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真宠赵姨娘吗?

贾政的眼里,赵姨娘其实算不得什么。不过就是一个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人罢了。宠这个字眼,赵姨娘真的不配用!

一.贾政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贾政是荣国府上一辈儿的凤凰,在他的少年时代,也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那个时候贾母的心耳神意,也会集中在贾政身上,就一如现在的王夫人对贾宝玉。

荣国府在教育儿子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棍棒教育,不给儿子留自尊。

贾赦和贾政在年幼之时,都受到他们父亲的严厉教育。

就如赖妈妈说的:

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

1.贾赦和贾政从小都受到他们父亲的棍棒教育,但最后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2.贾赦这位大老爷,个性强,在父亲的高压下依然保持了自我的性格。时间一长,长辈们认为孺子不可教也就不去管他了。

3.而贾政不一样,他的性格相对绵软,更容易为亲情妥协。

时间一长,他会在长辈面前装成长辈们想看到的样子。严谨恭肃、端正自持、酷爱读书。

4.此时贾政骨子里诗酒放诞的性格,被人为地,生硬地压了下去。

时间一久,贾政在长辈面前根本不敢反抗。

贾政这种男人会喜欢红袖添香,能同他作诗、对联,行酒令的姑娘。

贾政会喜欢仰慕他的才华,在他耳边软语温存的姑娘。

贾政会喜欢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灵动十足的姑娘。

倘或《知否》中林噙霜配给贾政,那真是佳偶天成。

但这样的女子在贾府长辈的眼里,就是妖精一样的女人,会耽误贾政求学上进,断断不能留。

时间一长,贾政真心喜欢的那种女子,他也不敢留在身边。

贾母为贾政挑的房里人,一定会模样好,因为那是豪门公府的体面。一定会精于针黹女红,那是女子德行的体现。

至于贾政的精神世界,贾母不会去管。

贾母为贾政选择了王夫人为正妻。

四大家族联络有亲,必然是利益的交换。

王家也是武荫出身,但并不像贾府一样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王家的姑娘都不通诗书,王熙凤甚至不识字。

贾政同王夫人之间情趣完全不相同,他们只能是相敬如宾。

贾政就像一个演员,每天戴着面具生活,面具戴久了他会累。

这时谁能让他卸下这份伪装,卸下这份担子,谁能让他轻松,他就会喜欢同谁在一起。

碰巧赵姨娘就是这种女人。

在贾政面前,赵姨娘会千方百计的去讨好。

贾政不必为赵姨娘花时间,花精力,费感情。

所以,赵姨娘也永远不会受到重视。

在贾政的眼中,就算赵姨娘为他生儿育女,她的儿子也完全不能同嫡子相提并论。

在贾政眼中,他同赵姨娘的亲生儿子贾环人物猥琐,举止荒疏。

贾政时常痛打宝玉,那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

这份感情他从未给过庶子贾环!

二.贾政的空闲时光给了谁

倘或一个男子宠爱一个女人,一定会花大把的时间和她在一起。

可贾政并不是这样的人!

贾政“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闲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

当贾政不上班的时候,他把大把的时间都给了清客相公。

同詹光、单聘仁、程日兴、卜固俢这些人一起谈天说地。

这些人能同贾政在一起说些什么?

还不是奉承的着贾政,贾政想听什么他们就聊什么。

诗词歌赋,古籍名画……这些在少年时光,贾政不能碰的东西,他如今都要补回来。

赵姨娘是一个粗俗的女人,这些东西赵姨娘是一点都不懂的。

如果贾政真的对赵姨娘有情,那么教她读书认字,也是一种情趣。

据说清朝刘墉的几个小妾均善书法,模仿刘墉的字体能以假乱真。

这才是名士与妾室之间的风流韵事,才能体现出,这些小妾们得到主人的几分宠爱!

可惜贾政,半点心思也没有花在赵姨娘身上。

三.赵姨娘的卑微

赵姨娘在荣国府是一个无比卑微的存在。

《知否》中的盛紘宠爱妾室林噙霜,怕林噙霜的日子过得不好,又给铺子又给地契,只为林噙霜能在盛家有尊严地活着。

可贾政为赵姨娘做过什么?

什么也没做过。

赵姨娘有儿有女,却还是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一点儿都不多。

贾府的分例,到了赵姨娘手里都是最差的。

王熙凤身为晚辈,敢隔着窗子痛斥赵姨娘。

芳官这样的怡红院中三等丫鬟,也敢和赵姨娘打架。

这一切都说明了,赵姨娘在贾政心目中没有地位。

贾政50岁左右,这时的他要保持自己端正的形象,长辈的尊严。他不会像贾赦一样再去纳妾。

而赵姨娘大概只有30出头,她年轻漂亮。对贾政这位男性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赵姨娘粗俗卑微,在贾政面前毫无地位:

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

1.窗屉不曾扣好这点子小事,赵姨娘也不敢打发丫鬟去做,而是要自己领着丫鬟去做,可见她就是个半主半奴的地位。

2.贾政也习惯了赵姨娘对他奴婢般的服侍,丝毫不会觉得赵姨娘这么做有任何不妥。

如果是王夫人,会自己去扣窗屉吗?绝对不会。

3.夜阑人静,风高霜重,贾政对赵姨娘可无半点怜香惜玉之心!

贾政常到赵姨娘处,只因在她面前可以放松,完全做他自己。

王夫人为人木讷,缺乏生活情趣。同贾政除了聊家务、聊宝玉之外,恐怕也说不上什么话。

而赵姨娘不同,她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儿也都知道。

荣国府上上下下的八卦新闻,贾政都能从赵姨娘的口中得知。

这种事情贾政从来不会主动问,但若是主动跟他说,他未必不爱听。

贾政根本就不宠赵姨娘。

赵姨娘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俗气,在贾政的眼中她就如一碗狗肉汤。永远不能上席面,但偶尔解解馋,味道还是不错的。

贾政真宠赵姨娘吗?

贾政对赵姨娘谈不上宠,但是他们多年相伴又生儿育女肯定是有深厚感情的,但是要说真爱肯定也谈不上,我的理解是:贾政对赵姨娘的维护更像是对王夫人的一种报复。

带着面具生活的贾政,骨子里是个诗酒放诞的风流贵公子

贾政是《红楼梦》里荣国府最靠谱,最正经的男人了,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很多人说他“假正经”,其实也很恰当。

可是他又是个非常可怜的男人,我们看到的贾政并不是真正的贾政,而是一个带着面具的贾政。别看他整天吹胡子瞪眼严肃端正的模样,其实他是个善良温和,有礼有节的人,《红楼梦》里的男人除了宝玉,数他哭的次数最多了。

贾政骨子里是个诗酒放诞的风流公子,文艺青年,然后在他爷爷、他爹、他娘多年的严格管教下,他变成了一个端正严肃,古板教条的封建老父亲。参照贾母所说的“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以及赖嬷嬷所说的“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

而且他老婆王夫人对贾政管的很严,而且是个最讨厌“狐狸精”的端方主母。

在宝玉出生之前,王夫人严格控制贾政纳妾以及和小老婆们的性生活,导致文艺青年贾政压抑憋屈的跟古板、无趣的老婆王夫人过了近二十年近似于一夫一妻的生活。

就算我们现代人虽然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还有什么七年之痒之类,中年出轨更是比比皆是。

对于公府贵公子、文艺青年贾政来说,这简直是近似于苦行僧式的生活呀!真的挺惨的了。

那个毫无存在感的周姨娘只是个摆设,大概率是王夫人用来充面子的陪嫁丫鬟变姨娘,参考平儿和贾琏一年一两次同房的频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直到,凤凰宝贝宝玉出生了,贾政终于完成了王夫人期望的生育指标。

拥有两子一女的而王夫人主母地位再也不能撼动,然后贾政终于解锁了新的权限——可以找一个新的小老婆啦。

这对贾政来说,简直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好事!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找了身边最漂亮的丫鬟——赵氏,没错就是赵姨娘,然后迅速的生了一个女儿,又生了一个儿子。

虽然这个家生女儿出身的赵姨娘没什么文化,也上不得台面,但是她年轻又漂亮呀!

王夫人娘家实力强大,贾政势弱且有求于人,所以怕老婆

贾政的嫡妻是王夫人,一个长相普通、刻板教条,文化水平低,毫无趣味可言的女人。我要是贾政我也不会喜欢她的,

但是要命的是这个老婆她娘家实力强大,兄弟、哥哥都做官,有实权,祖上也是伯爵,父亲一代还干的是外交外贸,家里特别有钱,简直是又富又贵,有钱有势。

对比一下自己家虽然门第也不差,但是自己也没个功名,官职不过是个五品闲职,还是皇帝随手给的赠品,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跟老婆要强,毕竟还有很多事情办不了,需要求大舅哥帮忙不是?

比如贾雨村谋取复职的事情,虽然是贾政一力操办的,但是如果没有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面子恐怕很难这么快搞定。这一点贾雨村就特别清楚,所以他在搞定了“葫芦案”之后光速的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贾政,另一封给王子腾。

贾政被老婆压制,还要被老婆的娘家压制,憋屈!但是,还能咋办呢?只能忍着!

所以我们看到的书中贾政和王夫人的相处模式是非常客气的,简直是相敬如宾的典范了,因为王夫人也的确是没有错处,又诞育子嗣,劳苦功高,贾政对她再不满意也要给足她嫡妻的面子。

在加上王子腾和元春的关系,贾政根本对王夫人一句重话都没有。就算知道了王夫人早早的给宝玉安排了屋里人,他都一句话也没有。

我知道古代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但是像贾政和王夫人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现实的,因为王夫人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礼教约束,并没有一点点冒犯贾政。相反,她出嫁从夫,不仅孝顺公婆,管理家务,还生儿育女,给贾政主动添了一个小妾周姨娘。

她不过是在她主母的职权范围内,劝谏老公不要沉迷女色,保养身体,贾政这怎么能在妻子面前丢了体面,当然是要表现出自己比王夫人更端方严肃了。

或者从小妾方面下手,王夫人翻脸骂人多么粗俗狠毒我们在她骂晴雯的时候都是见识过的。

所以,她如果让周姨娘自己有点眼色,不要做勾引老爷的狐狸精,周姨娘还不得吓得连贾政的面儿都不敢多见,更别提同房了。

所以很简单,王夫人她根本就不用冒犯贾政,她就完全可以达到她想要的效果了。

至于贾政,他本来也不是贾琏贾珍那样的皮肤淫滥之辈,也不是贾赦那样从小被宠的无法无天的巨婴。他是一个善良又有底线的人,他当然可以端起丈夫的架子给王夫人一点颜色瞧瞧,可问题是王夫人没有错处,他不是那种强词夺理的人呐!

你看他劝贾珍别买那么贵的棺材板也好,劝贾赦别让迎春加孙家也好,都没人搭理他,就是因为他平时性情温和,自身官职又小,说话没力度嘛。

贾政他从小是一个因为大哥被教育失败,然后被父母严格管教长大的乖宝宝,小时候的孩子天性中的淘气顽皮,也都被他爹贾代善打没了。他已经完全接受了封建礼教那一套,甘心做礼教的奴隶和卫道士。

只不过他骨子里还是那个诗酒放诞的风流公子性情,在自己当家做主之后,虽然严格要求子孙,但是自己却可以在有限范围内放纵一下。没有红颜知己没关系,还有诗书寄情,要不然他养那一群清客是干啥用的?整天在家里讨论工部的公文怎么写吗?

当然不是啦,那些清客相公是贾政花钱请来的幕僚,主要作用是在家陪他吟诗作对,给他拍马屁,戴高帽子,哄他开心用的。副作用才是写写公文,当当狗头军师。

所以贾政除了上班之外,只要在家基本是在书房和这帮清客在一起,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心情好啊,众星捧月的感觉爽啊,这才是公府豪门的气派呀,完全可以把什么王家、什么王夫人,什么礼教都抛到脑后。

同时被他暂时抛到脑后的还有赵姨娘,如果赵姨娘真的深受贾政宠爱,贾政就算白天不去跟她多么亲密,但是见个面,聊聊天总是可以的。看看人家贾赦的一群小老婆天天围着他团团转。

很遗憾,贾政并没有,可见赵姨娘带给他的快乐,远远比不上诗书和清客的马屁。

贾政能看上赵姨娘,是因为他是个男人,爱美色、爱面子本性如此

贾政是个文艺青年没错,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文艺青年都很有水平的,贾政的水平可能就比较一般。

当年他差一点就参加科举,然后皇帝随手赠送了个官职,就彻底绝了他这门心思,他意难平啊,不甘心呀,但是同样也要忍着,憋着,还要叩谢皇恩。

其实说实话,贾政这个人资质平庸,就是科考也未必能考上,所以他真的应该感谢被皇帝安排。因为就是这个五品官,他当得也是没滋没味的,上班的时候很呆,也不懂人际交往,下了班就回家。平时也没见他搞搞人际交往啥的。

后来皇帝放他去外任,他也干的不咋滴。续书中还被下属给狠狠坑了一把。足见他资质平庸,能力一般,总而言之:不太聪明的亚子。

当然,不会做官,并不代表他不能继续做一个文艺青年,虽然他这样自命清高的人是不可能与赵姨娘这种庸俗的女人同流合污的谈情说爱,但是人家赵姨娘年轻漂亮呀!看看探春的美貌,可见赵姨娘不丑。至于贾环的猥琐,那是边缘人典型气质,全书也没说贾环长得丑陋吧?

贾政他再怎么清高,或者端方,他也是一个男人,而是是个被压制了很多年的男人。

所以他选择了赵姨娘实在不足为奇,而且我们看到的赵姨娘傻不拉几、倒三不着两的,但是她在贾政面前肯定不是这样的。

通过那一次赵姨娘帮她兄弟要丧葬银子,探春给她看账本一事,我们可以知道赵姨娘她居然是认识字的,应该是贾政教她的。

能让贾政心甘情愿和她连生两个孩子,三十多岁了还能留住贾政的人,让贾政手把手教她读书写字,赵姨娘肯定不会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彪,这么蠢。至少在贾政面前,她就算不是一朵解语花,也是一个温柔小意,体贴温情的女人,因为贾政是她唯一的依靠,也是她一双儿女的依靠。

赵姨娘这个女人我之前专门分析过,她虽然不怎么聪明,但大概也是在装疯卖傻,她是为了在王夫人手底下求生存,给自己的儿女求前程。

而她对贾政自然更是充满了依赖和崇拜,就像尤二姐对贾琏那样,这才是真正的以夫为天。那么贾政看看身边的赵姨娘,虽然俗气了些,但是也温柔体贴,也生儿育女。

至少比更年期的泥塑木胎一般的王夫人强了一万倍,最重要的是他能在赵姨娘这里找回做男人、做丈夫的尊严和体面。

赵姨娘虽然不会吟诗作对,当贾政的红颜知己,但是她心思细密,能说会道的,府里大小的事儿她就没有不知道的,贾政从她这里可以听到很多他不可能知道,王夫人也不可能告诉他的事情,相当于一个生活小秘书了。

所以,还要什么自行车呀,贾政对赵姨娘并不算宠爱,但也有真感情,所以才会在贾母发难的时候,维护赵姨娘。

而且贾政整天睡在赵姨娘房里,王夫人就肯定不痛快呀,王夫人不痛快,贾政就开心了,想想自己之前那苦行僧式的十来年,现在宁愿选择出身卑微,粗俗颠倒的赵姨娘睡一起,也不愿选择出身高贵、端庄持重的嫡妻王夫人,这也算是他对王夫人的一种报复吧。

末了,不得不说,虽然王夫人很讨厌,但是贾政有点渣。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贾政真宠赵姨娘吗?

贾政是贾府里的大家长,他一直都要保持一个刻板和严肃的样子,所以对于贾政的印象一直都是比较古板的样子,众人对于他喜欢赵姨娘这件事也特别难以理解,赵姨娘愚笨和贾政的固有形象差太多,所以很多人都会在想贾政是真的宠爱赵姨娘吗?答案是肯定的,贾政既许赵姨娘以偏爱,并且愿尽余生之慷慨。

第一,贾政对赵姨娘各处的维护

贾政对宝玉虽然很凶但是他却是一个绝对的孝子,贾母发话他无不听从,可是唯独在赵姨娘身上是例外。

赵姨娘和马道婆合伙要用巫术害死宝玉,赵姨娘看到重病的宝玉按耐不住心里的喜悦,竟然对贾母说出要赶快为宝玉准备后事的话,贾母本来就为宝玉担心这下可好,贾母直接把气都撒到赵姨娘身上,此时贾政却主动让赵姨娘退下,自己再贾母身边打圆场。

一面骂,一面哭.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自己上来委婉解劝.

贾政这样不听贾母的话的时刻是很少见的,可是他对赵姨娘的喜欢让他不忍心看她受委屈。如果不爱何以体谅和维护至此。

赵姨娘整日在大观园无事生非、没事找事,不是想着害宝玉,就是和小丫头们打架胡闹,诸此众众的事儿不在少数,但是王夫人却对赵姨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斥责和惩罚她。如果不是“打狗也要看主人”,王夫人如何会对赵姨娘手下留情。

贾府对于姨娘们的月例并不算高,就是二两银子一吊钱,赵姨娘比周姨娘好的地方在乎对了贾环的月例花费,但是面对日常的用度和娘家人的盘剥依旧不够。但是赵姨娘依旧生活的很潇洒和惬意,她敢给马道婆500两银子的欠条,这些底气都是贾政给她的。贾政对于她额外的贴补也是不少的,愿意为你花钱的人不一定爱你,但是不愿意为你花钱的人一定不爱你。

第二,贾政对赵姨娘的最好的礼物是孩子

贾政并不是一个好色的人,在众人都三妻四妾的时代他只有王夫人一个妻子,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位小妾,除此之外再无他人。贾政对周姨娘平平,对王夫人只是相敬如宾,可是他和赵姨娘却有了两个孩子而且他对赵姨娘的喜欢并未减少。

在古代小妾不过是主人生儿育女的工具,可是贾政却一直都对赵姨娘很好,他晚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宿在赵姨娘屋里。初见欢,不如久处不厌,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小妾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的依靠。在当时男孩子长大了都是可以成家立业,从家里分出去自立门户的,如果王夫人许可赵姨娘就可以跟着贾环去过活了,那么赵姨娘以后的日子就可以享福了。

而且赵姨娘一直都可以自己教养贾环,如果不是贾政的默许,那么赵姨娘的孩子一个都不可能留在她身边,正是贾政的偏爱让她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长大。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贾政如果对赵姨娘不是爱,何以生下两个孩子,还让赵姨娘独立教养贾环长大。也是因为孩子的存在,赵姨娘在贾府有了名分和地位。孩子,是贾政给予赵姨娘最好的礼物。

第三,贾政喜欢赵姨娘带给他的人间烟火

贾政为何会喜欢赵姨娘,我想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那就是赵姨娘带给了贾政最平凡的感动——人间烟火气。

贾政每天面对不喜欢的公务,严肃沉默的家族,诸此种种都在压抑当年那个诗酒风流的他,他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人。可是赵姨娘的这个粗俗简单的女子却让他的生活热闹起来。

在赵姨娘面前贾政不用端着,他也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他可以不优秀也可以粗俗,反正就是有一个角落可以卸下所有的包袱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赵姨娘在贾政面前也不一定全如外人面前那般无理取闹,她的温柔和依赖也是贾政的满足感,所以她带给贾政才是最真实的生活,这也是贾政喜欢她的原因。

总得来说,虽然看似不可思议但是贾政是真的宠爱赵姨娘,这种喜欢没有任何人的逼迫和安排,只是发于心践于行,贾政对赵姨娘的爱是保护、照顾和依靠,是一起养育孩子一起简单的生活,赵姨娘给了贾政最平凡的生活,她也是贾政心里最心安的角落。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贾政真宠赵姨娘吗?

我认为贾政并不宠赵姨娘。

贾政和赵姨娘的交集中,看不出赵姨娘受宠。

小说描写贾政是“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闲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他和家人,特别是女眷,相处的时间很少。平时他都是威严大过温情的。

小说中贾政和赵姨娘有两次交集,不少读者认为可以从中看出贾政宠爱赵姨娘,我则认为不然。

第一次,贾宝玉被魇,赵姨娘心中趁愿,不由自主地就表现出来了。她对老太太说,宝玉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结果被老太太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了一顿。贾政喝退了赵姨娘。

这里贾政喝退赵姨娘,可以理解为贾政护着赵姨娘,以免被老太太惩罚。但我认为贾政就是恼赵姨娘气着了老太太,才赶紧喝退她。

老太太心疼宝玉,念叨着:“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象个避猫鼠儿?”这话就是在埋怨贾政了。文中写“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贾政难过的是宝玉病危,老太太伤心,懊恼平日里逼宝玉太甚。

第二次贾政和赵姨娘在一处,是在第七十二回,赵姨娘伺候贾政睡觉。有读者认为贾政在赵姨娘处睡,是独宠赵姨娘的表现。

但这只是故事情节需要,赵姨娘向贾政求将彩霞给贾环为妾,才写到贾政在赵姨娘那里。平时贾政是不是经常在赵姨娘那里安歇,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到。

而且赵姨娘的请求贾政也没有答应。

从众人对赵姨娘的态度中,看得出赵姨娘不受宠。

论理,赵姨娘是贾政的妾,且生了一儿一女,怎么样也是半个主子,但她的待遇还比不上大丫鬟们。

马道婆向赵姨娘要鞋面,她手里连块像样的碎缎子都没有。

自己月钱不多,丫头的月钱还被减半,王熙凤还骂她不配使两三个丫头。

赵姨娘向女儿探春说自己像熬油似的,把自己的境遇形容的非常形象。

家里上上下下对她的态度,说明了赵姨娘极不受宠。

王熙凤一个小辈就敢呵斥她,她吓得一声不敢吭。就连凤姐身边的通房丫头平儿,赵姨娘都怵三分。

她在和探春胡搅蛮缠时,平儿来了。一听到平儿来了,她才把口止住,忙陪笑让坐,又忙问:“你奶奶好些?我正要瞧去,就只没得空儿。”

亲生女儿探春亲嫡母远亲母。

地位最低的小戏子芳官敢和她干仗,还骂她是奴才:“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

就因为不受宠,才处处不体面呢!

贾政真宠赵姨娘吗?

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多少是有些,但也谈不上有多爱,赵姨娘年轻貌美,应该是能满足贾政的生理需求。赵姨娘的经济很差,有一段是写她对马道婆诉说艰苦,连像样的鞋布都拿不出,对比一下贾链私娶尤二姐,给了尤二姐多少细软家私。还有一回写到王熙凤提着嗓子骂她,如果贾政真的宠爱她,那王熙凤骂她就是骂贾政,在贾府这个登记森严的地方,贾母身边的丫鬟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贾母,更何况是贾政枕边人。从以上细节能看出贾政并没有多宠爱她,毕竟两子在手,底气能比周姨娘强一些。从她的弟弟赵国基之死赏银可以看出,赵姨娘是贾府的贾生子奴才,一开始是丫鬟。探春和贾环都比宝玉小,可以推断出是在王夫人年老色衰后被贾政纳为妾的。

贾政真宠赵姨娘吗?

贾政并非宠赵姨娘,只是他的一妻两妾中,比较偏疼赵姨娘一些而已。

贾政和王夫人是政治联姻,感情一般般。王夫人表面软弱慈善,骨子里却有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将门虎女风采。贾政讲的怕老婆的笑话,虽然夸张些,但也是自己的写照。贾政怕老婆,他怕王夫人。

王夫人表面听贾政的,暗地里总是违背贾政的意志,因此贾政对家事也不管了,荣国府王夫人说了算。

周姨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估计周姨娘是王夫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贤惠,给贾政纳的妾。就像王熙凤把平儿给贾琏一样。

周姨娘老实巴交的,没有平儿那么游刃有余,在贾政面前也不讨好。

赵姨娘应该是王夫人怀宝玉不能伺候贾政,赵姨娘趁虚而入,得到了贾政的宠爱。

赵姨娘在荣国府里蛇蛇蝎蝎,惹是生非,却屹立不倒,不是贾政有多宠爱赵姨娘,而是赵姨娘自己有本事。

第一,赵姨娘以丫头的身份上位。

男主人找小妾有三个正经途径

其一,男主人相中了,需要女主人的同意。例如贾赦要纳鸳鸯为妾,就跟邢夫人说了,让邢夫人跟贾母要,邢夫人也同意了。

其二,长辈给的。例如,贾赦给贾琏一个小妾秋桐。

其三,同僚赠送的。

赵姨娘的兄弟,侄子都是贾府的下人,显然赵姨娘是丫头。从贾母和王夫人对赵姨娘的态度来看,赵姨娘不是贾母给的也不是王夫人同意收房的,而是她丫头上位的。

第二,赵姨娘保护了自己的一儿一女。

贾府活着的姨娘都无儿无女,贾赦,贾珍都一大堆莺莺燕燕,可是这些美人姨娘没有一个生了孩子。迎春和贾琮的娘有孩子,可是她们早早就死了。

赵姨娘,不仅肚子争气,生下了探春又生下了贾环,而且两个孩子都长大了。

贾政是一个古板,不会变通,没有手腕的人。他疼赵姨娘也管不到内宅,内宅由王夫人负责。

探春和贾环能长大,主要靠赵姨娘。赵姨娘装傻充愣地保护了一双儿女。

儿女长大后,又成了赵姨娘的保护伞。

第三,赵姨娘扮猪吃老虎。

贾政婚前还有两个屋里人,王夫人结婚后,这两个丫头,就不知去了哪里。显然,这两个丫头像香菱一样出色,让王夫人忌惮,找个理由打发了。

赵姨娘在内宅是一个人人欺负的对象,王熙凤就不用说了,连小丫头都欺负她。更重要的是赵姨娘屡战屡败。

赵姨娘这个熊样,让王夫人瞧不起,知道她翻不起什么大浪,所以容下她了。

第四,赵姨娘能抓住贾政的心。

赵姨娘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得粗俗,很令人讨厌。在贾政面前,她绝不会这样。

贾政也是寒窗苦读的读书人,平时喜欢和清客们写诗填词,年少时诗酒放诞。这样的贾政绝不会喜欢粗俗不堪的女人。

赵姨娘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优点,让贾政着迷。

正因为赵姨娘有让贾政着迷的优点,贾政才在赵姨娘处安歇;才在贾母骂赵姨娘的时候替赵姨娘解围,赶赵姨娘出去了。

赵姨娘能在荣国府站住脚,贾政的宠爱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自己有自保,和保护儿女的本事!

探春的性格跟贾政和宝玉不像,探春继承了赵姨娘的泼辣性格。我们看到了探春的厉害就能推测出赵姨娘的厉害。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