进行了升华,寄托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书中说,晁盖是毗沙门天王,佛教四大护法之一。但是,在晁盖做保正的东溪村山上,却有一座灵官殿。灵官,却是道家大护法。“刘唐醉卧灵官殿”,但是,书中的细节显示,刘唐当时并没有醉,他完全可以直接去找晁盖说事。那么,施耐庵为何要让刘唐“醉卧”灵官殿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道家护法与佛家护法联手,做下了这起大案。

宋江是梁山上最大的道家魔头,正与佛家大护法处于相对应的位置。然而,宋江杀惜后逃回家中,却躲在了供着三世佛的佛堂地窨子里,受着三世佛的庇佑。

佛道合一的暗示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晁宋身上的符码最为典型。既然是佛道合一,哪来的晁宋之争,施耐庵会自己打脸吗?

晁盖在梁山一个人都没发展入伙,所谓林冲是晁盖的死党,也是脱离文本的臆想。晁盖去世后,法事尚未正式开始,林冲就联络吴用、公孙胜等人,迫不及待的劝宋江坐头把交椅。假如说林冲是晁盖的死党,那么,到底是宋江架空晁盖,还是林冲最善背叛呢?

宋江做了临时寨主,梁山好汉尽皆欢喜,拱听约束。因为,晁盖作为佛教大护法,庇佑了梁山一段时间(宋江曾经就接受过三世佛的庇佑),然后,便被施耐庵稀里糊涂的写死了。其实,也不是稀里糊涂的写了晁盖之死,施耐庵的意图是,晁天王此时又升华到另一个境界,继续对梁山进行庇护,佛道合一始终存在。这件事情,就是晁天王的两次显圣。

道家自己管理自己,为什么就被说成是架空了呢?

晁天王两次显圣为了什么?

却说宋江在九天玄女庙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法旨,要“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并受到了九天玄女“罪下酆都”的警告和威胁。但是,宋江并没有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行事,把“替天行道,辅国安民”改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差了两个字,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本质上是“替天子行道”,结果是“辅国”,为失道亡国之君宋徽宗服务。宋江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有点“背道”了。这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另一种表述,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如此强势,如何“佛道合一”?

施耐庵这样写,实际上就是反皇帝的,针对的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最终“革佛”的错误宗教政策。书中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隐喻了宋徽宗的“革佛”,这一点,绿野老道多次论及,此处不再重复。

因而,晁盖“升天”后,得知梁山好汉都是道家紫府的星宿,当然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在决定梁山命运的两大节点时,显圣帮助宋江渡过劫厄。

晁天王的这两次显圣,首先是在大名府时告知宋江背疮将发,要去找“江南地灵星”救命。按说,“天书”原本就是梁山好汉的花名册,但是,宋江、吴用都没有翻看天书查找此人是谁。反倒是张顺提供了线索,吴用猜出了此人,“兄长梦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莫非正应此人?”

宋江、吴用不再视九天玄女的天书为神品,意味着宋江此时已经“背道”,梁山还得是“佛道合一”的梁山。

再一次就是活捉史文恭时以阴魂缠绕,仿佛就是在帮助卢俊义,阻止宋江做寨主。其实,晁盖并没有指定说是史文恭射杀了他,反倒是宋江篡改了遗嘱,嫁祸给了史文恭。所以,晁盖到底还是在帮助宋江。这件事情关系到梁山战马问题,卢俊义不过是附着在“玉麒麟”身上的一匹神驹,专门制服照夜玉狮子的。

梁山打仗,需要大量战马,而曾头市则是金国的榷场,专门限制马匹进入宋境。梁山荡平曾头市,制服照夜玉狮子,还有抗金的寓意。按照历史记载,梁山好汉确实参加过抗金战斗,这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寓意所在。

假若一定就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宋江难道是个白痴,竟然让吴用设计、公孙胜做法来阻止自己做寨主?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少武力,假若宋江要去捉他,简直比卢俊义还容易。

晁天王两次显圣都是在帮助宋江,帮助梁山,体现了佛教大护法的职责,何来“晁宋之争”?

最后还说两点,说晁盖反对招安的,同样是脱离文本的臆想。《水浒传》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几回书中,就有晁盖积极支持招安的故事,评《水浒传》总不能不看原著吧。再就是晁盖大名府显圣时,与宋江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宋江东溪村私放晁天王时的文本翻版,几乎就是一个人在说话,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很清楚的这样写着。

归结一句话,梁山绝无晁宋之争,晁宋本是一体,宋江绝没有架空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晁盖接纳了宋江即己引狼入室,俗语说请客容易,送客难。晁盖知道自己被架空时,想翻盘为时晚,宋江没有给他留下翻盘的机会。

首先,晁盖在人数上对比宋江明显处于劣势。关健人物吴用反水投向了宋江,是对晁盖的致命打击。

其次,晁盖与宋江的路线不同,晁盖只有死心塌地对抗朝庭或能有一线生机,追随者都是亡命之徒,只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一天是一天,並无其它奢望。而宋江打着反贪官不反朝庭准备召安的旗号,许多人入伙梁山只是做权宜之计,因此那些不得志的官军将领也投到了宋江阵营,来为自己寻求出路。使宋江的阵营不断扩大,忠于宋江的人数对晁盖形成了压倒性的多数。在拢络人心上晁盖也处于下风。

所以晁盖想推倒宋江重新

翻盘,几乎就是妄想。晁盖不明不白的死,足以证明宋江在梁山己完全占稳了统治地位。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晁盖是由可能翻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哪个时机,从哪一处入手,又如何破局。现在假设我们自己就是晁盖,来推演一下。

宋江上梁山后的第一次排座次,直接就跟晁盖分庭抗礼了。宋江一派系的头领坐了27个,晁盖一派的老弟兄只剩了9人,秦明,花荣,燕顺等早于宋江上梁山的一伙,也公然坐在了新头领一派里面。一直到了60回,感觉宋江的势力越来越庞大,最后无能为力。但并非没有胜算,坐在宋江那一边,不见得 就是宋江的人,这需要晁天王自己去发现。

我们先划分一下阵营。

有些人是为了招安上的梁山,谁当老大他们无所谓,只要能带他们当官,算是A阵营。有些人是为了仰慕宋江上的梁山,至于宋江想干什么他们都无条件支持,这是宋江的铁杆,算是B阵营。有些人是想占山为王上的梁山,谁当老大也无所谓,只要能带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算是C阵营。有些人是被宋江吴用阴谋诡计逼上梁山的,这批人虽然表面上在宋江阵营,实际心怀怨恨,算是D阵营。这么一划分,梁山上的敌我态势是不是就明朗了很多?

按照实力来讲,C阵营是最复杂的一个,这里面晁盖宋江的人都有,但是既然宋江要叫着招安,那么这个阵营晁盖应该主要关注才对。尤其是最强大的三山派系,这是明显反对招安的一系人马,也是梁山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力量。有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华山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仅仅这个派系有13人。如何打开这个突破口呢?很明显的一把钥匙——林冲,他和鲁智深可是结拜兄弟,不在这个时候多亲近一些更待何时。

接下来要动的,是D阵营,虽然他们是一个阵营但都是松散的个体。李应,杜兴,徐宁,朱仝,李云都是被坑过来的,无一不恨宋江。晁盖只要表示会替他们出气,他们应该就很快改旗易帜。后来朱贵的弟弟朱富上山,公孙胜收服的芒砀山李衮,项充,樊瑞,这时候晁盖派系就能有33人了。

转过头来,再下手C阵营,这次选择扈三娘为突破口。扈家全家老小被宋江铁杆李逵砍了个干净,宋江一句功过相抵就没事了,扈三娘心里一点都不记恨吗?扈三娘嫁给王英之后,没再听说王英去祸害女人,所以她在家里是说了算的人。通过这么一层关系,把招安的坏处一摆明,我相信清风山三个喜欢吃人心的头领也会动摇的。一下子又能挖走宋江4个人。

此时卢俊义,关胜,董平,索超等很多人还没上山,晁盖手里掌握了将近40人的力量,可以说已破局,完全有实力跟宋江分庭抗礼了。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机会肯定是有的,晁盖之所以被架空乃至最后死的不明不白,都是宋江精心算计的。晁盖失败在于心很不狠,不懂得厚黑。因为晁盖不是政客。没有经过官场的侵蚀。而宋江则不然,宋江虽然不是正式官员,但做为府衙吏员,他更加了解官场的黑暗。所以他才能在梁山游刃有余,并且最终架空晁盖,最终成为梁山首领。

晁盖被架空不是渐进式的。而是一下子就完成了,宋江以后做的就是不断巩固而已,《水浒传》第四十回《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晁盖为了救宋江冒了极大风险,梁山当时二十一个头领人,晁盖此次带来了十七个。刚刚救出宋江第一件就是施法号令要杀黄文炳。晁盖反对,但宋江铁杆花荣同意,但晁盖就没有话了,以后就是就出宋江。宋江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新旧头领分开做。从这时候起,晁盖就基本上被架空了。就是说江州法场救他出来那一刻起,每一步都在宋江的掌控下,晁盖实在是无能为力。如果当时晁盖强行把宋江带走。也许也就没事了。可惜晁盖没有。缺乏应有魄力和狠劲。

无论古今中外,还是国家和一个组织基本上都是老大和老二不和,一个要上位,一个要保位,这很正常。一个组织的架构的权力应该如何分配,尤其是对梁山这样的黑社会组织来说。也就是说应该是分权还是集权,梁山第一代头领王伦是集权,第二代头领晁盖是分权。第三代头领宋江是集权。应该说晁盖败就败在分权,不是分权不对,而在分权太小,晁盖分权分的太少,晁盖只分权给了宋江,大哥手下垂直的只有二哥一人,大哥被架空是迟早的事。晁盖犯了“政治性错误”。如果晁盖能够大分权,有三哥,四哥,五哥。人事一旦繁杂宋江就无法架空晁盖 ,而晁盖如果能够给予林冲,刘唐,鲁智深等人分权,晁盖就会始终掌控最高权力。

用现在话说,积极培养和拉拢对抗宋江的力量,让其能够与宋江抗衡,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二龙山集团是除梁山之外的最大军事集团的鲁智深、武松、杨志独立性很强,可以培养为与宋江抗衡的力量。这三人皆有勇有谋,反对招安,与宋江有政治冲突,完全可以成为自己人。给予一定权力就是自己人。但晁盖没有这个政治水平。这实际上就是晁盖和宋江的格局的不同。也注定晁盖不会走远。

晁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黑社会老大,没有政治目的,情商和智商太低没有格局。晁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凝聚人心的目标,跟着晁盖大概就是混吃等死,不知道干啥。晁盖要想翻盘,就得让手下觉得跟你有奔头,有发展,说白了就和现在的老板画大饼一样,成不成功说出来再说。而宋江则不然,不仅会笼络人心。还有政治头脑,有目标,有野心。有手段。这样的人肯定日后肯定能成事,晁盖作为草莽之辈肯定不是对手。李密要当老大,翟让就必须死;朱元璋要当皇帝,韩林儿就必须死。杨广,李世民当皇帝,父子兄弟之间都可以相残刀刀见骨。晁盖在这方面显然过于幼稚。江州劫法场,只要延迟几个时辰就可以了,但晁盖没有这样做,这一切都说明晁盖失败是肯定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晁盖义字当先,为人只知忠厚侠义,不识诡计,不读厚黑,空有一个好名头,只在义字上用心,又哪读得懂人心叵测,又怎晓得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句。不幸,却真被暗箭所伤,一命呜呼。

即使不为暗箭所伤,到最后也不免落得王伦样的下场,火拼而死!

自古,名利场中,说的是势力!名声!

为何岳飞惨死风波亭,势力名声赛过了皇帝。皇帝怕呀,难道你岳飞想和朕争江山,这还了得,小岳岳,你死期到了,随便安个谋反的大罪名杀了岳飞,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在梁山也一样。
  • 论势力,晁盖七星聚义,刘唐,三阮,吴用,公孙胜外加个叛徒白日鼠。势单力薄,而且诡诈的文人吴用又成了亲宋派。公孙胜逍遥道人,于事无争。晁盖身边止三阮和刘唐四人是死党。
  • 再看宋江。武松,王英,周通,李逵,等等。除去晁盖身边四人,剩下的全是宋江党羽。势力上占压倒性的优势。
  • 论名声,江湖上一听是山东运城及时雨宋江宋公明,立时纳头便拜口呼:哥哥。好象这名字就是通行证,宋江就是个大网红。那名声如雷贯耳,你小小晁盖只是个保正,村长的名头怎抵得上江湖大佬的名声呢。

所以势力名声不及宋江的晁盖,结局就很悲惨。不是被暗箭所杀,就是被毒酒所杀。

结语:

一山不容二虎,何况那宋江又是奸滑之人,苦读厚黑之学,于仕途之道上尔虞我诈谙熟,又于江湖上侠义之事上作秀,你一个小村官怎斗得过身兼黑白两道,腹有暗黑之术,心有奸邪诡计的文人呢!

所以晁盖翻身无忘,宋江上位是大势所趋。一版民间版的岳飞压倒赵构,直接上位的写照!

岳飞没上位是因为一个忠字。

宋江上位是因为一个奸字。

势力名声是好东西,但要看它的主人怎么用它,用得好就能呼风唤雨,用不好身首异处。

你晁盖这两样东西一样都没有,拿什么翻盘呢,无异于痴人说梦罢了!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有机会没前途。天王意气用事,斗不过宋江那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