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宝玉踢袭人呢?
宝玉踢了袭人这段故事,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段故事刻画了宝玉和袭人两个人物形象,然后巧妙地引出下一回中晴雯的形象。
不看不知道,仔细一看,这三个人之间真是巨大的对比啊!
整个这段故事的情节也全是大对比。
一.花王宝玉,亦是花心宝玉
要解释宝玉为什么会踢袭人,首先要看一下,在这一天都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吵嘴的宝黛和好。张道士说亲之事发生之后,宝玉和黛玉吵了起来。这一回宝黛和好,对于宝玉来说是大喜事。
之后宝玉将宝钗比成杨妃,宝钗大怒。宝玉自知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不好意思。对于宝玉来说是件愁事,自己沒趣。
到现在只是这一回的热身,这才是一个小对比!
马上就发生了金钏儿事件。宝玉的言语不谨慎,金钏儿的谈论也有点暧昧。事情的结果是金钏儿被王夫人撵出去了。此时宝玉没趣儿。此时的宝玉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公子哥,对金钏儿哪有半点担当!
之后,宝玉就看到了龄官画蔷。此时的宝玉又被这个小戏子牵动。看她模样这般单薄,又想替她分担心里的熬煎。
此时的宝玉又恢复了他花王的身份,在不用负责任的情况下,在不用真的出力的情况下,他又想着去帮助别人了。
此为一个大对比!
之后下雨,丫鬟们开门开晚了。
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即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了肋上,袭人嗳呦了一声。宝玉还骂道下流的东西们!我素质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
1.刚才还惦记着龄官无处避雨的宝哥哥,这会子对同样的丫鬟们便大发脾气。
此为对比一。
2.宝玉以为开门的是小丫头,便抬腿就踢。可见被踢倒的是袭人,就忙笑道,嗳呦,是你来了,踢在哪里了?
此为对比二。
3.宝玉的脾气不好,是在他开门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情积攒下来的。他想要踢某一个人,只是想出气而已。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真的做错了某件事。
宝玉再珍爱女子,再有着一颗平等之心,也终究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她对丫鬟的尊重,是浅薄的,表面的。
骨子里,丫鬟依然是宝玉可以说打就打,说骂就骂的。
此为对比三。
二.丫鬟袭人,亦是姨娘袭人
袭人的身上同样全是矛盾,全是对比。
1袭人对宝玉踢她的表态是:没有踢着,还不换衣裳去。
这时的袭人表现的是稳妥而内敛的。她本来又羞又气又是疼,但是她依然可以劝解自己,宝玉未必是安心踢她,表面一切她都自己忍着了;表面上的袭人是宽厚的。
可袭人马上又说:
我是个起头的人,无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但只是别说打了我,明儿顺手也打起别人来。
这句话表面上极平和。细分析,多刁啊!
1袭人首先确立了她在怡红院的位置,她是怡红院丫鬟的头儿,就算是在贾宝玉面前,她也要表白表白。
2这句话说的非常的婉转。是让宝玉对她内疚;是让宝玉真的以后别打别人;是让怡红院的丫头们觉得,这位大姐姐真的是在护着自己,也许这三者都有。
此为对比一。
袭人道:谁说你安心了,素日开门都是那些小丫头子们的事,他们是憨皮惯了的,早已恨得人牙痒痒,他们也没个怕惧儿,你当时他们踢一下子,唬唬他们也好些,才刚是我淘气,不叫开门的。
1.袭人把宝玉打人事件说的如此光明正大,仿佛宝玉打人是正常的,应该的一般。这一切都会令宝玉心安,觉得袭人特别的懂事。
2.这就等于在宝玉面前,袭人告了小丫头们一状。然后还得要小丫头们领情。因是小丫头们憨皮,所以袭人才替小丫头们挨了踢。虽然不给开门的这个主意是袭人拿的,但小丫头们依然要领她一个情。
此为对比二。
因为袭人被踢,晚上挺不住了便嗳哟起来。宝玉便知踢重了。
这时的宝玉,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
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分明人不知道,到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
1.袭人非常清醒自己的位置。她非常明白,以她一个丫鬟的身份,让主人宝玉三更半夜的为她去找大夫,她同宝玉暧昧的关系,马上就会被传出去。那么她就是第二个金钏儿,为此她决不能经动众人。
2.袭人的清醒;她的劝告宝玉;她的言语谨慎;让她同白天的金钏儿事件中的金钏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此为对比三。
3.袭人要低调,生怕闹起众人来,惹众人抱怨,也会惹上是非。
4但袭人却光明正大地享受了一晚上宝玉的伏侍。她成功的引起了宝玉对她的内疚,然后只在蹋上由着宝玉去伏侍。
此为对比四。
- 袭人真可谓一个宅斗高手!她看上去言语谦和,为人低调。但是,该办的事儿全办了,该说的话全说了,该享受的待遇全享了。
- 袭人总能把自己自己的言行,用一个合理的方式去解释。看上去既守礼,又守规矩。可是细合计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 这就是袭人的本事。花大奶奶挨这一脚,真的不冤!众读者看了都解气。
三.高调晴雯,亦是无知晴雯
比起袭人圆融的手腕,晴雯真是差远了。袭人故事结束后,马上就引出了晴雯的故事。
宝玉伏侍了袭人一夜。第二天就是端午节。这个端午节宝玉一样过得不开心。因为金钏儿事件,王夫人不理他。
因为昨天宝玉得罪了薛宝钗,所以宝钗也不理他。而黛玉认为,宝玉为宝钗不理他不自在,所以黛玉形容也懒懒的……
此时,宝玉的脾气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他又需要找一个丫鬟去发泄一下了。
今天宝玉碰到的丫鬟是晴雯。晴雯这块爆炭可就没有袭人那么好的脾气。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材蠢材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1.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
对比前面袭人挨打时的低调表现。晴雯实在太张扬了。袭人的本事是能把宝玉的心火压下去,而晴雯不会,她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把这件事情闹得更大。
2.晴雯为什么会生气?她一直觉得,自己和宝玉会长相守的;她是贾母明放在宝玉屋里的房里人;在她的眼里,怡红院就是她的家。
因此晴雯无法忍受宝玉说她自己当家理事的说法。那等于否认了晴雯的未来,否认了晴雯对宝玉的感情。
晴雯从来都是高调张扬的,袭人从来都是低调内敛的。此为对比一。
3.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就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
晴雯是喜欢宝玉的,一辈子同宝玉在一起,是她的想法。她吵闹了一番,却未能让宝玉明白她的心思。
最后只得哭道;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
此时晴雯的心思,宝玉是不懂的。袭人有本事变着法儿的能让宝贝内疚,晴雯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4.而此时的晴雯,却让袭人抓住了一个把柄。此时想赶走她的心思,藏都藏不住了。
袭人笑道:好没意思,认真的去回,你也不怕臊了,便是他认真的要去,也等把这气下去了,无事中说话回了太太也不迟。
倒是宝玉一定要去回,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这时的袭人在宝玉面前又做了一个满情。
晴雯呢?有着想同宝玉亲近的心,却没有好好的沟通,只能自己心碎。
此为对比二。
5.最后来到了重点处,晴雯撕扇。
相比袭人的低调,晴雯太高调了。相比袭人的唯恐惊动了众人,怕别人说她轻狂。
晴雯这一回简直就是自己作死。在撕扇之前,她同宝玉说话,却揭了碧痕同宝玉洗澡的隐私。
然后晴雯又释放着自己的性子。宝玉说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便是爱物。
这晴雯便就真的撕起扇子来。也许读者能看出此时晴雯的心态。这时的她就是处在热恋中的矫情姑娘。
6晴雯想要做的并不是撕扇子,而要的是她在宝玉心中独特的地位。
晴雯这种心态,宝玉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他不在乎什么湘妃、斑竹,只在乎晴雯的千金一笑!
可在嬷嬷和其他丫鬟的眼中,此时的晴雯是轻狂的!此时的晴雯释放着自己的青春,却忘记了自己丫鬟的身份。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晴雯的口碑实在太差了。这时的她恐怕已经是嬷嬷们口中那种花红柳绿,妖精般的人物了。
晴雯的纯真和她的操守,竟无人可知。而与宝玉早就有了云雨情的袭人,却成了其他人口中至善至贤的人。
此为对比三。
宝玉踢了袭人一脚,却引出多少风流故事来。袭人和晴雯,这两个重要的丫鬟,她们完全不一样的性情在本回展露无遗。可惜了贤袭人和勇晴雯,她们的悲剧人生,是这位宝二爷也无法左右的。也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宝玉踢袭人呢?
袭人是宝玉最亲近的丫鬟,但是最终却嫁给了蒋玉菡,其中的缘由与宝玉踢得这一脚就有关系。
对于宝玉而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会如此暴力地对待袭人。但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而这一脚也确实如此发生。红楼无闲笔,每个小细节都暗示着某种结局,或预示着某些事情的发生。
贾宝玉的俗世情缘袭人和晴雯是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两个丫鬟,她们二人被誉为“袭为钗副,晴为黛影”。薛宝钗与林黛玉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世俗的,具有民间性的人物,而后者是脱俗的,诗性的,具有文学性的人物。
如果将薛林二人影射到晴袭二人身上,那么袭人是世俗的,晴雯则是脱俗的。贾宝玉本身也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他的身上有着神性的超脱,但身在俗世,他身上背负了不少俗性的东西。
红楼的一条线索是以宝钗黛三人的情感线为主,贾宝玉的终身大事,也是贾府的头等大事。宝玉倾心于黛玉,全贾府的人都知道,但最后他却不得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这样的结局说明,生为世俗的贾宝玉,他的婚事自己说了不算,但他的情感却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他的婚事由他的俗性决定,薛宝钗和袭人是他俗性的表现形式。他的情感由他的超脱所致,林黛玉和晴雯正是他情感超脱的见证。
在小说中,薛宝钗和袭人做过一件最世俗的一件事儿,便是第36回二人共同为宝玉绣鸳鸯戏莲的肚兜,这样的情景再俗气不过。在封建时代,二女侍一夫,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像这样的俗气的事情,肯定不会出现在黛玉和晴雯身上。黛玉和晴雯与宝玉在一起的情景,不是在闹脾气就是甜蜜的温馨时刻,在情感上表现得相当激烈。
作为俗气的贾宝玉,他在贾府的正常表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看贾政、贾赦、贾琏,有小妾是必须的,出于父母之命这一准则,王夫人为他选的小妾是袭人。其次,你还得滥情,看贾赦贾琏父子,渣男指数五颗星。再有,对于女性,不能给与尊重,更不能动情。老子可以将小妾赏给儿子,丈夫可以公然打骂老婆。
袭人作为宝玉的小妾,作为宝玉在俗世的表现形式,她必然要承担世俗女性的“待遇”。比如,她被宝玉选中满足了他的个人欲望。实际上像这样的事情,在小说中很平常,秦钟与小尼姑纵欲,宝玉的小厮与小丫头纵欲,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可见,在封建社会,一个正常的男性只是一个下半身动物,根本不需要动情。
再者,就是袭人被宝玉无意之中狠狠踢得这一脚。作为小妾,受丈夫打骂不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吗?要知道,贾琏偷情被王熙凤抓了个现形,倒是贾琏提着剑要杀凤姐,何处讲理?
所以,宝玉踢袭人这一脚,从俗世的角度讲,一个顽劣的公子哥,心情不好,又遇上下雨,叫门没人开,发脾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而小妾没什么地位,首当其冲成为主子发泄的工具。袭人作为贾宝玉的俗世情缘,自然要承受贾宝玉俗世的一面,甚至将她托付给蒋玉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贾赦也曾把自己小妾赏给儿子贾琏。女性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小妾,更没什么地位。
贾宝玉的超脱性贾宝玉身上的双重性,注定了他必然要离开世俗,因为他身上的超脱性让他与世俗格格不入。他在离开前,享受了一个俗人所能享受的最高规格,娶了妻也有了小妾。离开后,正妻守寡,小妾则是可以被卖掉的。
袭人最后的结局是跟了蒋玉菡,但原书的情节肯定不是续书所写得那样,袭人被卖掉的可能性更大。贾宝玉从迷恋袭人到抛弃她,这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贾宝玉对世俗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
宝玉踢袭人这一回发生在第三十回末和第三十一回初,一向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见到女儿就觉清爽的贾宝玉,怎么会产生了要狠狠教训她们一顿的思想呢?
在此之前发生了一些事情,金玉良缘这一说法不断地在贾府发酵,贾元春端午节的赏赐意味深长,对宝玉和宝钗的赏赐是一样的。贾母带着众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时,偏偏又跑出来一个张道士,要为宝玉提亲。
贾宝玉的俗世婚姻不断的浮出水面,但那并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对于这些流言,他必是有反应的。比如,第二十二回,宝玉听了戏文,便产生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想法,为此还提笔写了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后面又被黛玉加了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再比如第三十六回,他在梦中大喊,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恰好被坐在床前绣鸳鸯的宝钗听见。
也就是说,贾宝玉的思想在有意无意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身上的超脱性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再看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先后来看了他,他只惦记着黛玉,待要派人去看她之前,先把袭人给打发到了宝钗处,随后让晴雯去了黛玉处。这说明,在无意识中,贾宝玉已经将她们划成了两类人。孰亲孰远,已很分明。之后的贾宝玉,我们看到他对晴雯的情分远胜于与他有着肌肤关系的袭人。
因此,贾宝玉踢袭人这一脚,是有象征意义的。从小说中袭人的结局来看,这一脚意味着,宝玉开始远离袭人,直到最终离开她,将她安排给了蒋玉菡。长大后的贾宝玉已不再执着于物质和肉体的满足,他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直到最后,他离开贾府,彻底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圣徒。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宝玉踢袭人呢?
贾宝玉头一遭打人,为何就踢中了花袭人?作者曾让她自己说出了答案。
贾宝玉踢花袭人,这在《红楼梦》,真的算是一件奇事儿。
众所周知,荣国府的宝二爷,自幼便喜爱女儿,打小便因“女儿是水做的”这种奇谈怪论而走红,因为贾母喜爱,他从小就可以在女儿堆里厮混,身边丫头十几个,却从来甘愿伏低做小,有时反而他更像仆人,而丫头们才是小姐。
而花袭人呢?早年服侍贾母,因贾母溺爱宝玉,见她为人老实,恪尽职守,便拨给了贾宝玉。成为贾宝玉贴身丫环后,花袭人还早早和贾宝玉偷试了云雨,成为贾宝玉眼中“与别个不同”的人。
论理,就算贾宝玉突然想要耍次少爷脾气,那也应该不会将气撒到花袭人头上,毕竟那是最温良恭顺的人儿呀,更还有一层不可说的秘密在里头呢。可是,贾宝玉那一脚却真的踢在了袭人的心窝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第三十回,这是贾宝玉“犯太岁”的一天,因为他真的太倒霉了。在跟林黛玉吵架又和解后,来到贾母屋,因为心情太过放松,导致言语不加控制,得罪了薛宝钗,被薛宝钗讥讽了一番,完了林黛玉还在一旁挖苦。
惹不起就躲吧,他就跑出来溜达,正巧中午,许多人也都睡了。溜进了王夫人的屋里,正见金钏给王夫人捶腿呢,她乜斜着眼睛,王夫人则在榻上睡着了。便调戏起金钏来,谁知王夫人没睡着,那些话都被听进去,听到过分处,马上坐起来,一巴掌给金钏扇了过去……
他灰溜溜跑了出来,跑进园子蔷薇架处,见一丫头蹲在地上画着字,正忘情看着,天上泼下来一场大雨,待他跑到怡红院大门时,已经成了落汤鸡。
这一天真是糟糕极了!
更糟糕的是,因为雨声太大,而院里的丫头们都关起大门,在里边赶鸭子耍笑呢,哪里有人听得到他的拍门声、喊叫声?贾宝玉一天的气都闷在心里头,想着哪个小丫头来开门,得先狠狠惩罚她。
好巧不巧,这一次开门的,竟然是花袭人。
只见门缝一开,贾宝玉那一身怒气全都化为力气,朝着开门的人就是一脚。
这一脚非同小可,是夜,袭人睡到半夜,便吐出了一口血来。
这一出戏,真的很让人意外,为何?
首先,正如前面所言,贾宝玉一向怜香惜玉,向来不打骂丫环;
其次,花袭人自与贾宝玉有过偷试后,更为贾宝玉所珍视;
再次,怡红院的门,一向有小丫头负责,花袭人作为首席大丫环,根本无需她动手。
然而种种不可能中,花袭人还是被贾宝玉踢了一个窝心脚。所以,这绝对是作者刻意安排的结果,然而,作者为何要这么写?
其实呀,关于原因,作者早借花袭人之口给出了答案!
花袭人被踢后,当着许多人,觉得没面子极了,当时强颜欢笑,忍了下来,其自尊忍耐力,可见一斑。
回到房中更衣时,贾宝玉也不好意思,就说了:“我长这么大,头一遭打人,不想偏遇到你。 ” 花袭人听后忍痛笑道:
“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
袭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她是怡红院首席大丫环,一院中大小事务,都是她指挥带头。所以如果有惩罚,就得自己先挡在前面。
然而我们细细一品,花袭人除了首席大丫环这个身份,还有什么作为最显著?跟主子贾宝玉偷试!
大约在十岁那年,贾宝玉做了一个梦后,当天就被花袭人问了两次,最后两人偷试了。
贾宝玉初尝禁果,花袭人就是“起头儿”的人。
论理,作为一个贴身丫环,花袭人与贾宝玉偷试也就算了,虽然这已经违背了贾母、贾政的意思。
可是,花袭人明明是起头儿的那个人,却在人前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反而将脏水泼在了林黛玉、晴雯、芳官等人身上。
第三十六回,贾宝玉挨打后,花袭人主动找到王夫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小见识”,却滔滔不绝一番“大道理”,其劝王夫人将贾宝玉挪出园子,因为两个表姐妹大了要避嫌。而真正原因是,她听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肺腑之言,发誓要遏制住这段“丑事”。在花袭人看来,她能跟贾宝玉偷试,那所有人都会想这么做。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贼喊捉贼,其人品之卑劣,心思之歹毒,可见一斑。
也正因为这一劝,后来王夫人果真将贾宝玉挪出大观园,断了宝黛两人的关系。这一处在王夫人血洗怡红院时就有明示,在晴雯芳官等人被撵走后,王夫人仍旧觉得“不心净”,非得将宝玉搬出才好。
花袭人种种行举,完全触犯了贾宝玉的底线啊,那一脚踢的,不是太应该了吗?
哪位要说了,花袭人挨踢时,那些事情还没发生呢,贾宝玉又怎么提前知道而惩罚她呢?这倒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明确了矢与的的关系,就算前后错位,也只是外在形式而已。
此外,还有一层,那就是花袭人挨贾宝玉这么一踢后,添了吐血的隐疾,导致后来花袭人“背人处或夜间总部与宝玉狎昵”,久而久之,两人渐渐疏远。而我们有理由怀疑,花袭人最终也因此隐疾被蒋玉菡休弃。
略谙《红楼梦》者,皆知花袭人处心积虑一生,终究没能成为贾宝玉的姨娘,而是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作为一个在国公府熏陶近十年的大丫鬟,虽然袭人贞操不再,但于处在社会底层的戏子而言,足以“堪羡”旁人,一开始两人也是“夫唱妇随真和合”,可是后来却沦落到“丈夫一去不回归”,蒋玉菡为何抛下花袭人?大抵与花袭人身患隐疾离不开关系。
所以,无论是出于作者的情绪,还是为后来情节埋下伏笔,贾宝玉这一“窝心脚”,花袭人非挨不可。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宝玉踢袭人呢?
所有的偶然,都是因为必然。
所有的偶然,都是蓄谋已久。
而后一句已被玩坏:
所有的分手,都是蓄谋已久;
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蓄谋已久;
所有的意外,都是蓄谋已久……
好吧,套在这里,袭人的这个窝心脚,也是蓄谋已久。
这一脚,三个没想到,踢人的没想到,被踢的没想到,后果之严重没想到。但确确实实,在作者笔下发生了。
有些读者,不明就里,但有的读者却默默舒了一口气,仿佛宝玉替天行道了一般,顺便帮自己踹了她一脚。
就仿佛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样,作者肯定在生活中,吃了某屠户的亏,在书中把屠户打得那个狠,那个痛快,好好解了解气!
宝玉替作者,也替读者,踹出了临门一脚。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宝玉踢袭人呢?
《红楼梦》第三十回的时候,宝玉踢了袭人。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其实这要结合当时在宝玉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
曹雪芹这样写的目的有四点:第一点,为了承前启后,体现出宝玉对黛玉的在意;第二点,从侧面反映出荣国府人员众多,但是很多丫环都比较闲,荣国府花钱养了一堆闲人,也是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第三点,宝玉对丫环们太过宽容,导致丫环们目中无人,同时也为后来众丫环被赶走作了铺垫;第四点,宝玉对袭人感情不是很深,心里没有袭人。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分析吧!
宝玉在意黛玉宝玉在踢袭人之前就因为没人给黛玉开门让黛玉生了一回气,黛玉还因此独自伤心了很久并且作了《葬花词》。宝玉一直不清楚黛玉为什么会生气,当宝黛和好之后,黛玉与宝玉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
没给黛玉开门的人是晴雯,但是晴雯敢这样也是宝玉平时惯出来的。其实有人叫门出于礼节也应该去看下是谁,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放他进来,但是晴雯当时却意气用事没有给黛玉开门。黛玉只能将气出在宝玉身上,而宝玉无端受气知道真相后也觉得丫环们的行为不妥。
当宝玉亲身经历叫门没有人应还被取笑之后,更是怒从心生,再加上在黛玉和宝钗那里的不顺心,宝玉便踢了开门的人。而给宝玉开门的,正是袭人!
如同小说中所写,宝玉其实早就打好主意要踢开门的人。而促使宝玉萌生这样想法的原因除了宝玉被取笑之外,还有就是宝玉潜意识里面应该也想为黛玉出一口气。毕竟黛玉被拒绝开门之后只能以泪洗面,而宝玉如此喜欢他的林妹妹,看到林妹妹这样被自己的下人欺负、受委屈,宝玉便借机出气。
通过宝玉踢开门的人,也体现出了宝玉对黛玉的呵护与在意。
荣国府花钱养闲人,预示贾府将走向衰败宝玉叫门的时候,袭人正在宝官、玉官等人一同玩耍。其实大户人家请的下人们都是用来料理家务、帮着做事情的,而荣国府中呢?众丫环趁着宝玉不在竟然还将院门关了一起玩耍,这样的行为要是换做其他主人,恐怕早就对他们严加管教了。
由此可见,荣国府中的丫环们其实事情也不多,否则她们也不会这么闲。再有钱的人家,佣人等都是够用就可以了,但是在荣国府,这些丫环们人数众多,大多都还很闲。闲也就算了,还不给主子们开门!
荣国府在小说前期人员众多的情形也和后来高鹗续书形成了对比。昔日荣国府都还养着一众戏子,但是宝玉出家之后,就连袭人也被王夫人劝说嫁人。王夫人不愿意留下袭人,除了袭人没有名分之外,应该也与府中的经济状况有关。
宝玉踢开门的人,也是在责怪有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出来开门。曹雪芹这样所包含的意思大概也是贾府这样铺张浪费,花钱养着这么多无关紧要的人,也预示着贾府即将走向衰败。
宝玉身边的丫环目中无人,以至于后来被赶出去宝玉一直对身边的丫环们都很宽容,也从来没有打过人,就连这次踢了袭人都还是第一次打人。平日里,宝玉对这些丫环们还是比较娇惯,尤其是晴雯、袭人等人。正是由于宝玉这样的行为,才使得他身边的丫环们言行举止都没有分寸。
晴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晴雯也是一个丫环,只是地位稍微比别的丫环高那么一点而已。晴雯仗着自己稍高的地位以及宝玉的宽厚,便在言行上毫不收敛,她撕扇子、不给黛玉开门还随意与他人争吵。然而,晴雯这些行为都为她树立了不少敌人。
王夫人在得知晴雯的长相,又听说她言语轻薄之后,便不顾晴雯重病将她赶出了荣国府。晴雯的真性情也为她招来了祸事,而导致晴雯如此胆大妄为的,也有宝玉对她的娇惯和纵容。除了晴雯,四儿和芳官等人也因为落下了话柄不受王夫人待见而被赶了出去。
袭人并没有走进宝玉心里,宝玉对她不是很上心《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非常凄美,而袭人虽然说与宝玉有了夫妻之实,但是宝玉对袭人却谈不上爱。小说中,黛玉还没有开口,宝玉便知道黛玉的心思。而袭人在给宝玉开门的时候还说了以下这些话:
袭人见了又是着忙又是可笑,忙开了门,笑的弯着腰拍手道:“这么大雨地里跑什么?那里知道爷回来了。”
宝玉虽然说没有看究竟是谁在开门,但是袭人也是说了话的啊!就算是宝玉没听到、没看到,如果说开门和说话的人换做是黛玉,宝玉还会一脚踢下去吗?宝玉可能一听到黛玉的声音便会抬头先看下吧!
其实如果爱上一个人的话,就会对她的言行都很了解。就像宝玉在回院子之前看到一个女孩写字就会联想到黛玉一样。而袭人站在宝玉面前,还叫了宝玉和她说话宝玉都没有注意到是袭人。宝玉这样的行为也从侧面证明了袭人在他心里的地位,这也让袭人又羞又气!
袭人与宝玉之间,更像是一种习惯性地拥有。袭人对宝玉虽然一心一意,但是她对宝玉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照顾,而宝玉也可能只是依赖袭人对她的照顾而已。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曹雪芹写宝玉踢了袭人看似只是不小心踢的,实际上包含了曹雪芹对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把控。这样写的作用在于:承前启后,向人们展现出了宝玉对黛玉的在意;预示了贾府即将走向衰败;为后来宝玉身边的丫环被赶走作了铺垫;最后还体现出宝玉的心里没有袭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谢谢大家!
注:回答中部分内容引用《红楼梦》原文,部分内容参考高鹗续书。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宝玉踢袭人呢?
宝玉为什么会踢袭人宝玉踢袭人一事发生在第三十回,在这之前宝玉刚刚经历了两件事。
一,宝玉趁王夫人午睡期间和金钏逗嘴,两人说的暖味的话都被王夫人听了个正着,翻身起来照金钏的脸上打了个嘴巴子,骂了一顿后撵了出去。宝玉眼见事情不好,早就一溜烟的跑了出去,不敢辩驳亦不敢为金钏求情。
二、从王夫人处出来来到大观园中,见到蔷薇花架下有个女孩儿一边悄悄的流泪,一边用金簪在地上画字,仔细辩别,画的是个“蔷”字。两人正入神时,下起雨来,宝玉提醒女孩莫要淋湿了,自己也匆忙跑回了怡红院。
一路小跑回来的宝玉已经被雨打湿了,院门却关着,叫了半天也没有人来开,原来院子里的丫头们正在游廊上戏耍水鸟取乐,并没有人想到宝玉会在雨中回来。
袭人听到门响了半天,才自己顺着门往外瞧,一看是宝玉淋成了落汤鸡,开了门弯着腰拍手笑道:“这么大雨地里跑什么?那里知道是爷回来了。”
宝玉却并不曾看清是谁,只道是个小丫头,便将一肚子的气全使了出来,便抬腿踢在了肋上。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
待宝玉认清被踢的是袭人,知道踢错了,又自辩不是故意的。
宝玉气极所为也是本性流露,他口里对女孩的尊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打破了阶级界限,主仆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宝玉一惯被认为是冲破封建观念,尊性女性的代表,他曾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的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他对女儿极其欣赏,平时对丫头们也是关怀倍至,完全没有主子的架子,他纵容晴雯撕扇,哄骗玉钏喝莲叶羹,看上去都是怜惜女孩儿的行为。
看多了不难发现,其实宝玉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高兴,他的兴致所至,别人无非是配合他的情绪,哄得他更加开心。
那如果宝玉不高兴了呢。在误踢袭人之前有一件”枫露茶"事件,与此同出一辙,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酒回来,问丫头茜雪早晨沏的枫露茶哪儿去了,茜雪回说是宝玉的乳母李嬷嬷喝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并且跳起来责问茜雪:他是你哪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
此事惊动了贾母,第二天茜雪就被撵了出去。此事与茜雪有何干系?不过也是无辜受连累罢了。
此处宝玉生气想踢人,是心中早就想好了的。
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
宝玉也有如此凶悍的一面,只是来开门的是袭人,他觉得有点不自在。如果不是袭人呢,只是个小丫头,那这顿踢是白挨了的,说不定还要踢的更狠一些。
这是作者想表现宝玉作为贵族阶级,他思想中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是存在的,他和贾母贾政 等没有区别,对待身边的下人,他始终是主子,不如意时可以随意打骂。
这样的贾宝玉是真实的,他自身的阶级思想是要有的,这才符合他所处的历史时期。
宝玉今日对丫头们的纵容,是来日她们悲惨命运的伏笔,而宝玉却无力庇护她们怡红院的丫头们不比别处,因跟了宝玉,又得宝玉如此宽待,便更加无法无天了,这是被王夫人所不容的,所以才有了后来晴雯、四儿相继被撵出去的事情。
此次雨中戏耍不给宝玉开门只是一个小缩影,平时在一起不分主仆的玩闹必不是一件两件,王夫人对宝玉是十二分的上心,怎么会不知道?
宝玉高兴时对丫头们的一再纵容,破坏了贾府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小丫头们身在怡红院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也释放出活泼烂漫的天性,这必然是不合规矩的。
宝玉喜欢和她们一起玩耍,但是面对来自王夫人的雷霆之怒,他却丝毫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根本无力保护。
宝玉一边纵容着丫头们释放天性,一边却无力保护她们,那这种纵容无疑带给丫头们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袭人是众多丫头的代表,她被宝玉误伤,是丫头们将来被伤的前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