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酱油的未来”,这是一个很新颖的提法。

那么,“酱油的未来”是什么?

其实酱油就是这种东西,喜欢就吃,不喜欢就不吃。吃,也不一定就是生活富裕,不吃,也不是说生活质量差 ——可有可无。

酱油,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 ,正规厂家的产品都不能出现蛆虫,更不能出现霉菌,只不过采用的办法不同而已。

一个办法是使用防腐剂,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适量添加,就能达到目的,据说,这个东西吃多了能致癌,但是,你如何才能做到“吃多了”呢 ?另一个办法就是多加盐,用盐来杀菌,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但是,专家说,吃盐多了的危害,远大于适量添加的防腐剂,只不过是不同厂家、不同等级的酱油采取的方法不同,就看你喜欢哪一种。

还有一个笨办法,就是像过去6、70年代的酱油,什么也不添加,一两天在锅里煮一下,杀菌消毒,防止蛆虫。

“零添加”不是方向,因为酱油和其他产品一样,都需要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世界各国也没有要求酱油要逐渐走向“零添加”的要求,因为事实上,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零添加”,谁相信现在的酱油真的有“零添加”谁就是傻子。但是,不管添加什么,都要写得明明白白,让消费者有知情权,有选择的权利。而那些明明添加了“焦糖色素”而不明确告知的产品,反而更值得警惕。

如果硬要说酱油的未来,那就是让酱油在未来更加安全,而不是“零添加”,因为现在所谓的“零添加”酱油也并不安全。如果人们认为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不安全,那么有没有更安全的防腐剂呢?将来什么时候能出现比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更安全的防腐剂取而代之呢?我们只能期待着这个“未来”早日到来。

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0添加酱油不可能是中国酱油的末来,因为零添加是以食盐作防腐剂,必定口感不好,即使加上糖调味来减咸度,高盐高糖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有添加剂的可以调节口味,所以口感好,而酱油就是为了口感,所有不要管添不添加,好吃就好,酱油一年也吃不了一公斤,只有无脑的人才去担心酱油的添加剂。

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零添加绝不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有一句话我觉得用在这里很合适:“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第一、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过量食用,对健康没有任何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食品添加剂大概可以分为12个大类,其主要的作用可以分为防腐、抗氧化、着色、护色、漂白、调味、增稠、营养强化等。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支柱之一,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也就没有超市里丰富多样的包装食品了,更别谈饼干、面包、各种派等等了。

一瓶酱油中的添加剂成分包括5种,其中,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是增味剂;苯甲酸钠则为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则为甜味剂;以上三种添加剂都属于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

以苯甲酸钠为例,我们的可乐里有、饼干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里都有,不必大惊小怪,酱油里添加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存。

一瓶酱油里的食品添加剂含量微乎其微,只要你不是一顿吃10瓶酱油,那么苯甲酸钠就不会对你的健康产生问题。

第二、零添加更多的是一种差异化的产品差略!

千禾味业之所以打出零添加的口号,是为了在酱油行业里,利用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杀出一条血路。

酱油的生产、销售门槛并不高,市场被海天味业等品牌先入为主,迅速占领,那么千禾必须要不走寻常路,才能在残酷的调味品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零添加未必就真的健康。我看了下,千禾酱油的保质期为两年,这可是两年啊,如果不使用添加剂来防腐保存的话,那就只能增加食盐含量来保存了,毕竟食盐是天然的添加剂。

可是食盐吃多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啊,高糖、高盐、高油都是极不利于人的健康。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本身是无错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加入食品添加剂也是没有问题的。错的是我们天天食用、超量食用各种各样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我们想要避开食品添加剂,根据目前的环境,是很难以做到的。

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控制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我们正常地使用含有添加剂的酱油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是要尽量少摄入含有添加剂过多的食物,比如辣条、蛋黄派、饼干、威化饼、火腿肠等等,这些食物里含有的添加剂就不是只有5种了,十几二十种都是有的,不信你可以看看你们吃的饼干里的配料表,吓死人的。

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酱油一夜之间都号称自己0添加,但是标的却是0金标,他们就跟你打太极,一句真正的0添加,写的非常小还不起眼,而写的很大的却是0金标。

所以里面到底有没有添加剂,到现在都一头雾水。配料表最后写的是防腐剂,添加剂未检出,看清楚了,写的是未检出,未检出的依据是写的某个国标准则。

可不可以理解成,按照这个国标准则,属于未检出,到底加了没有,也没说,仅仅只是说未检出。

而未检出和未添加又是两种概念,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当有人想跟你玩心眼,玩文字游戏的时候,每个字都必须细细品读,玩味,你才会猜透对方的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身为老百姓,咱们没这么多心眼,也不想去猜字谜,斗心思。咱就想知道我们花钱买的产品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咱也不关心什么你们依据的是什么标准,其实老百姓真正想要的就是企业的一句话,到底加了还是没加,而不是加或者加是要看什么标准,总不能不超过标准就等于没加吧,我觉得这样的表述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为至始至终,谁能搞明白某些写着0添加的产品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谁又能给消费者一个最终的解答。

消费者就想知道一个真实的答案,但是为什么某些企业就非要拿着符合标准做挡箭牌,就是跟你左扯右扯不明说呢。

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酿造的酱油非常的香,炒肉丝或肉片加一点就行。可勾兑的酱油不起作还起反做用,菜黑乎乎的,而且味还不对,之所以不如不用,我说哪?

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油盐酱醋这四大调味料就占了一半还多,可见调味品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中式烹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负盛名的美食,除了烹饪技术的应用以外,其中善于五味调和也是重要的一项,所以民间俗语有“好厨子一把盐”、“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等关于烹制美味时调味的描述,而且再好的食材如果不会调味,那么也会白瞎了好食材。

酱油是中式烹调中的重要调味品,酱油的诞生已经有了2000多年,以前的酱油被称为“清酱”。

因为酱油是生活必需品,八十年代以前几乎各地都有本地的酱油厂,当年的酱油也就毛八分钱一斤,售卖酱油的小卖店会用大缸盛装酱油,当年家家户户都会有个酱油瓶子,酱油吃完了就会打发家里的孩子去打酱油,“打酱油”的俗语也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当年的酱油特别容易生蛆和长白膜,所以不是特别耐储存,而且味道也比较寡淡,以前国营饭店里买来的酱油都会添加花椒、八角、葱姜和白糖熬开,然后再使用,这个过程可以防止酱油变质,又可以增加酱油的味道,家里有那个年代老菜谱翻看就会看到。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酱油酿造工艺已经越来越先进,味道和品种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最关键的就是酱油的保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即使是频繁的开盖也不会出现生蛆和长白膜的情况。

为什么说“0添加”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一,什么是“0添加”

0添加”我理解的意思就是遵循传统工艺,除了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外,没有添加其它化学合成的添加剂。

不过“零添加”的酱油虽然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但是盐的含量肯定要高,毕竟酱油要想保质期长,没有添加剂就要多放盐,这从一些标榜“0添加”的酱油中钠含量那一栏就会看的一目了然。

其实盐的价格要比食品添加剂便宜很多,标榜“0添加”的齁咸的酱油,其实也就失去了酱油本味,因此高盐的“0添加”酱油并不算好酱油,而且在我眼里还不如严格按照使用标准有添加的酱油。

二,“0添加”酱油不可能是中国酱油的未来

作为一个70后,小时候吃的酱油可以说都是“0添加”的,不过当年的酱油卫生和食品安全真不如现在有添加的,因为酱油中添加添加剂就是为了保鲜、增色和提味,而少了这些变成齁咸的酱油未必是一件好事。

酱油的味道主要是靠发酵后所产生的氨基酸的鲜味,但是这氨基酸也是容易腐坏变质的,不加盐就要加一些添加剂来防止其变质,但是加盐会破坏氨基酸的鲜味,盐和添加剂的哪个成本高,大家都明白,所以推崇“零添加”酱油的不过是人云亦云。

科技一直在进步,因此酱油这些传统的调味品也会被加入科技,这是科技推动生产力的一种表现,“0添加”的酱油市场上也比比皆是,不过这类酱油现在并不太受待见,所以消费者认可的还是口味和安全。

结语:

0添加”的酱油不可能是中国酱油的未来,而更加安全和口味好的有添加的酱油,反而会是未来酱油的一大特点,古代社会都是“0添加”的食物,那个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一比较就不难发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