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被鲁智深仗义相救的金翠莲真的只是一个卖唱的歌女吗?

金翠莲绝不是卖唱的歌女,而是金国的间谍。当时,金翠莲哭诉怨恨的是郑屠的大老婆不容她与郑屠完聚,索要卖身钱的也是郑大娘子,跟郑屠没多大关系。鲁达头却把镇关西一顿瞎打,郑屠可谓冤死。原来,金翠莲以镇关西激怒了鲁提辖,鲁达打郑屠并非替金翠莲出气讨公道,而是为自己泄愤。一个屠户叫了镇关西这个绰号,竟然压过鲁提辖。鲁达原本是关西五路廉访使,却被贬为小种经略相公府里的采购员,心里不平衡,镇关西的名号深深刺激了鲁达,出拳打死了郑屠。

鲁达打死人后负案潜逃,急急赶路到了雁门,没想到金老父女在此恭候多时。而且,金翠莲似乎忘记了卖身做小的痛苦,再次给别人做外室。在金老的设计下,鲁达上了五台山做和尚。以当时的历史背景考察,金国在雁门一带物色宋人到五台山出家,刺探情报。金老姓金,名金二,与金国人经营的曾头市曾长老恰是对写,大约是老大老二的关系。

这里头还隐写了一段历史,就是北宋宣和年间,童贯献计联金灭辽,被粘罕利用,迅速攻占太原,导致靖康之难。赵檀越疑似隐射毁佛经的宋徽宗,送鲁达上五台山,也有联金灭辽的意图。整部水浒,都是在痛斥徽宗失道误国,致使汉人被外族奴役。

金翠莲父女成功把鲁达变成鲁智深,完成了绝密使命,便在书中消失了。

水浒传里被鲁智深仗义相救的金翠莲真的只是一个卖唱的歌女吗?

就水浒中的描写来看,对于金翠莲的情况,主要来自于她面对鲁智深(当时还叫鲁达)询问时的自我讲述。

据她来说,他们本来是东京汴梁的人士,到陕西渭州,是来投亲访友,但是,当时信息不怎么灵通,来到之后才知道亲戚已经搬走了,而且她的母亲又患上了疾病,在客店里医治无效,不幸死去,然后破船偏遇顶头风,又碰上当地的恶霸,也就是镇关西郑屠,要娶她为妾,而且立文书的时候是虚钱实契,虽然写了付给金家3000贯钱,但实际上,一文钱也没有给。后来没过几天,郑屠的大老婆,是个大醋坛子,不容于人,把金翠莲赶了出来,然后还要再讨要那3000贯钱(相当于现代人民币90多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上),因为金家当时并没有收钱,所以无钱支付。于是就只好流落在街头,靠卖唱来赚钱还债,据金翠莲自己说,她原来不是专职卖唱的歌女,只因生活所迫,因自小学过一点儿曲子,所以用来卖艺。

这一番话,虽然出自金翠莲的一面之辞,但是也大体属实,依镇关西的恶霸行径,可能确实没有给金家这一笔巨资,要不然,金家也不会赖在这里不走,终日受气。因为有白纸黑字的文书,这等“经济纠纷”在当时,官府一般是不耐烦给你过问的,就算真打官司,郑屠有势力,又是本地人,金老父女一个外乡人也打不赢。至于郑屠为什么这样坏,明明没有给钱,还非再索要3000贯钱,我觉得这其间郑屠的大老婆可能也是有误会的,她可能误以为郑屠确实给过钱,于是就逼着郑屠索要,加上郑屠也并非良善之辈,于是也借机讹诈。金翠莲如果确实收了这笔钱,当时又没办法存银行,郑屠抢也能抢回去。

至于金翠莲是不是第一次出来卖唱,她原来有没有做过这等行业,那就不一定了。卖唱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她有意隐瞒也可能是有的,从后面看,她和父亲金老拿了鲁智深等资助的银子,却徘徊在附近州县没走,后来又嫁了一个有钱的赵员外,似乎她的目的就是想当有钱人的小三,当然古代纳妾是合法合情的,但一般的良家女子,还是以当正妻为理想的,这样的结局,一般是原来在东京一直混,当歌女之类的人的习惯选择,由此可见,金翠莲很有可能在东京时就做过卖唱生涯,并非到了这里受逼才出此下策。从后面赵员外的误会,也可以看出来,金老和翠莲为感谢鲁智深搭救,安排酒食招待,这时候赵员外却引来一批人来打架,金老说是赵员外误似为他招惹什么郎君子弟来吃酒,这也说明,赵员外和金翠莲相处久了,了解到她原来的职业生涯,所以一听说她和人吃饭,就产生这样的误会。

不过,就算金翠莲是歌女出身,郑屠的行为也是恶劣的,鲁智深仗义而为,也是值得夸赞的,其实鲁达如果不是个性格太过暴烈的人,就直接和郑屠吃讲茶,挑明此事,决意维护金家,谅他一个身份微贱的杀猪郑屠绝不敢和鲁达死磕,要打架,打不过鲁达是肯定的,打群架,他手下那些帮助的伙计哪里斗得过鲁达领导的正规军?靠官府,官府也就欺负一下金老这种没根基的人,鲁达是小种经略府(相当于军区)的军官,就算打死人,地方官还得先去请示军区领导,才敢下令捉人。所以,如果鲁达是个老江湖,可以三言两语就摆平此事,然而,鲁达还是年轻气盛,“社会我鲁哥,人狠话不多”,直接三拳打死了郑屠,也把自己的功名事业全打没了,只好落拓江湖了。

然而,嫉恶如仇是鲁智深的本色,如果按我说的那样,只是多了一位混迹黑白两道的江湖大哥(依金老的脾气,说不定撮合金翠莲嫁给鲁达),而现在,却多了一位仗义江湖,到处打抱不平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里被鲁智深仗义相救的金翠莲真的只是一个卖唱的歌女吗?

书说不是说的很明白,金二老汉和女儿翠莲是投亲的,结果投亲不着,流着此地,一时困境,被郑屠收留金翠莲为妾,郑屠玩够了就以种种无理之词将金家父女软禁在客店里要什么典身钱,金家父女那有钱,愁的没法,想到以前在家里唱过小曲,就唱小曲讨钱了,谢谢!

水浒传里被鲁智深仗义相救的金翠莲真的只是一个卖唱的歌女吗?

金翠莲应该是一个靠卖唱为生的歌女,而且举家生活全靠卖唱来维持,但也不排除她流浪中在不断寻找着更好的生活方式。就这一点与阎婆惜有类似,她们都是在流浪中遇到困境失去了亲人。阎婆惜父死无钱安葬,后卖身与宋江做外宅,才有了安定的生活。金翠莲则是母亲死,父女二人依旧卖唱,她就不幸多了。

因金翠莲貌美被当地一个姓郑的屠夫看中,便使强媒硬保,要翠莲作妾。书中原文中有金翠莲的哭诉:“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

郑屠夫号称镇关西,家中富有且有悍妻。他在金翠莲不情愿情况下,强媒硬保强占金翠莲,这且不说,名义上三千贯线买来的,写了卖身契让她画了押,但并没给一文钱就占有了她,所以叫“虚钱实契。”

如果仅是如此,还不至于让鲁智深去教训镇关西,关健是后来镇关西的妻子发现此事,便将金翠莲打出家门。那镇关西不但不制止,反而乘机用卖身契逼她父女还三千贯钱。世上哪有这般道理,将人玩够了赶出家门,反而逼她倒给三千贯钱,而且有卖身契实据在手上,金翠莲父女真是告状无门,只有号哭的份了。

想鲁智深那烈性子之人,哪里容得这样的事,当即怒火中烧,加上镇关西这恶霸名字更让他气愤,一个屠夫赚了点钱就嚣张到这等地步那还了得!于是乎就有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

金翠莲的确是卖唱的歌女,古代这种女子身份低下,即便貌美如花,一般富裕人家是不可能娶为妻室的,如遇到好人家给人做妾就算幸运了。就是养做外宅(做小三)也并不为过,但也有契约关系。古代很多这样的例子,像阎婆惜就是典型一例。

所以金翠莲在卖唱的时候,凭才艺和相貌寻找更好的出路也是无可厚非的。后来终于苦尽甘来,被赵员外看中,找到了好的归宿,同时也靠赵员外搭救了逃亡中的鲁智深。

水浒传里被鲁智深仗义相救的金翠莲真的只是一个卖唱的歌女吗?

人之间的冷暧,见义勇为仍人之本份!

水浒传里被鲁智深仗义相救的金翠莲真的只是一个卖唱的歌女吗?

金翠莲是什么人?有这么一问,显然是不了解她的出身来历,显然是质疑她的身份。我把书上的原文抄录一遍,大家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知道她究竟是什么人。

书上鲁达问金翠莲是哪里人家,为什么啼哭,金翠莲说:“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的。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子父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子父们想起这苦楚来,无处告诉,因此啼哭。不想误触犯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这段话关键是金翠莲父女一分钱都没有得到,镇关西郑屠是强娶金翠莲为妾,用了一张没给钱的文书契约骗娶金翠莲。不仅骗娶,郑屠的老婆把金翠莲赶出来的时候,把这虚假的文书契约当成真的,要金翠莲父女赔付三千贯钱。等于是金翠莲被郑屠白白霸占三个月,还要倒赔三千贯钱。这才是让鲁达义愤填膺,怒火顿起的原因,郑屠欺人太甚!

金翠莲原本是平民良善女子,投奔亲戚,亲戚搬家去了南京,母亲病死,这些都不干郑屠的事。可是郑屠看见金翠莲有姿色,使人强媒硬保,等于是强娶。虚钱实契,等于是写了一张假文书,可是金翠莲父女分文没有得到。他老婆把金翠莲赶出来,没有赔付金翠莲的损失,反而要金翠莲父女赔付他们三千贯钱。金翠莲父女只好在酒店卖唱,还(huan)不曾得到的钱。赔了身体名誉还赔钱。这才是鲁达一气之下打死郑屠的原因。

鲁达本来只是想教训一下郑屠,好让金翠莲父女有足够的时间逃跑。没想到太气愤,失手打死镇关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