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强奸罪成立,出狱后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真的吗?

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朝阳检察院批准逮捕,消息一出,人们拍手称快。

根据吴亦凡的犯罪事实,人们普遍认为他将面临两种刑罚的可能,一种是被判3--10年有期徒刑,另一种可能会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过大家更趋向第二种可能。

吴亦凡除了要在中国被判处徒刑以外,网上甚至流传,说吴亦凡将来刑满释放会被遣返回加拿大,而一旦回到加拿大,就会受到化学阉割的处罚。

什么是化学阉割?

说的简单点,就是用药物使男人失去性冲动。

化学阉割,实际上是一种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属于内分泌治疗范畴,又叫药物去势,起到了与手术去势的相同效果。这种治疗方法,被一些国家利用打击性犯罪,用药物来控制性犯罪者的内分泌,抑制性冲动,但是却不会使其丧失性能力。

化学阉割,最初始于美国,在欧洲,捷克是唯一对性犯罪实施这种刑罚的国家。在俄罗斯,梅德韦杰夫于2012年2月29日也签署了一个对一些性犯罪者实行终身监禁和实行化学阉割的法律。

吴亦凡将来在中国出狱遣返加拿大,会被实行化学阉割吗?

我国的一位著名律师对此事做了辟谣,律师说,一般犯罪分子,在别的国家受到刑事处罚,回国后就不再处罚,另外,加拿大也没有实行化学阉割的法律。

既然人家没有这样的法律,估计也不会为吴亦凡专门立法吧。

这位著名律师最后说,假如吴亦凡是韩国人,或者性侵了韩国幼女,那可就......。该律师没有把话说完,大家可以自己理解。

虽然吴亦凡遣返加拿大不会受到化学阉割,人们好像觉得不解恨,不过,像这种小白脸,坐上十年八年牢狱,将来就算出狱了,又能做什么?

吴亦凡强奸罪成立,出狱后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真的吗?

先说结论:吴亦凡在中国服刑完毕会被驱逐出境,原则上他回到加拿大后不会再次被审,但是需进行性罪犯登记并接受信息披露,同时可作为警示案例挂在加拿大政府网上。

一、禁止双重追诉原则

加拿大宪法禁止对已经判决并服刑的人进行双重追诉,吴亦凡在中国服刑后不会因同一罪行在加拿大受起诉。

双重危险;双重追诉(double jeopardy)指对实质上同一的罪行给予两次起诉、审判、定罪或科刑。大部分国家的宪法或刑法等都引入了该原则。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也确认了禁止双重追诉原则:

所以在中国刑满释放后,吴亦凡原则上不会被再次起诉。但是英美法上也有未遵循禁止双重追诉的先例,对海外判刑的案件也涉及到司法承认问题,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加拿大检察机关的下一步动作。

二、吴亦凡回加拿大后将受到特殊终身管制

1.吴亦凡需登记其性犯罪罪犯身份,并受到披露

根据《性犯罪罪犯信息注册法案》(Sex Offender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Act),吴亦凡需要亲自到注册中心[2]进行登记,如实登记罪名、刑罚期限等犯罪信息,拍照、测身高体重并录制指纹。当吴亦凡进行搬家、旅行、出境等活动时,登记中心会尽可能向相关人员发出警告,鼓励举报其是否再次犯罪。

2.吴亦凡将有机会作为典型案例登上加拿大政府网

加拿大政府为了警示公民在海外遵纪守法,会不定时发布部分加拿大公民海外服刑案例。吴亦凡作为知名公众人物,犯下的是侵害性权利的罪行,同时在海外服刑期限较长(假设强奸幼女和多名女性的事实成立,其实吴亦凡最高可以被判死刑),将很有机会登上加拿大政府网。

吴亦凡强奸罪成立,出狱后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真的吗?

希望这是真的!既然那么喜欢女人,最好的惩罚就是把他变成她!哈哈哈,一劳永逸,还能继续发展岛国事业,对待不负责任且把女人当玩物的,必须施以重罚,化学阉割势在必行!

吴亦凡强奸罪成立,出狱后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真的吗?

吴亦凡这次坐实侵犯她人,强奸罪成立,应该是在国内执行坐牢吧?判多少年还没有出来,即便是出狱那也应该是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事情了,出狱后是不是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还是个未知数,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其他看官是什么看法呢?

吴亦凡强奸罪成立,出狱后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真的吗?

听说,他在美国也被告了,罪名是强奸未成年少女,如果属实,那就是在服刑期满被中国驱逐出境后

回到加拿大由加拿大按照引渡法,把他送到美国受审,这个罪名最高是8年,未成年加4年。如果全部服刑期满,加上中国刑期,大约要做20年牢。

吴亦凡强奸罪成立,出狱后还要接受加拿大化学阉割的惩罚,真的吗?

吴亦凡在中国服完刑以后就会被驱逐出境,他会回到加拿大。正常情况下回到加拿大不会再进行惩罚了。

如果加拿大还有受害者,那么受害者有理有据的起诉他,他还会受到加拿大的惩罚,有可能会在加拿大受到化学阉割的惩罚。

大家对化学阉割这个概念不懂吧!说直白点就是让生殖器失去它原有的作用。

吴亦凡给娱乐圈的人提了醒,敲了警钟,希望作为明星,要德才兼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