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吗?

在中国,确实发生过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的事件,有的地方购假者被提起公诉,也有的地方认为,这种行为不属于犯罪。

下面举几个案例 :

案例一

西安的一位消费者方某,在一个超市购买了十多件过期食品,然后向商场索赔,商场向警方报案。 警方经过调查认为,方某来到西安以后,先后有5家超市“遇害”,涉案金额超过1万元,警方以涉嫌敲诈对方某提起公诉。

对于此案判决结果,很多消费者表示质疑,这些消费者认为,方某只是一般的打假行为,够不上敲诈勒索罪,运用刑法来者追究需要谨慎。

案例二

2020年天津孟某等4人,知假购假,向店家索赔,后被店家告上法庭。法庭认为,孟某4人的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消费者与经营者自行解决争议的范围,不构成犯罪。并于12月26日将孟某4人无罪释放。

案例三

2019年3月6日,青岛中级法院处理一起商品售假索赔案时,就明确支持知假买假可以按物价10倍索赔。判决书指出 : 即使购买生活资料的人,是职业打假者,也改变不了其消费者的身份。如果以多次打假可以定义为职业打假者,那么职业打假者就是消费者的先驱,自然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怎样处理知假买假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就曾出台过相关解释 :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理由而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从最高法的上述解释看,案例一中的方某被判涉嫌敲诈罪,确实值得商榷。

早在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就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食品保质期食品、食品添加剂。对尚不构成犯罪的,县级以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对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构成刑事犯罪,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知假买假,首先是商家知假卖假,商家有错在先。而消费者即便是知假买假,对于有错在先的商家来说,也是一个警示和打击,对于保护整个消费者利益有着极大的好处。

现在国内的某些商家,还不能自觉的将过期食品下架,因此,除了工商部门对于知假卖假的商家加大打击力度以外,民间的“职业打假”,也是悬在不良商家头上的一柄利剑。只有全方位的打击知假卖假,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利益。

“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吗?

西方国家的大型超市,为何不敢卖出过期食品?甚至在食品保质期内,就把将要过期食品,摆在超市门口,作为慈善产品,任由他人无偿拿走。一旦无人问津,过期食品立马全部投入到垃圾箱里。

中国人都知道有句老话:人命关天。更懂得什么是:病从口入。但是有多少人购买超市食品,能够仔细看看食品保质期?又有多少人了解过期食品存在的危害?

能够摆在超市里的包装食品,都是添加防腐剂后的食品。这类食品如果超过保质期,其危害更甚于普通没有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因为防腐剂和食品结合后,超过保质期会形成新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危害更大。

西方国家对过期食品的检查,是非常严格苛刻。一旦发现食品出现过期、腐败等现象,等待商家的就是巨额罚款,购买此产品消费者的巨额索赔。商家因此轻者关门停业,重者倾家荡产。

反观我们的卫生防疫队部门,一旦发现食品出了问题,只要是没有导致死人现象,没有出现大批人员中毒住院。一般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轻描淡写,象征性罚点钱,不了了之。

我们对于有些人把购买过期食品,然后向商家索赔,称之为“打假人士”。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些“打假人士”,就是游手好闲的职业碰瓷人。不应该受到社会保护。

孰不知,没有官方严厉打击,没有打假人士的出手索赔。商家何惧之有?正应了那句老话:人在人情在,坑你一块是一块。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实际上,对于商家超市来说,打击伪劣过期食品,更多的只能依靠民间打假斗士。更多的是依靠那些大爷大妈们,因为他们才是经常出入一线的游击队员。

“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吗?

不去追查过期食品的卖家,反而去为难买家,难怪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买假索赔者只要不是栽害他人,不说鼓励,至少不应作为犯罪处理。如果不是商家卖的商品有问题在先,买家又如何能钻到空子呢?这种买假索赔从某种角度说可以协助打击那些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像青霉素一样,能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

“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吗?

“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

对于这样的处理答复,感到诧异和别扭。先不说是否故意。就食品来论,过期食品存在着人食用后,就会得病。法律法规有哪一条允许用有毒有害食品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售卖过期食品,是违法行为。为了维护人民自身利益,有权利监督食品质量和举报,有权利上诉。至于是否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这是生硬有罪论定,不能否认售卖过期有害食品违法事实。当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时,有权利向法律部门维护自己权益和正当索赔。正当索赔正是人民监督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技术手段,这是让商家戒违法和思想进步的高效方法。

“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吗?

对这个问题看了不少报道。有些处理结果我不敢苟同。你可以卖,我不可以买,买了就是故意购买过期食品。故意不故意的谁给定性。职业打假的,恶意索赔,知假买假等等,商家不卖假货,不卖过期食品,哪来的打假索赔。

一句话,不是犯罪,支持还要奖励。

“故意购买过期食品索赔”属于犯罪吗?

不是犯罪,过期的产品本身就不应该出售,这样的行为,可以督促商家自查,起到监督的 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