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林黛玉与袭人,前者被贾宝玉视为灵魂伴侣,后者被贾宝玉看作俗世情人,然而这两位的关系,表面看过得去,背地里却是一团糟。
林黛玉对袭人的褒扬是真还是假?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第62回,袭人和探春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独独忘记了林黛玉,袭人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别小看这句话,在袭人心中,林黛玉纵然身份高贵,受贾母宠爱,和贾宝玉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那又怎样,在她贤袭人心中,永远是个外人。她特意加上“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而且这已是到第62回了。
同样是贾府的仆人,兴儿在第66回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尤二姐和三姐在开玩笑,说要把她许给贾宝玉,于是兴儿说,论模样行事也像是一对,只不过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要知道兴儿是贾琏的心腹小厮,他都能看出贾母的心思,怎么袭人却对此视而不见呢?可见,林黛玉在袭人心中的心理地位很低。
尽管如此,林黛玉待袭人却不敢不薄啊,第36回,听说 袭人长了工资,黛玉便跑去道贺,管袭人叫起了嫂子, 不但没有吃醋,反而一脸开心,这对林黛玉来说是极为反常的。
要知道,贾宝玉在她心中是独一无二的,谁都不能和她争和她抢,怎么袭人反而可以了呢?这其中也有着林黛玉的心酸之处。
话说在贾府有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凡主子身边的贴身丫鬟都有可能上位成为主子的小妾。袭人和晴雯都是从老太太屋里出来的,其中用意已经很明显,未来宝玉的小妾不是袭人就是晴雯。
但是有一天,袭人突然涨工资了,根据以往经验,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也已明白,贾府这是已内定袭人做宝玉未来的小妾了。
对于贾府的规定,林黛玉有权力或者敢说一个不字么?肯定不敢啊。就算是林家给了贾府不少财产,但那些钱也早已拿去填补贾府的漏洞了,哪里还有剩的!
林黛玉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其中的温柔一刀自然有袭人在内。但是林黛玉无父无母,寄人篱下,面对这些“风刀霜剑”,总不能都怼回去吧。
所以,当林黛玉面对这些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只能选择默认,选择接受现实。于是,对于袭人,她只能好言相待,避免产生更大的矛盾,对自己更加不利。
但是,话又说回来,花袭人照顾宝玉无微不至,这是她对宝玉的痴处。黛玉也是看在眼里的,作为灵魂伴侣,她当然希望贾宝玉一切都好。而且对于贾府的丫鬟,也有不少是有恶习的。
比如迎春屋里的大丫鬟司棋,说是丫鬟,那派头已然是半个主子了。宝玉素日又爱和丫鬟们胡闹,更没有个主子的样儿,如果怡红院的丫鬟也闹起来,像晴雯一样动不动耍脾气闹罢工,那贾宝玉一个人恐怕哄不过来。
袭人的秉性,黛玉是了解的,她从来不和宝玉真闹心,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为宝玉操心。即使在选老婆方面管得宽了些,但从袭人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她的想法也没什么不对。
因此说,黛玉对袭人的褒扬,可以说是半褒半贬,褒的是袭人对宝玉的好,贬的是难以改变的现实,只能选择接受,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罢了。
袭人为何不喜欢林黛玉?袭人是一个俗人,她不喜欢林黛玉则是赤裸裸表现出来的。
对于贾宝玉读书这件事,有两个名场面,一回是史湘云劝说,被贾宝玉怒怼;另一回是薛宝钗劝说,贾宝玉干脆直接走人了,留下僵化的宝钗。这两个名场面,袭人都是见证者。
对于宝玉读书,她也同样劝说了不少次,而且每每习惯于拿自己的去留问题要挟宝玉,方式不佳,但效果还是有的,贾宝玉总会妥协。
贾宝玉不喜读书,愚顽怕计文章,为什么在对待别人劝慰其读书这件事上,对待袭人和薛宝钗、史湘云完全是两种态度呢?
因为袭人手里有贾宝玉的把柄,他们的关系并不一般,他们是曾经有过“云雨”情的人,而且这种关系有没有一直维持,也不好说,所以,他们之间是类似于夫妻、亲人间的关系,他们彼此都把对方看作自己人、家里人,因此,在袭人的眼中,她与贾宝玉的关系,远比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要亲近得多。
所以,她把自己当作家里人,这个家里人不是指她是贾府的丫鬟,而是指她已经是贾宝玉的小妾。因此,她在心理地位上是高于林黛玉一头的,毕竟林黛玉在贾府的身份,只是贾宝玉的一个表妹,谁能成为贾宝玉的正室,还要再等高层博弈。
读书这么重要的事情,林黛玉竟然从来没有劝过宝玉,这与袭人心中世俗的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夫贵妻荣,这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对于贾宝玉这样的贵族男性而言,即使不愿读书走仕途,至少也应该与那些为官做宰的人为伍,谈些仕途经济,为将来在社会上混做准备。
所以,价值观一致的人最容易凑成一波,袭人、宝钗、史湘云,她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她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而林黛玉在其中则像个另类。
到了第32回,宝玉表白被袭人听了去,对于如此纯洁美好单纯的感情,在袭人看来却被吓得魂销魄散,大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宝玉溜走后,袭人想到必是因黛玉而起,下定决心,要处理此事,以免这桩“丑祸”传扬出去,为人所不耻。
那么,袭人是如何处治的呢?自然是找她的顶头上司王夫人去告状,因为王夫人也是不喜欢林黛玉的,其价值观与袭人也是一致的。从此,袭人变节转变成怡红院的卧底,将林黛玉视为自己的敌对势力。
袭人是个俗人,说话直接,不像薛宝钗那么有文采。所以她对林黛玉的贬低很直白,但凡是个人都能听出来。
综上所述,从两人各自的立场和价值观,分别说明了黛玉对袭人的褒扬有真心也有假意,而袭人对黛玉的贬低则是彻底的。
《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林黛玉对袭人的确都是褒扬。
比如说宝玉的奶妈跟袭人过不去,找袭人乱吵一气,袭人不知所措。黛玉对宝玉说:“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她,可见老背晦了。”
小说《红楼梦》里,“也罢了”三个字,是专用于委婉地赞美别人的话,许多人都用过。所以,脂砚斋点评黛玉的话:“袭卿能使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矣。”
再比如,端午节宝玉、袭人、晴雯三个人吵架,哭的哭,闹的闹,气的气,不可开交。黛玉来了,一句玩笑话把宝玉和袭人说笑了。晴雯见黛玉来了,就出去了。黛玉对袭人说:“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 黛玉直接叫袭人是“嫂子”,并不是讽刺的话,而是表明自己认可了宝玉与袭人的这种关系。
黛玉虽然平时说话不留情面,被人们说成是尖酸刻薄。但她的敏感,她的尖刻,她的不留情面,其实是作为寄居在贾府的一个孤女,一个弱者的自我保护的手段。
但黛玉是十分尊重袭人的。黛玉对袭人的褒扬,原因其实挺简单:她一门心思都在宝玉身上,同样,袭人也一门心思都在宝玉身上。对于这一点,黛玉看在眼里,心知肚明。
黛玉最在意的一是宝玉自己要好,一是宝玉对自己要真心。宝玉好与不好,与袭人无微不至的服侍、照看有极大关系。
宝玉身边的丫鬟使女虽然多,但没有袭人的尽心尽职,细心照料是万万不行的。 袭人的母亲去世,回家去了,黛玉就对宝玉很是不放心,问宝玉:“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 可见,黛玉对袭人的尊重和褒扬,是基于袭人对宝玉的作用。
至于袭人与宝玉曾经“初试云雨情”,黛玉是不放在心上的,因为袭人是宝玉过了明路的通房丫头,另外最好的结局也无非是个姨娘,与黛玉的地位不在一个层面上,“心较比干多一窍”的玲珑剔透的黛玉,是不可能吃袭人的醋的。
所以,黛玉对袭人多是褒扬。
那么,袭人为什么对黛玉多是贬低呢?《红楼梦》里袭人贬低黛玉是真真存在的,而且是见缝插针。
比如湘云要劝宝玉读书,袭人马上叫湘云别说那话,说上次宝钗劝宝玉读书,宝玉大发脾气,弄得宝钗进不是退不是,附带还要说黛玉一句:“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比如湘云听说黛玉铰了自己给宝玉做的扇套子,就说她铰了,就叫她做一个就是了。袭人说:“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 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再比如众人忘了黛玉的生日,袭人说黛玉和她两人同一天生日,说完还偏加了句,她“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袭人贬低黛玉有下列原因:一是,袭人对宝玉的重黛玉,是从心里不赞同的。
宝钗和黛玉,无疑都是为宝玉着想的。宝钗一家不是为了“金玉良缘”,不会赖在贾府不走,黛玉“木石前盟”的希望破灭,马上就死于非命。宝玉是她俩心目中的未来夫君,她俩没有理由不为宝玉好。
但是在观念上,宝钗和黛玉有本质的区别,宝钗是卫道士,黛玉则是叛逆者。
所以,宝钗累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黛玉只要宝玉的知心、真心。紫鹃说的话其实就是黛玉的心里话: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而作为袭人,“ 她的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伏侍宝玉细心周到,恪尽职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一心为宝玉前途忧虑。“
如果说袭人是“钗影”,从这个方面来说最贴切。因为凭袭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她只能卫道,而绝对不能叛逆。试看晴雯,才稍有叛逆迹象,王夫人动一动小指头,晴雯就灰飞烟灭了。 所以,袭人也和宝钗、湘云一样,也是累累劝说宝玉。不过,袭人深知宝玉,她的劝说更隐晦,更艺术,易让宝玉接受:“你好歹要做个读书的样子来!”
而宝玉说宝钗的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是“混账话”。毫不犹豫地同黛玉的观念一致。 这就让卫道的袭人迁怒与黛玉,从而贬低黛玉。
二是,袭人要保护宝玉不出事,不受牵连。
宝玉被“流荡优伶”、“淫辱母婢”等罪状遭贾政痛打,宝玉又误将自己当成黛玉,而“诉肺腑”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心中惊恐不已。
其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事情一旦让别人知道,黛玉定然会身败名裂,无可避免地会牵扯到宝玉。 所以,袭人一面向王夫人进言,让宝玉搬出大观园,一方面见缝插针地贬低黛玉,希望黛玉远离宝玉。
三是,袭人的“温柔和顺”与薛宝钗的“随分从时”很相似,她在骨子里是希望宝钗做宝儿奶奶的。
袭人以为相对于黛玉的爱使小性子,说话尖酸刻薄。自己这个准姨娘,选择宝钗做主子,应该更合适些。
所以,袭人不失时机地把黛玉和宝钗对比,贬低黛玉。
袭人的这个做法,格局太小,作为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丫鬟,她是天真的,她也只可能有这么大的格局。她不会明白黛玉一旦做了宝儿奶奶,是不会跟她使小性子,也不会对她刻薄的。
反而是她苦心经营的未来,随着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立即冰消雪化了。面善心不善的歹毒之人王夫人,是不会真正顾及到她一个丫鬟的命运如何的。
袭人的所谓“堪羡优伶有福”的好的结局,不过是她无可奈何,无路可走后,王打夫人硬塞给她的一条路罢了。与宝玉已有夫妻之实的袭人,假如只是为了嫁给一个戏子,何必如此苦心孤诣,大费周章!袭人的结局,同样是一个悲剧,比晴雯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除了人品的高下之分,林黛玉褒扬袭人是全心全意为了宝玉好,她能容得下袭人做宝玉的妾。但是,袭人贬低黛玉,是为了她自己好,她想拆散宝玉和黛玉。
在黛玉心里:袭人敦厚可靠,是宝玉的全能生活保姆黛玉是站在主子的角度来评价袭人的。她和宝玉相爱,将来可能嫁给宝玉为妻,袭人是宝玉得力的贴身丫鬟,又和宝玉暧昧亲密,后来也得到了王夫人认可,一准儿就是小妾之一。
黛玉和宝玉的是心灵相通的知己之爱,灵魂之爱,又因为黛玉是大家闺秀,她可以接受宝玉纳妾。
袭人服侍宝玉多年,谨慎周全,细致入微,在生活方面可以说是全能保姆,让她做宝玉的妾,可以很好的照顾宝玉的吃喝拉撒,黛玉由此认可袭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另外,袭人年长几岁,稳重老成,温柔和气,懂事省事讲道理。虽然经常背地里阴人,但是表面上很会为人处事,业务能力极强,口碑爆好。
连王夫人都常听人赞扬袭人的好处,后来更是倚重为心腹;贾母也曾认为她是“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鬟,这才给了宝玉;王熙凤也说袭人是个省事的。
袭人在宝玉屋里多年,除了夺了李嬷嬷的地位,和晴雯争宠,得罪了这两个人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服她,宝玉更是头一个喜欢袭人,拉着她“共试云雨情”,他俩两三年间亲密狎昵,偷偷摸摸肯定不止一次,也绝不止晴雯知道。
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告发袭人,也没有人在李嬷嬷面前乱嚼舌根。这就是袭人的高超的情商和为人处事的手段。
既然袭人这么会做人,林黛玉肯定也不会讨厌她,甚至还很喜欢她。
从感情方面来讲,对于自幼丧母的林黛玉而言,其实非常容易对年长女性产生依赖和信任,尤其是对她好的年长女性。比如薛宝钗和薛姨妈,稍微一哄她,她就很积极的回应人家,即使明知道也未必是真心的;比如王熙凤天天动不动拿她开涮,i两人也很亲密。
黛玉对于袭人其实也是有一种依赖和信任的感情存在,袭人比宝玉大好几岁,黛玉见她温柔和气,心思细密,行事稳重周全,对宝玉忠心,又照顾的宝玉十分妥当,自然而然就会对袭人有好感。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宝玉摔玉,所有人包括贾母都围着宝玉转,除了紫鹃没人顾得上下吓坏了得黛玉,睡前来安慰黛玉宽心得正是袭人。黛玉对袭人得好感,应该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从生活方面来讲,黛玉自己是个大小姐,她就算嫁给了宝玉,将来也是不会去凡事都亲力亲为凡事伺候宝玉的,她自己还需要紫鹃整天围着转,宝玉需要袭人伺候,黛玉也需要袭人伺候宝玉。
反正宝玉总是要纳妾的,与其让一些妖艳轻浮的丫鬟上位,天天招惹是非,还不如稳重温柔又懂事的花袭人了。
而且宝玉也喜欢袭人,黛玉为了宝玉高兴,为了宝玉生活被照顾的好,自然也愿意接纳袭人。
所以黛玉对袭人的态度是肯定的,当李嬷嬷和袭人吵架的时候,她替袭人说话:“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
当袭人回家奔丧,迟迟没有回来的时候,黛玉担心宝玉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就问宝玉:“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
短短两句话就可以看出黛玉对袭人是十分肯定的,并且带着信任和依赖的感情。
在袭人心里:黛玉是刻薄小心眼儿的人,会带坏宝玉,也容不下她黛玉对袭人倒是一片好心,但是袭人根本不明白,她也完全不了解林黛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袭人认为林黛玉和宝玉在一起,会毁了宝玉。
因为袭人打算靠宝玉上位,留在贾府当姨娘,让宝玉读书做官有出息,实现自己争荣夸耀的人生梦想。
所以她总想着操纵宝玉的人生,改变宝玉乖僻顽劣的性情,把他从邪路上拉回来,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在这一方面,袭人和王夫人这些封建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控制宝玉,指望通过宝玉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林黛玉在这方面是完全和他们背道而驰的,林黛玉和宝玉是一路人。
林黛玉是真正懂的宝玉灵魂的人,她知道宝玉心里在想什么,也能理解宝玉为什么厌恶世俗的仕途经济,并且黛玉一心只想让宝玉顺其自然的发展,从来不会逼着宝玉去读圣贤书,追求功名利禄。
宝玉也非常感谢黛玉对她的支持和理解,他们俩是超脱世俗的灵魂伴侣,因此更加把王夫人、袭人、宝钗,甚至湘云都排除在外了。
袭人是不能容忍的,在她的观念里认为黛玉这样就属于“不知道劝宝玉学好,专门引导宝玉学坏”的典型,偏偏宝玉一颗心都在黛玉身上,特别听黛玉的话。
两人的亲厚袭人看在眼里,就连宝玉对黛玉的表白都被袭人当场听到,袭人非常害怕,怕宝玉和黛玉谈恋爱影响学习,又因为她自己和宝玉早就又夫妻之实,于是更害怕宝玉和黛玉也做出同样的事情,这样会毁了宝玉的名声和前途。
毁了宝玉,自然也就是毁了袭人的人生,和争荣夸耀的梦想。
所以袭人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拆散宝玉和黛玉。她亲近宝钗,当面抱怨宝玉和黛玉亲密不避嫌疑;当着湘云的面跟宝玉挑拨离间,说黛玉坏话,投靠王夫人,建议宝玉搬出大观园,旁敲侧击提醒王夫人注意宝玉和黛玉的关系……
在袭人眼里,黛玉就是个矫情爱哭,爱生气,惯会拿捏宝玉的小女人,而且心高气傲,毒舌犀利,性格刻薄不饶人,谁惹她她就哐哐怼人一脸,不像宝钗那样心底宽大,待人和气。
连李嬷嬷和周瑞家的这样有体面的老奴,黛玉都根本不留情面。又因为黛玉得贾母宠爱,所以贾府里也根本没人敢惹她了,袭人能不怕她吗?何况黛玉还那么聪明,只轻轻一句“好嫂子”,就戳中了她内心最深处的隐私,这可比晴雯那种跳脚骂人的段位高多了。
袭人本身是温柔的性格,虽然有心机,但是也不喜欢多说话,又因为她和宝玉的偷偷摸摸,以及自己的私心很重。所以她其实很害怕牙尖嘴利、聪明有心计的林黛玉将来给宝玉当妻子的。因为,连宝玉都认为黛玉是可以和凤姐相提并论的人,袭人怎么可能不怕她呢!
她曾公开表示过王熙凤说话厉害:“真真的二奶奶这张嘴怕死人!”也曾当着宝玉贬损黛玉说她爱哭、会使性子等等,宝玉很反感的觉察出她对林黛玉的敌意,当面说她:“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后来给黛玉送手帕的时候,怕袭人知道,特意支开她让晴雯去送。
以袭人那种简单的小女人的心思和文化水平以及封建教条的思想,是不可能理解黛玉对宝玉的感情的,也不能理解黛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她面对林黛玉的时候就是自卑的,畏惧的,已经认定了她们不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简直毫无共同点可言。
袭人敌视黛玉、贬损黛玉,其实都是源自她内心的恐惧和自卑,她不知道怎样才能讨黛玉喜欢,不知道该怎样和黛玉相处。所以非常害怕将来黛玉嫁给宝玉之后,会容不下她的存在,不会给她好的待遇。
其实袭人真的想多了,黛玉根本不会把她当作什么情敌,在黛玉眼里她就是一个伺候宝玉吃喝拉撒睡的全能保姆。只要她能把宝玉的生活的照顾好了,黛玉绝对不会为难她,甚至会对她很好。
毕竟袭人连宝玉的心都不能理解,黛玉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末了还要说一句:《红楼梦》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人品高下立判。
林黛玉损人都是当面的,正大光明的说,但是袭人就是表面很客气,背后嚼舌根子说别人坏话,所以“袭人”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背后攻击别人的意思。
南山橘暖/文
《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说起来是挺奇怪哈,一向以刻薄形象深入人心的林黛玉对袭人却从无不敬之处,然而作为一个丫环,袭人却三番四次在贾宝玉以及薛宝钗、史湘云前对林黛玉多有贬损,这是为何呢?
黛玉褒扬袭人,是她心胸宽广的表现,也是她真性情的写照,更是她在面对袭人时拥有绝对自信的正常反应;林黛玉在人前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袭人的肯定与赞扬,在大家眼里一向小心眼的她为何会如此大度呢?
黛玉心胸宽广:她在送宫花一事上当众敲打周瑞家的,是因为周瑞家的轻慢于她;她数次讥讽宝钗,是因为她将宝钗当成了爱情的假想敌;大家只看到这些,却忘了她待紫鹃情同姐妹;湘云数次对她无礼,她仍然能大度包容;香菱想拜她为师学习写诗,她当仁不让,并且将香菱教得很好;以上种种,都说明了林妹妹的原则向来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黛玉真性情、不作做:她不会像薛宝钗那样说违心的话,也不会为了博取别人的赞美或图个好名声,就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是因为她真心爱宝玉,才会对同样爱宝玉的袭人数次赞美——这样的爱屋及乌,是不是很可爱呢?
黛玉在面对袭人时拥有绝对的自信:她知道贾宝玉离不开袭人的照顾,她也知道就算将来她和贾宝玉成了亲,袭人仍旧会是贾宝玉身边很重要的人。但是她不会像对待薛宝钗和史湘云那样如临大敌,因为她知道,贾宝玉的心不会在袭人身上;换句话说,贾宝玉不会给袭人以对等的爱。袭人对她来说,是绝对安全的。
袭人眼界逼仄:袭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无非是贾宝玉的姨娘而已。她认为林黛玉尖酸小气,如果将来她嫁给贾宝玉,那她花袭人必定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更何况林黛玉从来不劝贾宝玉读书上进,在她看来,她不是贾宝玉的良配;所以,她总是有意无意间向别人表达她对黛玉的不满;
袭人擅弄权术、喜欢玩弄小手段:说到手段,她确实很会玩,在向王夫人进言那一晚她就有了充分的展现。她在大观园里散布对林黛玉不利的言论,甚至当着贾宝玉的面诋毁林黛玉,以达到阻止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的目的;
袭人感受到了来自黛玉的威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慢慢地由懵懂到清晰,袭人旁观者清,最为明了。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有意无意间地针对黛玉,其实是因为她在吃醋呀!
之所以会有黛玉褒扬袭人、袭人贬损黛玉的反差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二人价值观的不同。
林黛玉和袭人之间的联系,纽带人物是贾宝玉,而在对待贾宝玉时,林黛玉和花袭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
花袭人希望贾宝玉飞黄腾达,她爱他的方式是我希望你好,所以你必须要听我的,才是好;花袭人视贾宝玉为终身所靠,如果说她希望她的下半辈子能过安稳些、幸福些,那么贾宝玉是关键。
贾宝玉若是如她所愿走上经济仕途,将来为官做宰,她必定也能跟着人前风光。所以她才会孜孜不倦、苦口婆心地劝贾宝玉读书上进,以图将来立身扬名,甚至不惜以赎身离开贾府来要挟。她也曾经对贾宝玉说过,如果将来贾宝玉当了贼,她是绝对不会跟着他的。
在这一点上,袭人和薛宝钗、史湘云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很不幸的是,在当时的封建背景下,这是一条最适合贾宝玉的路;即便放在现在,这同样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然而她似乎忘了,这正是贾宝玉最最厌恶的事情。
所以,花袭人对贾宝玉的爱,是捆绑。
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正达到了心灵相通的高度,她爱他的方式是你好,我才好,所以无论你怎样,都好;大观园里真正懂贾宝玉的,只有林黛玉一人而已。
所以他种种为世人所不容的怪癖,她能理解,她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不以异样的眼光去看他;
他不爱读书,她也不劝,因为她知道他并非真的不想上进,只是痛恨当时官场的黑暗而已;
所以贾宝玉挨了父亲贾政的打,她会将眼睛哭肿成桃子,才会劝他说:“你改了罢!”她让他改,是为了让他不再受这种伤害。
在这一点上,林黛玉和晴雯的行为有着惊人的一致。晴雯为了使贾宝玉逃脱贾政查看功课,会为他撒谎,让他装病。
所以,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是理解。
结语:细细思量之下,就会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深谙人心,把书中的人物都写活了。不管是黛玉褒扬袭人,还是袭人贬损黛玉,这二人的心都系在贾宝玉一人身上。每个人对待每个人好的方式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又何尝没有这样的困惑呢?《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按照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分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黛玉总是褒扬袭人
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丫头,对宝玉自然忠心耿耿。而林黛玉一心想着嫁给贾宝玉,因为贾宝玉,黛玉便有了三层考虑:
首先对袭人是爱屋及乌。正因她喜欢贾宝玉,一般情况下,会对宝玉身边信任的人同样心生喜欢,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悲其所悲,这样便与宝玉有了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和情感上的相通。
其次对袭人心存感激。因为黛玉知道宝玉离不开袭人,袭人又最是认死理,用了全颗心来照顾宝玉,这个她最爱的人,所以她从明白事理的角度来看,是应当说袭人好话的。
第三对未来的分析。黛玉心想早晚是要嫁给宝玉的,那一定要向这个形影不离、从一而终的袭人表达善意,共事一君,这应当也有拉拢的成分。
二、袭人多贬低黛玉
成年后读红楼,发现其实袭人特别有心计,很多专家讲,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们周全、世俗、功利、稳重。而晴雯才是黛玉的影子,她们的共同点是恃才傲物、内心孤傲、不近烟火、个性张扬。所以我觉得袭人贬低黛玉同样有三两个原因:
一来,袭人相信金玉良缘,虽然她知道宝玉爱黛玉,但始终在心心里认为宝姑娘才是宝玉的终身所托和不二人选,从心底里没有真正认可黛玉;
二来,袭人认为黛玉身体不好,可能会短命,站在世俗的角度,她不愿意宝玉娶一个情深不寿娇滴滴还咳血的林姑娘;
三则,袭人知道黛玉的家境不好,虽然有老太太宠着,但她没亲没故,一旦老太太不中用失了根基,以林姑娘的性格,在贾府肯定不会好过。而宝姑娘就不同了,她有哥哥,有新娘还有亲戚,家境不同,与宝玉结合是亲上加亲,可以呼风唤雨。所以,袭人更亲近宝钗,而多有对黛玉的贬低。
红楼梦这本书真的伟大,他对人物的刻画、人性的分析和情感的挥发,精辟入理、超凡卓绝,常常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红楼梦》中,为何林黛玉对袭人都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多是贬低呢?
谢谢邀请!
这不正是恰恰说明黛玉品格之高洁、人格之尊贵,而袭人跟她根本不能相提交论吗?
作者虽然从来没有正面写黛玉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而且从表面看起来黛玉还有些小性子,让初看《红楼梦》的人很是不喜欢她,可是,我们如果细看,会发现,黛玉在很多方面都是别人无法比的。作者笔下的林妹妹,是当之无愧的十二金钗之首。
抄捡大观园的时候,很多姑娘屋子里的丫头婆子都出事了,但是,潇湘馆却安然无事。平常看起来对下人很严厉的宝钗,身边的丫头莺儿居然那么跋扈。
也许有人会说我说走题了,明明问的是这什么黛玉对袭人是褒扬,而袭人对黛玉却是贬低呢?
道理一个人样啊。我们平常不是常说“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么?黛玉就是那个从来不在背后论他人是非的人,她不但自己如此,同时也约束自己屋子里的丫头婆子们如此。所以,我们看不到黛玉屋子里的丫头婆子们有任何不 良举动。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袭人为何对黛玉如此。有几大原因。
一、宝玉对黛玉太一往情深了,袭人打心底里嫉妒吃醋。第二十一回,史湘云来了之后,宝玉一大早就往黛玉屋里跑,袭人见到宝钗,就说了一通抱怨的话。这是她作为丫头不应该说的,而且是背后说就更不应该。后来跟史湘云讲到做针线,袭人又抱怨了一通黛玉,说她可不做呢,这二年也就做了一两件。这话也不是她当丫头该说的话。二是袭人自从跟宝玉关系进了一步以后,时时处处以一位小妻子的身份在制约宝玉。宝玉大概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成了袭人要挟他的软肋,对此也无可奈何。三是黛玉和袭人在本质上她们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袭人为什么明显把她的倾向性倒向了宝钗,就是因为袭人跟宝钗在某些方面的价值观是一样的。而黛玉显然不会自己放低身段去跟一个丫头计较。
当然,黛玉和袭人根本就是两类人,她们俩的境界压根儿就不能放在一起比。把她俩放在一起比,本身就是对黛玉的一种亵渎,对袭人也没啥好处。不过,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黛玉的大度和容人。如果宝玉娶的是黛玉,大概最后袭人不会被赶出去哦。从这一点上来说,是袭人自己算计错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