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哪个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谢谢邀请。
悟空问的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不是问《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所以,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翻一翻《三国志》了。
拜读了网友高见,所举之人,都可谓三国时期的厉害角色,绿野老道深表赞同。的确,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人神往。比如曹操,虽然罗贯中以汉家正统著书,尊刘贬曹。但是,如果细读文本,还是能够读到作者对曹操的良多敬意。正史中的曹操,比罗贯中的“汉贼”英雄得多,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汉末乱世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结束了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外夷,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大半个中国赢得了一百多年的安宁。
曹操到死都未称帝,至少保证了大汉名义上的正统。曹操还是建安时期的大诗人,横槊赋诗,洒酒临江,何等的儒雅豪迈。魏晋风度,曹操才是领一代风骚之人。
司马懿也是厉害角色,此人鹰视狼顾,韬光养晦,把一个小小的司马家族运作到一统天下的最高位置上,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对历史大有功劳。在他这一辈人之中,应当算是很厉害的人物了。
刘备占了人和,以刘家正统血脉自居,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皇族,起自微末,个人境遇还比不上高祖皇帝。但却能效仿祖先,以蜀汉之地为根据地,建立政权当上皇帝,也是非常厉害的。
先为列为高人点赞,然后再讲个人愚见。
绿野老道以为,孙权才是三国时真正厉害的人物。陈寿这样评价吴主:“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孙权之兄长孙策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平定江南诸郡后,便遭遇刺客而身亡。当年,孙权才十五岁,便继承江东基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军阀头子。罗贯中说他“碧眼儿坐领江东”,似乎有点看不起孙权坐享其成,轻而易举的得到了江南富庶之地而称霸一方。
但是,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而言,守住如此大的家业却并非易事。孙策死的时候,孙权痛哭不已。张昭对孙权训责了一番,告诫他“奸宄竞逐,豺狼满道”,此时“哀亲戚,顾礼制”,无异于开门揖盗。孙权听罢立即换掉丧服,毅然出门巡军。
这件事情在三国时正好有个相反的例子。刚刚当上皇帝的刘备因为张飞被叛将谋害,范疆张达把张飞的头颅献给了孙权。刘备便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执意起兵为张飞报仇,顺带给关羽雪恨。刘备只顾私情,心里早把匡扶汉室的大业忘得一干二净。结果,遭遇夷陵大败,严重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蜀汉实力。而刘备本人也因此一病不起,驾崩白帝城,落得个“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结局。
此处没有贬损刘备的意思,只是与孙权做个比较而已。
公元208年,平定北方的曹操,称新败刘表的之势,欲横渡长江天堑,一鼓而征服天下。面对实力强大的曹操,孙权在周瑜、鲁肃的支持下,力排众议,联合刘备,打赢了赤壁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所描绘的战争,创造了五万兵马覆灭二十万大军的奇迹,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当时,孙权才二十三岁。
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形成,军阀混战局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虽然依然有曹刘孙之间的相互攻击,但已经是局部的战火,江南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享受和平宁静的生活。曹操在北方保境安民,孙权则让江南坐拥八十余年的太平。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这是诸葛孔明对天下大势的准确预判。但真正实现三分天下的,首功应当是孙权。如果孙权为敌如虎而毫无英雄气概,听从大多数意见而投降曹操,就没有三足鼎立,更没有蜀汉、东吴皇权,乃至于是否有两晋都很难说。中国历史这一拐点之上,孙权的决策显得格外的关键。
然而,率先打破三国鼎立局面的人,恰恰又是孙权。
公元220年,孙权启用年轻将领陆逊,奇袭荆州,擒斩汉中王手下重要将领关羽(当年初读《三国演义》时深恨孙权)。这一重大战役,作用不亚于赤壁之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谋划了一套完整的复兴汉室的计划,其中,关于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诸葛亮是这样论述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因而,诸葛亮献策,取荆州,占益州,一旦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也就是说,刘备以益州为帝业,养精蓄锐,静观待变。天下形势如果发生变化,就从益州出兵攻打秦川,从荆州出兵攻打中原。这个策略与后来忽必烈对中原的大包围,一举夺取天下的战略非常相似。忽必烈是否读过隆中对,是否效仿诸葛亮,不得而知。
诸葛亮的战略计划不可谓不妙,但他忽视了江南势力,尤其没有算到将有一个名叫孙权的人成为自己的命中克星。孙权擒杀关羽,夺取荆州,《三国演义》渲染成关羽不遵从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告诫,蔑视孙权而导致了败亡的结局。实际上,孙权意识到荆州非常重要,蜀汉坐镇必将虎视眈眈,随时可以“东连吴会”。所以,早晚必图之。
荆州丢失,彻底粉碎了诸葛亮的战略谋划,《隆中对》就此宣告破产,三国之间的实力顿时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诸葛亮因为丢失荆州,益州便直接洞开了门户。为求自保,诸葛亮不得不转移战略目标,不断征战。因为荆襄九郡丧失,大大削弱了蜀汉实力,治下仅九十万居民,经不起孔明的反复折腾。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人才难以为继,战略资源逐渐匮乏,蜀汉最先灭亡。
而孙权解除荆州警报,打赢夷陵之战,在江东保民安居乐业。公元266年司马炎篡位,曹魏灭亡。公元280年,西晋大将杜预、王浚灭掉东吴,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跨越了三国、西晋两个时代,成为“三足鼎立”中最后折毁的一足。
三国时哪个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诚谢悟空邀请:三国时真正厉害的角色,我首推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后为魏晋开国元勋的贾诩。有以下原因:
1.作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的军事战略家,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倒行逆施,被吕布杀死后,为李傕、郭汜献计反攻长安;李、郭自私,二者交兵,引来失败,他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在兵寡将微的情况下,运用贾诩的计谋两次战胜了名将如云,不可一世的打曹操,这是一个奇迹。又官渡之战前,他高屋建瓴,力劝张绣归降曹操,使主子有一个不差的归宿,尽管张绣灭了曹操的儿子。
2.官渡之战时,贾诩审时度势,力主与袁绍决战,算无遗策,坚定了曹操的决心,辉煌成果里有贾诩的智慧。
3.赤壁之战前,他运筹帷幄,详细地分析敌、我形式,力劝曹操应该安抚百姓,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不应劳师远征,窥探江东;专权拔扈的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狼狈北归。
4.曹操与关中联军在渭南相持有下,贾诩知己知彼,把握良机提出用“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联军,使得曹操四两拨千斤,避免了兴师动众、大动干戈,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关中。
5.贾诩长袖善舞,讲究献策的方式方法, 曹操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贾诩以袁绍、刘表为前车之鉴,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讲故事式的开导与启发,收到了效果,成功地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6.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拜他为太尉,深受器重,曹丕曾郑重其事地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不动声色,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听此建议,果然征吴空耗钱粮,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即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被中央追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7.贾诩文武双全,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凭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吴起兵法》校注。
三国时哪个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见仁见知智!就以《三国演义》为背景而言,虽然作者的笔法是安汉向刘贬曹,但我仍认为曹操是真正历害的角色!!!!!!首先说司马懿以怨报德,大肆杀戮,残暴不良。虽篡权夺位,但为后人所不齿!岂能奉为主角?刘备一生只与曹操战两回,后以私废公败于东吴而终。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过于自信!一不该推刘备早称王!以致促成吴魏联合,失荊州,败猇亭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二不该轻用毫无战场经验的马谡!以致损兵折将失地陷城。OO请看曹操,宛城战张绣而不死,华容逢关羽而逃脱,弃袍割须于潼关化险为夷。弃汉中中箭而不亡!前者以弱胜强,破袁术,灭袁绍,剿公孙渊,败马超。后者擒吕布,击刘表得荊洲,金戈铁马,纵横天下,论征战者谁有曹操之多?谁有曹操之险?孙权劝其称王,曹以利害拒之而缓称王!得势后,不惜千金接文人蔡文姬还故里。而其观沧海,龟虽寿之文采使后人称奇!其理政,统兵,治国等皆有奇谋良策。纵观三国,算不算主角?
三国时哪个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东汉政权衰落,起义军四起,各地豪强割据,关于三国时期的动乱状况描述最为生动的,当属《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全面记录了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这一时期的政治民生,而大家平常讨论的三国事件,也有受此书的影响。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么,三国时期最强人是谁呢?小哥将通过多方面全面分析。
三国前期最强榜。最厉害的神仙:南华老仙。
此人是张角的师傅,传张角三兄弟《太平要术》,三兄弟以此为立教根本,起黄巾军,扰乱天下。
最强权臣VS最臭骂名:董卓。
这个人有多么霸道呢?废皇帝立皇帝,改律法,废五铢钱,迁都,修建坞堡,自封爵位,大肆封赏自己亲信族人,连自己妾室怀里抱的婴儿都要封候,吃人掘牧屠戮百姓,千古以来第一恶人。
最强武将VS最白眼狼:吕布。
虎牢关力克群雄。
最拼搏向上的年轻人:曹操。
生逢乱世,曹操依然能保留一颗正义果敢之心,五色大棒立律法,十八路讨贼大军讨董卓,曹操可称之为最为拼搏的年轻人。
运气最好的人:孙坚。
和氏璧想必大家都知道,而这方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白玉大印,更是为诸侯所重视,但是十几路诸侯,唯有孙坚得到了此大印。
最精彩的战斗: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这两场战斗,要论那场战斗更加精彩,很多人都认为是“三英战吕布”,但是作者对于“温酒斩华雄”的描述却更加震撼,“鼓声大震,呼喊声催天崩地,”而“三英战吕布”是“三人围着吕布走马灯般打杀,十八路诸侯看的眼睛都惊呆了。”
代价最大的权斗:何进VS十常侍。
最深明大义的人:貂蝉。
董卓是什么人?杀人不眨眼,生吃人肉大口喝酒的人,貂蝉为了为天下人除害,不顾自身安危,甘愿牺牲,以美人计为代价,最终成功。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人:刘关张三兄弟。
最龌蹉的人:袁术。
袁术怕孙坚攻打董卓占了头功,特意在粮草方面为难孙坚,致使孙坚大败。
最徒有虚名的人:袁绍。
虽然身世显赫,但是能力有限,胆略有限。
最强谋士:郭嘉。
最忠汉室之人:荀彧。
最著名的结拜:桃园三结义。
最有才华的人:蔡邕。
三国中期。影响最大的战争:赤壁之战。
最强军师:诸葛亮。
最著名的联姻:刘备孙尚香。
连环计最佳表现:赤壁之战。
火战最强:火烧赤壁。
水战最强:关羽水淹七军。
最强战将: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
威慑力最强将领:张飞当阳桥头呵退曹军几十万。
最憋屈死法:夏侯杰被张飞一声大喝吓死了。
医术最高之人:华佗。
算命术最强之人:管辂。
最难折服之人:孟获。
最著名的一跳:的卢马飞跃檀溪。
最著名的辩论会:诸葛亮舌战群儒。
最泪目的离世:刘关张三兄弟撒手人寰。
最致命的一败:刘备夷陵之战。
最著名的拜访:刘备三顾茅庐。
最有才华的人:曹植。
三国后期。最动容的离别:诸葛亮陨落五丈原。
最无奈的死法:司徒王朗被诸葛亮给骂死了。
最著名的大火:诸葛亮火烧葫芦谷。
最惊心动魄的守城战:空城计。
最昏晕的国君:刘禅。
最出其不意的人:马岱。
最无奈的人:姜维。
最悲催的人:邓艾。
最毒的人:卫瓘。(邓艾,钟会都死在这个人手里。)
最得意的人:司马懿。(蛰伏多年,终于扬眉吐气。)
最让人感叹的家族:关羽家族(被庞德后人灭族。)
点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三国时期作为非常特别的时期,群雄并起,俊才齐出,共同在乱世奋斗,创建新的秩序,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在其他朝代都是非常罕见的,而一个时代的架构远非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决定,因此小哥罗列这些人,虽然远远不足以全面介绍三国各行各业的魁首,但是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不全之处,还望大家补充。(说我跑题的就不要在评论区评论了。)
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
三国时哪个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三国时哪个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角色?
司马懿,一说司马懿,好多人就要反对了,诸葛亮不算吗?曹操不算吗?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司马懿,字仲达,今河南省焦作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司马懿是三国最厉害的人物,这个最厉害的标准不是比谁更聪明,也不是比谁的军事力量更强大,而是比谁是最后的胜者。
我们从军事才能、政治谋略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司马懿。
一、军事才能司马懿还被某些流派称作“冢虎”,意思就是睡着的老虎,也是用来说明司马懿的聪明才智。
司马懿辅政平乱,曹丕趋去世之后,孙权大举进攻魏国,司马懿击退孙权大军,击败诸葛瑾,斩杀张霸,后升任骠骑将军。
司马懿斩孟达, 孟达投降魏国时,司马懿就认为他言行不正,不能加以信任,谁知孟达确实勾结蜀国诸葛亮意图谋反,被司马懿擒获。这说明司马懿识人很准。
司马懿顶住诸葛孔明的六出祁山,彻底挡住了蜀国对魏国的攻击,为以后攻占巴蜀奠定了基础,在五丈原一仗中,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服装,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可以看出司马懿强大的隐忍力。
二、政治谋略司马懿逼楚王曹彪自尽而亡,趁机把魏国的遗臣全部逮捕,放置邺城。 自此司马懿架空了魏国的全部权臣。
下面引用典故鹰视狼顾。
三国演义中:曹叡览毕,大惊失色,急问群臣。太尉华歆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
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
王朗也曾上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
评价《晋书·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司马光也曾说司马懿,虽然小聪明不多,但是却有一肚子的雄才大略。
三国魏蜀吴争来争去,最后让司马懿拿了天下,所以这就是历史的戏剧之处,也是我们历史爱好者喜欢历史的地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