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服役之后,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飞豹还会服役多久?

十分感谢您的邀请,我对军事方面没有认识,不能作答。但也关注这个提问,为答题者点赞。

歼-16服役之后,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飞豹还会服役多久?

为什么没有呢?歼16需要钱和时间生产,而歼轰7还有不短的机体寿命,没必要“一股脑”的把歼轰7退役。况且“飞豹”的“落后”只是相对于歼16而已,放在世界上还是一个中偏上的战斗轰炸机。说白了,歼16虽然比歼轰7要现金,但是这不意味着歼轰7不先进。

歼轰7这个机型名义上是战斗轰炸机,实际对空能力仅仅限于自卫,并不具备像歼10那样优秀的空战能力。他的研制定位有点类似于苏联的Su-24、英国“狂风”和美国的FB-111,这几种都是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飞豹本来也打算搞可变后掠翼,但是太过复杂最终放弃),重点突出的是中短程对地攻击和前线战术轰炸能力。

目前使用的最新型号是2005年才服役的歼轰7A,相比于原版的“飞豹”有很大的改进,除了使用复合材料减重之外还更换JL-10A脉冲多普勒雷达,四余度电传操纵、可加挂低空导航吊舱、光电瞄准吊舱等多种电子吊舱,这样歼轰7A就具备了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从武器上看,歼轰7A载弹量也由以前的6吨左右提升至最大9吨左右,已经跟进口的Su-30MK/MKK相媲美。可挂载常规航弹、火箭弹、精确制导弹药、中短程对地攻击导弹、反舰导弹、空对空导弹,应该说攻击手段已经很全面。而且在歼轰7A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拓展了“咆哮豹”,也就是电子战型,可挂载电子战干扰吊舱和YJ-91反辐射导弹,这样就可以配合飞豹进行战场电子保障,有点类似于美国的EA-18G“咆哮者”。下图就是携带电子战吊舱的“咆哮豹”

还有个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航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飞豹诞生的时候是当时唯一一种不加油就可以往返南海的战机,自身就具备3600公里的航程。在携带4枚YJ-82反舰导弹和2枚PL-5空对空导弹的情况下利用挂载的副油箱可以达到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完全可以担负起岛链内的作战打击任务。下图为携带反舰导弹在南海巡航的飞豹

综合来说飞豹属于二代机的气动和机体、三代机的航电、最先进的弹药。作为一款用于对地攻击的前线轰炸机是完全够格且堪用的,甚至说现在仍然处于世界同类型战机的中上层次。现代化水平更低的的“狂风”、俄罗斯的Su-24甚至是Su-22仍然作为一些国家主力对地攻击机。而且歼轰7A是2005年才开始服役,停产也不过才5年,也就是说歼轰7A目前的整体机龄还不超过15年,最后批次也就是5年左右。按照25年机体寿命来算还有10-20年的服役期限,总不能因为有了更先进的歼16就把这个完全够用的战斗轰炸机直接不要了吧,这个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现实的。说白了,歼16虽然比歼轰7要现金,但是这不意味着歼轰7不先进。

至于歼16,可以肯定的是歼16各方面基本全方面超越歼轰7A,本身就是使用重型三代机的机体,还有有源相控雷达,载弹量达到惊人的12吨,是现役战机中挂载弹药种类最全面的,甚至还可以携带中远程空对空导弹执行超视距空战任务。在未来,歼16必定会完全取代歼轰7A。

但是还是刚才说的,歼轰7A的落后只是相对于歼16而言,并不意味着歼轰7不行,更不意味着要立即全面淘汰。歼16除了要逐步取代歼轰7A之外还有日渐老化的进口Su-30,这两种战机数量达到300架以上,全面更换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量。而歼16本身产量每年不会超过40架,单机价格要超过6000万美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财力上都需要时间逐步替换。

最后说一句,军事装备的更替切不可“急躁”,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完成的。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辽宁”舰可以卖给国外了、歼轰7留着浪费钱、052型驱逐舰该马上给海警,这都是些心浮气躁的想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新装备刚刚出现的时候立即把上一代产品全部淘汰,都是一步步替换的。

歼-16服役之后,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飞豹还会服役多久?

现在有些军迷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就是“大猪蹄子”喜新厌旧啊😄!这“飞豹”还没太老了就嚷嚷着退役。

歼16多用途战斗机固然非常先进!但是,歼轰7战斗轰炸机目前仍然发挥着很高的作战价值。

歼轰七是1992年才开始服役的,它有两个型号:歼轰7/歼轰7A。目前还有250架左右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服役,是我军执行中短程战术轰炸任务的主要机型,歼轰7是1974才开始研制的,按照当时的战机发展趋势,参照了英德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轰炸机和苏联苏-24战斗轰炸机…先早的歼轰7也采用了流行“可变翼”式设计,但后来主要飞机研制大国放弃这种复杂的机械装置,并且我国当时未全面掌握该项技术也跟着摒弃了,重新回到固定的上单翼结构设计上了…。 机翼下可以挂载2枚空地83(KD83)对地/反舰导弹和两个大型副油箱去执行远程攻击任务。

歼轰7A经过改进后最大理论载弹量为9吨,已经超过了苏-30,并且我军目前所装备的大部分精确制导弹药它都能使用。

总体来看歼轰7系列属上个世纪70年代的设计,当时“一型多机”的概念以初步形成,但技术水平远未达到,大部分的所谓战斗轰炸机只能当轰炸机使用,空战性能确实不佳!歼轰7本身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它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与我军引进的苏30系列和自行研制的歼16多用途战斗机相比明显的落后了!已经不能进行空战,只是保持它的轰炸功能。 歼轰7的电子战型号,军迷称为“咆哮豹”,机翼下挂载两具大功率电磁信号干扰吊舱,性能与美军舰载EF–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功能类似。

另外,歼轰7可在机翼下挂载两枚大型“鹰击91”反辐射导弹。加之有大型电子干扰舱的配合,战场上压制敌防空系统非常有效!

歼轰7在我军的战斗序列里性能已经落后于歼16了,它必要继续服役下去吗?其实,它还可以继续服役10~15年,直到机体寿命到期!通常情况下一架飞机的机体寿命是25~30年的时间,歼轰7是在进入到1998年之后才全面批次量产的,改进型号歼轰7A也只是停产不久(2009年前后)这说明歼轰7系列的机体还在青壮年阶段,如果就这样退役了显然是极大的浪费!与我军勤俭持家的精神不符。

虽然歼轰7系列在与歼16多用途战斗机相比显得落后,但是它与周边国家的飞机比如:F4、苏22、米格23,米格21…等二代、二代半机相比还是先进的,并且我国是武器装备自行生产大国,完全可以利用歼16的部分技术改造歼轰7,空战不行安心的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当战术轰炸机还是合格的!并且部分改造成电子战飞机也是很好的选择! 俄罗斯空军的苏-24战斗轰炸机,目前仍然在叙利亚战场上空进行战术轰炸任务,苏-24战斗轰炸机制造时间至少要比歼轰7A早了15年左右,并不因为苏-34的服役就马上将它退役,而是 经过了适当的改进后仍然在服役,当前苏-24可以执行的作战任务和携带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歼轰7也同样具备甚至更先进! 所以,从国情军情和歼轰7的机体寿命、对周边国家的飞机存在的先进性…等诸多方面考虑,歼轰7仍然可以继续服役较长时间。

歼-16服役之后,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飞豹还会服役多久?

飞豹战斗机早在2017年就已经正式停产,代表着飞豹战斗机不会再有新机服役,所以已有的飞豹战斗机会继续服役,但是时间一到,飞豹战斗机就会全部退役,这也就意味着飞豹战斗机没有存在的必要!

飞豹战斗机是上个世纪我国的应急产物,当时我国的南部海域情况危急,爆发过海上冲突,但是当时我国并没有一款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可以覆盖到冲突海域,所以一旦再次爆发海上冲突,意味着我们的海军舰只获得不到空中的支援,没有空中支援这在现代海战当中也是致命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情况,飞豹战斗机研制项目诞生了,主要是作战半径要覆盖南部海域!不过飞豹战斗机的作战功能单一,这个从它的名字“飞豹战斗轰炸机”就已经知道了,只要执行的是对地和对海作战,对空作战能力欠佳。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已经有多款战斗机可以执行飞豹战斗机的任务,并且性能更要先进!

尤其在苏30战斗机服役后,飞豹战斗机的地位就显得尴尬,不过由于苏30战斗机属于进口战斗机,数量非常有限,并不能完全取代飞豹战斗机,飞豹战斗机还会发挥作用的空间!但是我国在苏30战斗机的基础上,仿制出了歼16多用途战斗机,这也就意味着歼16战斗机可以自由生产。

歼16也属于多用途战斗机,除了能够执行飞豹战斗机的任务之外,对空作战也相当厉害!并且无论对空、对海还是对地作战能力,歼16战斗机的作战能力都要明显强于飞豹战斗机。比如歼16安装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而飞豹战斗机还是老式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非常有限,而现代作战,雷达是最重要的装备,谁先发现谁,谁获胜的机会就大。

所以在歼16战斗机出现后,飞豹战斗机停产或者退役已经不可避免,毕竟时代在发展,战斗机要更新换代,飞豹战斗机注定要成为历史!

歼-16服役之后,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飞豹还会服役多久?

有必要存在,因为飞豹是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是对地攻击任务的飞机,由于廉价,可以作为训练用机,因为每次训练油耗相对歼16这样的重型战机平讲,廉价得多,每次训练起飞轻型比重型机省油,但训练任务是一样的,飞行员需要经常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飞行技能科目,一次起飞就会省几吨航空煤油,一年下来该是多少。

和平时期充当教练机使用,战时可作战补充。

歼-16服役之后,飞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飞豹还会服役多久?

歼-16和歼轰-7“飞豹”同为双座双发战斗轰炸机,两者在任务属性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主要负责对地、对海攻击,而歼-16战机相对来说更具“后发优势”,为此不少军迷认为歼-16将迅速取代歼轰-7“飞豹”!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沙海战爆露了我军航空兵严重缺乏空中支援能力和对海攻击能力,此时我军急需一种性能优越的战斗轰炸机以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歼轰-7的研制工作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由于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值困难时期,歼轰-7的研制工作一度持续了近20年,直到1998年才正式定型,虽然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7马赫,载弹量也达到了6吨,拥有1650公里的作战半径,基本上满足此前的设计需求,但相比于同时期国外的主流同类战机相比,仍然有些不足,甚至出现了“一问世就落后”的尴尬情况!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歼轰-7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军对海、对地攻击能力,为了满足任务需求也生产了约250架,对守卫南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而且年年出国大比武能经常看到歼轰-7“飞豹”的身影。

针对歼轰-7存在的性能不足,我国又引进了苏-30MKK歼击轰炸机,相比之下苏-30MKK具备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低空突防能力等优点,但在使用几年之后,也逐渐爆露了苏-30MKK机载雷达性能和发动机推力性能不足等问题。

作为苏-30MKK的升级改进版,歼-16歼击轰炸机的性能可谓是更加全面,其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具备同时因对多目标的能力,并且还配备了国产涡扇-10A“太行”发动机。其总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苏-34和F-15E等性能先进的国外同类战机。

另外,歼-16的外挂点达到了12个,继承了苏式战机内油大的优点后,12个外挂点几乎可以全部外挂鹰击-62、鹰击-83、鹰击-91等反舰导弹和霹雳-10、霹雳12等空空导弹以及各种对地攻击炸弹,最大载弹量达到了12吨。

总体来说,歼-16不仅提升了歼轰-7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同时还具备强大的对空作战能力,目前歼-16多用途战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架,正在逐渐取代歼轰-7战斗轰炸机的位置,当然歼轰-7也不会立马消失,与歼-16等战机进行高低搭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