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薛蟠为何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银子给林黛玉配药?

红楼第二十八回,王夫人问起了黛玉吃药的事情,宝玉便说起了一个特别的药方。还说薛蟠为了配成这副药,求了他一二年,又去寻了二三年,花了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

那么这副药是给林黛玉配的吗?小说中实际并没有明说,只是说这副药可以配给林黛玉吃。但是还要注意一点,宝玉在说这副药的时候,完全是一副扯谎的表情,看样子特别像是他与薛蟠之间的恶作剧。并且黛玉在听宝玉讲述这副药的时候,也用手指在脸上画着羞他。

所以这副药是否存在,还是一个问号。那么,曹雪芹写这样一个情节是为了表达什么呢?本着红楼无闲笔的精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样一个情节的设定。

与冷香丸媲美

方药养生自古皆有,而且还比较盛行。在红楼小说中,全书涉及方剂40多个,药物近130种,但是极特别的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女主角薛宝钗的“冷香丸”。

书中详细记载了冷香丸的制作过程,程序看似琐碎,但实际精华也只在两个方面的把握,一个是时令上,春夏秋冬外加二十四节气;另一个就是天气变化上要赶得巧。

也就是说,这副药是上应天时,下应地利,占尽了优势。而再细究,便会发现,曹公在这副药里隐含了一个字,那便是“时”。

薛宝钗喜欢贾宝玉,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林黛玉得势时,她对宝玉的感情是十分克制的,对于黛玉的挑衅基本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到了第三十四回,她却出人意料地第一个跑去探视了,时机把握的太精到。因为在这个时候高调做事儿,无疑会赢得贾府上下的好感。

再退回去第三十二回,金钏死后,宝钗知道后,也是第一时间去了王夫人处。当王夫人在为金钏的死而自责时,她却找了个极扯的理由为王夫人开脱,说金钏是失足才掉井里的。

薛宝钗在需要她表现的时候,她便不失时机的充分表现自己。与此同时,在薛宝钗的身上,也如冷香丸的配制一般,本身还体现了一个“巧”字。如果没有出现宝玉挨打,金钏跳井等这些事情,那么她还会再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正如冷香丸,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那就再等下一年,直到得到雨水日的雨水十二钱。

再者而言,与宝黛的“木石同盟”而言,她身上暗含的“金玉良缘”更顺应世俗,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林黛玉进贾府是孤身一人,而她来贾府则是一家三口。只要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她与宝玉的婚事便可成了。

所以,冷香丸复杂琐碎的配制过程,正如她在贾府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过程。她能够最终占胜林黛玉成为贾府的媳妇,凭借的正是雨露霜雪的“无情”二字。

相比之下,为何宝玉口中所说的丸药,在宝玉讲述时却看似像个笑话,林黛玉还做出羞他的动作。这就像“木石同盟”一般,并不被世人重视,更不被认可。看似宝玉将来的娶得准是林姑娘,然而却娶了薛宝钗,最终将林黛玉沦为一场笑话。

林黛玉在贾府的人生,就像那副无名药方,方子在宝玉手里,被薛蟠求去,花费人力物力说是配成了,但最终到底是否在过,好似一场大梦。

为什么是薛蟠去配这副药?

薛蟠与薛宝钗是兄妹关系,他们家又是卖药的。薛宝钗要配这样一种奇葩的药,费心费神首当其冲的人肯定是薛蟠。薛蟠为亲妹妹办事,自然是十二分的用心。

薛蟠在小说中的外号是“薛大傻子”,实际上他一点也不傻。对于宝钗的心事,他心里和明镜似的。第三十四回,宝钗因为宝玉挨打的事,回去便审问起薛蟠来。薛蟠为自己辩解不成,一气之下便这样说: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妹妹你这么着急的审问我,不就是因为我让你未来的夫婿挨打了嘛,一番话说得薛宝钗哭了一夜。不哭还好,这一哭恰恰说明她确有此心,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话说宝玉要配得药方,却交给了薛蟠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去配制,最后说是配成,实是不了了之。如果配成为何不给林黛玉用药呢?

像这样类似的场景在小说中还有一次,就是第五十七回。紫鹃为黛玉的婚事急上了头,竟然欺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自己家去,惹得宝玉发了一回疯。之后便写到了薛姨妈对婚姻的看法。

她说: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这一番说得让人毛骨悚然,像极了宝玉与黛玉的情况。宝黛之间的关系,就连贾府里的小厮们都认可了,比如兴儿就说,宝玉要娶的将来准是林姑娘,但结果却成了是宝姑娘。而薛姨妈口中所谓的”月老“,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为因素。

然而淳厚的紫鹃,在听了薛姨妈说,要把黛玉定给宝玉时,却真的走上前去,求薛姨妈务必要和老太太去提下这门亲事,受到一番取笑后,薛姨妈给出了答案,她说:“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由此,我们看到,对于林黛玉而言,有两件关系人生的大事都交给了薛家去办,一件便是薛蟠配药的事,另一件便是薛姨妈提亲的事,而薛宝钗作为她竞争贾府媳妇的最大对手,与薛蟠和薛姨妈同是一家人,关键他们都笃信金玉良缘,你说薛家的胳膊肘会往拐吗?这是明摆着的事,也就是最终不了了之,而成为笑话的人都是林黛玉。

综上所述,在这个配药的情节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如宝玉、黛玉、薛蟠、宝钗、甚至包括王夫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谁占优势,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这副配成的药去向何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红楼梦》里薛蟠为何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银子给林黛玉配药?

薛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背后有三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了他。

第一种,美的力量。美是一种力量,能让人向往美好的东西,并为之努力。薛蟠为林黛玉之美倾倒,甘愿为之付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凡是美丽的女人都容易让男人为之心动。

林黛玉是美丽的。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看到林黛玉是这样子的: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这种脱尘出俗的美,不仅让能俘虏贾宝玉,也能酥倒薛蟠。

赵姨娘请马道婆施妖法,让贾宝玉和王熙凤二人中邪,众人纷纷前来探望,薛蟠恐怕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怕薛宝钗被人瞧见,更恐香菱被人臊皮,所以忙着在她们身边遮挡。无意中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的风流婉转,竟然酥倒在地。

这一眼是刻骨铭心的。薛蟠不学无术,是一个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做过恶事打死过人,虽然知道自己与林黛玉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但是为了一个心仪的女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生命的美好,是一种难得人性之光。

第二种,亲情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血浓于水,哥哥呵护妹妹是亲情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血浓于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薛蟠对薛宝钗非常尊敬,也甘愿为薛宝钗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薛宝钗进京原本一心一意想选秀入宫,可惜选秀失败。人生道路转向之后,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金玉良缘之路。但是这一条路上却荆棘密布,因为贾母看中的是林黛玉,而贾宝玉心中也只有一个林妹妹。在这种情况下,她委曲求全,使出尽浑身解数。在不断为自己婚姻争取过程中,她最亲的人,薛姨妈和薛蟠也都在暗中声援她、帮助她。

薛蟠外号呆霸王,所用的办法自然也比较呆。贾宝玉挨打之后,薛宝钗听信袭人之语,误认为事由祸端起于薛蟠,对其责问。薛蟠发怒说出薛宝钗是一心呵护宝玉,气得宝钗哭了一夜。第二天,薛蟠悔悟,亲自向妹妹道歉。由此可知兄妹两人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薛蟠再傻也知妹妹的竞争对手是林黛玉。在她眼里,林黛玉虽然出身于世袭为侯的林家,但是父母双亡,成为寄养在贾家的孤女,是有些配不上贾宝玉的。薛蟠喜欢林黛玉,虽然才华配不上,但是自己出身四大家族,在世俗的眼里,出身地位比林黛玉高,是可以追求林黛玉,娶了林黛玉,薛宝钗的竞争对手自然也就没有了。

但是他却与林黛玉没有交往的。私下里替她配一副能彻底治病的药,做为一块敲门砖,对于他来说,虽然很呆,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三种,习惯的力量。习惯的力量让人难以抗拒,花钱办事是商人们常用的行为法则,薛蟠为林黛玉配药的做法不是特例。

薛蟠之所以这样做事,其实与他的习惯有关。作炎是一个皇商的后代,花钱办事,是他认为最常用、最管用的方式。

薛蟠进京前,花钱买了香菱,最后为争人打死了人,他一走了之,让家里人料理后事,自然是拿钱开路。与贾府子弟读书,私下拿钱收买贾瑞,让他得以在书房里也能横行霸道。在这种屡试不爽,做事必成的做法中,遇有事情,薛蟠自然习惯于用钱。

贾宝玉给林黛玉开出的药方是这样的: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这些自然都是名贵之物,对于贾府来说,也是比较难配的,更难的一味药是使用死人戴过的珍珠。贾宝玉的原话是这样的:

“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

这些对于贾宝玉来说,都是有难度的,所以虽然有了药方,也没有实打实的举动。薛蟠则不同,他信奉有钱就有一切,拿钱就能办事。在这种惯性思维驱动下,自然会按照宝玉的说法大胆配药。

从薛蟠为林黛玉大费周折配药的情况看,薛蟠其实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之所以费尽周折给林黛玉配药,是因为他活着现实,活得真实。他痴心妄想追求爱的模样,更是一些少年人的影子;他用自己呆办法表达对妹妹关心的做法,虽然让人耻笑,但仍散发出一种浓浓的亲情;他用自己与社会打交道的方式,为林黛玉做出默默之举,虽然荒唐,却效果明显,贾宝玉未作成的事情,他竟然做成了。所以,从薛蟠为林黛玉配药的情况看,他做人还是挺可爱、挺真实的。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红楼梦》里薛蟠为何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银子给林黛玉配药?

薛蟠是呆霸王不假,但同时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而且薛蟠的审美极高,从他抢香菱就能看出来,香菱是什么程度的女子,周瑞家的说过好像东府的秦可卿。

薛蟠好色但不俗,不像贾琏不挑剔,多姑娘,鲍二家的等等,用贾母的话说就是脏的臭的都往屋里带。

人家薛蟠就喜欢有气质的,好看的,能够和妹妹薛宝钗一样有才华的更好。

恰巧薛蟠还真遇到了,在贾宝玉和王熙凤出事的那一次,薛蟠一家人都赶来贾府,当时来人特别多,拥挤忙碌的一瞬间,薛蟠看到了一个仙子,当时酥倒了。

这个仙子就是林黛玉,自此薛蟠便茶饭不思,但是薛姨妈是知道林黛玉的背景的,光论林家的世袭列侯,林如海又是探花,古代士农工商,薛家根本就配不上林家。

薛蟠被迷住后,虽然薛姨妈泼了一头冷水,但是薛蟠并没有放弃,还在回江南的时候特意去了苏州的虎丘,买了许多特产。

而且十分用心,不仅有特产礼物,还有小泥人,还专门捏了薛蟠的样子,你想那要有多么可爱。

薛宝钗把礼物分给大观园的姐姐妹妹,林黛玉的礼物是特别套餐,林黛玉一看到家乡的东西,当时就泪如泉涌,思乡之情难以言表。

可见薛蟠精心挑选的礼物十分符合林黛玉的心理需求,感动了林黛玉。

薛蟠虽然是呆霸王,但是办事十分靠谱,特别是林黛玉,那就不言自明。

薛蟠的执行力绝对是一流的,想到就要做到,香菱的事情有是这样,当时想得到香菱,不惜出手打死人。

但是和香菱不同,黛玉是林家的女儿,即便父母不在,也是贾母的外孙女,背后犹如一座大山,薛蟠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莽撞,就随随便便得到黛玉。

不过黛玉真的是优秀,我们看书中多次提到黛玉的美,晴雯的身段,相貌很像黛玉;尤三姐很像黛玉,当时是贾琏的小厮说的;秦可卿的身上也有黛玉的影子;小戏子也像黛玉等等。

书中许多美丽的姑娘都具有黛玉的影子,作为一个凡夫俗子的薛蟠,如何不动心。

林黛玉的身体体质比较差,每年的春秋两季便喘的厉害,全贾府的人都一起忙碌配药。

薛蟠既然已经动心,便要想办法治好黛玉的病,或者是像薛宝钗调养好也可以。

而且薛蟠有丰富的配药经验,当初薛宝钗得到僧人的药方,很难赶上对的时间,但也不过用了两年时间,就都办好了。

所以说配药对于薛蟠来说并非难事,更何况是为了林黛玉。

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红楼梦》里薛蟠为何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银子给林黛玉配药?

提起小说《红楼梦》中薛蟠这个人物,读者对他的看法不好。认为他是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心中没数,弄性尚气。不愧是“呆霸王”、“金陵一霸”。

其实,薛蟠的性情并不是读者所想象的那样。他“呆”和“霸”,与他的母亲从小溺爱有关。他本人的本性还是善良的,有情有义重感情的,是一个性情中人。读者从薛蟠与柳湘莲的关系,给林黛玉花大把银子配药治病等情节中,能够看出来。

薛蟠与柳湘莲是好友。由于柳湘莲与尤二姐的事,不见了柳湘莲。薛蟠知道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薛蟠没找到柳湘莲还大哭了一场。可见薛蟠与朋友的情义怎样了。

薛蟠初见林黛玉很偶然。小说《红楼梦》“叔嫂逢五鬼”一节中,描述过薛蟠初见林黛玉时的情景。

当时贾宝玉和王熙凤二人中邪,贾府上下慌了神。薛蟠与母亲薛姨妈、妹妹薛宝钗和自己的妾金陵一起去看望贾宝玉。此时的薛蟠看上去比别人更忙,跑前跑后,护着母亲薛姨妈担心被人挤倒;领着妹妹薛宝钗怕被人瞧见出意外;又拽着自己的妾金陵怕被别人戏弄。薛蟠的这些不安的举动,皆因贾府流氓成性的贾珍,贾珍在贾府上下影响极坏,尤其是在女人身上用的坏心思太多。

薛蟠为保护这三个女人忙得晕头转向。可见薛蟠这人不坏,内心还是挺善良的。

薛蟠与母亲、妹妹和妾,不知不觉来到贾宝玉宅上。正巧林黛玉在,被薛蟠一眼瞥见,当场呆了、酥软了,他被黛玉似仙女下凡的美貌酥倒了。

以前薛蟠只是听说过林黛玉多么美,气质多么好,但没见过。再说,那时男女授受不亲,不可以随便见面的。这次纯属巧合。头次见面,薛蟠就被林黛玉的美貌、气质所倾倒,瘫软在那里,甚至顾不得自己的母亲、妹妹和小妾了。难道这属于一见钟情?

从这以后,薛蟠有事没事的就来找宝玉,因在这里可以见到林黛玉。看来薛蟠对林黛玉动了真情,格外用心了。

说薛蟠呆,其实就是傻。他对黛玉一见钟情,不等于人家黛玉看中了他,可是他却耐不住性子了,把自己看中林黛玉的想法,分别对他的母亲和妹妹说了。薛蟠的母亲和妹妹听说后,当然很高兴了,但是,就凭薛蟠那个呆傻,没知识、没文化、又没气质的男人是高攀不得,薛蟠的母亲和妹妹心知肚明,只是不好直说罢了。

小说《红楼梦》中曾描述说,薛姨妈受贾母委托在潇湘馆照顾林黛玉。宝钗来看母亲时,黛玉主动提出来人认薛姨妈为干妈。宝钗在一旁有意半开玩笑地说,认不得,俺哥哥(薛蟠)还没娶亲呢!嘻嘻地笑着又缀上一句:除非妳嫁给俺哥哥才可以!薛姨妈又来了这么一句:我可舍不得把这么好的孩子嫁给妳哥哥,这两人的话都是很有意思的,薛宝钗是想试探黛玉,从心里想得到黛玉的答应,虽然也知道可能性不大。而薛姨妈意思很明确,是在表白自己的儿子不可能娶到这么优秀的黛玉。很显然,这是宝钗和薛姨妈在拿着薛蟠和黛玉的事说笑而已,母女俩心知肚明,像薛蟠这样的男人娶黛玉是痴心妄想!

薛蟠知道宝玉和黛玉相好的事,心里十分嫉妒。他曾有意状告宝玉父亲,贾宝玉在外边胡来,与忠顺王戏子蒋玉涵有染,结果,被宝玉父亲狠揍了一顿,差点儿揍死,多亏贾母和王夫人出面劝阻,否则能出人命。这事说明,薛蟠真是看中了林黛玉,只是自我感觉无论从学问和素质等方面,自己与林黛玉相比差距太大,有高攀不上的矛盾心理。尽管如此,他还是想试试。在薛蟠的意识里就要找黛玉这种类型的女人。

林黛玉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读者是十分了解的。他一心一意想把黛玉的身体保养好,病症治好。他四处打听药方。正在此时,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关心起黛玉的病来,问宝玉吃什么药?宝玉见状,喜不自禁地对王夫人说了,还说,给他几百两银子配药,由他包了,保管有用!宝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夫人打断,并训斥道:哪有那么贵的药?!

宝玉慌了,赶紧找人证明这个药方是真实的。王熙凤安慰贾宝玉,说是薛蟠正在想办法用这个药方在配药,宝玉这才放心了。原来王熙凤知道,宝玉早就把这个药方告诉了薛蟠。

小说《红楼梦》中描写,薛蟠曾为了这个药方找过宝玉落实过,落实后,求了宝玉一二年,宝玉才给了薛蟠这个药方。然后,薛蟠拿着这个药方,又外出寻了二三年,花了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这副药。

看来,薛蟠为了博得林黛玉的欢心,用了心思了。为了这副药,浪荡公子薛蟠折腾了二三年,可见,薛蟠对林黛玉的爱是执着的,就凭这点儿,“呆霸王”薛蟠爱的行为,还是令人十分感动的。

薛蟠外出配药回家时,给母亲和妹妹带了两大箱子礼物。给妹妹宝钗的礼物,都是黛玉家乡虎丘特产,是些小玩意儿。宝钗看到这些礼物,心里就明白了哥哥的用心了。自己留了一点儿,又分给大观园姑娘们不怎么紧要的小玩意儿,给黛玉的却不一样,比别人加厚了一倍多。

薛蟠打着妹妹宝钗的幌子,送给了黛玉许多家乡特产。从这事上看出薛蟠也不呆傻,还是挺聪明的,没看来这要分什么事了。黛玉收到这么多的家乡特产礼物,触景生情,哭了,哭得泪流满面。黛玉这是又想家了,思念起家乡来了,伤心起自己没了父母兄弟姐妹,哭是难免的,同时,对薛蟠也十分感谢。薛蟠达到了目的,可见这份礼送得多么用心了。但是,一点儿没看出黛玉对薛蟠有什么爱。

薛蟠交往过形形色色的女人,唯独对黛玉腹有诗书,犹如仙女念念不忘,影响到自己的灵魂深处。这也是他后来往往以黛玉来衡量其她女人的原因。例如,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夏金桂,有花的容颜,有黛玉那样兼通文墨的本事,薛蟠遇到了她如获至宝,既然得不到黛玉了,夏金桂也行啊!使他没想到的夏金桂竟然是母老虎,结婚后,吓得薛蟠只能乖乖地听话。这说明薛蟠这人看人和事只看表面现象,而不看本质,这是他婚姻失败的关键。急于求成,找了个他认为是黛玉类型的女人,结果却是吓人的母老虎。看来,一厢情愿,急于求成,是婚姻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薛蟠最爱的那个人是黛玉,只是爱而不得,甚至连呵护黛玉的机会都没有。他只能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为了不伤害黛玉,他另寻似黛玉这样的女人。不过,他只看到了黛玉的外表,没有看到黛玉的本质性情,用黛玉外表去衡量选择自己的所爱,结果,适得其反,后悔莫及。从薛蟠娶夏金桂为妻,可以看出,薛蟠心中对黛玉的那份爱有多么的深刻,同时,也能看出薛蟠这个人并不坏,不霸,只是有些呆傻而已。

夏金桂

综上所述,薛蟠之所以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的银子给黛玉配药,皆因薛蟠对黛玉看法太好了,并且还深深地爱上了黛玉,遗憾的是只是薛蟠一厢情愿,而黛玉一直是麻木不仁,根本就没感觉,这的确是薛蟠的悲哀,这是小说《红楼梦》描述薛蟠呆傻性格最浓重的一笔

总而言之,薛蟠这个人物并不坏,只是太呆傻了而已。通过薛蟠爱的故事,使年轻人更加明确了两厢情愿的真实含义。尤其是在谈恋爱期间,一定要把对方的性格与自己对照一下,是否能合得来,如果差距太大,只是单相思,还是远而避之,否则,痛苦的只是自己。今天我们再来谈薛蟠这事,对于我们年轻人看人,识人,相人,最终走进婚姻殿堂,过上幸福的夫妻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里薛蟠为何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银子给林黛玉配药?

话说薛蟠一见林妹妹惊为天人倾心不已,可惜以后再没有机会相见了。

薛呆子自然不会罢休,寻思着找机会给小仙女献殷勤,也许能近距离看上一看呢。《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和母亲说到给林妹妹配丸药,保准能完好了,但是要三百六十两银子才成。王夫人惊其昂贵,宝玉便拉出薛蟠来:

"前年薛大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

凤姐也证明确有其事,薛蟠找她求过头上的珍珠,但并不能证明就是给林妹妹配的药。

问题在于薛蟠既然配成了药,为什么没有送给林妹妹吃呢?

表面上看来薛蟠可能为林妹妹这么劳神,因为他费钱费力折腾两三年才把药配齐,治好了自己多年陈疾,也许就打动神仙妹妹的芳心了。哪怕她要托人表达谢意说上几句贴心话,薛蟠也心满意足了。

要不然他偏偏去给凤姐讨头上的珠子呢,难道别处买不到吗,薛蟠也动了心思的。作为喜欢拿钱开路,表达爱慕的商人习性之人。薜蟠一向出手阔绰,加上家族经营也有药材,贾宝玉向他问起该方药材的事,说漏了嘴被薜蟠求了方子去说配来试试,应该是的。

薛蟠求方的时候方能说自己吃的,因这副"暖香丸”般的药方男女皆补的,里面的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的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等都是名贵的滋补之药。

待到薛蟠药配成了,已是四五年之后了。这期间薛宝钗母女已从"金玉良缘”的幻想中醒过来,却又不得不坚持下去,明明知道黛玉有一样比不上自己——身子骨太弱,以后可能难以为贾家传宗接代。这药一旦真把林妹妹病治好了,"金玉良缘"岂不彻底泡汤了么?

所以薛家母女一定会反对,薛姨妈可以认黛玉作干女儿,但婆子将她一军:为不么不为宝黛婚姻保媒呢,她立刻无语了。母亲定将利害告诉儿子不要感情用事,薛蟠亦知宝黛早已情定,日久相思之情已淡,何必做伤害自家人,而无利于己的傻事呢?

薛家终是商人思维,在商言商不做花血本无利之事,何况薛蟠也没有办法亲自去送药,送去了林妹妹未必相信肯吃,母亲妹妹又不肯帮忙,花了这么一大笔银子很肉疼,不如自己吃了。

或者薛蟠曾将药给母亲妹妹转交,她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送给黛玉。所以王夫人问及时,宝钗才躲闪说:"别问我,我不知道。"

其实曹公所撰此方,用药从胎盘到死人头面,还要三百六十两,不外乎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指明林黛玉所患为心疾,本可因心愿得偿而自愈,无奈王夫人不舍银子,薜家母女作梗而疾无可医,悲剧而终的意义。

最后要说宝玉平日所得银钱赏赐应该不会为几百两发愁,只是元妃姐姐赏赐的金银就不少,但都被王夫人所保管,所以要向她伸手要药钱,这也意味着宝玉爱情婚姻的不自由。

最后还有人会问宝玉为什么不向老祖宗求助呢?只要一付便好,360两银子对贾母来讲不成问题的,这个就要问曹公了,他只想证明贾宝玉无心仕途经济,最后因为缺钱连最爱的人也无力相救了……

《红楼梦》里薛蟠为何要折腾两三年,花大把银子给林黛玉配药?

薜蟠这个人看似大大咧咧,傻傻乎乎,一幅痴呆憨傻,实则他贼精明。他舍得花钱为林黛玉制药说明他喜欢林黛玉,花费两三年时间,是药难配,也是他以配药为名并不着急,如果短时间配成了,给谁呢?给了,他心态易露,他想求婚林黛玉事必不成。他没有让林黛玉接受他的资本。然而他又怕别人早先下手抢林黛玉。他怎么做的?宴席上,众人谈论女人女儿说婚事,都是待娶青年,他言说袭人是宝贝,把袭人推出来。他的夸奖,引起其它几人对袭人好感,尤其宝玉引以为傲。没有他言说,不会有后来的蒋玉菡娶袭人。他无形中推走了竞争对手。

柳湘莲与尤三姐订婚,他赞成。他曾对柳湘莲一幅恶心之态,虽挨柳湘莲打也挤走柳湘莲。柳湘莲曾对宝玉说你不知我的心事,后来又对他说想娶个绝色的,薛蟠知不知?反正林黛玉之美之人少人知道。连冯紫英这个富贵之子也不见得知道。

当初宴上四人,蒋玉菡娶了袭人,薛蟠娶了夏金桂,宝玉如娶宝钗,冯紫英娶了谁?这个应该让人遇上的英雄之子与谁相逢?是林黛玉也可能。林黛玉五美吟中,五个她羡慕的女子都是路遇英雄。她会不会碰上一个?

薛蟠的配药方之长在找他应当与林黛玉有姻缘的契机,他费了不少心思。连好友柳湘莲也曾反目,后来柳湘莲为尤三姐死而出家,薛蟠痛哭。他是哭柳湘莲救过他吗?在爱情里,他所做为爱,设计柳湘莲出走。柳湘莲后期遭遇与他相关。柳湘莲当初求绝色女子只为林黛玉也有可能。书上唯一作者赋予绝色二字的只有林黛玉。薛蟠为了爱牺牲友情,没有想到这样的结局。他还是重情义之人。他装疯卖傻无力娶林黛玉又怕别人娶走,走东击西,耍混卖呆,引一些人远离。

薛蟠所作又使得贾宝玉挨打,林黛玉这个神仙似的人的存在,冯紫英唱你是个神仙也不灵,众所周知,一群小厮早传播。又她的诗被贾宝玉传外。只碍于贾宝玉与林黛玉好,林黛玉是除了琪官蒋玉菡不知道别人都知道。薛蟠的哭因为一番心血,南去做买卖又差点丧命,买回许多特产都为林黛玉,二三年深情无限而没有底气求婚林黛玉,又弄得柳湘莲出家,尤三姐死。而到头薛蟠也灰心因为他也无望触碰心事才哭!也许后悔混乱人生,遇到林黛玉远望得不到。是人生本应有望让他把自己的人生弄成无望而悔恨。为掩饰得不到的人生而又胡作非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