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皇帝石头敢逃跑的杨志,为何弄丢生辰纲却选择落草?

杨志丢失生辰纲选择落草,是万般无奈之举。此前,杨志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遭遇风浪,打翻了船只,十个押运制使,唯独他倒了霉。失了花石纲,杨志负案外逃。朝廷赦免了他的罪过之后,又经历了杀牛二、东郭争功等曲折历程,受到梁中书的重视。看看就要咸鱼大翻身,没想到,又在黄泥岗被晁盖劫了生辰纲。走投无路之下,杨志不得不到二龙山落草。

施耐庵写杨志的这段传奇经历,文字表面上是此人时运不济,是命运之神把他逼到了落草为寇的田地。然而,杨志之被逼上二龙山,主观过失是主要方面,是他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境,不能埋怨自己的命不好。

花石纲涉嫌监守自盗

杨志的出场,是在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东京城杨志卖刀”。当时,林冲为了得到王伦的收留,下山去弄“投名状”。三天期限到了最后一天,林冲见到一个单身汉子,挑着一个担子打从梁山经过。林冲便冲上前去,准备杀了这人做“投名状”。那人见一个劫匪前来杀他,便丢了担子逃走了。

这幅担子正是青面兽杨志雇人挑的,被梁山夺去,其肯善罢甘休。于是,便在梁山脚下与林冲恶战了一番。两人旗鼓相当,惊动了寨主王伦。白衣秀士亲到山脚下,劝住了两条好汉的打斗。此时,杨志做了自我介绍。说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因为丢失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杨志押送花石纲确有其事,后来卖刀杀泼皮无赖上山落草,也是实情。但是,这部笔记历史却没有讲他丢失了花石纲,也没有押送过生辰纲,这两个故事是施耐庵再创作的。从《水浒传》中可以读到,杨志丢失花石纲的事情非常值得怀疑。

杨志丢失花石纲后逃亡,流落关西,但施耐庵却没有给出具体时间。以梁山故事的时间段和花石纲事来分析,大概不到一年时间。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逃犯竟然弄到了一担钱物。杨志的这担钱物究竟是哪里来的?从后来故事发展的逻辑来看,这担钱物有可能是用花石纲换来的。

梁中书特意挑选了杨志押送生辰纲

杨志从梁山回到汴梁,用那担钱物去行贿,企图再谋个好差事,没想到被高俅一票否决。这件事情,高俅做得很对,不管出于什么缘故,丢了花石纲不向朝廷报告而负罪潜逃,本身就是一种过失,这样的员工当然不能再度启用。

杨志失魂落魄,只得变卖祖上宝刀,然后,便发生了杀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的事情。到了大名府,施耐庵交代了一个细节,说梁中书认得杨志。也就是说,梁中书对杨志有所了解。

因为有了曾经相识的这层关系,梁中书便把杨志留在府内干些勤杂活。杨志也很殷勤,梁中书便想抬举他做个军中副牌,享受一份月奉。为了服众,梁中书特意安排了一场比武。结果,杨志赢了索超的徒弟周瑾,与索超大战不分胜败,两个一同都被参作提辖。

转眼间到了端阳节,梁中书给丈人蔡京准备了生辰纲。千挑万选,杨志中标负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汴梁。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据此记载,杨志并没有押送生辰纲,施耐庵移花接木,把这件事情放到杨志身上,是一种暗示,这回,杨志又要倒霉了。

梁中书对杨志非常了解,一定知道此人曾经遗失过生辰纲。通过一系列手段,梁中书渐渐把杨志推送到生辰纲押运官的位置上。

生辰纲是一件乌龙大案

没想到,生辰纲尚未起运,消息就泄露了。书中说,是一个叫刘唐的江湖贩子得到了消息,然后给晁盖送了信。但是,施耐庵明明又交代,梁中书做事缜密,筹备生辰纲过程,连他老婆蔡夫人都瞒过了。更为蹊跷的是,公孙胜竟然知道生辰纲的具体押运线路和到达时间,仿佛这一切都是他安排的那样。这就很奇怪了,若不是梁中书有意泄露消息,如此机密的事情又怎么让两个江湖人士打探得如此清楚呢?

晁盖劫了生辰纲,便坐地分赃,分了多少呢?白胜只得了一包金银,最多不会超过三千两,公孙胜毫厘不取,七个人大致也只分走三万两。生辰纲共十八担,十万两之巨。晁盖逃跑时,书中讲得很清楚,“吴用、刘唐把这生辰纲打劫得金珠宝贝,做五六担装了”。古代的“担”是一种特定的计量单位,梁中书生辰纲的“担”与吴用、刘唐的“担”是同一个概念。

梁中书绝对在生辰纲中做了手脚,其实数量严重不足。所以,他特意挑选一个有前科的杨志,希望他从中做手脚私吞了这笔造假严重的财富。

梁中书逼杨志上山落草

梁中书为什么造假呢?按照当时北宋的财力,年入五千余万贯,均摊到每个州府,约十二万贯左右,十万贯生辰纲大约相当于大名府一年上划朝廷的支出。除此之外,还效仿唐代,鼓励地方官员为朝廷做贡献,每年上缴“羡余”。而当时的“羡余”基本上被朝廷官员私吞,《水浒传》的生辰纲大概就是反映这件事情的。

为减轻这笔超重负担,梁中书屡次制造生辰纲劫案,以劫案迫使蔡京取消这个惯例。在晁盖他们智取生辰纲的前一年,就发生了同样的事件,梁中书没有破案。这回,虽然派何涛破案,但却没有追究杨志的责任。老都管回到大名府后,告发杨志“他和强人做一路,把蒙汗药将俺们麻翻了,缚了手脚,将金宝都掳去了。”

梁中书心知肚明,假装大骂了一通,便撂下杨志,连个海捕文书都没发,放他远走高飞,以无从对证。

杨志走到这步田地,不得不选择上山落草这条极端不情愿的道路。林冲被官府逼上梁山,杨志何尝又不是?这两人在梁山上的一场打斗,就注定了两人同样的悲剧命运。而这两人又是相同的性格,幻想做官而中了他人的算计。

丢失皇帝石头敢逃跑的杨志,为何弄丢生辰纲却选择落草?

丢掉了皇帝东西,无疑死路一条,落草为寇能逃一条生路,捡一条生命。

丢失皇帝石头敢逃跑的杨志,为何弄丢生辰纲却选择落草?

花石纲风大翻船倾覆到了黄河里,倘在今天,杨志断难辞其咎,因为有天气预报啊,你不查讯天气,只知低头拉车,闭眼行船,当然要追责,而在从前,没有天气预报,阴晴雨雪,都被理解成上天的意志,凡夫俗子妄测预判,毫无意义,杨志因此被裁,实在冤枉,以至于每提及此事,他便郁气结胸,觉得上天刻薄,认为朝廷无情。

在这件事儿上,杨志虽然理直气壮,但毕竟还要面对现实,大丈夫生在天地间,报效国家,搏个封妻荫子,才不妄一世,痛定思痛,还是打点有关部门,重新归于体制,才是人生正确方向。

然而杨志的命运正如他的星座一样,暗得一塌糊涂,到东京打关节,在这个贪官污吏横行的世道,他遇到的竟然都是些铁面无私的人物,甚至连高俅这样龌龊的家伙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进行了审判;赔了夫人又折兵后,走投无路,他只好卖家传宝刀,偏又遇到流氓,丢了宝刀又吃了官司;发配大名府后梁中书有心抬举,他本以为遇到了人生贵人,从此咸鱼翻身,谁知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十万金珠宝贝硬是从他手上飞了!

这次杨志可是真伤心了,正如他的自思,“闪得俺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啊,这可不是花石纲,花石纲是石头,对个人毫无价值,而且翻船是有目共睹,这生辰纲可都是结结实实的硬通货,你一句话说没就没了,怎么交待?

到了这个地步,杨志明白,他这辈子,报效国家忠心朝廷这个遥远的梦,永远破碎了。

丢失皇帝石头敢逃跑的杨志,为何弄丢生辰纲却选择落草?

丢了花石纲是皇帝的下派的,是公事,逃走以后想办法出财物打点,有回旋余地,丢了生辰纲是地方官吏私事,花钱也弥补不了,因为石头无价,又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顶多玩忽职守,生晨纲有价,是他负责押运,他也花不出超出的钱财,又是二次犯错,没了后路,所以只能落草。

丢失皇帝石头敢逃跑的杨志,为何弄丢生辰纲却选择落草?

梁山108将中,出身名门之后的人有好几位,比如双鞭呼延灼,他祖上是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他个人武艺高强,上梁山之前,官至汝宁郡都统制,这个官职相当高。关胜是汉末名将关羽的后人,而杨志则是杨令公的嫡孙。前两位是攻打梁山时被抓,杨志则不然,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

他本来做到了殿帅府制使,负责为皇帝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中,船翻石沉。杨志不敢回京领罪,只好逃跑藏匿起来。后来被赦免他又花钱去贿赂人,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结果高俅不领情。钱花完了事儿没办成,他无奈只得去卖刀,结果又杀了牛二。从官吏到平民再到罪犯,杨志的人生到了最低谷。

没想到梁中书很看重杨志,提拔他做了提辖,还让他押送生辰纲,真是时来运转。

可惜,这批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最终又被晁盖、吴用等人设计骗走。杨志气得差点自挂东南枝,幸好他想通了,没有自寻短见,跟着鲁达拿下二龙山后,于是就在二龙山落草为寇。

问题出现了:丢失皇帝的花石纲后,杨志选择藏匿起来,为何丢失生辰纲后,杨志却选择了落草为寇呢?难不成得罪梁中书比得罪皇帝还可怕?

答案的确是这样,对杨志来说,比皇帝更可怕的是这些大臣。

宋徽宗的确爱石头,他还专门建造了“艮岳”园林,里面都是他爱的花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让人四处搜集劫掠,劫得后的奇石分批纲运东京,以十只船组成一“纲”,史称“花石纲”。宋徽宗的这一爱好,搞得东南地带许多人家破人亡,甚至直接刺激了方腊的起义。

但由于不是什么好事儿,再加上征用的民夫多,负责押送的小吏也不少。据说,当时有一批“花石纲”是一尊高五丈,重一万多斤的太湖石,光运送的纤夫就用了几千人,可想而知规模之大。

这种情况下,杨志这样一个小小的制使根本微不足道,皇帝压根不会在意他,你跑了多的是人顶替,所以杨志敢于逃跑藏匿起来。从后来也可以知道,杨志这种是小罪,否则皇帝不会赦免他。

然而,梁中书和蔡京不会对杨志这么客气。

中国有句古话,叫“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把宋徽宗比喻为君子固然不妥,但把梁中书、蔡京等人认定为小人却毫无问题。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每年都要给老丈人送不低于十万贯的宝贝,作为生日礼物。一来感谢老丈人的提拔,二来也是略表自己的敬意。

这种情况下,杨志弄丢了生辰纲,梁中书和蔡京的愤怒可想而知。

梁中书听了大惊,骂道:“这贼配军!你是犯罪的囚徒,我一力抬举你成人,怎敢做这等不仁忘恩的事!我若拿住他时,碎尸万段!”——《水浒传》

虽说是老都管、奶公等人诬陷了杨志,但梁中书对于杨志的愤怒可想而知。蔡京更怒,他直接写了公文,让济州府尹限期捉拿贼寇。府尹把蔡京和梁中书给他的压力转给了何涛,他直接给何涛脸上刺了“跌配?州”的字样。

何涛也是府中官吏,还没抓贼,就被刺字(发配),可想而知众人的愤怒。这种情况下,杨志又解释不清楚,不逃跑就真的要死了。由此也可以发现,当时这些奸臣有多坏了。所以许多人点评水浒都发现,宋江等人不反皇帝,只反奸臣。

杨志两次经历完全可以说明,在当时,奸臣比皇帝还可怕。既然奸臣不肯放过自己,那杨志逃到哪里都没用,所以他只好落草了。

丢失皇帝石头敢逃跑的杨志,为何弄丢生辰纲却选择落草?

这个有两方面原因,花石纲一共是12个人押运,杨志不是主要责任者,同时他家里有钱去活动。其二,生辰纲杨志是主要负责人,与老管家等人关系很僵,不会有人替他说话,他也没有钱赔偿,更没有钱去活动了。丢花石纲,杨志想的是如何起复,丢生辰纲,只能考虑如何活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