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史湘云最后跟谁在一起?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
史湘云有三个红迷普遍认可的结局:
第一个结局,是87版《红楼梦》给出的结局,这个结局是史湘云最后沦为船妓。
在那一刻,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在她的身边。
史湘云有这样一个结局的论据是,在冯紫英宴请贾宝玉和薛蟠时,其中出现了一个作陪的妓女叫云儿。
第2个结局,是脂批中透到的情节: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红楼梦》的故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年幼的巧姐儿同板儿交换了佛手和柚子,数十回后,巧姐会再遇上板儿,他们极有可能会成亲;
通过贾宝玉,袭人和蒋玉菡交换了汗巾子,数十回后,堪羡优伶有福,袭人会嫁给蒋玉菡;
那史湘云呢?
史湘云长配金麒麟,宝玉又得了一个金麒麟,宝玉的这个金麒麟到了卫若兰的手里。
按照这样的逻辑去推,史湘云极有可能嫁给了卫若兰。
第3个结局,来自于小说中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读者按照这个回目的字面意思去推,就是两个人会白头相守,这两个人是谁?
一个自然是金麒麟史湘云;另一个必然是,得了更大的金麒麟的小说中的男主角贾宝玉。
三个结局都很经典,在红楼未完的前提下也都有论据,可这三个结局又不可能同时发生。
史湘云的结局究竟如何?咱们就得到书中去寻找着蛛丝马迹了……
一.史湘云的婚姻
史湘云不是贾惜春,她不会像贾惜春一样出家,缁衣芒鞋度过一生。
史湘云是有婚姻的: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从史湘云的曲子中,读者明显看得出来,史湘云会嫁人而且嫁的很好。
在小说的情节中,作者也安排了这样的对话,来证实史湘云的订婚: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
同史湘云订婚的究竟是谁?
自然不是小说《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荣国府的凤凰公子哥贾宝玉。
从民俗上来说,若是史湘云同贾宝玉订婚,那史湘云断断没有住在荣国府的理由;
从曲子上来说,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贾宝玉最终还是会娶薛宝钗的。
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单抠一下关于史湘云的细节。
当时的史家看上去一门双侯,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呢?
史家早就被皇帝算计了,无军功不能封侯,这规矩被所有的王朝遵照执行。
史家突然多了一个侯爵,这就是皇帝在效仿汉武帝的推恩令,皇帝是铁了心的要分散史家的力量。这种朝局,对于史家来说无解。
那个时候如果史家人足够的聪明,他们是要做的,是主动从京都的圈子中退出去,这样还能保住家人的平安。
而事实上也是,史湘云的叔叔去了外省,他们一家还会回来吗?
答案是,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事情了……
史湘云订婚的时候多大?
那个时候荣国府的凤凰公子哥贾宝玉才13岁,史湘云也就十一二岁,最快也得三五年后,史家才会安排她结婚。
而那个时候,为了家族的布局,史湘云的叔叔才会急于给年幼的史湘云订婚。
史湘云能在京都站稳脚跟,这才会给史家留下回归的契机。
史湘云的叔叔史鼐就是想回来,也不能借助于弟弟史鼎,那会遭到皇帝忌惮的。
史湘云的叔叔离开了京都,可史家还在,史家的门第也还在,他们还有足够的力量助推史湘云嫁给真正的王孙公子。
厮配得才貌仙郎
这门亲事一定会成,然后呢?
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四大家族全部会衰败,可他们衰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登高必跌重,站得最高的王子腾所代表的王家,会是跌得最狠的那个家族。
而贾家呢?
皇帝的目的就是要整垮贾家的势力,至于贾家的人,皇帝还是选择了放过他们一马。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贾兰可以考科举,为母亲带来凤冠霞佩,贾家三代无犯法之男是前提。这意味着那个时候皇帝至少是彻底赦免了贾政这一支。
而史家呢?
皇帝对四大家族的清算,史家必然是被影响得最小的那个一个家族。
史家早就离开了京都的核心圈子,他们家最多是衰败,不至于有抄家之祸。
之后史湘云呢?
二.史湘云的结局
史湘云会嫁给一个王孙公子,他们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可这种幸福并不会持久: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史湘云会失去丈夫卫若兰,成为一个寡妇。
之后呢?
史湘云会成为船妓吗?
87版《红楼梦》中,史湘云在船上那撕心裂肺的恳求:“爱哥哥,赎我,赎我……”
这句话赚尽了读者的眼泪,可作者真的会安排故事有这样的走向吗?
答案是无论是从民俗上来说,还是从作者的写作手法来说都不至于。
从民俗上来说:
史湘云婚后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这意味着在四大家族被皇帝清算之前,她就已经结婚了。
四大家族受到皇帝最重的惩罚,也不过就是抄家,抄家不是灭九族,不会牵连这个家族已出嫁的女儿。
我认为史家并没有被抄家这么惨,换一个角度,就算史家被抄家,皇帝也没有理由去抄史湘云的家。
家败了、丈夫死了,史湘云在丈夫家族的地位必然一落千丈。
她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可这种难过是同往日她大小姐身份去比的,若是过普通的生活,史湘云的日子还能支撑下去。
史湘云在结婚的时候,史家必然给她一大笔陪嫁,这笔陪嫁永远是史湘云的财产。有了这笔财产做支撑,她不可能沦落成为船妓。
从写作手法上来说:
很少有男作者,会把自己的正妻和血缘亲人写的结局写得太惨。
可探红楼未完,可《金瓶梅》是有结局的。
无论怎样,作者都给了西门庆的两个正妻,清白的结局。
西门庆的原配,是病死的;
西门庆的填房吴月娘,做了一辈子的贞洁烈女。
西门庆的女儿结局很惨,可再惨这姑娘也是清白的自尽而死。
至于西门庆的妾室,作者就不会笔下留情了。
除了孟玉楼改嫁之外,剩下的女人是一个比一个惨。
李娇继续给人做小老婆,重复着宅斗的命运;
孙雪娥私奔不成,被卖进了窑子,最后惨死了;
潘六姐更惨,直接被杀掉。
《红楼梦》中的女儿,结局自然也得有极惨的,不过失了清白的,不至于是贾宝玉的血缘亲人。
比如: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个结局,最有可能发生在袭人的身上。作者不至于把这么惨的结局,扣到作者(宝玉),的小表妹史湘云身上。
这是作者普遍的写作手法。
丈夫死了,史家败了,史湘云的日子该如何过下去?
答案很残酷,却很也简单,实际上史湘云只能像无数的古代寡妇一样,一辈子守寡度过一生。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史湘云那娇美的面容,终逃不过时间的摧残,她同样会熬得两鬓成霜。
这时候的故事,就会发展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情节。
白首双星指的是什么?
白首双星指的自然是牵牛织女星,而牵牛织女从来不是象征着婚姻和谐的,牵牛和织女只能隔着银河两两相望……
《红楼梦》中出现过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故事,那就只能在《长生殿》中去找。
长生殿中《密誓》一折,有这样一句话:
天上留佳会,年年在斯,却笑他人世情缘顷刻时!
凡人向牵牛织女星乞巧,祈求婚姻幸福,而天上的牵牛织女星呢?
他们又何尝不是年年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那时候的牵牛织女星,恐怕早就放下了小爱情。
这种状态,就是饱经的风霜之后的贾宝玉和史湘云的生活态度。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老年的史湘云和贾宝玉会再度相遇,这个时候的史湘云是一个形容枯槁的寡妇,而贾宝玉是一个人经历过人生七苦的情僧。
几十年之后再度相遇的他们,会有骨肉重逢的喜悦;会有看透人情冷暖的通透。
他们会彼此相伴回忆的曾经,他们经历过的故事,他们爱过的人,都是他们今生放不掉的牵绊。
然后呢?
他们会共同写下曾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涉及宫廷隐秘,很难流传,于是他们只能假托,那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
红楼梦里史湘云最后跟谁在一起?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
红楼十二钗中,关于史湘云的结局,一直以来都有几个疑点,即她最后嫁给了谁?她又跟谁一起白首双星?或者她最后的结局是不是被卖为船妓?因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没有明确的文字交代,关于其命运归着,一直存在几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原文中,史湘云前后一共三次进贾府,第一次是在原文第二十回,元春省亲之后,属于春节;第二次是在原文第三十一回,宝玉挨打之前,属于夏季;第三次是在原文第三十七回,探春起诗社之后,属于秋季。
史湘云的这次进贾府,发生在一年之中,且第三次进贾府之后,似乎再也没有回去过。关于史湘云姻缘一事,发生在她二进贾府时的第三十二回里。
原文: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象先待我了。”
这段话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其一,此时的湘云似乎已经订婚,但男方是谁,并没有交代。其二,袭人一开始是被贾母拨了服侍湘云的,湘云离开贾府后袭人才服侍了宝玉。其三,袭人和湘云小时候曾开过一个玩笑,且根据上下文语境,这个玩笑应该是湘云说以后长大要嫁给二哥哥宝玉,这样就能与袭人一直好下去。
关于湘云订婚的对象,结合相关脂批,红学界大多将史湘云婚事与卫若兰联系到一起,那么卫若兰是谁?什么背景?
卫若兰其人在前八十回中没有正传,都只是侧出,或通过脂批交代。他第一次出场,是在原文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的路上。原文说诸王贵族得知秦可卿出殡,纷纷搭祭棚路祭。原文: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这里,卫若兰与冯紫英等人是以王孙公子的身份出现的,从身份来看,他与史湘云是匹配的。后面还有两次出场,均是以批语形式透露后八十回文字。
原文第二十六回,薛蟠假贾政之名请宝玉喝酒,席间,宝玉薛蟠与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后庚辰本有一条批语: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笏叟。
卫若兰两次出场,都跟冯紫英紧密关联,二人都是王孙公子,私下彼此应该都是认识的,甚至包括宝玉在内,彼此都很熟识,这样卫若兰得以经常出入贾府,因此被贾母看到,或通过宝玉之口得知卫若兰为人,有了指婚与湘云之意也未可知。
细思“卫若兰射圃”文字,似乎说的是卫若兰等王孙公子约好了一起习射,但习射之场是在贾府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则不得而知,但也正是因为射圃,伏下了他与史湘云的缘分。
卫若兰第三次出现是在原文第三十一回,这一回的回目下半联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说的是宝玉于清虚观中得到一个与湘云佩戴的麒麟一样的麒麟,结果麒麟丢了,恰好被湘云捡到,后来还给了宝玉。末尾庚辰本有一条重要的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结合脂批,按照曹公一贯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行文思路,联系红楼十二曲里的湘云曲子“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来看,史湘云后来应该是嫁给了卫若兰的,且是宝玉捡的这个麒麟做了“良媒”,就像蒋玉菡送给宝玉的汗巾子,后来成了袭人嫁给蒋玉菡的伏线一样,但二人有没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呢?
结合湘云命运判词“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以及“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曲子来看,史湘云没有与卫若兰白头到老,更可能是像宝钗一样,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卫若兰或死于疾病或死于战争。
且湘云曲后,甲戌本脂批总结说: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可见,史湘云的命运结局并不好,但为何回目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呢?如果陪她走到最后的不是卫若兰,还会是谁?
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有一个观点:即贾府被抄家后,宝玉沦为乞丐,湘云死了丈夫到处漂泊,后来两人相遇,结为夫妻,这样解释“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似乎就通了,如果按照曹公行文思路来看,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我个人以为不太可能,因为前八十回中,并没有直接的文字透露宝玉和湘云之间有男女之情,且脂批多次透露,宝玉在与宝钗成婚后不久,贾府败落,他最后是“悬崖撒手”“出家为僧”。我们可以想像,宝玉既然舍得下宝钗,又怎么可能再跟湘云结合?因为湘云和宝钗对宝玉来说,是一路人,是一直劝他要走仕途的人。他怎么可能放着好好的宝钗不要,专门去找湘云结为夫妻呢?
作家张爱玲考证出来的观点是,第三十一回是早本红楼,曹公原本要写的湘云是与卫若兰白头到老的,但后来插进了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既然十二钗都入了薄命司,那就不应该有人有幸福的结局,所以湘云的判词被修改成是年轻守寡或被迫成为船妓这样凄凉的结局,而第三十一回目没有修改,保留了下来,于是就成了湘云命运自相矛盾的地方。
87版红楼梦对湘云的结局设定,即是湘云后来沦为船妓,宝玉从狱神庙出来后,在江边遇到了落难的史湘云,二人见面抱头痛哭,但也仅限于此,此后不久,宝玉即看破红尘,或者说尘缘已满,一个冬日的早上,出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这似乎更符合曹公设计的结局。
关于湘云最终的结局,有人说是守寡,有人说是被卖为船妓,争议很大。我个人以为,不管怎么说,史湘云都是公侯家的千金,她不太可能被卖为船妓后,还能苟活人世,也许是不堪侮辱,遂投江自尽,应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命运判词。但从其红楼梦曲来看,应该是丈夫死后,守了寡,所以有“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说的是湘云在守寡后的生活现状。
不管史湘云是何种结局,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她最后没有跟卫若兰白头到老,也没有跟宝玉结为夫妻,而是投江自尽或年轻守寡,只有这样,才符合十二钗薄命的结局。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里史湘云最后跟谁在一起?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
有人因为脂批留下的线索,认为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也有人因为第三十七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认为湘云最后和宝玉白头偕老。关于湘云的结局,前八十回里只有第五回的判词、曲子及三十七回的回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却都没有一锤定音的力量。如果湘云的结局只与宝玉、卫若兰这两个人有涉,那么我倾向于她最后和卫若兰在一起了。
湘云不可能与宝玉有婚恋关系说湘云与宝玉没有产生出婚恋,最主要的证据就是第五回的判词、曲子排位顺序和曲子《终身误》、《乐中悲》的内容。
先说判词的排位顺序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一共有十一首。并列排在首位的是黛玉和宝钗;紧跟着排在第三位的是元春;第四位是探春;第五位是湘云;第六位是妙玉;第七位是迎春;第八位是惜春;第九位是凤姐;第十位是巧姐;第十一位是李纨;第十二位是秦可卿。
从排位来看,这顺序是以每个人在宝玉心中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的。黛玉是宝玉的知己恋人,宝钗是宝玉的结发妻子,她俩并列首位,可见在宝玉心中有恋爱和婚姻关系的人地位最重。元春是宝玉的胞姐,贾府兴亡的关键人物,也只能屈居于她们之后。
湘云和宝玉可以算作是发小,有友情、亲情的双重情感。而且他俩性格还特别投契,宝钗曾说:“他(湘云)再不想着别人,只想宝兄弟,两个人癖性好顽都合式。”
假如湘云后来嫁给了宝玉,与他在贫贱中相伴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样的恩情,再加上儿时就有的亲昵,其在宝玉生命中的意义不会比黛玉、宝钗小。就算判词的排位不及黛玉、宝钗高,起码也应该比元春、探春高。但事实却是,湘云排在第五位,低于元春、探春,这不会是与宝玉产生过婚恋的人该有的排位。
有人认为曲子《枉凝眉》属湘云和妙玉,以此作为湘云与宝玉有婚姻的证据。我认为,曲子的排位顺序与判词的排位顺序是相对应的,排位在前的《枉凝眉》不可能与分列五、六位湘云和妙玉有关。
第五回一共有十四首曲子,除去第一首《红楼梦引子》和最后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中间的十二首与判词一样,都分别对应着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某个人。
第一首(已除去首尾各一首)《终身误》,讲述的是宝玉和宝钗的不幸婚姻;第二首《枉凝眉》有争议,放到后面再说;第三首《恨无常》属元春;第四首《分骨肉》属探春、第五首《乐中悲》属湘云、第六首《世难容》属妙玉、第七首《喜冤家》属迎春、第八首《虚花悟》属惜春、第九首《聪明累》属凤姐、第十首《留余庆》属巧姐、第十一首《晚韶华》属李纨、第十二首《好事终》属秦可卿。
不难发现,曲子的排位顺序和判词的排位顺序是一样的,不应该随意打乱,湘云的曲子不可能越至元春和探春的曲子之前。
如果说《终身误》属宝钗、黛玉,《枉凝眉》属湘云、妙玉,那第五首、第六首又何须再写《乐中悲》和《世难容》呢?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合在一起,曲子也合在一起倒能说通。只是,湘云和妙玉没共判词,却在共了《枉凝眉》之后,又各有一首曲子,实难说通。这不仅是打乱了顺序,连基本的写作章法也乱了。相信能写出傲视文坛的《红楼梦》的作者,不会犯这么拙劣的错误。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从《枉凝眉》的曲名和歌词来看,整部《红楼梦》中,只有黛玉的特色与之最契合。
宝玉初见黛玉,便说“这妹妹眉尖若蹙”,于是赠她表字曰“颦颦”。这个表字从此与黛玉密不可分,宝钗曾多次唤黛玉为“颦儿”或者“颦丫头”,贾母也曾唤黛玉为“颦儿”。颦,就是皱眉,即凝眉。如果这个曲子与黛玉无关,作者大可以另换一个曲名,以免造成误解。既然作者用了这个曲名,其意就是要你把它和黛玉联想在一起。
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下世投胎的主要目的是为还泪。爱哭,也是她的一个重要特色。《枉凝眉》的后面三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又与黛玉爱流泪的特色高度契合。
作者把黛玉的两大特色都融入了《枉凝眉》中,很显然就是让你别往别处想,它就是黛玉的。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从《终身误》的曲词内容来看,宝玉的一生中,与他有过爱情、婚姻纠葛的人,只有黛玉和宝钗,再没其他人了。他先是守着和宝钗的婚姻,心里头念着黛玉,后来万念俱灰,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他的生命中哪里还能安插下湘云。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湘云的曲子里只有一个“才貌仙郎”,她这一生没有嫁两次。“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这三句说明湘云初婚时是甜蜜如意的,其幸福程度可弥补回幼时所历经的坎坷。可见那时候家族尚稳定,生活和美,不像是抄家之后落魄流离时与宝玉相遇。
既然她只嫁了一次,而且是在家族未倾之前就已出嫁,这个“才貌仙郎”不可能是宝玉。宝玉必须得和宝钗结婚,在家世落败后,他们的婚姻还维持了一阵,他给不了湘云富贵祥和的婚姻生活,哪怕是短暂的。
判词、曲子的排位顺序及与各自命运相关的曲词都说明湘云和宝玉没有婚恋关系。
湘云与卫若兰第三十一回,湘云来贾府,黛玉、宝钗、迎春都调侃湘云往昔的淘气,王夫人说:“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透过王夫人的话,我们知道湘云小小年纪便有了婆家,但终至前八十回,都不知道对方是何人。只有【戚序本】在这一回的回末有个提示:“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此回中,正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脂批里提到的麒麟,是宝玉在清虚观的张道士手上得来的。宝玉正是听说湘云有个相似的麒麟,才特意留着,等湘云来了送给她。
三十一的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可见这个麒麟与湘云的婚姻有关。
“双星”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白首双星”意味着湘云婚后与丈夫在短暂的相聚后便长期分离,白首相盼。这个寓意恰合了湘云在第五回的曲子:“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上文已经分析出,湘云的“才貌仙郎”与宝玉无关,这个与湘云白首遥望的人便极有可能是脂批透露出的、佩戴有婚姻寓意的金麒麟的卫若兰。
湘云与卫若兰在历经了短暂的幸福婚姻后,便像明代才子杨慎与其妻黄娥一样长期分离,却又两相牵绊。宝玉则在历经了爱情、婚姻、生活的多重挫折之后弃绝红尘。他与湘云在各自成家后,便失去了交汇的契机,尽管他们是性格合式的好朋友、好兄妹,也只能各走各的人生路,各自天涯,各自珍重。
红楼梦里史湘云最后跟谁在一起?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
红楼梦中,史湘云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史湘云最后和谁都没在一起。她虽然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有一个才貌双全的郎君,但是丈夫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湘云青春守寡,孤独终老。
有人说,湘云最后和贾宝玉走到了一起。这个推测不正确。1.史湘云不是宝玉的妻。
史湘云在四大家族还在兴旺发达的时候就出嫁了,她嫁给了一个才貌仙郎。这个才貌仙郎在前80回没有叙述。但是可以肯定,这个人绝对不是贾宝玉。
贾宝玉娶的妻子是薛宝钗,不是史湘云。
2.既然史湘云的第1个生命伴侣不是贾宝玉,那么史湘云丧夫后又再次出嫁了吗?这个出嫁的对象是贾宝玉吗?
不是!
史湘云新婚不久,丈夫就死了,湘云成为寡妇。
那时候,宝玉和宝钗是一家人,他不会娶绣湘云为妻。宝玉更不会纳湘云为妾。妻妾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妻是一家之女主人,妾是奴才。
湘云一个侯府的千金大小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自降身份,甘当妾室的。因此史湘云不会在守寡后,做了贾宝玉的妾。
史湘云不过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宝玉没有理由,没有责任陪着她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3.贾宝玉不愿意娶2个薛宝钗为妻。
薛宝钗经常劝贾宝玉努力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将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贾宝玉非常反感,骂薛宝钗是禄蠹。
史湘云也和薛宝钗一样,她也经常劝贾宝玉读书上进与那些官宦子弟或者为官做宰的人交往。
贾宝玉之所以不愿意和薛宝钗生活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不想整天听薛宝钗唠叨,不愿意被薛宝钗逼着走仕途经济之路。
贾宝玉终于鼓足勇气离开了薛宝钗,他就不会再娶史湘云。不会再继续听史湘云的唠叨,不愿意走史湘云给他指明的仕途经济之路。打死贾宝玉,他也不会娶史湘云为妻。他可不愿意才离狼窝,又入虎穴。
4.宝玉出家了,不会娶妻。
贾府败落之后,贾宝玉离开了薛宝钗。贾宝玉出家了。出家人不可能再次结婚。因此在四大家族败落之后,贾宝玉没有娶史湘云。
史湘云最后的结局就是孤苦伶仃,孑然一身。
史湘云,最后的伴侣是卫若兰吗?按照脂批,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
按照《乐中悲》的预言,史湘云没有和才貌仙郎白头偕老。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按照上文可知史湘云虽然婚姻美满,但是丈夫早逝。
史湘云的丈夫早逝,她就是一个寡妇。《红楼梦》中,死了丈夫的女人只有尤老娘改嫁了,其余的李纨,贾芸的娘,金荣的娘,薛姨妈等人都没有改嫁。越是出身高贵的人,越不改嫁。史湘云是侯爵府的大小姐,她是不会改嫁的。哪怕最后孤苦无依,她也会维护自己的高贵身份和自尊,她是不会改嫁的。因此得出结论:史湘云最后没有和任何人在一起,她孤独终老。
史湘云最后没有和任何人在一起,她孤独终老。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里史湘云最后跟谁在一起?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
史湘云嫁给了谁?曹雪芹刻意打谜团,读书人被脂砚斋误导,原文却早有答案,史湘云嫁给了冯紫英。冯紫英死后她一度流落到烟花巷,最后是与薛宝钗姐妹携手到老。
一,史湘云与卫若兰。
[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脂批很含糊,只说史湘云捡到的贾宝玉那只金麒麟,最后落到卫若兰手中,但据此就说史湘云与卫若兰是一对,就唐突了。
因为早在第二十六回,还有一条类似脂批。
[庚辰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笏叟。]
当时是冯紫英正式出场,畸笏叟批语可惜见不到“卫若兰射圃”那段文字,意思是那里才是冯紫英的正传,可惜见不到他的真正风采。
冯紫英随后请客,宴席上出现一个叫云儿的妓女,与史湘云同名。史湘云随后出场就大喜定亲了。说明二人才是一对。
反观卫若兰与史湘云毫无交集。
二,贾宝玉的金麒麟也不是指姻缘。
贾宝玉得了麒麟,本来要送给史湘云。林黛玉还因此不放心。谁知他竟然给丢了,还被史湘云捡到,表明麒麟从此与他无关。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说史湘云丈夫死后和贾宝玉走到一起是不对的。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贾宝玉和甄士隐一样,结局大彻大悟,想起前世故事出家而去,不可能还与史湘云再结姻缘?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对林黛玉说的那个变成大王八,去给做了一品夫人的林黛玉驮碑的誓言,就是指贾宝玉出家后,寻到远嫁海外的林黛玉墓前,守墓余生。君笺雅侃红楼之前早有论述,不多赘述。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拆解来看很简单。
“白首”代表姻缘,史湘云才订婚。而不是指携手到老的意思。
“双星”是指双麒麟送双子。史湘云婚后会生一对双胞胎儿子。
如此,史湘云的丈夫就呼之欲出了。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第一句“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完全对应“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喜乐悲愁]酒令更与史湘云[乐中悲]曲子内容契合。讲述恩爱夫妻丈夫早逝,妻子孤苦无依。
冯紫英请客,云儿与史湘云同名,也是日后之伏笔。
这么明显的曹雪芹伏笔,可比脂批更可靠了。
三,史湘云的最后结局。
原文还有三处伏笔。
第一回甄士隐解读《好了歌》: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第五十回,薛宝琴作《咏红梅花得花字》影射薛宝钗一生和结局。“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伏笔宝黛钗湘四人。第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落霞是史湘云,孤鹜借凫靥裘典故影射薛宝钗,“雪”也是薛宝钗。
说明史湘云晚年与薛宝钗姐妹携手度过。
综上,原文很多线索已经交代清楚了史湘云的姻缘和结局,大可不必揪着脂批演绎。您说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里史湘云最后跟谁在一起?是贾宝玉还是卫若兰?
答:实话实说,《红楼梦》小说,真的没看过,我一看个别条友的解释,我晕了,我真的不知道从哪说起,我还是忙别的吧,谢谢,谢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