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为何要争夺蒋玉菡?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场关于权力的斗争。如何理解,以下两个原因说明。

争夺蒋玉菡的原因之一

读红楼梦,研究一下红楼人物的姓名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蒋玉菡,我们先来解读一下他的名字。从字面上看“菡”字,菡萏( hàn dàn)为荷花的别称,用在一个男性身上,很符合他戏子俊美的身份,再加上前面一个玉字加持,与“御”同音,又彰显出他独特的身份地位。再看他的姓蒋,谐音将,一员大将。一个名字已展示出他不是普通的戏子,他是一个牵扯到皇权的人物,是两大势力相互争夺的“大将”。

蒋玉菡在小说中的情节为,原是忠顺王府的戏宠,但是又私自跑了,与北静王建立了私交,还大胆的置了别院。一个戏子有多大的胆子敢得罪忠顺王府,背后一定是有人撑腰的,而且腰板还得很硬才能压制住忠顺王府的权势。

北静王把自己一个贵重的大红汗巾,这么一个私密的物品赠送给了蒋玉菡,可见北静王与蒋玉菡的私交绝不亚于贾宝玉。

贾宝玉和人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同床共枕,他和秦钟就是这样的。贾宝玉与人交往有着自己特有的标准,模样好性情好有共同语言,不看重功名利禄,这也是他认为人世间最好的东西,为此,即使让他献出生命也是愿意的。

根据贾宝玉的性情,我们也可推测出他的朋友圈的朋友们,也是一样的性情中人。秦钟是,蒋玉菡是,北静王也是。

蒋玉菡的胆子是谁给的,一部分是自身的性格特点,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一部分就是北静王给的勇气,出了事儿,有人为他兜底。

而且北静王也确实是如此的一个人,尽管后四十回非原著,但对于北静王的刻画还是相当到位。得知贾府落难,北静王一刻不停为其请命,到了贾府,又特别关照贾宝玉。

他对贾宝玉如此,对蒋玉菡也一定是如此的。这就是性情中人的特点,不以身份地位论尊卑。小说中也说了,北静王一向不以官俗国体所缚。

忠顺王府跑到贾府来要蒋玉菡,怎么不跑去向北静王要人,这已很显现的点明,忠顺王府动不了北静王,只好拿着贾府出气。

当贾政一听说忠顺王府派出了长史官来要人,从来人身份可以说明,忠顺王府几乎是以官方的姿态要给贾政施压。长史官一般是指一府的总负责人,要捉拿一个戏子,派个二等奴才都行,哪用得上长史官出马。

所以,贾政一听就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向没有交情的忠顺王府跑上门来要一个戏子,名义上是要从贾宝玉口中问出蒋玉菡的去向,实质上忠顺王府是要给贾府和北静王一点颜色看看。说白了,就是纯属找茬儿。

忠顺王府为什么要找茬儿,理由很简单,没有共同利益,不在一个派系。我们看电视都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场景。

忠顺王府为一个政治派系,贾政、北静王为另一个政治派系,两大政治派系争夺的是一个戏子吗?肯定不是,真正争夺的是在皇帝面前权势的大小。被忠顺王府的看上的人明目张胆的就跟了北静王去了,这分明是在打脸忠顺王府的无能。忠顺王府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蒋玉菡的意义已沦为两大政治派系展现自己权势大小的镜子,谁都想在一场较量中占上风。这是争夺蒋玉菡的原因之一。

蒋玉菡的另一个代表意义

我们再看第二个原因。从贾府的结局来看,可以推断出,贾政站队的政治派系在政治争夺中失败了。贾元春死了,还不至于让贾府一败涂地。贾府沦落到被抄家的份上,真实原因是出于政治资本匮乏的原因。

我们知道康熙死后,雍正几乎把康熙的人全部清理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符合常理。其中受到波及的就有曹雪芹家族,如果皇帝念念旧情,总不至于要把曹家抄了吧。

皇帝要抄家的大臣,要么确实犯了重罪,不抄不足以服众。另一个就是皇帝对其恨之如骨,找个缘由也要把其扔出政坛。曹雪芹家族就属于后者,就算有亏空,康熙怎么不说,到了雍正就非要对其下手,这足以说明有些事情它是可有可无的,但只要皇上说有,那就是有。

同样,宁府的事被泄露出来,贾府被抄,自然也是政治上的失势所致。

我们注意到,蒋玉菡最先出现在冯紫英的府上,贾宝玉才遇到了他。说明冯紫英也是北静王一派的,而且秦可卿死了之后,用得棺木也是冯紫英找的,找的是坏了事儿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可见冯家的政治资本也不低。

什么人能称得上“老千岁”,皇帝是万岁,千岁首先是皇帝家族内的亲属。所以贾珍要给自己儿媳妇用义忠亲王老千岁留下的棺木时,贾政建议他不要用,说那可不是常人能用的“起”的木头。这样一来,又透露出一个政治大咖,就是这位义忠亲王老千岁。

作为皇族成员,连自己的棺木都没用上,说明属于非正常死亡。皇室成员的非正常死亡,最大的可能性也是争权失败。这个政治源头可谓长远,一直延伸了两三代人。

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样一个结果,以义忠亲王为首的政治派系,包括了贾府、北静王和冯紫英在内,他们与忠顺王府为代表的政治派系形成对立关系。

蒋玉菡的名字中的菡字,谐音函,在古代指存放东西的器物,将玉(谐音御)放入其中的自然是权力,而玉玺在皇室中都是最后掌权者的拥有之物,是权力的代表。

从蒋玉菡的名字,再结合两大政治派系的斗争,得出他们最终争夺的是权力的归属。那么蒋玉菡的另一重意义也就出来了,代表着的正是玉玺,因而引起了忠顺王府和北静王的争夺。

综上所述,两点原因说明争夺蒋玉菡的意义所在,请参考。

《红楼梦》中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为何要争夺蒋玉菡?

贾府卷入“二王之争”,成为被捏的软柿子,元春更是因此而丧命。这些结局,作者早就通过“忠顺王寻蒋玉菡”一节告诉了我们。

自幼在女儿堆里厮混、眼里只有女儿的贾宝玉,也曾倾心过几位男子: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的北静王水溶;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的秦钟;此外便是蒋玉菡了。

蒋玉菡是闻名京城的优伶,在还没见面之前,贾宝玉便久闻其美名,几欲结交而不得。巧合的是,对于这位衔玉而生、行为怪诞的国公府公子,蒋玉菡亦颇感兴趣。

神交多时的两人,后来终于在冯紫英家的宴席上相遇,初次邂逅,相见恨晚,二人趁着无人注意,偷偷溜出酒席出来说体己话,期间互赠了汗巾。

这一次看似简单的互赠礼物,不仅为袭人嫁蒋玉菡埋下了伏笔,更因为它,引发一场大地震来,那就是贾宝玉挨打。

在第三十三回,贾宝玉差点死在贾政的棍棒之下,而此次被打,最主要的罪名便是“流荡优伶”。

这一天,贾府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听到家人来报时,贾政还有些纳闷:“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

造访贾府的是忠顺王府的一位长史,一见面就是趾高气昂的样子,无视贾政的待客之礼,口中说是有事相求,但语气无不生硬强势。

贾政一听丈二摸不着头脑啊,正发懵着,那长史就说了,你们家那位衔玉的公子最近勾搭上了我们王爷的人,那小戏子在忠顺王府一向听话顺从的,自从遇到了你家公子,已经三五日不见人影了。

在那个时代,戏子不过是下三滥的行当,作为一个皇亲贵胄,忠顺王只要愿意,便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何以非得找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那长史是这样说的:

王爷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这话的意思是,蒋玉菡不比别个戏子,他机灵聪敏,有眼力介,不会随便出卖我的隐私,深得我心。

这理由说得非常牵强,我们仔细一想,偌大个京城,成千上万个优伶,难道只有蒋玉菡“随机应答”和“谨慎老成”?而且还是面对忠顺王这样的权贵?这实在太说不通了。

而且,注意!这句话的后面还有“断断少不得此人”一句,一个听话的戏子而已,为何非得放在身边?

看到这里,我们就该想到,作者又在“真事隐,假语存”了,忠顺王要找的不是蒋玉菡本人,而是蒋玉菡所象征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秘密就藏在他所住的地方里。

贾宝玉被贾政叫来问话后,始初还想抵赖,不料对方却连他和蒋玉菡互换汗巾这种私密的事儿都说了出来,自知不能再瞒过去就。忙一股脑儿将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

蒋玉菡逃离了忠顺王府,自己跑到郊外躲起来,而他所住的地方,就叫做“紫檀堡”。这很值得细品。

玉菡:菡,通函,玉函,便暗指玉玺。而玉玺多被放置在紫檀盒子里面。

真相呼之欲出,住在紫檀堡里的蒋玉菡,就是紫檀盒子里的玉玺,而玉玺象征着权力。

所以,忠顺王心心念念、“断断少不得”的,正是权力。

只是,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真正“拐”走蒋玉菡的人,不是贾宝玉,而另有其人。

在与贾宝玉互赠汗巾时,蒋玉菡曾提过自己汗巾的来处:

“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由此可知,在结识贾宝玉之前,蒋玉菡已经和北静王相熟了,而且关系甚为亲密。由此我们也可以肯定,蒋玉菡之所以逃出忠顺王府跑到郊外,必定有北静王的相助。

所以,忠顺王的真正对手是北静王。这预示了将来这两位王爷将有一场争斗,而且不幸的是,贾府被卷入其中,就连宫里的元春也因此丧命。

前文我们说过,蒋玉菡和贾宝玉换汗巾的事,忠顺王府是知道的,那他们岂能不知茜香罗时北静王之物的理?可是他们并没有去找北静王,反而转道来找贾府的麻烦,这意味着什么呢?

将来“二王之争”,两方实力相当,贾府成为了“软柿子”,最先被忠顺王一方打压报复。

与此同时,宫里的贾元春也因“二王之争”深夜暴毙。

我们知道,《红楼梦》里的人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起的,每一个都有无限含义和暗示。尤其金陵十二钗的丫头,不可避免也意味深远,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主人的命运结局。

譬如薛宝钗的丫头黄莺儿,出自《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一句,暗示薛宝钗将来独守空闺的凄凉景象;

又譬如贾迎春的丫头司棋,通“死棋”,暗示迎春的人生一盘死棋,注定悲剧收场;

那么贾元春呢?抱琴,除了暗指元春善琴的特长,这抱琴的琴字,乃“今上两个王”,王不见王,不然只有纷争。

更有一层,抱琴通“暴寝”,意指将来元春睡梦时间暴毙。

那么,贾元春是怎么死的呢?

之前我们详细说过这个问题,就是从第七十二回王熙凤的梦,可知元春最终死在另一个妃子之手,贾家的百年富贵也就此灰飞烟灭。

可巧,自古宫斗,绝大多数是背后的势力在斗,所以,贾元春是败在了倚靠忠顺王一方势力的妃子手上。

作者雅擅“微言大义”之道,一个人名,一个小情节里面,往往含有作者想说而不敢说的故事,忠顺王争蒋玉菡这一节就是典型。这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大赞!

《红楼梦》中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为何要争夺蒋玉菡?

蒋玉菡(琪官)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人物,他是忠顺亲王府豢养的戏班里的小戏子,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是属于贱奴的身份,可是蒋玉菡很重要,作者通过他交代了几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前八十回蒋玉菡仅有一次正面出场和两次隐写,但蒋玉菡的朋友圈却很高大上,而且他还很有一些文化素养,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伶人身份的人物至少透露出三件重要的大事或关系。

首先进一步刻画贾宝玉的价值取向。

在二十八回宝玉赴冯紫英家宴,第一次见到了蒋玉菡,在此之前,宝玉早就对琪官十分仰慕了,看来,蒋玉菡是有一些名气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明星歌星吧。二人第一次相见,在相对陌生彼此不知名姓的情况下,宝玉离席小解,蒋玉菡便紧随出来,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就动了心,对他十分留恋,紧紧的搭着他的手,邀请他到贾府玩,后来蒋玉菡报出家门,原来就是宝玉仰慕己久的琪官,宝玉立刻将自已的玉玦扇坠相赠做为见面礼。蒋玉菡也解下自己的汗巾子,说:

“……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二爷请把自已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二人第一次相见,言语之亲密,行为之大胆,男性用的汗巾子其实是系私密内衣的裤腰带,蒋玉菡动作是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下来,这里有极强的性暗示。

贾宝的男性友人比如北静王、秦钟、柳湘莲,这些人都是那个社会上层阶级的人,可是琪官不同,但宝玉对他的态度与对秦钟没有什么不同。此处作者至少有这么一层意思是为表达贾宝玉结交的标准,他只在乎志趣和精神世界的东西,当然还有外貌,对于阶级和身份并不在意。

其次通过琪官交待了贾府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立场。

《红楼梦》中,作者写了两大政治势力,一派是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集团,另一派是忠顺亲王为首的掌权派政治集团,而蒋玉菡是身在忠顺府,心向北静王。前文讲了,蒋王菡赠贾宝玉的汗巾子就是北静王送他的,看来他与北静王关系一定不一般,至少是很亲密的,别说是王爷了,就是贾政这种五品官,你能想象他将自己的裤腰带送给另一个男性吗?蒋玉菡的社会交往又是冯紫英、贾宝玉这拨和北静王府关系亲近的子弟,而且这种聚会非常多,薛蟠就亲口说他见蒋玉菡有十多次。

小说三十三回,蒋玉菡从忠顺府逃跑了,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荣国府要人,贾政吃惊从未与忠顺符有过任何来往,忙请于正堂接待,宝玉本想抵赖,令人惊悚的是,这位长史官清楚知道宝玉和琪官互换汗巾子的秘事,宝玉是吓得轰去魂魄,害怕他再说出别的事来,是竹筒倒豆子,来了个坦白从宽,据实交待出琪官藏身之所。这里的重点是这位长史官客气的表面之下,是口气的强硬和威协:

“……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从蒋玉菡逃跑我们不难猜出,这个琪官自然是不想呆在忠顺府了,很有可能是忠顺王爷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娈童亦或是消遣的玩物,也有可能王爷对他很好,但琪官在结交了北静王、贾宝玉等这样的人物之后,发现和这些人志趣一致,精神相通,想要摆脱忠顺府也有可能。

结果是长史官没有再来找麻烦,意味着琪官重新回到了忠顺王府。贾宝玉这里挨了贾政一顿暴揍。宝玉结交蒋玉菡肯定没有考虑什么政治因素,他也不感兴趣,就是单纯的喜欢,通过前述之事我们了解到,贾府与忠顺王府至少是分属两派政治阵营,甚至是政治对手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元春省亲这时过去不久,圣宠仍在,贾家再怎么样也是皇亲国戚,忠顺府对贾府如此态度甚于威胁,只能说明,忠顺王府实力地位、受皇帝信任比北静王、贾家这一派要高,他们庇佑不了蒋玉菡。

北静王有无与忠顺亲王争夺蒋玉菡之心我们不得而知,根据《红楼梦》作者对北静王礼贤下士人设的打造,大概是他以人格魅力吸引了蒋玉菡,给他提供些帮助倒大有可能。

再有袭人的结局是离开贾府嫁了蒋玉菡,“堪叹伶人有福”和互换汗巾子得以互相佐证。

脂砚斋曾在甲戌本二十八回后总评写: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棋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这证明贾家败落后,贾宝玉出家前,蒋玉菡和袭人夫妇收留了宝玉宝钗,奉养过一段时间。只是《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尽失,具体怎样,再也无从知晓了。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此文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红楼梦》中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为何要争夺蒋玉菡?

秦可卿出殡时只有东南西北王,没有忠顺王。从名字看,东南西北诸王是开国战功封的王:东平,西宁,南安,北静。贾府也是开国战功封的爵位:宁国公、荣国公,贾府与东西南北诸王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特别是与北静王家,当年是一起打仗的。而忠顺王的名称一看就是和平年代因讨好皇帝而封的王。贾府当时爵位已传到第三代贾赦第四代贾珍,皇帝也已传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了。贾府有战功的老人焦大被贾府的后人们嫌弃,那么贾府是不是也被新皇帝嫌弃?贾敬对焦大应该是尊重的,贾珍就谈不上尊重了,但公开打骂还是不敢的,而王熙凤就不是了,表示如此忤逆主子的奴才早该惩治了!焦大不过是批评新主子们只知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不知创业守成。而新皇帝与贾家的第三代第四代一样,也是热衷于吃喝玩乐的,最喜欢的就是和珅这种忠顺的人,整天琢磨如何讨皇帝开心,如何让皇帝顺心,皇帝喜欢的人和东西不择手段地搞来献上,还要不断发掘新的稀罕的人和东西主动进献给皇帝。书中可以看出贾府作为开国的八公中的二位,地位是相当高的,同姓才能封王,异姓最高封公爵,往下为侯伯子男爵,一般人根本进不了贾府的门,来拜访的官员需递了贴在外面侯着,王爷及以上的人亲自来才会开门迎接,王爷家办事的人也需递贴等候,而忠顺王家办事的人是带着人直接闯进贾府的,对贾政态度倨傲,说话很不客气,意思是我现在不进府搜人已经是给你留面子了,赶紧把人交出来。宝玉说了蒋玉菡密宅位置后,忠顺王府办事的人临走一点客套都没讲,而且威胁道,如果按这个地址找不到人,还要来搜查贾府!可见忠顺王有皇帝做靠山,对这些开国功臣之家不屑一顾,下人在功臣家飞扬跋扈,而这并不是为了国家安危的大事,也不是为了国计民生的要事,竟然是为了吃喝玩乐的事,甚至不是为了美女而是为了一个反串女人的男人!忠顺王即是皇帝的亲信,又这么耀武扬威地搜查抓捕蒋玉菡,这蒋玉菡恐怕不仅仅是忠顺王喜欢,很可能是忠顺王要进献给皇帝的人,不然忠顺王怎么敢明目张胆地与北静王抢人?因为人如果在北静王手里,他是不会主动进献给皇帝的,皇帝又不好出面抢,忠顺王就顶着恶名来抢。和平久了,王公贵族们都变得贪图享乐,生活穷奢极侈,贾府中会陪着贾母调笑享乐的王熙凤就成了贾府最红的人,朝廷上为皇帝搜求奇珍异宝的忠顺王就成了最得宠的人!王熙凤私下干了多少违法违规的事?对下人有多残酷无情?以忠顺王家人对贾政的态度可知,忠顺王与王熙凤是一样的人。

《红楼梦》中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为何要争夺蒋玉菡?

《红楼梦》出现的王爷有:东平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北静郡王。另外还有一个权高位重的忠顺亲王,一个坏了事的过世的义忠亲王。

北京王和忠顺王爷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或者他们在朝堂上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政治派系,自从它们与甲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来。

北静王水溶与贾府是世交,他们的祖先在开国时,在战场上建立了过命的交情。水溶不但在秦可卿丧事上设了路祭,而且在遇到宝玉时赠送了一串自己常戴的手串。

忠顺王爷则与贾府从不来往,以至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出现在贾府时贾政惊疑不定。待知宝玉与忠顺王爷宠爱的伶人琪官(蒋玉涵)交往时又想到可能会祸及于他”,可见忠顺王爷与北静王爷之间矛盾不浅。

不过,这些王爷是开国皇帝和当朝皇帝的叔伯兄弟之流,他们血脉相连,即使平时看不过,但同为皇族,断不会因一个戏子而交锋。

不错,忠顺王府长史说蒋玉涵甚合忠顺王爷之心,断断少不得他。北静王也对蒋玉涵百般喜爱,甚至将外国进贡的茜香罗赏给了他,但无论怎样喜爱,也不过是个戏子,一个玩物罢了。还达不到让两家王爷争抢的地步。

忠顺王之所以借口蒋玉涵失踪,为难与北静郡王交好的贾宝玉,不过是借蒋玉涵这个筏子,通过向贾府施威,间接向北静王示威:你即使有本事暗地里拉笼交好一些人,但只要我想,他们依然是我的笼中之物。

说到底,忠顺王爷向贾宝玉强势讨要失踪了的蒋玉涵,最终让宝玉挨了打,蒋玉涵露了面,意味着朝堂上两大政治派系的斗争,并且此次斗争最终以忠顺王爷的胜利而告终。

《红楼梦》中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为何要争夺蒋玉菡?

先简单介绍一下蒋玉菡这个人物吧,他是忠顺王府戏班的名角,善于唱小旦,小名叫琪官。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问题问得其实是有歧义的,至少“争夺”一词欠妥当,有很多红学家也认为忠顺王府和北静王并没有进行所谓的“争夺”,书中只是说蒋玉菡受到了北静王的赏识而已,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 之所以会有这档子事儿,是因为有一天忠顺王府突然派人来找贾政,说要向贾府要蒋玉菡。贾政不知道这件事,就叫人把贾宝玉叫过来,贾宝玉来了以后还想要撒谎,说没听过这个名字,结果当差的说,蒋的那个红色汗巾子,不就后来到了你的腰上吗?贾宝玉被戳穿了,没有办法,只能把这件事认下来,虽然事后没怎么样,但着实把贾政给吓坏了。但蒋其实不是贾宝玉藏的,真正藏了蒋的人是北静王。而这才是双方的矛盾点。但毕竟蒋玉菡也只不过是个戏子而已,并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

但如果一定要说忠顺王府和北静王彼此有所争夺,这是索隐派的观点。蒋玉菡的名字中“菡”谐音是“函”,有玉匣子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人一种神秘而重要的感觉。蒋的小名琪官也有讲究,“琪”的谐音为“棋”,意味着这是一个棋局。忠顺王府和北静王在一个棋局中互相争夺一个重要的匣子。这里的匣子其实只是一种具现化,争夺的也许是一个最高政治权利的象征也说不定。

但争夺蒋玉菡这件事本身在《红楼梦》中并不明显,就我个人而言,感觉更多是后代人的精密解读,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回到文本当中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