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贾母的老公是有妾的,然而荣国府只有贾政三兄妹。

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

贾母能披荆斩棘,最后成为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杀伐决断的能力,应该从她很年轻时就显露出来。

任何一个家族顶级大boss,都不可能单凭贤德与慈悲这种菩萨心肠,就走上人生的高位。

贾母从做小媳妇时开始,就一定是一个有心机、有城府的姑娘。

贾母丈夫贾代善是第二代荣国公,这种出身于豪门的富二代公子哥,一定会有妾。

那么贾母会对贾代善的妾好吗……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一.调整与妾侍的关系,只是贾母生存中的一个小部分

当年的贾母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姑娘,她的能力比王熙凤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平衡、惮压妻妾关系,是一个合格的主母应该具备的能力。

比起荣国府贾母的身份足以匹配,她的母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贾母也是真正的贵族小姐。

贾母的母家给力,她有着天然的优越感,任何妾侍都无法在她面前张扬。

做一个合格的主母和当家的少奶奶,每天要面对很多事情。各种家务,还有繁琐的人情往来,都要当家少奶奶去考虑。

调整妻妾间的关系,只是贾母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荣国府这种家族,极讲究虚伪的体面与礼数。所以男子,宠妾灭妻这种事情不大可能发生。

自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贾母真孝心也好,打花胡哨也罢,只要能取得她婆婆的信任,认可她当家少奶奶的位置。她的地位在荣国府就是稳固的。

贾母只需要做稳的当家少奶奶的位置,那么荣国府的银钱出入就全部掌握在她的手中!

当贾母掌握了妾侍工资的分配权时,就能把她们拿捏得死死的!

所以贾母根本不需要用疾言厉色的方式,来在妾侍面前给自己立威。

从表面上看上去,贾母会是一个温和的主母。

“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

①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就是贾代善的妾侍。她们同样活到了老年,这足以证明贾母有容人之量。

②老姨奶奶们能活到老年,也足以说明贾母在生活和医疗方面,从未虐待过她们。所以她们才得以颐养天年。

③老姨奶奶们,不仅自己的生活能得到保障。荣国府也把一定的福利待遇,延续到老姨奶奶们的至亲身上。

老姨奶奶们家中出了白事,荣国府要依例赏银子。

那个字就值得仔细分析一下,敢用赏字,就说明这些老姨奶奶们地位都不高。如果她们的母家地位高是贵妾,荣国府就应该是走亲戚、人情往来,而绝对不敢称赏!

而这些老姨奶奶们,都用赏字说明她们的地位全不高!

此时,贾母的心机与盘算初露峥嵘……

二.妾地位不同、人品不同、贾母对待她们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①可能生下儿子的姬妾,贾母容不下。

小说《红楼梦》中,贾母有姓名有姓的孩子有三个:贾赦、贾政,贾敏。

贾代善有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他们全是嫡岀,都是贾母亲生!

这句话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贾代善一个庶子都没有。

贾代善的爵位会是由嫡长子继承,可财产却是由每个儿子平均分配。

贾代善姬妾众多,却没有庶子,贾母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于是,便有足够的理由去怀疑,贾母在其中使了某种手段。

古时母以子贵,生下儿子的姬妾地位最高。而这样的人,贾母是无论如何容不下,于是可能生下的儿子的姬妾,都悄悄地消失了……

②贵妾贾母容不下

最终能在荣国府活到老年的都是老姨奶奶们,这一句姨奶奶足以证明,她们的地位不高。

如果是正经二房,贾母是善大奶奶,二房就应该是善二奶奶,善三奶奶……这样排下去,而不绝对不会称为姨奶奶。

荣国府姨奶奶有怎样的出身?赵姨娘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姨娘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是奴婢,是个丫鬟出身。

而荣国府的正经二奶奶也有例子,就是尤二姐。

尤二姐,是宁国府贾珍的妻子尤氏继母带来的妹妹。尤二姐是正经良家女子,是寒门中的小姐。

而贾府的家风就是,赵姨娘可以在荣国府内卑贱地活着,而尤二姐则会被打击致死。

贾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赵姨娘作妖。

贾母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王熙凤用借刀杀人的方式,害死尤二姐。

这足以说明贾母对妾侍的态度,地位低的,对正妻无威胁的妾就可以活着,而对正妻有威胁的妾,只有死路一条,贾母毫不心疼。

③贾母能容下的,只有卑贱、但聪明拎得清的妾

贾母对于儿子贾赦的姬妾一贯表示鄙视,一个都不见。

贾母对于儿子贾政的妾侍赵姨娘,也从来不给任何脸面,可以直接啐在她的脸上。

贾母对于孙子贾琏的二房尤二姐,更是看完肉皮儿还要看脚,好一副主人挑选货物的气派!根本不给尤二姐留任何的脸面。

贾母唯一公开称赞过的妾侍,就是贾琏的妾平儿。

平儿就是拎得清的典型。平儿虽然是贾琏的通房,可对王熙凤一贯忠心耿耿。

为了避免王熙凤妒忌,平儿很少和贾琏在一起。

平儿善良、周到,无论在主人中,还是下人中,都有非常好的口碑。

平儿从来不敢想通过攀上男主人爬上位,她是由王熙凤做主,送给贾琏做通房丫头的。

成为男主人妾之后,平儿同样谨言慎行,对男主人服侍周到,对女主人忠心耿耿。

平儿也绝对不敢背着王熙凤,就跟贾琏怀上孩子。

为妾也只有像平儿一样,才会最终被女主人容下。

媳妇辈、孙媳妇儿辈,走过的路都是贾母曾经走过的。贾母深知一个不安分的妾侍,会使家宅不宁。

所以贾母可以任由王夫人去打压赵姨娘;也可以由着李纨,在贾珠病逝之后将他的妾待全部赶出去;还可以看着王熙凤,拉着秋桐,打垮了尤二姐,而不吱一声。

如果贾代善的妾,不敢生孩子,再加上地位低下,懂得夹着尾巴做人。那么贾母也会乐于做一个宽厚的主母,给她们不错的物质生活,养着她们一辈子,换一个贤良的名声。

但对妾侍好,就真的谈不上了!贾母始终是高高在上的主人,而妾侍是卑贱的奴婢,云泥之别。

君看《红楼梦》中描写的大宴、小宴无数,却不曾出现一个老姨奶奶……

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贾母是个智慧的女人,她到了老年,性格还那么爽快,说明在感情上并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但在那个社会,夫妻感情再好,也会有姬妾的,比如王熙凤,那样大的一个醋坛子,仍然为了贤名儿给贾琏抬了通房。贾母那样一个智慧的人,当然也不会独树一帜。

贾母如何对丈夫的妾,书中并没有说,但是通过她如何对待其他人的妾,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星半点的。

第四十四回,王熙凤撞破贾琏奸情,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平儿出气,贾母问也不问,便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后来李纨替平儿辩白了几句,她又吩咐琥珀:“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可见,贾母对待"姬妾"基本上是理智的,不会一味打压。第四十六回,贾母在评论大儿子贾赦时,再次体现了她对待姬妾的态度。

邢夫人为丈夫贾赦,要纳鸳鸯为妾,贾母责备邢夫人:"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慧也太过了!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怕他,劝两句都使不得,还由着哪憷弦远?"可见,如果有法子,贾母是不愿意儿子纳妾的。只是封建礼法如此,社会制度如此,她也没有办法。

一直觉得,贾母是具有反封建意识的,她对戏曲的一反平常观点的另类解说,她对宝玉与女孩子们的相处模式,她对生活磨难的豁达和坦然,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因此,我认为贾母对待丈夫的妾应该不会如王熙凤那样过分打压,弄死或者弄残。也不会如王夫人那样,不理不问,任其恶性发展,而是对她们或宽或严,松弛有度,当然啦,妾是与自己争宠的女人,能用平常心对待就不错了,好应该是说不上的。

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红楼梦》中的贾母表面上看起来,每天和孙子孙女们吃喝玩乐,万事不管的老太太,实际上她是一个头脑睿智,心思机密,博闻广识,生活又有品味的老人。她从嫁入贾家做重孙媳妇,到自己也有了重孙媳妇,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看破了人情世故,没有什么是她没见过的。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贾府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很多大事的实际决策者,她年轻的时候对自己丈夫的妾,究竟是什么态度呢?

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到这一点,但我们还是从一些具体事件的蛛丝马迹中,看出了一些端倪来。书中开篇冷子兴说林黛玉的母亲贾敏“老一辈的姐妹中,这一个极小的,也没了”,这说明贾敏是有姐姐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两府一起算的是大排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排行,比如东府玉字辈有贾珍珍大爷,西府还有贾珠珠大爷,这样我们可以推定,贾母的丈夫贾代善应该是有庶出女儿的,能允许姨娘生孩子 ,还不止一个,说明贾母对她们并不严苛。

再则,探春管家的时候,因为赵姨娘的兄弟死了,要领治丧银子,查了旧账,发现有六个老姨奶奶家里死了人,分别根据实际情况赏了银子。六个,比贾政的姨娘多多了。而且这一点,探春是有印象的,探春才十几岁,她有印象,说明事情发生时间并不是很久远,而我们都知道,贾母很早就守寡了,在贾代善死后,贾母的儿子当了家,所以对那些老姨奶奶,贾母是有绝对处置权的,在丈夫死后还能安抚小妾的娘家人,做到如此地步。所以管中窥豹,我们是能判断出贾母年轻时候对丈夫的妾应该还是不错的。

另外,我们从贾母对儿孙们小妾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就算谈不上喜欢,但还是很宽容的,也没有什么格外的偏见和打压,例如三姑娘探春就是妾所生,但她一样很喜欢。

其实,还有一点最明显的佐证,我们都知道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有几房姬妾的,而林黛玉对贾宝玉身边的袭人,晴雯也并无偏见,嫉妒。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经贾母教育长大的贾敏,和自小生活在她身边的林黛玉,对姨娘姬妾都比较宽容,她们身为大家贵族千金,有着高度的自信和矜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们只是把妾当着伺候丈夫的下人,解闷的玩意儿,就算分薄了丈夫的恩爱,不会真正的喜欢,最起码还是很宽容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贾母的态度。

当然,我们不可忽略的是,书中荣国府的两位老爷都是贾母所生,并没有一个庶出的儿子,能让妾生下女儿,只是多添了一份嫁妆,又能展示自己的贤良大度,却没有妾能生出可以分家产的庶子,这可见贾母的手段高超,却又不表于行色,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贾母是一个自信,乐观的人,她对贾代善的妾不会差。

贾母知道贾代善最爱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小妾,小妾即使再得宠,也越不过自己这个正室——诰命夫人。

冷子兴说贾敏有四个姐妹,她是最小的。这说明贾府一共有四个女孩子,其他三个女孩子中有宁国府的女儿,也应该至少有一个是贾代善庶出的女儿。这说明,贾母对小妾是宽容的。

赵姨娘和探春因为赵国基的事大闹时,就查以前老姨奶奶的旧例。这些老姨奶奶有家生子,也有外头的。

过年时,老姨奶奶也进来和贾母请安闲聊。

贾母对小妾的态度,也影响贾敏和黛玉对小妾的态度,她们都对自己和丈夫有自信,因此对小妾都很大度。林如海有几房小妾,黛玉对和宝玉有肌肤之亲的袭人丝毫也不嫉妒。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润杨的红楼笔记!

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红楼梦》贾母的丈夫贾代善有纳妾的。第五十五回,探春理家时,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需要赏赐丧葬费。探春要旧账看,要参考老太太房里姨娘们赏银的数量。文中写了贾代善的妾不止一个,最少有六个: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

那么,年轻时的贾母对丈夫的小妾会怎样呢?会好吗?小说中没有写到,我们可以推测一下。

贾母是金陵史侯家的嫡出女儿,聪明,睿智,用她自己的话说,当年比凤姐还来得呢!她情商高,能很好地处理好家庭关系,她对丈夫的小妾们不会很亲,但也不会差,应该中规中矩,符合大家的规范。

当时的婚姻制度,贾母阻止不了丈夫纳妾。既来之,则安之。

封建社会是男权制度,婚姻制度偏于男性,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只要条件允许,男人可以纳多个小妾。

《红楼梦》中贾府的男人都是有姬妾的,特别是贾赦和贾珍,文中写到但凡有人造访,都是一群姬妾迎出来。

黛玉初到京城去拜见贾赦,文中写“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王熙凤去宁国府做客,文中写“早有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之妻秦氏婆媳两个,引了多少姬妾丫鬟媳妇等接出仪门。”

在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时,贾母曾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

贾母明白男人的劣根性,“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既然明白这个道理,聪明的贾母肯定不会以一己之力来对抗约定俗成的事,那只能接受。

封建女德对妻子贤惠的判定标准之一是帮丈夫纳妾。

封建道德不顾人的本性,还要要求妻子给丈夫纳妾。

邢夫人为了讨好贾赦,就亲自出面“说媒”,劝说鸳鸯嫁给贾赦为妾。

王熙凤如此强势,为了不落人口舌,还强忍妒忌,把陪嫁丫头平儿给了丈夫做通房丫头。王熙凤带尤二姐进贾府时,王夫人还很欣慰。作为凤姐的亲姑姑,王夫人一直担心凤姐善妒,风评不好。

女德要求正室妻子要有容人之量。贾母不管喜不喜欢小妾们,她都要做出宽容大度的样子,所以她会善待她们。

嫡庶有别,小妾们威胁不了贾母,贾母尽可不必耗费精力对付她们。

封建婚姻制度虽然保障男人利益,但同时也保障了正室妻子的权益。嫡庶制度非常严格,嫡妻地位远远高于小妾。丈夫也要保障妻子的地位,宠妾灭妻是大罪。嫡庶有别,不管丈夫宠爱哪个小妾,都撼动不了贾母的地位。

贾母自有驭人之术,她会恩威并施,把小妾们管理得规规矩矩。她不会像王熙凤那样对小妾们赶尽杀绝,给人留下口实。

从旧账看当时给小妾们亲属丧葬的赏银,可知贾母对小妾们还是比较厚道的。

贾代善为什么没有庶子

文中写到荣国府只有嫡出的贾赦兄妹三人,贾代善没有庶子,未免让人浮想联翩,觉得贾母有可能采取卑劣的手段阻止了小妾的生育。

我却不这样认为。贾母的段位不会这么低级,犯这么浅显的错误,授人以柄。

小说中没有提到贾代善的庶子,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一,贾代善有庶子,但分出去另住,文中没有写到。第七十五回,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外头老爷”。晚辈们按常例孝敬贾母菜:

鸳鸯指着那几样菜介绍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

这个“外头老爷”没有说明是谁,也有可能是庶子之一。

二,小妾们没有生育,也不一定是贾母阻止,贾代善也可能不愿意小妾们生育。

贾母是笑到最后的享福人。既然没有爱情,那就要实惠的婚姻吧!

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贾母年轻时,对自己丈夫的妾好吗?

  贾母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就是那个安坐在荣国府享福的老太太,吃着想吃的,穿着想穿的,溺爱着自己想溺爱的孩子,似乎她想怎么就怎么样,她就是荣国府贾氏一门的老祖宗,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得见她年轻时的战斗经历?

  贾母年轻的时候,应该是比湘云多一些安静稳重,比黛玉多一些圆滑讨好,在长辈那里,既能象凤姐一样俏皮又恰到好处,又比宝钗少一些做作的痕迹,比王夫人管家厉害,却不苛刻,多一些通融,想必是那样的孙子媳妇吧。

  管家是一件难事,因为内宅的事情就是千头万绪。王熙凤理家时就是这么个样子,生生地把自己累得重病缠身。关于女人,贾母怎么看的呢?贾琏偷吃,王熙凤闹得满城风雨,贾母笑着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在贾母眼里,丈夫与别的女人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什么要紧的。

  别说偷吃的,就是妾也没什么,妾不过就是妾,高级奴才而已,大家族里都有,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屋里放着的,外头买来的,都可以在丈夫身边,该有的体面是有的,比如有两个小丫头侍候着,比如一个月放二两银子。家里的丧银,统统二十两,但是这里面又得分情况,表现好一些的,给四十两;感情好一些的,又是隔省的,外加给六十两车马费,给一百两;要现买葬地的,外加二十两,得六十两……很明显,这么处理,人家只有感恩的份,因为该给的体面,都给了。做人姨娘的,不就图个吃穿受用,还外带父母尊荣嘛。在贾母这里,也就到此为止了,要想生个孩子傍傍身,对不起,那不能有。

  所以题主问,对丈夫的妾好不好,其实就是这样了。要说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就是个玩物,和阿猫阿狗一样的,犯得着巴心巴肺吗?要说不好,贾母做得四角俱全,大家都体面。其实年轻时候的贾母要面对的,从来都不是宅子里那七个八个十来个的姨奶奶,关起门来,那些人随便整,真正的威胁,真正要紧的是来自于贾府之外。

  姨奶奶再狡诈,一个正室的身份压下去,谁敢?家里的管家媳妇再难缠,主子奶奶的款一摆,敢吗?但是宫里的太监一来,贾母这样的身份,还是不够看的。任你多大的诰命品级,太监们吱一声,乖乖地陪上笑脸,哪怕当时正悲痛万分。

  别的不看,咱就看看贾代善临终前后几年的事。东府里出了个贾敬,成了进士,这边贾赦虽然不读书,但爵位跑不了,贾政拼了小命,认真读书,争取也考个举人中个进士,延续贾门风光,可是皇帝老儿一高兴,让贾赦袭官,贾政恩荫了个主事——贾赦袭官是好事,让贾政恩荫个芝麻大的官职是几个意思?贾政真的就考不上?虽然贾政不是什么天才,可穷其一生,未必不能考中,中举的恩荫的,前程是冰火两重天。但是一道圣旨下来,考上考不上的,都这样了,贾政的、贾府的通天之路,就这么被卡住了。他们还得叩谢天恩,贾政放下应考的书,老老实实地走官场,多年后,终于爬上了员外郎的位置——这是贾政一生的隐痛,所以,他才会往死里逼两个儿子读书。

  精明如贾母,看不出这里的政治考量吗?可是,看得出来又怎么样?贾府的招牌,皇家也还需要,贾府不能倒,所以后来,元春被提进了宫,放在那摆着,但就是不升,贾府的招牌也继续让他们挂着,官也不升,任你再勤恳,再想辙,什么联姻啊,什么站队啊,都不动,似乎风雨不动安如山!

  真的安吗?不安。

  贾敬炼丹,贾赦贪玩,贾政苦苦挣扎,后来贾珍高乐,贾珠早死,贾宝玉成交际花(对不起,忽然想起这个词),贾家男丁再无好出路,安什么?家里小妾争风吃醋的事情算什么呢?

  家宅的安定与否,与家里有几房小妾,小妾是否争宠,她要不要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这些从来都没什么关系。真正决定贾家未来,决定嫡母位置的,在外其实是朝廷的刀,能决定家族的起起落落,在内则是子孙,子孙肖,则家荣,子孙不肖,则家败,这一点,贾母早就看透了。她和小妾间,某种程度上,是战友,她们捆绑在一起,要在贾府这艘大船的潮起潮落里,度过无数的危机,只有幸存下来,挺住才是胜利,什么争不争宠,感情不感情的,活着才是王道!(文/宛如清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