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林冲为何不像王进那样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林冲最是贪恋权势富贵,其程度简直可以说不到黄河心不死。笔者以文本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提问。

林冲完全有机会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先说说王进的事情。高俅选了个良辰吉日走马上任,履新的第一天点卯,独独缺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高俅在没有见到王进之前,先发怒是有道理的,专门挑选的日子却有人不到岗,任何主官都会发怒立威。但是,见到王进后,事态的性质变了,高俅因为王进的父亲,八十万禁军都军教头王升曾经踢过他一脚而报复王进。王进回家跟母亲一商量,决定逃跑避祸,投奔老种经略相公部将去了。

因为老种经略相公的部下很佩服王进的武艺,王进前往投奔,有很好的人脉基础。那么,林冲是否也有这样的人脉基础呢?同样有。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这回书中,林冲在大相国寺的菜园结识了鲁智深。初次见面这二人有一番对话。当时,鲁智深是这样说的:“(洒家)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

鲁智深年幼时不可能一人到东京去拜访林冲的父亲,一定是随着大人们去的。鲁智深的这句话对于故事原本没有多大干系。但是,施耐庵暗示读者,林冲完全可以象王进那样,在意识到危险时,前往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但是,林冲没有去。不仅没有去,甚至连想都没有想。

林冲非常迷恋权势富贵

却说高衙内在岳庙见到林冲老婆后,便想弄到家里来。但高衙内当时却不敢招惹林冲,竟然害了相思病。跟班富安立即给他出坏点子,告诉主子不要害怕林冲,因为“他现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

富安这句话点透了林冲的致命弱点,这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非常崇拜权势,贪恋富贵。“大请大受”说的是林冲很得高俅重视,享受着高薪待遇。请受,就是俸禄的意思。富安所言不虚,林冲买刀时,立即到家里取了一千贯银子。这一千贯银子值多少钱呢?当时,普通市民的月均收入大约六贯银子。武松在侦查武大郎被害案时,给了郓哥五两银子,郓哥当时心里盘算:“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郓哥家当时两口人,五两银子竟然是他们父子俩三个月的生活用度。可见,林冲非常有钱,属于大富之人。在殿帅府高太尉面前得到重视,林冲也算得上大贵之人。

所以,富安认定林冲舍不得放弃这样的富贵,不敢得罪高俅。于是,高衙内加紧了陷害林冲的步伐。果然不出富安所料,林冲是个“不怕官,只怕管”的怂人。不但很怂,而且怕管更怕官。

陆谦设计诓林冲喝酒,高衙内却在陆谦家调戏林娘子。当林冲赶到时,高衙内才跳窗逃走。倘若林冲不怕官,凭他的身手赶上那么一个花花太岁不是件难事,但他不敢“恶了高太尉”,只捡软柿子捏,把陆虞侯家砸了个粉碎。

此后几天,林冲怀揣解腕尖刀,要找陆谦算账。林冲敢找高衙内吗?绝对不敢,施耐庵写得非常清楚,林冲提都没提高衙内的事情,只是一门心思的要杀陆谦。不仅不敢想找高衙内的茬,还要想着法子讨好高俅。果然,机会来了。

林冲不见黄河心不死

事情到了这一步,林冲肯定意识到高衙内不会放过他。林冲丝毫没有想到要逃走,而是以一个更绝的法子,想继续讨好高俅。这个法子便是买刀献媚。

林冲在高俅手下不仅“大请大受”,而且关系也很近。高俅曾经在林冲面前夸耀自己有把宝刀,林冲曾几次想借出来看,高俅都没答应。高俅的官职至少是正部级,林冲只是个普通教头,级别悬殊如此之大,一方面证明高俅确实很爱才,另一方面也说明林冲善于逢迎。这样的关系,林冲应当是看到了美好的前景。所以,一见到宝刀便想到了高俅,倘若这把刀比高俅的更好,顺势献了,岂不美哉。

林冲面临危险,不思退步,还想继续在高俅手下谋个好前程,误入白虎堂是自己误了自己。王进比林冲官大,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只是个枪棒教头。当年王进跑路避祸,林冲应当是知道的,高俅的为人,林冲更是了如指掌。王进舍得放弃,林冲却执迷不悟,在权势富贵面前,完全把危险放到了一边。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学王进前往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在林冲眼里,老种经略相公不过是个边关守将,哪里及得上在朝中手握大权,且是当今皇帝亲信的高俅?

林冲休妻是在奢求最后一线希望

施耐庵很狡猾,用让人同情的笔法,写了一个很令人不齿的林冲休妻故事。简单讲一讲林冲休妻的动机和原因,来深层次了解一下林冲为何不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林冲结婚三年没有生育。当时,林冲对丈人张教头说:“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冲想以“七出”之罪休掉妻子。这一招,张教头早有应对,暗示林冲,把他的妻子与使女锦儿一同接到家中养赡。这意思很明白,林冲可以收了锦儿,为林家接香火。

第二条原因:林冲给高衙内机会。第一条理由其实不是林冲休妻的真实目的,他接着说:“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这完全混账糊涂话,你休了妻,高衙内就不威逼了?如不休妻,高衙内虽然还要继续纠缠,但总还得受到道德上的谴责。把妻子休了,高衙内便可名正言顺的以求婚的名义纠缠,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林冲完全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这番话暴露了林冲休妻的真实原因,高衙内要陷害的是林冲,不是林娘子。所以,妻子改嫁了,林冲便不会被陷害。林冲想着,倘若高衙内得手,林冲还可以回到东京继续干他的教头。

有观点认为,林冲休妻是杀妻,因为封建礼教很残酷,妇女被休肯定是自己犯了“七出”,等于被丈夫抛弃,唾沫都会把她淹死。其实,宋代对妇女的婚姻很宽容。李清照前夫赵明诚去世后,便改嫁给张汝舟。因夫妻关系不好,李清照竟然“讼而离之”。陆游休了唐婉,唐婉立即改嫁。后来,两人在沈园相会,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的前提下,敬了陆游一杯酒。于是乎 ,陆老先生被这杯酒灌得晕晕然,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

林冲休妻完全是自保,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与妻子毫无瓜葛,高衙内便不会找他的麻烦了。这样的人,见了黄河都不回头,难道还会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吗?

沧州道最后一线希望破灭

野猪林中,鲁智深仗义相救,林冲逃过董超薛霸的致命水火棍。这两个恶吏一见林冲得救,心里十分担心回去如何交差,两人便不停的打听鲁智深的来历,企图到高俅那里告状脱罪。鲁智深粗中有细,喝骂二人:“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鲁智深是不怕高俅,但却极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来历,还是想过着看管菜园,与张三李四这帮小兄弟喝酒潇洒。但是,鲁智深前脚走,林冲就把鲁大师的来历告诉了董超薛霸。

这是明显的出卖。鲁智深不愿意讲自己的来历,喝骂董超薛霸,林冲也是在场亲耳听到的。而且,作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应当非常清楚,讲出鲁智深来历,等于将他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即便是董超薛霸嫁祸,高俅前去指认,也可以把鲁智深弄出来。但是,鲁智深的来历绝对不能从林冲口中说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难道林冲不懂?更何况,鲁智深如此大义,救了林冲的性命,更不应当转过身去就把恩人出卖了。后来,鲁智深上了梁山,对林冲不冷不热,这便是出卖朋友的结局。

说白了,如果林冲不出卖鲁智深,高俅就会把这笔账算到林冲头上,有可能变本加厉的害他。林冲多聪明,试图借董超薛霸之口,告诉高俅,这事不是我主动干的,是鲁智深自以为是救了我!

不过,机关算尽,林冲还是没能逃过高俅的魔爪。火烧草料场,杀陆谦、富安和差拨,林冲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此时,即便是想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也没有机会了,只有上梁山为寇这一条路。

谁把林冲逼上梁山的?是他自己。假若他也学王进那样,悄悄跑路,高俅怎奈他何!

《水浒传》里,林冲为何不像王进那样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王进清醒,林冲糊涂。

两人虽都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但两人的状况完全不一样,导致了他们视野与格局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王进与高俅的恩怨,来源于高俅年轻时学使棒,被王进父亲一棒打伤,躺在床上养了三四个月的伤。高俅年轻时名声不好,是个帮闲。《水浒传》中的帮闲是什么样子的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古惑仔,不是做好事的主儿。若是一般人,王进的父亲会下如此大的狠手吗?可见,王进的父亲与高俅的冲突,可能是正与邪之间的矛盾。因此,王进一看到高堂上坐着高俅,便知道自己的“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

王进的武功应该来源于他的父亲。因此,王进之父在东京肯定具有一定的地位与人脉。可王进混得并不如意,“却无妻子,只有一个老母”。

王进之父是如何离世的?小说中并未明说。家庭关系简单,倒也给王进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提供了方便。且看王进逃跑时的准备:

当夜子母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做一擔儿打挟了;又装两个料袋袱驼,栓在马上。

一匹马,两个行李袋,两个人,趁天未亮,即可逃跑。而且在赶路的过程之中,不容易被人发现,成功的几率大增。

那么,林冲又是什么情况?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家庭美满。岳父一家尚在。与同事陆虞侯建立较为亲密的朋友关系。

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冲已经在京师生根发芽,京师就他的家,就是他的事业所在。如果他贸然逃跑,肯定会连累到家人。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是也。

如果一定要逃跑,他肯定要把一大家子人都运走。妻子、岳父一家等行李何其多也,浩浩荡荡的一群人逃跑,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所以,当我们处于林冲的位置上,也会像他一样委曲求全,不把逃跑当作第一选择。因为逃跑成本实在太高。

林冲是《水浒传》之中第一天真之人,以至于让旁观者认为他糊涂。他天真在哪里呢?在于不相信官场之黑暗,人性之恶毒。

在他上梁山之前,他都对官场与人性抱有希望。他相信虽然自己被发配沧州,但好好工作,可以回归到往日的幸福生活;他相信人性不会那么坏,可高俅、陆虞侯等人就是要把他赶尽杀绝。要不是鲁智深一路护送着他,他早就去见了阎罗王。林冲直到上了梁山,才会对人性与社会彻底绝望。

《水浒传》里,林冲为何不像王进那样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王进对功名之类的东西更容易放下,林冲则有点舍不得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份差事和一份安稳富裕的小生活,结果下场还不如王进。有时,发现苗头不对,及时采取对策,放下一些身外之物,可能比一时苟安要明智。

林冲和王进对人性参悟不同

高太尉,高俅,原先就是个街头小流氓,因为会踢足球,得到权贵赏识,这种人一旦得势,对原来和他有过结的人,报复手段会特别凶残。王进对高太尉从头看到脚,知道高太尉第一次找茬儿没得手,以后还得接着找,长痛不如短痛,“不怕官,就怕管”,高俅想找王进的毛病或者给他下个套儿太容易,与其天天小心翼翼地提防,还不如走为上策。王进走得早,走得及时,高俅还没来得及想到更阴损的招儿对付他,所以,他充其量也就是个不辞而别,擅离职守,没犯罪,和官面上的人没有直接的冲突,他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不会给对方带去什么麻烦,反而会因为被高俅这种小人排挤,说不定还会得到老种经略相公的同情和重视。

林冲和王进不同,他总幻想,高衙内会被他的隐忍感动,或是碰到新目标,能放过他的娘子,他不了解像高衙内那种纨绔子弟、色中饿鬼,越是得不到,越要不择手段得到。所以林冲一开始,就走错了一步。如果他上边有比高衙内更厉害的背景,他可以不走,如果没有,走才是最好的方式。

对身外之物的态度不同

王进发现高俅针对他之后,当夜就和母亲商议,投奔老种经略相公,收拾了点行李、衣服、细软、银两,娘俩第二天早上就偷偷溜出了东京城。房子什么的都不要了,教头的差事也无所谓了。王进走得潇洒,虽然是被迫,但能看出王进在大事上面的果决。

林冲则不行,他明知道高衙内臭名在外,可他放不下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份差事,舍不得这个头衔带给他的便利、光环和熟悉的圈子,更舍不得撇家舍业,带着娘子离开东京,他把名、利这些东西看得比较重,所以事事处于被动,被陆谦欺骗,被高太尉设计入狱,最后发配沧州。如果他能早点看破,溜之大吉,也就不会有后面获罪的事了。

在古代,老婆被人调戏是非常羞辱的事情,林冲在这种事上能忍下来,性格也够优柔寡断,遇大事不决断,给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水浒传》里,林冲为何不像王进那样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麻辣说水浒,与现实对接,给你不一样的读书心得,从中获得一点启迪。

这个问题不高明。

首先交际交往的不同,王进与老种经略相公熟悉,不代表林冲就与老种经略熟悉;

其次关系也远近,在人际交往中,共同的朋友,有亲有疏;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林冲心中还对朝廷、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太多的幻想,还想有朝一日官司结束之后能够重回汴梁城,通过上下疏通关系重新进入仕途。

当山神庙前听到陆虞侯、富安的对话之后,所有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恶自胸中来,提枪在手,对往事挥挥手“byebye”,开始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活轨迹,投奔水泊梁山。

《水浒传》里,林冲为何不像王进那样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感谢邀请!

这个疑问,几乎是所有看过《水浒传》的读者心中都会有的疑问,至少是“一闪而过”的疑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我们先看看王进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的前前后后吧!

小说《水浒传》当中,王进和林冲一样,都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和林冲一样都可以过一个相对自在的生活,毕竟禁军教头的俸禄估计不薄,要不然林冲也不会随便就能拿出上千贯闲钱买一把宝刀。

但是高俅当上殿帅府太尉之后,王进的日子就开始不太好过甚至是“太不好过”。这个原因其实王进在看到高俅第一眼的时候,就预感到了。

王进认出了这个坐在殿帅府太尉位置上的高太尉,就是当年被他的父亲当街拳脚教训过的那个“泼皮破落户”。并且这个被他父亲教训过的这个当年的泼皮破落户,已经开始要拿他开刀,准备报当年当街挨揍的仇了。

王进对高俅这个泼皮破落户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那就是这个泼皮破落户就是当上了殿帅府太尉,也改不了泼皮破落户的本质,这个高太尉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

王进的聪明就在于能够冷静的看到事情本质和基本走向,他明白,和高俅争斗起来他几乎是毫无胜算,甚至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命搭上,要知道高太尉是他的最高领导,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就可以置他于死地。所以王进果断的选择了“惹不起躲得起”的“走为上”的处理办法,及时果断带着自己的母亲,连夜逃出京城,投奔延安的老种经略相公府,按照王进的说法就是高俅再厉害,手也不可能伸到千里之外的老种经略相公府。

显然王进的选择是正确和明智的。

虽然,小说没有王进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之后的进一步情节,但可以想想以王进的武艺和人品(从王进在史家庄投宿的时候表现相当不错)他的归宿不会有什么问题。

和王进相比,同样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在遭受到来自高俅父子的欺负和迫害的时候,他的表现就让人很难对他敬佩起来,甚至同情都不是很多。

林冲的表现实在是属于“智商和情商双缺”,双缺的根本原因,是林冲对高俅父子认识上的根本错误,以及在错误认识下的的自私的幻想。

一般的认识上,林冲是一个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弱者”,但是,林冲应该是知道高俅对王进的态度以及王进的“惹不起躲不起”的明智选择,在他自己也遇到高俅父子对他老婆的调戏侮辱的时候,却选择了妥协甚至是想通过主动献媚来求得高俅父子“网开一面”放过自己,林冲的这个想法和态度,其实就是林冲放不下眼前的安逸,同时也并非是真的打定主意保护自己的老婆,在极端情况下,只要给林冲留一条性命,他的那个林娘子,林冲似乎是舍得“贡献出去”的。

在林冲看来,王进选择逃离京城是因为他父亲得罪了顶头上司高俅,高俅报复,似乎是“情理之中”,而自己并没有得罪高俅父子,只要不和高俅撕破脸,甚至是万般无奈的时候屈从于高俅父子的淫威,那么自己还是有希望接着过自己的“小日子”的。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来看看在高俅父子得寸进尺的欺负和陷害下,林冲是怎么表现的。

当林冲在大相国寺听到自己的老婆正在被人调戏,这个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真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但是当他看清楚那个调戏自己老婆的人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拳头却“软软”的放下——那个人是他的顶头上司殿帅府太尉高俅的干儿子。

林冲不敢得罪高太尉 是包括读者都能看得清楚的一件事,林冲不敢得罪高太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害怕得罪高太尉会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

林冲的既得利益无非就是“体面的工作 ,安稳的生活”,他知道这些既得利益其实是掌握在高俅的手里的,他居然就没有胆子“惹不起躲得起”,他实在是“舍不得”,说明在眼前的利益诱惑面前,他和王进的理智的果断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非常适合林冲,在自身的利益和安危面前,老婆的安危是第二位的。他放得下老婆,放不下自己的利益和安危。

在林冲的不断容忍甚至是不惜巴结和向高俅献媚的情况下,看准了林冲骨子里的软弱和自私的高俅父子才会肆无忌惮的陷害他,话说回来,自己怂,就不要怪别人蹬鼻子上脸。

当林冲被高俅陷害,持刀误入白虎节堂被发配沧州的时候,高俅父子的态度是“赶尽杀绝”,策划买通解差在路上结果这个把林娘子搞到手的“障碍”。而林冲的态度是——休了给自己惹了这么大的麻烦的老婆林娘子。林冲的可恨就在于此,他固执的认为,他的所有的麻烦以及以后会遇到的麻烦都来自于这个美貌的老婆,休了老婆,一切麻烦就烟消云散。

真是既天真又可恨。

其实林冲是有机会也有条件带着自己的老婆离开京城另寻出路的,尽管不一定和王进一样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但是凭林冲的本事,似乎是不愁找到一个理想的差事,毕竟高俅父子的恶行是见不得光,上不得台面。

林冲没有选择离开,说明这是一个盲目乐观,因为自私而心存幻想的不值得深交的人,对待老婆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待朋友。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鲁智深因为担心他在发配沧州的路上遭遇迫害而一路暗中保护,并在野猪林出手相救之后,这位林教头“无意之中”就把他的救命恩人和结拜兄弟出卖了“大相国寺菜园的柳树也被他连根拔起!”——这最善意的解释,也是鲁智深结交的是一个“猪队友”。

林冲被高俅逼到绝境 ,眼看无论如何也躲不开高俅的赶尽杀绝的时候,出手杀了陆虞候。走投无路的林冲经柴进介绍上了水泊梁山,寨主王伦尽管一百个不情愿,但还是收留了这个“落魄之人”,应该说王伦对林冲还是有恩的。

但是,当林冲看到有更强有力靠山晁盖一伙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手起刀落结果了王伦。

细想想,这个林冲不禁让人后背发凉。

《水浒传》里,林冲为何不像王进那样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王进未犯罪,只是高俅要整他,待给他制造罪名前就跳槽了,主动从后方到前线,高俅也无正当理由奈何。而林冲则被高俅陷害,成了重罪之身,捡了一条命,没法跳槽啊!别说他没有投靠的门路,就算有也不行!看鲁达杀了人,就算有门路,也绝不可能投靠老钟略了。

如果你说被陷害之前为什么不走这步,这就是换谁也想不到的事情了!作为一个太尉,谁也不会想到会干出如此卑鄙的事情,更何况林冲之前和高俅并无矛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