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曹雪芹本人对贾探春的评价是一个“敏”字,何为“敏”?有智慧有举止还有胸量。贾府里,不只王夫人,包括其他人,因为探春身上的“敏”,对她高看一眼,而忽略了她的庶出身份。

生存之道:舍小取大

我们知道,探春是不招人待见的赵姨娘所生,外加一个无赖弟弟,既是庶出生母又无背景,按理说,探春在贾府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但是,她却混得风声水起,生活得有滋有味,上自贾府管理层,下至贾府的丫鬟小厮,没有一个看不上她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她的“舍身取义”。

探春不认亲娘,她管王夫人叫母亲,管赵姨娘叫姨娘,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叫出了封建传统中的伦理次序。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大家庭中,小妾所生子女首先得将正妻视为母亲,其次才有亲娘的位置。

探春在两个“妈”之间如此选择,从法律角度上讲,是成立的,且完全符合封建伦理次序。但司法无情,这倒是真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完全可以多加点钱,但探春秉公办事,虽突显其高风亮节,但未免失了人情味儿。

赵姨娘将探春的这一行为称之为“攀高枝”,但是能不能攀得上,既要看“高枝”的态度,还要看你的攀附能力。很显然,探春有这个能力。

第46回,色鬼贾赦想娶鸳鸯,贾母得知后当着众人的面儿大发雷霆,王夫人也被牵扯了进去,尴尬局面如何收场,这时探春出手了。

贾母将气撒到王夫人身上,她认为王夫人就是委屈也不敢辩驳。于是,探春一句话,既给了贾母一个台阶下,又解了王夫人的围,可谓一举两得。

你说探春“攀高枝”也好,这也是一门技术活,既要掌握火候,还要看准时机。抛开她的庶出身份不言,你说王夫人喜不喜欢替她着想,为她解围的人呢?那肯定是一百个喜欢呀!

探春认王夫人为母亲,给足了王夫人面子,关键时刻还不忘记出手搭救她。因此,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中有着感激的成分。

做事风格:雷厉风行

探春是一个组织能力很强的人,天生一副领导气派,而且执行力又超强。

她说要建诗社,写好贴子一发出去,众姐妹无不拍手叫好,纷纷报名参加,这号召力怎么也得四颗星。

紧接着社名、别号、活动时间,开社内容等,一一制定好。择日不如撞日,第一期诗社活动马上兑现。

对于这样一个有想法有组织能力又高雅的少女,王夫人哪有不喜欢的道理?但王夫人更喜欢她的地方则是:办实事儿。

对于贾府的问题,探春不只一次提过。红楼第2回,冷子兴便指出贾府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同样的用词,探春在第72回也说了遍,这句话由探春出来,其中多了几分担忧也多了几分无奈。

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是探春身在贾府中却一点也不糊涂,并且难能可贵的是,她也不会装糊涂。但凡有机会为贾府尽力的,她都不会放过。

曹雪芹也早在第55~56回就给了她这样的机会。王熙凤生病,探春、宝钗和李纨共同协理荣国府,她为节约开支可谓操碎了心。

先为节省几十两银子,与亲娘吵了一架,将私情置于脑后。之后又为节省每月姑娘们的二两油头钱,折算了半天。最后瞧了赖大家的园子,非要对自家园子也来个大改革,她要搞承包责任制。

李纨说,探春这主意太太必喜欢,这既是节省开支,又是增加收入。作为名誉上的当家人王夫人,自然心里欢喜得很。

因此,从探春所做一些事情上,以及所表现出的做事风格上,可以看出,王夫人对探春肯定有佩服的成分在其中。

做一个有胸量的女强人

探春对于自己的庶出身份,说实话并不满意,但更让她不满意的是,她不是一个男儿身。

红楼第55回,赵姨娘为赵国基的事与探春吵了一架。探春说了,谁不知道我是姨娘生的,你赵姨娘何苦过上两三个月就寻出些由头来,故意的表白一下自己的身份,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谁给谁没脸呢?

很明显,她很介意自己的身份,也并不喜欢别人,包括她生母在内,翻来覆去的提及她的庶出身份,这在她心里是一个不解的结。

她还说了一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她是个女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这番话是话中有话,其一,如果她是个男子,也看不上贾府的产业,自己必另立番事业。其二,我立一番事业给谁看呢?当然是给贾府众人看,纵然我是个庶出身份,也不影响我功成名就。其三,正是因为我不是男子,所以不得不受制于游戏规则,连自己亲舅舅死了,也不敢多加几十块钱。其四,我的苦衷,你做亲娘还不理解。我之所以攀高枝,还不是因为你的身份太低吗?我只能想办法给自己加码,不然,王夫人怎么会鸟我一个庶出的丫头。

换个角度看,探春对亲娘的“狠”,实际上也很好的保护和提升了自己在贾府众人心中的地位,也因如此,你赵姨娘脸上才有些光。但是赵姨娘并不理解女儿的良苦用心,所以探春很委屈,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但凡她是个无情无义之人,又何来这一番感慨可叹。

因此,可以看出,探春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是一个有胸量的“男儿”。更出彩的男儿之气表现在第74回,她能像一个男人一样,保护自己的身边人不受伤害,对于行恶之人,绝不容忍。

话说在红楼里,还有哪个未出阁的女子动手打人的?唯贾探春独一份儿,而且打得还是有点资历的老嬷嬷王善宝的。这一掌没有给邢夫人留面子,也没有给王夫人留余地。这一掌打出了大观园众少女的气,也打出了读者的气,这样一个仗义的少女,真不简单。

再看她最后的结局,远嫁为妃,亦是一种大气的体现。

因此,可以想象,王夫人面对这样一个女强人,应该有几分畏惧之心。

由此可述,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还挺复杂!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作为嫡母,王夫人对庶女探春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王夫人对探春有厌恶感。

其实,与其说王夫人厌恶探春,不如说是厌恶赵姨娘。

虽然在当时纳妾是常理,但有哪个妻子心甘情愿地让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嫉妒是本能,迫于礼教的压力不得不装作不在意罢了。

同样是贾政的姨娘,周姨娘没有孩子,赵姨娘却生下一儿一女,说明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妻子能不嫉恨丈夫宠爱的女人吗?

探春说赵姨娘“每每生事”,说明赵姨娘并不安分,经常做逾越身份的事。王夫人对其非常讨厌却又无可奈何。

贾环用蜡烛油烫伤宝玉的脸,王夫人就迁怒于赵姨娘,把她叫来骂了一顿。同理,看到探春,王夫人就会想到她的生母赵姨娘,心里肯定会产生厌恶感。

二,嫡母的气度要求王夫人善待探春。

只是,无论王夫人的真实感情是怎样的,她都要善待探春。

封建道德礼教,要求嫡母照顾、抚育所有的儿女,因为名义上,庶出的儿女也是嫡母的儿女。

探春在衣食住行上享受的就是千金小姐的规格。王夫人建议裁减探春姊妹的丫鬟,王夫人不同意,说:“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

王夫人如此说,也并不是多么地疼这几个姑娘,她顾念的还是国公府的面子,她自己这个当家主母的面子,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贾母不会同意的,索性干脆就做出个慈母的样子来。

凤姐曾对平儿说,王夫人对探春虽然面上淡淡的,心里却和宝玉一样。“面上淡淡的”是实,“心里却和宝玉一样”是虚。王夫人做的只是一个嫡母的本分。

后来探春对赵姨娘说:“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也说明了王夫人对探春没有实质性的疼爱。

第三,王夫人对探春也有几分喜爱。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后来她对探春也会产生几分喜爱,因为探春主动示好。

探春不认亲母,只认嫡母,说亲生母亲“昏聩。她曾说:

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象了!

探春不偏私赵姨娘。赵姨娘的兄弟去世,凤姐已经说了,可以酌情多赏些丧葬费。探春偏偏公事公办,并亲口对赵姨娘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探春的这些话传到王夫人耳朵里,王夫人能不满意吗?

探春做的最令王夫人满意的事是给她解围。

贾赦强纳鸳鸯为妾,贾母气得浑身乱颤,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当时王夫人在面前,贾母便一裹圆地斥责,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婆婆发怒,儿媳妇根本没有置喙的余地。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这时候探春适时向贾母替王夫人做了解释,解了王夫人的冤屈。

探春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如果没有探春,王夫人就坐实了算计婆婆的罪名,而且在小辈们面前遭到责备,也非常地丢脸。

探春的一番话,令贾母委婉地向王夫人道了歉,挽回了面子。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骂她挑唆主子生事,实际上是骂邢夫人生事。

邢夫人命人把绣春囊送来给王夫人,其实是在嘲讽王夫人治家失职。邢夫人让王夫人吃了瘪,探春此举无意间给王夫人报了仇,对此王夫人内心是高兴的。

探春用实际行动向王夫人表忠心,时间长了,王夫人对探春就消了厌恶,多了喜欢。

四,王夫人对探春的看重。

探春聪明能干,王夫人对她还是非常看重的。《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最能体现王夫人看重探春的是令探春管家。

第五十五回,凤姐小月,不能理事。王夫人命李纨、探春、宝钗协同管理家事。

李纨尚德不尚才,不善管理之事;宝钗是外人,她的性格就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不开口。所以实际上管家的重任都落在了探春身上。

探春兴利除弊,表现出了出色的管理能力,凤姐都赞扬不已。

王夫人对探春从厌恶,转为喜欢、感激、信任、看重,是一个嫡母对庶女的感情变化,是探春积极努力争取到的结果。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王夫人是贾政的正房妻子,探春是贾政小妾赵姨娘生的女儿。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很复杂。

第一,不论喜欢不喜欢探春,王夫人必须做慈母

作为嫡母必须喜欢,爱护,照顾好所有的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是庶子女就不喜欢,慢待。

王夫人是否喜欢探春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夫人不能公开虐待探春。

第二,贾母喜欢女孩,探春还厉害,王夫人必须对探春好

贾母喜欢女孩子,尤其喜欢三丫头。再者探春是一个泼辣的女孩子,贾府人称玫瑰花,王夫人忌惮探春。探春撒个娇,王夫人就必须照办。

第三,王夫人利用探春作为自己和贾母的润滑剂。

贾母表面放权,实际上在荣国府有极强的影响力。她生气了,王夫人也不敢吱声。

贾赦强纳鸳鸯为妾,贾母气得浑身乱颤,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邢夫人当时不在,只有王夫人在旁边。贾母便骂王夫人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她。王夫人见贾母生气,坐不住了,赶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薛姨妈不方便说话,宝玉也不敢替母亲辩解,王熙凤更不敢说话。

探春是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探春替王夫人解围。贾母骂也骂了,借坡下驴,让宝玉代替自己给王夫人赔礼,并且向薛姨妈夸王夫人孝顺,比大儿媳妇好,给足了王夫人面子。

如果没有探春,王夫人就白挨骂,白丢了面子。贾母也不好收回自己的话,免得将婆媳矛盾拿到明面,公开化。贵族家庭,私下如何不论,表面上一定要维持礼貌的体面。探春是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一个缓冲剂,润滑剂。

第四,因为探春是一张联姻的好牌,所以王夫人疼她

王夫人放长线钓大鱼,探春是女孩子,虽然是庶女,但也是联姻工具。探春日后的娘家就是贾府的政治同盟。如果现在对探春好,那么日后探春也会照顾娘家。

如果从小对探春好,那么探春嫁人后也会照顾贾府。

王夫人利用探春管家,主要是让宝钗实习管家

王夫人任命探春管家,倒不是相中了探春的能力,或者重视探春,王夫人主要是想要用宝钗管家。宝钗的姑娘家,而且是亲戚家的姑娘,王夫人自然不能直接任命薛宝钗管家,所以王夫人任命探春和李纨管家,让宝钗帮忙。

探春以为得到了太太的赏识和重用,她决心不辜负太太的期望,她大展拳脚,不怕得罪人,勇于改革。

改革的结果是,大观园重要的,有油水的岗位都被宝钗的人占有了。在下人当中宝钗收获了人心,探春啥也没得到。宝玉过生日的时候,探春就不再管事了,有事就往王熙凤身上推。

不过王夫人让探春管家,探春也学到了管家的知识,为她出嫁以后,如何适应新环境,管理下人,打下了基础。

结语:

王夫人对庶女探春,谈不上有多喜欢,也谈不上差。王夫人是一个合格的嫡母,比邢夫人要好。

@润杨阆苑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凤姐曾对平儿说王夫人疼探春,虽然面上淡淡的,心里却和宝玉一样。这话和凤姐曾经说邢夫人如贾母、王夫人般疼宝玉,一样的像官样文章不可信。王夫人木头似的,话不多,不像贾母古道热肠,疼完这个又关怀那个。除宝玉外,王夫人对其他人都是淡淡的。王夫人于探春有嫡母之份,该尽的责任,一分不会少,义务之外,一分也不多。王夫人对探春始终是一份淡淡的情感,只不过这份淡淡里,前后发生过一些微妙的变化。

前期王夫人对探春淡淡的情感里,裹着几分怨气

第五十五回,探春理家,恰逢舅舅赵国基死了,因不愿坏规矩多给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当众和她闹。探春说:“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也是在五十五回,凤姐对平儿说:“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这两句话里透露出一个信息,探春平时没少因为赵姨娘不省事而跟着遭殃。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对马道婆说:“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

赵姨娘不安分,有夺嫡之心。《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关于赵姨娘为夺嫡使用的手段,只有一次请马道婆作法害宝玉和凤姐。从探春说“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来看,赵姨娘闹的事远不止那一件。

另外还有贾环。贾环对宝玉常怀嫉恨,见宝玉和彩霞拉拉扯扯,便把油灯推向宝玉的脸上。贾环还在贾政面前谗毁宝玉,致使贾政痛打宝玉,这事王夫人也有耳闻。

赵姨娘母子频频相犯,令王夫人恼怒。王夫人忿恨赵姨娘、贾环的同时,也把怨气撒向了探春。

所谓的“太太满心疼我”、“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不过是粉饰罢了。在王夫人的心中,谁都不可能和宝玉一样。而且王夫人对自己的亲孙子贾兰也不过是淡淡的,又怎敢奢望她满心疼庶女探春?

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对探春有教养的义务。另外贾母又将迎春、惜春、黛玉一并接来荣国府,王夫人对她们三个也有抚养的责任。王夫人有求贤名的愿望,对这四个女孩子,该提供物资不会少,该给予的关怀也不会少。然而在责任和义务之外,一个不爱说话的木头人,也难再有多余的疼爱了。

或许对于探春而言,只要王夫人不发怒,不甩脸子给她瞧,就是疼她了吧。

在前期,王夫人对探春的情感态度是随着对赵姨娘和贾环的满意度而起伏的。赵姨娘和贾环安分,王夫人对探春便是晴天;赵姨娘和贾环生事,王夫人对探春则是霜风雨雪。

后期王夫人对探春淡淡的情感里携着些许感激

第四十六回,贾母闻知贾赦强娶鸳鸯,勃然大怒,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贾赦要娶鸳鸯,这事当然与王夫人无关,但是王夫人囿于礼教不敢反驳,当时在场的人,薛姨妈、宝钗不方便为王夫人辩解,李纨、凤姐、宝玉也不敢辩解。此时只有女孩子方便说话,迎春木讷懦弱,指望不上,惜春冷血且年幼,也不会站出来。只有探春从外面走进来,笑着对贾母说:

“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贾母听了,怒容顿消,向薛姨妈自我检讨老糊涂了,夸王夫人孝顺,还令宝玉替自己向王夫人赔不是。

受到莫名迁怒,王夫人满腹的委屈,却不能辩白,该有多憋屈。而她心中的块垒,被探春及时浇弭,大大的改善了王夫人对探春的态度。

探春之前一直努力地向王夫人、宝玉示好,亲自为宝玉做鞋,连自己的亲弟弟贾环都没份,还引得赵姨娘醋酸。王夫人之前未必会将探春的努力放在心上,不过这次不同,探春令贾母对自己转怒为喜,这是大恩惠。

从此,王夫人对探春有了几分感激之心,多出几分认可之意。

王夫人任用探春管家,体现了王夫人对探春淡淡情感的略微升温。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最能体现王夫人看重探春,莫过于王夫人令探春管家。

第五十五回,凤姐小月,不能理事。王夫人先将家中小事交给李纨管理。李纨尚德不尚才,逞纵下人,不能有效管理,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后来又请宝钗相助。

宝钗是外人,李纨要做好人,都不会下力管,实际上管家的重任,落在了探春身上。

就目前来说,以能力、身份、信任度为基准,最令王夫人满意的管家是凤姐。凤姐病倒之后,王夫人首先想到的是大儿媳李纨,李纨无力胜任,才找探春。

王夫人的顺位没毛病,管家人选当然要先从儿媳妇起。李纨之外,探春是最适合的人选。

首先探春敏慧,对事务的认知及处理的能力都很强。再者,探春毕竟是贾政的女儿,再不是自己亲生的,比起迎春、惜春,还是更近一层。

当探春在贾母跟前为王夫人辩白,王夫人对探春便不再排斥戒备。这次王夫人将管家的重任交给探春,除了认可探春的能力之外,还有嫡母与庶女是一家人的领悟。

自黛玉来到贾府,贾母将迎春、探春、惜春挪到王夫人屋里的抱厦。王夫人对她们三个女孩,都是一种出于责任义务的淡淡的情感。由于赵姨娘和贾环生事,王夫人对探春较于迎春和惜春,多出了几分怨意。在探春的努力之下,王夫人对她从怨怼转向感激。再通过理家这件事,王夫人对探春从众人心理调整为女儿心理。只不过这个嫡母最热烈的感情都给了宝玉,对庶女探春只能给出集几分信任和器重的淡淡的情感。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很矛盾,对贾探春好吧,贾探春是赵姨娘的女儿,王夫人心里难免会膈应。对贾探春不好吧,贾探春又如同狗皮膏药一样,想方设法的与王夫人拉近关系。因而,有时王夫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探春了。她的这种矛盾在贾探春管家一事上表现的最明显。

第五十五回,王夫人让探春帮着李纨管家,这是探春多年努力的结果。如第四十六回,王夫人因贾赦强纳鸳鸯一事而受贾母责备,其他人都不曾为王夫人说话,包括王夫人的儿子与侄女,只有探春笑着为王夫人辩护,一句"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让贾母一下子消了气,并且笑着认错。

贾探春的努力王夫人是感受得到的,因而她愿意给贾探春些好处,于是把协助李纨管家的重任给了探春。王夫人这个举动直接肯定了贾探春在荣国府的地位。但是,王夫人把好处给了探春,心里又感觉不舒服,又想从其他方面找补一下,而赵国基之死则给了王夫人机会。

赵国基是探春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之死牵涉到赵国基的丧葬费问题。到底给赵国基多少银子的丧葬费呢?王夫人耍了个心眼。她在赵国基去世当天就知道了,但她并不处理,而让管理此事的吴新登家的在第二天报告给探春,看探春如何处理。

其实,王夫人若真心实意对探春好,完全可以在赵国基死的第一时间将事情定下来,无论是按袭人的母亲之死的四十两银子,还是按旧例的二十两银子,以王夫人的积威,赵姨娘都不敢说什么的。偏偏,王夫人把事情推给了贾探春,这让贾探春狠被考验了一把。

先是老好人李纨以袭人母亲的标准定了四十两,接着是按旧例的二十两,而赵姨娘的身份偏偏又高于袭人,这让赵姨娘心理很不平衡,于是找到探春,狠狠闹了一场,虽然最后探春拿出旧例让赵姨娘住了嘴,却也让贾探春真的生了好大一场气。

由此可见,王夫人对贾探春的感情十分复杂,想对探春好,又不愿对探春好。对探春好了情感过不去,不对探春好,心里又觉得对不起探春对自己的好。这种情感,大约是每一个嫡母对一个懂事的庶女所持有的态度吧。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是怎样的?

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要想知道王夫人对探春的感情怎样,就得先弄清探春对王夫人有用还是没用,她平时的所作所为是在成全王夫人还是在败坏王夫人。

一:探春一直勾引贾宝玉玩耍

因为贾宝玉不读书贾政和王夫人没少伤脑筋,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因为他们两人这边苦口婆心的数落甚至毒打贾宝玉,那边贾母和探春一个溺爱一个勾引。

如果贾宝玉是一个气球,贾母和探春就是气球上的两个破洞,不管贾政和王夫人使多大的劲去吹气球,气球永远都不会鼓起来。

为了讨好贾宝玉,探春做了很多功课。她建了诗社,封了林黛玉为潇湘妃子(妾),把自己的秋爽斋布置得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生怕贾宝玉不会玩物丧志,常常让他替她买玩具。

(探春):“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宝玉笑道:“原来要这个。这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一车来。”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了来。我还像上回的鞋做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小厮买的都不行,非得让贾宝玉亲力亲为,探春这是生怕贾宝玉把心放在读书上;探春的意思是,只要二哥哥你不学习,只要你好好玩耍,我就会给你做好鞋。

贾府到处都是听墙根儿的人,可以说整个大观园没有半点秘密,探春勾引着贾宝玉玩耍说的话,会一字不落的传到王夫人的耳朵里。大家说王夫人最喜欢探春么?

二、探春为什么敢高调反对搜检大观园

王熙凤奉王夫人之命夜里搜捡大观园,探春慷慨陈词一副大义凛然状: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

探春实在太可笑了,大观园里有黄色书籍还有绣春囊,贾府里的公子小姐们早已像尤二姐一样“名声不雅”了,她却千方百计的护着,生怕会查到贾宝玉的头上。

如果贾宝玉有东西被查出来,那么他肯定会被王夫人数落责备。万一贾宝玉被王夫人骂醒,发奋读书搞仕途经济去了,贾府不得继续繁荣昌盛一百年么?

但是探春嘴里说出来的竟是,她害怕贾府一败涂地,为了贾府的将来就不能搜捡大观园!

贾探春这是什么逻辑呀!

不得不说,贾府真的是一个黑白颠倒善恶不分的混沌世界。

可以这样说,对于王夫人而言,探春是属于贾母一个阶级的,是统治阶级;而王夫人是被统治阶级,所以探春才敢公然与王夫人叫板。她为贾母卖命,她有恃无恐。

从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因为探春喜欢败坏贾宝玉,而贾宝玉是王夫人下半辈子唯一要指望要依靠的人,所以王夫人对于探春是非常仇恨的。

她对王熙凤说起晴雯时,是这样说的: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轻狂的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

许多读者朋友们因为这一段话就联想到王夫人讨厌林黛玉,这是不对的。

因为探春是贾母那边的人,她不敢直接说晴雯长得像探春。因为王熙凤喜欢巴结奉承贾母,所以王夫人在王熙凤面前也不能流露出憎恶探春的情绪;但是探春长得像黛玉,所以王夫人说晴雯的眉眼长得像黛玉。

但是,王夫人心里真正恨的那个人是探春。

为什么“同老太太走”时王夫人就说不得呢?

这是因为,探春和晴雯都是贾母的人,所以当着贾母的面王夫人连晴雯(丫头)都不敢说,曹雪芹以此来表现贾母的母老虎本质,表现王夫人害怕贾母。

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我2月14日的文章《红楼梦:探春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夫人疼爱探春吗》等等。欢迎关注十点书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