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面的郑屠死得冤吗?

郑屠死得冤不冤,得看施耐庵怎么说,不能听信金翠莲的一面之词。《水浒传》写得非常清楚,鲁达打死郑屠,纯属瞎打,甚至是仗势欺人。假如一定要为鲁达开脱,最多也是以霸制霸,郑屠之死,非常冤。怎么讲?

金翠莲没有怨恨郑屠

渭州城潘家酒楼的酒保叫过隔壁卖唱的金翠莲父女,询问这女子为何啼哭。金翠莲便对鲁达、史进、李忠道明原委。

金翠莲与父母从汴京城远道来到渭州(今甘肃平凉)投亲,没想到,这家亲戚早就去了南京(今河南商丘)。投亲不着,母亲得了病,死在了客栈。父女二人盘缠羞涩,举目无亲,便在此间“生受(受苦)”。不知因何缘故,渭州城状元桥旁卖肉的郑屠看上了金翠莲,于是,“强媒硬保,虚钱实契”,要了金翠莲做小妾。

郑屠娶了金翠莲,但却没有给付三千贯的典身钱。金翠莲与郑屠在一起生活还未到三个月:

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金翠莲说得很明白,过错首先是郑屠,以欺骗的手段,将金翠莲娶了过来做妾。即便如此,她还是与郑屠生活得比较满意。但是,郑家的主家婆却很厉害,把金翠莲赶打出来,不容她与郑屠“完聚”。不仅不容“完聚”,郑大娘子还委派店家帮她追讨原本就没有的三千贯典身钱。

自始至终,金翠莲声讨的主要是郑屠大老婆,若是没有这个悍妇,与郑屠“完聚”也就没有后来拳打郑屠之事了。

郑大娘子是悍妇,施耐庵这样写,当然隐含了郑屠的惧内。在外偷偷纳妾,要瞒着自己的正室老婆,郑屠便仗势强媒硬保,虚钱实契的把金翠莲骗到手。虽然手段卑劣且恶劣,但金翠莲还是愿意与郑屠一起生活,后来发生的事情,都是郑屠大老婆闹出来的。

假如鲁达真的要帮金翠莲,应当去找郑屠大老婆算账,或者从中说合,让金翠莲与郑屠“完聚”,而不应当去打郑屠。那么,鲁达为何不去找正主呢?是不是“好男不与女斗”啊?

谁才是真正的镇关西

鲁达不去找郑屠大老婆算账,而是直接去打郑屠,原因就是金翠莲的挑唆。在酒店里,金翠莲说过:

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

这句话说到了鲁达的痛处,也就是俗话所讲的,捅到了鲁达的肺管子。至于金翠莲说的,郑屠大老婆如何如何,自己想与郑屠完聚的话,鲁达几乎都没听进去。

几百年来,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卖肉的屠户郑屠就是镇关西。其实,都错了。

鲁达是小种经略相公府的提辖,只是一个后勤管理人员,根本就不是什么军官,更不是有的观点所说的,至少是团级以上,甚至是“军分区司令员”。关于“提辖”,绿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有过详细的考证解读,鲁达就是一个后勤管理人员,说白了,大概就是个司务长,专门负责为经略府采办生活用品。因而,此人整天在市面上晃荡,与酒店茶肆很熟,可以经常赊账。假若军区司令员出场,起码也是前呼后拥的,鲁达竟然连一个随从都没有。

鲁达跟郑屠也很熟悉,这个本市最大的主顾,郑屠肯定是要巴结的。所以,鲁达一到肉铺,便大叫了一声“郑屠”。郑屠一见鲁达到了,赶紧从柜台出来,唱个喏,半恭敬半打趣道:“提辖恕罪。”

既然是这么个身份,非常熟悉市井状况,鲁达难道不知郑屠有个“镇关西”的绰号?郑屠叫“镇关西”,只是金翠莲的一面之词。鲁达因此而怒不可遏,不分青红皂白,便去找郑屠算账。因为,真正的“镇关西”不是别人,正是鲁达自己!

鲁达在打郑屠时,骂了一大段话,头一句就说自己是镇关西: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无论怎么辨析,这句话就是鲁达的自我简介,“镇关西”就是鲁达。鲁达原本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权力很大,威镇关西一带,所以才得了这么个吓人的绰号。至于“关西五路廉访使”是个什么样的官职,绿野老道曾经专门做过考证,在此简要说一点。

这个官职原本叫做“走马承受”,宋徽宗时期改为“廉访使者”,主要负责边事巡察,向每年向朝廷报告一次情况。徽宗时期,童贯在蔡京的推荐下,曾经做过关西五路走马承受使者。

鲁达就是镇关西,为何我们都认为郑屠是镇关西呢?从这一点讲,郑屠死于“镇关西”就是冤枉了。

鲁达以强欺弱瞎打郑屠

郑屠到底有多坏,《水浒传》中只有“强媒硬保,虚钱实契”诈骗金翠莲这一项恶事。因为读者把“镇关西”这顶帽子稀里糊涂的按在了郑屠的头上,所以,想当然的认为郑屠恶事做绝,是渭州城一霸。

却说鲁达到了郑屠的肉铺,说要切十斤净精肉末,郑屠忙不迭的便叫手下人干活。鲁达不答应,要郑屠亲自切。郑屠很爽快的答应了,然后,非常熟练的操作,切好了用荷叶包好。然后,又切了十斤净肥肉末,照样包了起来。从这些细节看,郑屠手艺高超,是实打实的白手起家,干起了这么一桩大生意。

郑屠的服务态度非常不错,这绝不是他害怕鲁达,一个司务长有什么可怕的呢?无非是巴结他多关照点生意而已。被鲁达欺负到无法容忍处,郑屠也敢与之放对。假如郑屠真的是一个恶霸,如何做得到这般生意?书中可没有说郑屠强行推销,逼迫百姓来买他的猪肉。

所以,鲁达知道郑屠很会做生意,轻易不得罪顾客,便以非常的手段撩拨于他,以便找到打人的借口。却说鲁达一拳将郑屠打翻,踏上一只脚,继续骂道: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郑屠叫没叫“镇关西”,施耐庵在此暗示读者,他没有叫过这个绰号。因为,郑屠根本就没有分辨的机会,鲁达骂完,第二拳就打过来了,这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被打蒙了,“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还不容郑屠说话,又骂骂咧咧道:“直娘贼,还敢应口”,第三拳发力更猛,这一拳便要了郑屠的性命。

鲁达痛恨郑屠被金翠莲叫做镇关西,因为,此人曾经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郑屠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

在鲁达的眼中,自己是高人一等的镇关西,郑屠则是个“狗一般的人”。这不是恃强凌弱又是什么?

镇关西为何瞎打郑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是镇关西打死了郑屠,而不是鲁提辖拳打了镇关西。而且,打错了对象,打得几无道理。鲁达之所以瞎打郑屠,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看不起屠户这个与狗一般的人。这等样人,竟敢犯了“关西五路廉访使”的讳,这还了得!

鲁达曾经做过这般大官,不知何故便被撸了下来,心中的不平肯定是有的。所以,在潘家酒楼一听到隔壁的哭声,便把碗碟都摔在了地上。这一举动,酒保被吓着了,镇关西谁敢招惹?

施耐庵写鲁达,然后写鲁智深,是完全符合《水浒传》整体故事架构的。文学作品以人物支撑故事,以故事塑造人物。鲁达、鲁智深这个一体两面的形象,有一个转折、递进的故事逻辑关系。鲁达从一个瞎打郑屠,无辜伤及他人生命的“镇关西”,最终得成正果,与所有的梁山好汉一样,从“妖魔”还道(还道村)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好汉,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鲁达打死郑屠之后,自知犯下大罪,便匆匆忙忙的逃走了。到了五台山,依然秉性未移,大闹佛门。智真长老打发他去东京大相国寺,于路之上,鲁智深桃花村仗义救人,惩罚了桃花山的强贼。火烧瓦罐寺,杀了行凶霸道的一僧一道。这两件事,恰与拳打郑屠形成鲜明对比。拳打周通打对了对象,这厮确实就是强占民女之人,打他没错。杀一僧一道,则是真正的行侠仗义。

在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开始觉悟,决意在此修行。因而,他情愿从最低等的菜头做起,以期逐渐升职,做到高等职事。虽然,“遇林而起”,鲁智深重入江湖,但其最终的正果,却是做了五台山文殊院,或者东京大相国寺的住持。这么讲,有依据吗?

鲁达在五台山剃度之前,所有僧众都表示反对,智真长老却说:

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智真长老所讲的,在他之下的五台山所有僧众,今后的正果都不及鲁智深。这就是说,鲁智深的正果可以与智真长老齐平。

据相关史料记载,梁山好汉后来参与了征辽与抗金战斗,青面兽杨志就曾先后在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手下为将,还曾做过“选锋首”,担任先锋敢死队长官。同是关西人氏,且曾在大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干过的鲁智深,想必不会落后于青面兽吧。

但是,鲁智深并没有去做大官,而是受封做了佛门住持。因为,智真长老说鲁智深的正果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僧众做比较,这便仅限于佛门了。这也是鲁达一入佛门便得法号“智深”,与智真长老平辈的缘故。

只是《水浒传》被容与堂本腰斩,鲁智深的“正果”已无法验证。鲁达、鲁智深的故事也因此残缺,拳打郑屠的污点也没能得到“洗白”。而鲁智深确实是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豪杰,这才按照金翠莲的一面之词,把郑屠当做了“镇关西”。拳打这样的镇关西,鲁提辖似乎便有理了。

《水浒传》里面的郑屠死得冤吗?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镇关西死于施公之好恶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得着实精彩也着实痛快,但有人不停地问,郑屠该死吗?显然这个郑屠并没有犯下该死的罪,要不也不会全国通缉老鲁了,那么镇关西为什么要死呢?小说艺术吗,当然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开展及表现鲁智深这个人的人物个性与命运,有道德法律层面的解释,也有人物艺术刻画的需要,更是作者内心爱恨的流露。

郑屠之死,死于官商勾结。整部水浒,搞官商勾结经营的都没有好下场,郑屠是,勾结了小种经略相公,霸占了渭州整个猪肉供应市场;蒋门神也是,仗着张都监的势力,霸占了孟州道快活林交易市场;西门庆也是,与阳谷县整个官场都“有首尾”,搞着一些非法经营;就连郓城县新任知县带来的“歌星”白秀英也是,与知县勾搭霸占娱乐市场;高唐州高廉知府的小舅子殷天锡也是,要霸占高唐州的房地产行业,在作者心中,官商勾结最可恨可杀,然而对于贪官却保持了少有的“尊重”,对于官匪勾结,倒给予了错觉式的肯定,也多少是文人自己的命运与心胸啊。

郑屠之死,死于“虚钱实契”,也就是合同欺诈,说是买了人家金翠莲,却没有给人家钱,却定了个实实在在的买卖合同,从上下文描述来看,金氏父女肯定是没有得到这笔钱,要不给还他走人就是了,其实书中类似的讹诈还有,殷天锡讹诈柴皇城,牛二讹诈杨志,等等大小人物都是一刀了断了啊。

郑屠之死,死于霸占妇女,霸占妇女这事在施公的眼里似乎是十恶不赦之罪,除了两个贼人周通要霸占刘太公女儿、王英要霸占刘高老婆没有成功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瓦罐寺僧人死于烈火,蜈蚣岭道人死于刀下,西门庆一刀了断,裴如海死于非命,李固剖腹挖心,但是也有两个例外,高衙内无果而终,董平阴谋得逞,或许这二位是官呗?

郑屠之死,死于浪有虚名,为了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镇关西名号,却惹恼了想得到这个名号的鲁达,同样还有撞了名号的大刀闻达、天王李成,还有什么本来就不应该有名号的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飞天蜈蚣王道人、金眼虎邓龙等等,死于非命也是必然了啊。

郑屠之死,死于施公之好恶啊。

《水浒传》里面的郑屠死得冤吗?

郑屠死得冤不冤?

某种程度上来说,冤。

鲁达乱拳打死他,是私下行为,没有经过法律程序,也没有听取郑屠的充分申辩。这从现代法律意义上来讲,他死得冤。

但从国人崇尚的侠义文化上来讲,郑屠死得却好。

因为他:

一是强抢民女,翠莲本是个苦命的女孩子,却被这郑屠强抢去做妾。

二是抢了后,竟然连个安身费也没有给她家人。翠莲还有个老父,两人相依为命,郑屠强抢了去,本来说好给钱3000贯,结果又没给。

三是抢了翠莲,却又不能安顿好。郑屠抢了翠莲,却不能给她人身保障,让她被大老婆打,还被赶出去。

四是翠莲被赶出去,还要偿还给郑屠的债务,可怜她白伺候郑屠一场,末了还债务缠身,竟脱不得身。

如此看来,郑屠简直无情无义无担当。这等腌臜人,不打他打谁。

从这个情理上讲,郑屠当打。但鲁智深下手过重,他知道也知道不妥,所以才逃了。

所以,郑屠死得冤不冤?幸好是个文化探讨。

《水浒传》里面的郑屠死得冤吗?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做: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郑屠欺人太甚了,骗了金翠莲的身子,始乱终弃也就罢了,还要讹诈3000贯。没有这么欺负人的。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了,官府悬赏也就1000贯;武松打死了一头吃人的大老虎,县衙奖励也是1000贯,3000贯就是一笔巨款!

换算成现在货币,3000贯起码值30万人民币,这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但靠在普通酒楼、大排档点歌卖唱,金翠莲这辈子也攒不到这么一大笔钱,这就是把人往死里逼。

而且,郑屠号称镇关西,俗话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郑屠能够得到“镇关西”这个外号,说明他就是这里的一霸,这种欺男霸女的事情不知道干了多少次了。

金翠莲父女结清了房钱要离开,酒店的店小二来阻拦。

鲁提辖发话叫他让开,他还不肯放,要强行阻拦金氏父女,这是为什么?说明这个店小二要么有分成,要么就是觉得郑屠比鲁智深更可怕!

鲁提辖给了他一拳,打掉两个牙齿,打得店小二躲着里屋,金翠莲父女才得以离开。

店小二宁愿得罪鲁提辖,也要完成郑屠交代的任务,说明郑屠很可怕,“镇关西”郑屠一定是黑恶分子!得罪鲁提辖,只要不犯法,鲁提辖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得罪了黑恶分子郑屠,那就有可能性命不保!

所以,像“镇关西”郑屠这样的恶霸,鲁提辖三拳把他打死,那就是为民除害、大快人心的事情!郑屠为恶一方,被鲁提辖打死,就是他恶贯满盈的结果!

《水浒传》里面的郑屠死得冤吗?

如说,在水浒传的世界里,郑屠死的不冤 。为什么不冤?

这是郑屠的宿命

从洪太师的“遇洪而开”,到智真长老赠与郑屠的苦主-鲁达(智深)命运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的十六字偈言。在施耐庵构筑的水浒世界里 ,自始便贯穿着一种宿命线索。当然这个也是很多古代白话小说也如《红楼梦》通有的一种思想,万事皆有根源,因果循环而已。

所以,为了满足鲁达从经略府衙的一小提辖官到啸聚山林的大碗吃酒吃肉的智深花和尚,需要一个诱因来促使转变。让鲁达吃个人命官司是个最好的方式。一则可以让让其无法在与宋朝的官场中留存,正如水浒中众多的天罡地煞英雄,皆是此类官司被迫上了梁山。

所以若以此而论,没有他的出现,鲁达不会出家,不会救了林冲,也不会啸聚二龙山。所以,为了促成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归位的最终的使命,郑屠该有此劫。郑屠就是一盘水浒宿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引子。

鲁智深不滥杀

从鲁智深的一生来说,嫉恶如仇,有情有义,但也是收放有度,也就是说,即便是落魄到最后的落草,他不滥杀无辜之人。这点来说,他与另外一个被逼遁入佛家的英雄,打虎英雄武二郎可就强上不少。后者来说,血溅鸳鸯楼灭张都监一家门,这嗜杀魔性可谓太重,要说这“天伤星”的伤字到是名副其实。

而鲁智深位列三十六天罡星之“天孤星”,六亲皆无,真可谓孤苦,而他在伤了郑屠后,也留下几段思考。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可见,他从未想过害人性命,只不过手头重了,哪里像武松刻意灭门,所以郑屠不过因伤重而亡了。而在之后的故事里,他也都是手有余地,只杀该杀之人。而在绝大多数的读者心理,这样的英雄的快意恩仇大概都是读者所愿所想了,并没有多少负作用,只因它应了善恶有报,该有此劫。

而最终鲁智深的这份仁心修行,最终也算是在海边求得了圆满。

现代社会中的认识

不过,按照现代社会中法度评判,郑屠之死似乎有点冤了,毕竟金翠莲之与郑屠其是属于婚姻纠纷,郑屠以三千贯的“虚钱实契”欺骗了金家父女,然后大娘子又赶出了金家妇女。总体来说,因为那个时代是可以纳妾的,他不过是有了经济上合同违约,道义上趁火打劫的一个怕老婆赶出自己的妾室,小人而已,而金家女儿其实也想的是回归郑屠家庭的。

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 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 三千贯。

所以来说,郑屠因此而亡,以现代法度讲,确实有点枉丢了性命,但总的来说,分析一个人毕竟要代入时代以及实际发生的背景因素,不能以己度人,也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旧时的思维意图了

《水浒传》里面的郑屠死得冤吗?

引用佛门之语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贴切,那就是“杀恶人即是善念”。依照郑屠的所作所为来说死的活该,大快人心。从郑屠的绰号“镇关西”就可以看出此人平时的行径有多么的嚣张恶劣,放在现在就是个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黑恶分子。

《水浒传》中表现郑屠户冷酷暴戾的一个事件是有关金翠莲的。郑屠户不但把一个软弱女子金翠莲骗了做了他的小妾,最后反而又把她赶出来还要让金翠莲赔偿他三千贯钱,把个金翠莲父女逼得整天以泪洗面。郑屠户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玩的非常娴熟,可见此人平时没少干这种没有人味的事。

金翠莲的遭遇让向来是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气炸心肝。听完金翠莲的遭遇鲁智深心里实际上已经对郑屠户动了杀机。否则在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不至于软硬不吃,只是痛打。这充分说明鲁智深根本就没打算对郑屠留活口。

鲁智深宁可把自己从提辖变成杀人犯也不放过郑屠户,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可见郑屠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逾越了鲁智深的忍耐底线。

总之,郑屠死的一点都不冤,天理昭彰,朗朗乾坤岂能让屑小恶棍横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