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草书作品什么水平?

恕我直言,这副草书作品还不够入门水准。

第一,书写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作品为四尺横幅,书写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阙。书写是为内容服务的,既要传达书法语言,又要表达所书写的内容。这件作品只有下阙而无上阙。从作品看,应当是还有上半部分没有展示,因这张纸是从”遥想公瑾当年”的”想”开始写的。所以,不太好对作品做完整的欣赏和判断。

在书写内容上,作者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掉了一句”小乔初嫁了”。对于书法作品而言,这是”硬伤”。书法作品尽量别掉字,不小心掉了字,就要在落款处补上某处落某字。这件作品并没有补款,属于不懂书法的基本款式。

再就是款识,落公历年号勉强可以,但最好是以干支纪念落款。款识没有书写者,更没有钤印,作品不完整。

第二,草法不熟练、不规范。俗话说”草字不入格,神仙认不得”,好在所书内容大家都熟悉,猜也猜得出来。作品中,基本上谈不上草法,而且,”发(发生的发)、发(头发的发)的草法都错了,也没有将两个”发”区分开来。还有”华(花)、”梦”两字也”草”错了。最大的问题是,这件作品算不上草书,属于”潦草字”,几乎没有符合草书规范的字。

草书的小章法是非常规范的,某个字怎么草写,都有规矩的,不能乱来。学习草书首先要记草书的符号,记每个字的草法(小章法或字法)。那么,这件作品算不算行书呢?也谈不上。因为,作品是草书的架势,写得很潦草。

第三,没有功底,信手书写。练习书法必有所宗,也就是要按照前人的法帖来临写。通过长时间的临池,掌握笔法、章法(小章法、大章法)、墨法。这件作品估计没有临过帖,或者极少临帖,基本上看不出多少书法的韵味。也看不出笔法、字法的出处,书法基本功欠缺。

还要学习相关的书法知识,比如作品的形式,条屏、中堂、横幅、斗方、扇面、对联,等等,都有相对的书写格式;款识、钤印等,也有法度上的讲究。这些书法的必备要素,在这件作品中看不出来。

这件草书作品虽然不好,但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作者的日常实用书写不错,对笔的控制也比较稳当,能够把自己的所长展示出来。二是对书法的热情值得肯定,是一位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爱好者。因而建议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历代法帖中选取适合自己的作品,下功夫临帖,向古人学习。有个三五年功夫,就能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提升几个档次。

以上直言不好听,在下在此赔礼。下面附上几张古代书家作品的图片,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