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卢俊义、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人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吗?

关胜、卢俊义、林冲这几个梁山上武艺排名前三的高手,都不能像武松那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就是让武松亲自再打一次,恐怕也难以打死如景阳冈上的那只白额吊睛猛虎。这是为什么呢?

武松打虎是酒壮怂人胆

《水浒传》写得很清楚,武松从 柴大官人那里回清河县,走到阳谷县地界景阳冈脚下时,进了“三碗不过冈”酒店。武松一路走得饥渴,便一口气喝下了十五碗透瓶香。

从店家介绍的情况看,一般人如果喝了三碗透瓶香,出门便倒。看来,这不是米酒,而是烧酒。烧酒,唐代便有,南宋时便开始大规模的酿造了。《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就曾经记载过某人因酿制烧酒,跌进火中之事。

武松喝的是大约30度左右的烧酒,每碗以半斤计,也得有七斤五两,折算一下,武松大约喝了将近四斤半52度的高度白酒。武松的酒量没这么大,在孔家庄时,先喝了三分酒,然后,又在孔家酒店喝了四角酒。一大角是一斤,加上前面的三分酒,也就七八斤的样子。但武二郎却醉得一塌糊涂,被黄狗奚落了一顿。

景阳冈脚下喝酒,武松明显有逞能的表现,店家说不能多喝,武松偏偏就不信邪,要喝给店家看。边喝还边说:“我又不曾醉”。出了店门,还揶揄店家:“却不说‘三碗不过冈’!”

没想到,走到景阳冈上,酒便涌了上来,浑身焦躁只想睡。喝酒的人都知道,这种状态就是醉酒了。幸亏当时都是粮食酒,换做现在酒精勾兑的酒,武松便打不成虎了。

正是因为喝了这么多酒,武松不断给自己壮胆,即便是看到了阳谷县的榜文,知道山上有虎,也麻起胆子往冈上走。因为,武松先跟店家斗气喝酒,英雄豪劲把自己逼得没有了退路。

在老虎面前,再厉害的英雄都会胆怯,无论是谁,都得变成一个怂人。《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打虎,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小马枪都握不稳,架在树杈上还直颤抖。武松是人不是神,没喝那么多酒,便没这几分胆。武松后来醉打蒋门神之前就说过:

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

酒壮怂人胆,这是武松打虎的第一个特殊条件。

关胜、卢俊义、林冲酒量不行

关胜、卢俊义、林冲都不是酒中豪杰,若是喝武松那么多酒,恐怕就醉死了。是不是喝到刚刚醉的时候,这几个鸟大汉便能打虎了?不善饮酒之人,醉了便成烂泥了,要么就失去意志断片,怎么回家的都搞不清楚,怎么能够打虎上山?喝酒的人都知道这个理,酒量越大,解酒能力越强。让关胜喝一顿酒,恐怕就在景阳冈的大石块上睡死了,老虎美餐一顿武圣人基因的人肉,怕是要功力大增呢?

卢俊义的酒量也不够好,大概没有品尝到透瓶香的厉害,书中也没有说到他酒量很好。在梁山上一连四十余日,每天喝酒,大概都是米酒。书中只说三十多个上厅头领每日轮流做宴席,大概是个人名义公款买单之类,大家一起喝,不存在斗酒了。后来,李逵叫嚷要单请,却没见武松、鲁智深二位与卢俊义单独摆宴喝酒的。没请出这两尊酒菩萨,说明卢俊义的酒量不咋地,棋逢对手才会经常约战,臭棋篓子只配街头巷尾挑大粪罢。

林冲的酒量应当还不错,大概比较擅长“啤”的。在大相国寺跟鲁智深喝了一回,锦儿来报信,便赶去间壁岳庙解救林娘子去了。鲁智深随后赶到,扬言要打高衙内三百禅杖。当时,书上写了一句:林冲见智深醉了。这么写,是不是林冲的酒量比鲁智深好呢?也不是,在林冲到来之前,鲁智深便与众泼皮破落户喝了一阵,大碗斟酒,吃得正浓。鲁智深认识了林冲,也请他喝酒,但只喝了三杯,锦儿便来了。

后来,又同陆虞侯在樊楼喝过一次酒,林冲吃了八九杯,便去解手,这个时候,锦儿又来了。如果林冲再喝下去,十七八杯恐怕没有问题。

从林冲喝酒去解手的情节看,喝的应当是与黄泥冈杨志类似的酒,能解渴。这种酒与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喝酒的症状也相似,多喝几杯,便要奔WC。

这几位酒量不行,无法借酒壮胆,见了老虎便腿肚子转筋,不被老虎吃掉便属万幸。不过,这得有个前提,一不准骑马,而不准使用兵器,像武松那样赤手空拳跟大老虎干。

武松天生神力,拳脚功夫天下一绝

关胜、林冲都是马上战将,主要是凭借武艺打仗。卢俊义号称棍棒天下无对,但他从来就没有使用过棍棒,与武松在梁山口对打时,还把一条杆棒绑在了朴刀上,把最擅长的器械做刀把用。是不是棍棒使得好,只是宋江说的,书中无从查证。

武松可是凭着拳脚功夫跟老虎搏命,打的是步战。在地面上身手灵活,首先躲过了老虎的“扑、剪、掀”三大拿人绝招。然后,倚仗天生神力,抓住老虎顶瓜皮,死死按住虎头,气得老虎用双爪在地上刨了个坑。此时的老虎恼羞成怒,功力大涨,力道稍微小点,便会让老虎摆脱,武松就危险了。

《水浒传》中写天生神力的只有两位,鲁智深、武松,关胜、林冲、卢俊义都不在其列。即便是先让武松把虎头先摁下来,再由这几位接手继续摁,恐怕老虎早就反击成功了——他们摁不住。

卢俊义的步战是不行的,梁山口上的车轮战便是明证。后来,都是马上作战,也是证明其步战能力不怎么样。步战不行,怎么打虎?

关胜、林冲便更不消说,都是军官出身,让他们在马上跟老虎打,还得手握兵器才行。但是,即便是人不怕老虎,马却不行。杨子荣的马就被老虎给吃掉了。所以,打虎还得步战,关胜累代将门出身,关爷爷的绝学就是马上作战。即便是也有拳脚功夫传家,也达不到武松天下一绝的实力。如此,要打虎便也难了。何况,题主出的题目是像武松那样打虎,马上杀虎不算好汉。

林冲的步战稍强,跟洪教头较量棍棒,是打过步战的。但是,林冲的拳脚却肯定不如武松,在地面上跟老虎打,恐怕连老虎的三个绝招都躲不过。后来,关铃玩老虎,凭的也是天生神力,不过,施耐庵可没写关胜有这么个特异功能。

武松打虎是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武松虽然知道山上有虎,但在醉酒和侥幸的状态下,放松戒备,困倦朦胧之中,老虎忽然扑来。这几乎就是一场遭遇战。

情况突发,为保命,武松奋勇与老虎大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武松打死了这只老虎。如果去掉这些条件,让武松在完全有准备的面对一只老虎,不一定就能激起内在的潜力,打死这只老虎。

武松干掉老虎后,想把它拖下冈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题主的假设,等于是人为的安排一场人虎大战。可以设想一下,关胜赤手空拳站在场地中央,把一只数百斤重的老虎从笼子里放出来,关胜还能打吗?或者,老虎先进场,卢俊义敢上去抡拳头吗?林冲就更别提了。

这跟打遭遇战是两码事,让武松这么干,都很困难。但是,如果有人用激将法,武松至少敢于出场,跟老虎再打一架。这一点,从武二爷大闹飞云浦就能比较出来。

林冲、卢俊义都受到董超、薛霸的凌辱,在僻静之处要结果他们的性命。林冲先是一个劲的求饶,然后闭着眼睛等死。卢俊义表现更糟糕,得知董超薛霸要取他性命,“泪如雨下,低头受死。”

虽然,这两人事先被绑在了树上,失去了反抗能力,但不该表现得这么怂。想象一下,面对大老虎,能有武松那股胆气吗?

武学讲究“一打胆,二打眼,三打手不善”,胆气没了,武艺还有什么用?

况且,解差一路残害,林冲、卢俊义看不出来吗?警惕性如此之差,任人宰割,无论胆气、智商都输与武松,便别提跟老虎搞一场拳击赛了。倘若在景阳冈遇到老虎是卢俊义、林冲,会不会也泪如雨下,闭目等死呢?

三个好汉一齐上,林冲最厉害

不过,题主也没说是三个好汉单挑,还是一齐上。如果一齐上,林冲恐怕就最厉害了。林教头只要有很硬的茬做帮手,武艺还是很不错的,仅步战而言,他要优于关胜和卢俊义。

武松凭酒壮胆,林冲则是借人之胆。没有硬汉做帮手,林冲饱受王伦之气。晁盖带着六个好汉前来,林冲便胆大如斗,直接取了老大的性命。

卢俊义号称梁山武艺第一,关胜乃五虎将之首,有这两个好汉帮衬着,林冲还是敢跟老虎打一架的。每次临阵,身后有大队人马垫底,林冲的战绩很是可观,几乎就没打过败仗。

假如三人联手打死一只老虎,也算不得好汉,武二爷可是一个人徒手毙掉了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的极其凶残的老虎呢!

关胜、卢俊义、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人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吗?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胜,卢俊义,林冲都梁山五虎将,武艺高强自不必说。要让他们三人像武松一样,徒手去打死一只数百斤的老虎,我觉得实在是太难为他哥仨了,根本办不到的。因为他们不具备武松的基本素质。

武松打虎靠的是啥?敢玩命,另外靠的,一是勇劲,二是拼劲,三是巧劲。

武松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打虎用了玩命的拼劲。再加武松武艺功底雄厚,有极好灵活性,才能在与老虎搏斗中从容躲过老虎的致命三招;一扑,一掀,一剪。避开了老虎的锐气,最终把老虎打死。

而那哥仨都缺乏武松这样的勇气,他们在生死面前都放弃了求生的抗争,选择了屈服。林冲在野猪林面对两个恶差的毒手,只能闭目等死,卢俊义被押上法场也只想引颈就戳。如果他们在井阳岗恐怕也只会成为饿虎的美餐罢了。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关胜,卢俊义,林冲都不具备武松飞云浦一对四的杀气,也没有敢与饿虎一决高下的勇气,虽然武艺高强,若象武松那样徒手打死老虎是绝不可能的。

关胜、卢俊义、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人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吗?

武松打虎景阳岗,这是整部水浒中写得最精彩的一回书了,山东清河县的武松在阳谷县的景阳岗上,先喝了十八碗酒后,在岗上打死了一只吊晴白额大虫。

人类是不可能打死老虎的,无论人的武艺多强,力气多大,在老虎眼里都是一盘荤菜。但除了水浒之外,很多小说中都有打虎逐虎的情节。比如三国典韦逐虎过涧,能追着老虎跑的人,自然是说明老虎干不过他才跑的,典韦有打虎的本事自不用说;<说唐>中的雄阔海三拳两脚打死两只猛虎,这个比武松狠十倍;<说岳>中的岳云和关铃把一只老虎从山岗上下扔着玩,双手抓住老虎令其不敢反抗乱咬,这个难度也明显超过了武松打虎。

所以,很多小说中都把打虎作为一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以上几个例子看,施耐庵明显更为保守,在他的描写中,天神一般的武松在知道景阳岗上真有老虎后,也明显有些怕了,想回头又怕店小二笑话,因为店小二提前警告过他,岗上有只吃了好多人的老虎,好面子的武松只好借着酒劲硬着头皮继续走上景阳岗。对于武松来说,他算被迫走上了打虎之路,虽然他对自己能否打过老虎并不是十分自信。

接下来的情节是意料之中的,景阳岗上确实有老虎,武松运气也不怎样,他遇上了老虎,但老虎不会允许并没打虎把握的武松退场,那就是必须PK一下子了。结果当然也在意料之中,施耐庵费了十回书的笔墨描写的最生动最生猛的好汉武二郎决不可能被猛虎吃掉,赢得是武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老虎干趴下了,自信满满主动挑衅武松的老虎失算了。

在施耐庵描写的水浒一百单八将里,能打虎的绝对没有几个,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断定只有武松一个人能打虎。要看还有谁能打虎,就得看有谁的实力和武松差不多。八骠骑里的人可以直接排除了,武艺差着五虎一档,更别说和武松比。五虎里几个,林秦呼董实力相当,和武松的差距可以通过一个细节看出来,宋江的两个徒弟孔明孔亮,哥哥孔明和呼延灼大战二十几个回合被生擒,弟弟孔亮被武松一个照面打翻在地,一个师傅学武的兄弟俩,武艺不会差距这么大,这个细节能简接说明武松的武力明显高过呼延灼,自然也超过林秦董三人。

至于把关胜拿出来另说,是因为关胜的武力远超其它四虎。第一个证据是林冲秦明双战关胜,不说胜负,二对一说明先露怯了,如果先上的秦明武艺高于关胜,林冲不会上去夹攻,而且,被两大高手围攻的关胜短时间内并没有明显落败。(第二个证据就是关胜十合打败索超,有人会说索超只是“斧怯”而没败阵,其实无论斧怯还力怯,这只是文字游戏,都是败阵或败阵的前兆。而五虎与八骠的交手中,一般都是八骠在五虎面支撑了五十个回合,如花荣五十合战平秦明,徐宁五十合战平董平,杨志五十合斗林冲微落下风。索超又有五十个回合打平杨志的战绩,却十个回合不敌关胜。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关胜武力超过了其它四虎一档,与武松有的一比。

被施耐庵赞为枪棒天下无对的卢俊义,征辽一役单挑耶律四子,足以奠定其全书第一的地位。

所以关卢二位还是有与老虎一搏的实力的,但实力是回事,胆量和毅力又是另一回事,二人PK老虎,胜率五五开。至于名满天下的林教头,决不可能是老虎的对手。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关胜、卢俊义、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人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吗?

梁山泊有一百单八将,若论武艺高强,卢俊义、关胜、林冲三人可谓出类拔萃,基本能分列前三名。但尽管如此,只要在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绝不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

——就算让力大无穷的鲁智深出马,也未必百分百打死猛虎。或者换句话说,即便让武松本人再打一次,都未必能干掉同样一只猛虎!

没错,卢俊义、关胜、林冲武艺均不在武松之下!

卢俊义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终日打熬筋骨,棍棒天下无双,人送外号“玉麒麟”,亦有“河北三绝“之美称。

由于宋江意图归顺朝廷,但梁山泊声望不够,不能引起朝廷重视,希望借助卢俊义的名气,遂将其哄骗上山。上山后,卢俊义直接跃至第二把交椅,兼领梁山泊总兵都头领……

论武艺,卢俊义不仅在梁山泊无对,即便在全书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上梁山泊首战便活捉了史文恭,招安后,梁山泊遇到难以摆平的高手时,关键时刻总是卢俊义大显身手,甚至能以一敌四完胜耶律四将,这是其他头领想都不敢想的。

关胜是关羽后人,外表、气质、性格跟祖上关羽极其相似。且跟关羽一样,关胜亦熟读兵书,武艺高强,使一口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人送外号“大刀”关胜。

但由于其出自没落家族,始终未能被朝廷重视,直到宣赞将其举荐给蔡京,从此便大放异彩。

关胜武艺如何?曾独战林冲、秦明两员虎将,虽然劣势很大,但其无疑是梁山泊大聚义以前,唯一一位让林冲、秦明齐出夹攻的将领。且攻打大名府时,关胜仅10合便杀得索超“斧怯”;招安后又打平了南军猛将石宝;完美的延续了其祖上关羽的神威。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人送外号“豹子头”,一套林家枪法使得是出神入化。林冲内心顾虑很多,性格非常慢热,可一旦爆发,彷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金圣叹单用一个“毒“字形容林冲。

论其武艺,林冲是典型的“遇强则强”,对手越强,其表现越好。上梁山泊后,林冲的斗将次数、斩将数量无疑是梁山泊第一位,且身经百战未尝一败。虽说林冲没有像卢俊义一样斩杀那么多的一流高手,但纵观全书,却无一人能击败林冲,即便卢俊义也不可以。


而相比之下,武松所表现出来的武艺,更多的是江湖斗殴,在战场上,身为步军将领的他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战绩远不如卢俊义、关胜、林冲三人。

但是,武松就做到了打虎,卢俊义、关胜、林冲就做不到。

为何这么说?

我们都知道,老虎体型庞大,力气对人类几乎形成碾压态势,加之其攻击性强、敏捷度高,普通人跟老虎博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但凡遭遇老虎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包括武松在内,初遇老虎时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初之所以上山,是因为好面子,害怕被店家耻笑,因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武松好面子以及其刚猛性格所致。若换做卢俊义、关胜、林冲任何一人,或听信店家劝告,或看了榜文后及时回头。根本不会上山。

那么?面临老虎扑咬命悬一线之际呢?武松虽然非常害怕,但其内心的求生欲望很快战胜了恐惧,即便对方是龇牙咧嘴的猛虎,也挡不住武松欲搏得生存的欲望。

这一点,卢俊义、林冲、关胜三人明显做不到,面临死亡之时,林冲、卢俊义直接就放弃了挣扎;另外,在石秀劫法场一节,卢俊义竟然被石秀的英雄壮举惊呆了走不动路,导致被捉。换做武松绝不可能。

另外,打虎除了胆气,还需要力量、敏捷、甚至江湖经验都需要考量在内。

细看武松打虎,整个过程细节非常有讲究,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结局可能就大不相同。

首先,武松遇虎时也非常害怕,一棒子手忙脚乱打在树上。但是,其心态调整很快,转眼间就放平了心态,决定跟老虎殊死搏斗。

紧接着是老虎主动进攻,人只能作被动防守,一扑,一掀,一剪,这三招是老虎的杀招,任何一招躲避不及都可能毙命。武松行走江湖多年,飞禽走兽见得多了,因此经验非常老道。老虎进攻时,先不跟它正面硬碰,只顾躲避老虎的杀招。

那么!要躲避这三招,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灵敏度,武松以步战拳脚功夫闻名,底盘沉稳,步伐精妙。比如大虫正面一扑一掀,武松连闪两下,闪在大虫背后,难度可想而知!

大虫再一剪,武松一跳退出数十步远,这弹跳力又可想而知,即便有跳远之称的“插翅虎”雷横,也未必能轻松赢得武松。

所以说老虎的这三招并不那么好躲。

3招过后,老虎的气性先没了一半,但攻击性仍然很强,绝不能与它拉开距离继续僵持,只能近身搏斗,以力气将其制住。因此武松趁老虎进攻时,用力揪住,将其死死摁在地上动弹不得。

比拼力气,水浒传除了鲁智深,没人能与武松相提并论,且除了这两人,没人有碾压老虎的气力。

另外,除了力气,还需要出拳力度极强,普通人一拳下去,还不如给老虎挠痒,岂能打死猛虎。对耐力的要求,则又是另一大考验,整个过程持续了一顿饭的功夫,打了五七十拳,少说也有10分钟左右。而大虫痛得挣扎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力气将其摁住,对体力的消耗很大。

即便武松这样的硬汉,打完大虫以后尚全身瘫软……

卢俊义、关胜、林冲三人,一则拳脚功夫不是长处;二则力气不如老虎;三则步上功夫敏捷度及弹跳不及武松;四则耐力可能也及不上武松。因此,换此三人,徒手一定打不死老虎。

关胜、卢俊义、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人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吗?

很多人会从武术层面、性格层面解读关胜、卢俊义、林冲打死老虎的可能性。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不新颖,属于常规解读。我今天另辟蹊径,从《水浒传》着力刻画人物这一角度来进行解读,解读之前先说答案,关胜、卢俊义、林冲都不能打死数百斤的猛虎。

打虎英雄是武松专有的品牌

在《水浒传》中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就只有武松一人!这也是作者施耐庵浓墨重彩,精心打造的一位英雄!果然武松一战成名天下知,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提起《水浒传》谁人不知打虎英雄武二郎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武松就是《水浒传》的书胆和绝对主角。

武松之所以如此名声大震,历久而不衰,在一代代读者中广受关注与好评,主要原因就是施耐庵精心为武松量身打造了“打虎英雄”这一品牌。

品牌推广大师施耐庵

武松“打虎英雄”的品牌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复制无法模仿的特点。无论是沂岭杀四虎的李逵还是绰号打虎将的李忠,虽然都跟打虎有关联但其声望都无法与武松相提并论。原因就在于打虎英雄已经成为武松的专用标签和符号,这就叫物以稀为贵。

如果关胜、卢俊义、林冲这些武林高手都跟武松一样轻易杀死老虎了,那武松打虎英雄的品牌不就贬值了吗?别人分散了武松的光环,谁还会记得武松是谁?如果这样的话武松这个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就算是失败了。武松失败了,《水浒传》就失败了,也就不可能成为古典文学名著了。结语:施耐庵是位杰出的品牌制造者和营销大师。他为武松创建的打虎英雄这一独有品牌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衰!

关胜、卢俊义、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人能像武松一样打死数百斤的猛虎吗?

不能!

武松是步将中一等一的高手,所以,他才打死了一只猛虎。而那三个人是马上功夫,所以,不行。

再者,武松打的那只老虎饿了一个月了,武松捡了个大便宜。若是一只吃饱的老虎,这武松哪有那么幸运。况且,武松是酒壮怂人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