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谁说《水浒传》里没一个好女人,可能大家都被潘金莲带沟里了。水浒里的女性口碑成两级分化,有好有坏,就是没有走中间路线的女性,这倒是真的。
为什么 女性形象在水浒里成两级分化,没有一个我们眼中的好女人形象,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
第一,从小说创作的题材上来说,《水浒传》是表现男性江湖英雄主义的一本书《水浒传》里的男性都带有江湖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该出手时就出手,都是快意恩仇的表现。可以说,江湖是水浒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现代人很向往浪迹江湖,因为江湖在大家的心中是一个不受主流社会约束的第三空间。《水浒传》中的江湖主要由游民和徘徊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人物组成,他们脱离了宗法社会的羁绊,构成了与主流社会不同甚至相对抗的隐性社会。
在这样的一个非正常的江湖社会中,他们不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因此,这个江湖社会不需要痴情的女性,更不需要文艺女青年来卖弄诗文。
小说中女性的出现都是为表现男性英雄主义而设立的,因此,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三类女性是这样的。
第一类,与男性一样强悍的女英雄,如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她们身怀绝技,江湖野性十足,一派硬汉作风,换身男装就是个十足的汉子。
第二类,被封建道德驯化的贤妻良母,如李师师、林冲老婆,她们的形象是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她们是完美的化身,几乎挑不出她们身上的毛病。林冲的老婆被高衙内侮辱了之后,为了一个“洁”字,下场就是必须死,以死来完成对男权的崇拜。
第三类,违背了社会道德法则,被唾弃的荡妇型。如潘金莲、阎婆惜。潘金莲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委屈下嫁武大,她不能有任何的不满,必须认命,这是不符合人性的野蛮要求。在人欲的驱使下,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为表现武松伸张正义的工具。
以上这三类女性没一种正常,男人婆、完美人妻、淫妇。她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歌颂男性的江湖味道,以及男性在封建社会的绝对主导地位。既然如此,小说根本不需要我们眼中的好女人出现。
第二,从小说的思想基调上来看,受到儒家思想中寡欲思想影响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好汉走了一条由主流社会进入江湖,又从江湖回归主流社会的变迁之路。不难看出,作者身上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儒家提倡“寡欲”,孔子主张“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主张“寡欲”。“发乎情,止乎礼”,性欲是自然的欲求,但性事要以礼来节制。在小说的作者看来,真正的大丈夫应以不近女色为本色,反之将遭耻笑。
因此,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在小说中是被排斥的,唯一一对恩爱夫妻林冲夫妇以悲惨收场,就是最好的证明。作者有意在遏制男性身上的欲望,因此不能有如林黛玉一类的,以追求爱情和婚姻为目的好女人出现,更不会有极具美感的情爱描写。
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出一个结论,作者可能在女性方面吃过亏,对妇女有种仇视的态度。特别体现在潘巧云被残忍杀害的案子上。
第三,从小说创作的风格上来说,女性代表是文化上的他者在小说中,一百零八将个个身怀绝技,基本都不是正常人,包括入驻其中的三位女英雄。《水浒传》与《红楼梦》可以说在创作风格上完全相反。
曹雪芹说,《红楼梦》是为女儿立传,那么水浒,则是作者为男儿立传。红楼写了一群活泼可爱有才华的女儿们,但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最终造成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人生结局,男性在曹雪芹的心中成为文化上的他者。
同样,在《水浒传》里,作者也写了一群富有正义感的江湖好汉,他们扬善除恶,替天行道,游离在正统文化的边缘。在主流文化中,他们根本没有地位,为了取得社会正统的认可,他们不得不被迫进行洗牌,打辽国、平田虎、灭王庆、征方腊,以得到王权社会的认可,获得一个新的身份,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整个过程中,女性成为小说中文化上的他者。
也就是说,作者的目的天于歌颂赋有江湖主义的男性,女性在其中只是一个陪衬作用,个别少数女性的出现,目的在于加强水浒英雄的男性身份的认同。而且,我们看了水浒是很血腥的,小说中有很多野蛮暴力的情节,也不适合太多女性的参与,更不适合我们认可的好女人出现。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理解,小说中的女性出现是带有目的性,是为情节服务的,是为小说创作设计的,因此没有必要刻意讨论真正意义上的好女人。
《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潘金莲自小聪明,漂亮,可抵不住家贫,尤其是父亲去世,母亲一人无法把她养大,只能三十两银子把她卖给了张大户,随着年龄的增长,金莲长得愈加出众,这时张大户贪恋美色,骚扰金莲,潘金莲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不甘受辱,遂把张大户骚扰自己的事告诉了张大户老婆,张大户一怒之下,把一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倒搭彩礼,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从此潘金莲心灰意冷,也就是活一天算一天吧,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西门庆,潘金莲以为寻到了真爱,岂知她向往的爱情,只是从不甘心跳进了火坑,最终害了武大郎,亦达上了自己的小命。
至于阎惜娇,即阎婆惜,是郓城县最有名的妓女,随父母流落到郓城,后其父得病身亡,无钱安葬,宋江施舍了棺木又给了十两银子,其母感恩图报,将她送与宋江为外室。由于宋江不重女色,为阎婆惜所讨厌,结果阎婆惜喜欢上郓城县贴书后司张文远,并勾搭成奸。其后,晁盖写给宋江的信件及酬谢黄金碰巧为阎婆惜所获,阎婆惜以官司相逼,宋江一怒之下将其杀死。
无论是不甘平庸,还是不甘寂寞,小说中的两女都失去了做人的底线,贪婪与私欲才是致命毒药。
《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当时宋朝形势所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她们出身卑微,为了生存吃了很多苦头,潘金莲之前好像是大户人家丫头,阎惜娇江湖卖艺漂泊无定,后来卖身葬父。
2、内心嫁的老公都不称心,内心充满渴望。潘金莲长的如花似玉、知书达礼,武大郎样貌矮丑,为人太实诚容易被人欺负。武松长的高大威猛,孔武有力,还是扬武县打虎英雄都头,出门有跟班威风八面。阎婆惜正当年轻貌美,娇娇滴滴。宋江又矮又黑,年龄相差一大截,对男女之事完全不上心。阎婆惜独守空房。西门庆帅气,风趣,财大气粗。张文远,机灵帅小伙,能说会唱。
3、潘金莲受不住王婆娘的怂恿,王婆娘三天两头的在耳边吹风,慢慢走上不归路。阎惜娇被松江惯过头了,要房子给大房子,不愁吃喝天天有钱花,整天闲在屋里没事干。
《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最合适,小叶浸淫《水浒传》多年,尤其对里面的淫妇颇有专研。水浒传中对女性人物的塑造,总体来说有这样几个特点:
女性人物反面形象居多:《水浒全传》共一百二十回,出场人物八百个左右,其中女性人物不到十分之一,还多是无名无姓的人物。有名有姓的占一定篇幅的人物仅有金翠莲、林娘子、阎婆惜母女, 潘金莲、王婆, 孙二娘、刘高之妻、潘巧云、顾大嫂、扈三娘、白秀英、李师师、琼英等寥寥十几人。跟全书大几百个男性人物比较可以说是九牛一毛。而且这些女性人物,多是淫邪歹毒的反面角色。如阎婆惜、潘金莲、王婆、蒋门神妾、张都监家的养娘玉兰, 刘高之妻, 李鬼之妻、潘巧云、白秀英、卢俊义之妻贾氏, 建康府娼妓李巧奴、东平府娼妓李瑞兰、童娇秀、王庆的前妻牛氏、张世开之妾庞氏,、段三娘、施俊之妻、丘翔之妻、方翰之妻、王娇娇等人。他们又在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作者对他们歹毒的描写,也是费尽了笔墨,如:
潘金莲一见到武松就开始勾引,无视人伦廉耻。之后更是跟浮浪子弟西门庆一起,勾搭成奸毒杀了亲夫武大。
阎惜娇也就是阎婆惜,相较潘金莲的淫邪歹毒,有过之而无不及。本就是娼妓,其母女受了宋江的恩惠,不但没有知恩图报,反倒是恩将仇报。先是勾引宋江的学生张文远,后来得知宋江跟梁山晁盖等人有私,便对自己的恩人和丈夫进行威胁,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白秀英也是个娼妓。她在和雷横的冲突中,不听雷横的任何解释, 和父亲白玉乔一起任意羞辱挖苦雷横。雷横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打了白玉乔。白秀英就仗着是知县的相好,硬是让雷横在县衙挨了一顿毒打,又具枷到勾栏门首示众。她不但辱骂雷横的母亲, 还把雷横的老母亲打得跌了个踉跄之后又赶上前“老大耳光子, 只顾打”。
刘高之妻被王英抢上清风山欲强占, 是宋江为她求情,她才得以脱身。可是在清风镇元霄灯会上她看到宋江后,不但不向宋江谢恩, 反而对刘高说:,宋江是清风山的匪首。在她的指使下, 宋江遭受了一顿毒打,被打的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这几个女人是大多女性反面角色的代表,她们毫无廉耻,恩将仇报,都是十恶无赦之人。
女性人物善终少,横死多:《水浒传》里得到善终的女性人物,少之又少。按照书中介绍仅有金翠莲、琼英、公孙胜母亲、阮小七母亲等寥寥数人。其他大部分都死于非命,而且大多数都是被男性用残忍的手段杀害:
林娘子和方腊的女儿金芝公主,都是为保全名节上吊自缢;
潘金莲被武松剖腹挖心割下了头;
王婆先被推上木驴, 之后受了剐刑;
阎婆惜被宋江割了两刀, “ 那颗头, 伶伶仃仃, 落在枕头上” ;
刘高之妻被燕顺“ 一刀挥为两段” ;
潘巧云被杨雄卸为几块, 心肝五脏挂在树枝上, 任凭乌鸦啄食;
白秀英被雷横“ 一枷梢打个正着, 劈开了脑盖, 扑地倒了。被打得脑浆进流, 眼珠突出” ;
李巧奴被张顺手起斧落, 劈胸膛砍翻在地;
贾氏被卢俊义剖腹挖心,凌迟处死;
李瑞兰和她的虔婆一门大小, 被史进率人“碎尸万段” 。
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可是还有一些不那么该死甚至无辜的女性也被残忍的杀害,如: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的时候, 杀死的十五个人, 其中无辜的小丫鬟就杀了七个;
潘巧云的使女迎儿被石秀一刀砍为两段, 暴尸荒野, ,她不过是听从主子指使的,纵使有错, 也罪不至死。
像张都监和黄文炳的妻子等, 她们的丈夫为非作歹, 她们因为嫁错了人,就提前投胎了。
还有秦明的妻子, 因宋江的一条缺德的离间计, 她被知府慕容彦达下令斩首,她死得太无辜,也太悲惨了。
李逵的母亲, 受了一辈子苦,眼睛都瞎了。 为了上梁山过几天好日子, 还给老虎送了人头。
好汉家庭观念淡薄,多无妻室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梁山好汉中,有妻室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光棍一根。
连以孝义为人称道的宋江也没有娶妻,就包养了一个三陪小姐。书中有言“只爱学使枪棒, 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关键是枪棒使得也不行,拿个朴刀跟扛个锄头似的。他就算知道了阎婆惜和张文远有私,也不去理会,只要生活过得去,不管帽子绿不绿。
晃盖,是郸城县的保正,家道殷实,要娶妻纳妾易如反掌。但他却“ 最爱刺枪弄棒, 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上了梁山后, 虽为领袖, 却也没有娶妻的打算。练武健身可能为长肌肉吃药了,把欲望都搞没了。
梁山二当家卢俊义虽然有妻室,但也是“平昔只顾打熬气力, 不亲女色”。最后的下场妻子贾氏和管家李固将他陷害入狱。
就是有家室的好汉,家庭观念也非常淡薄,也对亲人,妻子毫无责任感。最典型的人物就是秦明和花荣。
为了赚秦明入伙, 脸黑心更黑的宋江施了一条毒计, 让秦明的妻儿老小命丧黄泉。看到妻子的头颅被军士们挑在枪上、秦明差一点气炸。在得知妻子的真正死因之后, 秦明的表现是:
欲待要和宋江厮并, 却又肚内寻思: 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 二来被他们软困, 以礼待之, 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 只得纳了这口气, 便说道: ‘ 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武毒些个, 断送了妻小一家人口。
随后, 他就与宋江兄弟相称了, 并在两天后和花荣的妹妹成了亲。那个惨死了的前妻, 从此再未被提及。
花荣在宋江要把他的胞妹当作赠品赠予秦明的时候,未表示任何异议。把妹妹许配给并不般配,而且脾气暴躁的秦明,丝毫未念手足之情,只是一味跪舔宋江。尤其是在宋江的坟前, 得知吴用要自缢身死追随宋江的时候, 看看他和吴用的对话:
花荣说:“ 军师既有此心, 小弟便当随从, 亦与仁兄同归一处” 。吴用劝他: “ 贤弟, 你听我说, 我已单身, 又无家眷, 死却何妨? 你今现有幼子娇妻, 使其何依” ? 花荣的回答是: “此事不妨, 自有囊筐足以糊口, 妻室之家, 亦自有人料理” 。
说完就和吴用一起上吊自杀了。妻子儿女在他的心目中, 远没有大哥重要。他们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至于其他就自求多福吧?嫁给这样的人,也算上辈子没修福!
那些没有家室的好汉,基本也没有娶媳生子的打算。这么看来,就小霸王周通和矮脚虎王英这两个好色之徒像个正常人类。
也有好女人题目中说书中没有一个好女人也不尽然,小叶马上就能举出两个好女人的例子来:
一个是金翠莲。她被鲁智深救出镇关西的虎口之后,又得到了鲁智深的资助。后来在渭州府作了当地赵员外的妾室。当鲁智深逃难途经渭州府的时候,金翠莲,金老汉以及赵员外都竭尽所能的对鲁智深进行帮助。知恩图报的金翠莲也是书中为数不多的善终女性。
二是张清的妻子琼英。琼英是《水浒传》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美貌、聪颖、武功高、更加贞烈。虽然她的身世也很坎坷,但是她通过自己的聪慧和毅力报了家仇。在梦中跟张清学了飞石绝技,又在现实中与张清结缘,这对战火中的伉俪南征北战为梁山军立下汗马功劳。征方腊的时候,琼英有孕,未能出征。后来张清战死,琼英诞下儿子张节。她独自抚养这个孩子,张节长大之后破金兵有功。受封官爵,回家养母,颐享天年,并奏请天子表扬其母贞洁。
说了这么多,可见《水浒传》这本书对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充满了恶意,这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之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这一个方面可以归结为时代对作品思想的禁锢,但同时作者的主观意向还是占了主导的地位。因为同时代的作品中歌颂女性,歌颂爱情,同情女性悲惨遭遇的作品有很多。就连同时期的《三国演义》里面也有深明大义的貂蝉,有不畏强权的徐庶母亲,有舍生保护阿斗的糜夫人,有国君风范的吴国太,有博学多才的诸葛亮之妻。所以,小叶认为造成作品中好女人少的主要原因还是作者的个人问题。小叶大胆猜测,也许有如下原因:
第一,作者有一位霸道苛刻的母亲。《水浒传》是一本从民间话本中演义出来的小说作品,可见作者是看了很多小说,听了很多评书才搞出这么一本书。这就跟现在总爱看小说,玩手机的孩子一样,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就差了很多。所以他家是不是也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状态。这样一位母亲使他对女性产生了仇视心理。
第二,小说人物往往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可能作者就是一位喜欢舞枪弄棒,不近女色的糙汉子。天生对女性没有好感,以致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对女性的大不敬。
第三,也许真的是作者的妻子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这样的淫妇和毒妇,才让他拿起手中的笔,在作品中发泄女性带给他的屈辱和不满。
综上,《水浒传》可以视为一本命运悲惨的坏女人大全,书中的确出现了很多如潘金莲、阎婆惜这样的坏女人,而且他们的命运都是非常的悲惨。但是零星的也出现了向金翠莲,琼英这样相对结局人品比较好的女性形象。这可能跟封建时代女性地位低下有关系,但笔者更多的以为,这是作者主观故意为之的结果。关注我,我是@小叶过河,一起浪哩个浪啊!
(图源网络,侵删)
《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把她们简单定义为坏女人,是不对的。潘金莲也好,阎惜娇也罢,她们的命运,是当时女性的悲歌。
下面我用潘金莲具体来说下,这是写的图文,现用来回答你。
从古至今,女性都是弱者的代名词,即使在今天这个女权解放的社会,依然如此。女性要取得和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地位、并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在古代,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女性更是男人的附庸,她们被压迫、被禁锢、被束缚。在家从父,嫁人从夫,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命运掌握在她们依附的人身上。还有买卖妇女,束胸、缠足等,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陋习,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
在中国文艺作品《水浒传》和《金瓶梅》中在一个女人集妖艳、淫荡、狠毒于一身,成了坏女人样板,这个女人就是潘金莲。但在她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表象下,《金瓶梅》描绘的更是封建礼制下,古代女性生活的痛不欲生,心酸和屈辱,痛楚和无奈。
她本来是个善良的女姓,但是无情的命运把她作弄,从小被家庭拋弃,被卖身为奴,二八年华又被人占有,到被迫嫁给武大郎,她一直在黑暗的漩涡苦苦挣扎,半点由不得自己。
她是个叫男人神魂颠倒、叫女人嫉妒生恨、叫和尚心猿意马,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论风流,如水泥晶盘走明珠;论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
她也是个轻舒玉笋、款弄冰弦。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会弹会唱的才情女性。
她更是个作诗寄相思 ,轻拈玉管,款弄羊毛,写出:将奴这知心话,付花笺寄与他。想当初结下青丝发,门儿倚遍帘儿下,受了些没打弄的耽惊怕。你今果是负了奴心,不来还我香罗帕。天资聪颖的文艺女青年。
她还是个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美人纤手炙鱼头,放箸未觉金盘空。技艺娴熟的顶级大厨。
她又是个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女红就是现在的纺织、缝纫、刺绣工作者)
潘金莲花容月貌、识文断字、填词唱曲、吹拉弹唱、一手好活。这样一个奇女子,可迎接她的命运,却是何等的凄凉?
潘金莲九岁被卖到王招宣府中做丫鬟,学习弹唱。后来王招宣死了,又被转卖给张大户家做使女,因“颇有些颜色”而遭到好色的张大户强奸,并经常纠缠她。她“意下不肯依从”,张大户恼羞成怒,“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把她白白嫁给“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潘金莲是被张大户报复性地嫁给“身材短矮,人物猥摧,不会风流”的武大郎的。
潘金莲可以怨恨自己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可以伤嗟自己的红颜薄命,却无能为力。难道她没有梦想?没有希望?没有诉求?何况她还是一个貌美如花、才情出众的女子。
她生活在黑暗之中,更加渴望光明。只不过她在等一个机会,有了机会,她必然会付诸行动,哪怕付出自己生命作为代价。
而激起潘金莲心里波澜的是“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小叔武松,她从心里第一次爱上了一个男人,这是她的初恋,被拒绝后,她心理才产生了裂变。
西门庆多情的眼神,俊郎的面容,高大的身材,西门庆的用心,还有酒后的乱性,让潘金莲倒向了西门庆的怀抱。春风一度后,“恩情似漆,心意如胶”,她得到了全身心的释放,她盼望着和他朝夕相处,武大郎就成了她追求幸福的绊脚石。
可这其中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不是西门庆,也不是潘金莲,是王婆这个阴险狠毒的老女人,她一步步设计把潘金莲拉下水,并最终谋杀了武大郎。
潘金莲的结局是悲惨的,她个性鲜明,勇于直面真实,她太需要爱,所以努力追求。她“情迷心窍”,虽然滥情,但她真正爱的人,只有武松。也一直对武松念念不忘,多次受辱,但毫无记性,一见武松就犯糊涂。
西门庆死后,武松回来了,她竟然旧情重燃,旧景再现,旧心不改,竟然希望武松娶她,可最终潘金莲被开膛抠出心肝五脏,祭奠了武大郎,也变成了武松浪迹江湖最光荣的投名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虽然这一切源于她的咎由自取,她的悲惨结局也是因为自己的自私和欲望。可是究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礼教所导致的,硬是把一个才高八斗、天资聪慧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害人害己的荡妇。深受传统礼教的约束的无爱婚姻,迫使她走上了出轨的不归路。在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榨与迫害下,她也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向堕落的边缘,做一个“坏女人”。但她的坏更是一种争取自由,对礼教的反抗。
潘金莲是可恨的,但她更是可怜的。她是可恶的,但她的反抗精神也是可敬的。历代以来在她身上贴上的标签,难道没有一点封建礼教传承下来大男子主义思想在作祟?当我们茶余饭后讲到这个人物,我多么希望大家少点嘲讽,多点怒火向那个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开炮。
《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谢邀!
自古伊人如弃履,从来贤圣不齐眉。
《红楼梦》之前,哪一本小说里的女性是好人?是有生命的女人?是鲜活的女人?
《西游记》里的女人要么是路人甲比如村妇,要么是玉帝设局中的棋子比如嫦娥,要么就是迷人心智坏人道德的妖精。
《三国演义》里就能好到什么地方去么?要么是和曹操胡天胡地的人妻,要么是克夫的大乔小乔,要么就是只知舞枪弄棍毫无亲情的孙尚香,就算出来一个貂蝉,只不过是男人的玩具和利益交换的工具。
我们再向前看!
《周易》里的女人是嫁人生子,作者还要对品性和嫁妆指指点。
《诗经》里的女人(指的是结过婚的,站在黄河边上芦苇丛里的伊人和采薇的少女不算,人家还没订亲呢!)要么被夫君冷落,要么就一个人回娘家。
《论语》系列的女人更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和非丈夫的男人说话,必须站在门槛里,门也必须大开(红楼梦里的李纨白天睡觉不也如此么?)
《史记》里有不少好女子,然而细品之下,竟然都是贞烈之人。好不容易有一个女强人,还被说成“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记载在史记汉书里的女人,有一个算一个,要么是身世如萍的薄弱,要么是心狠如吕后的政客,哪怕是卓文君不也是“不守妇道”么?
孔子不待见女人,孟子更是欺负老婆,王阳明的老婆有些透明,还剩谁了?曾国藩?别逗了!
汉乐府加南北朝乐府诗里的女人,要么独守空闺,要么暗自垂泪,要么想着出去偷情,而唯一的亮点不过是忠贞不渝,或者化成孔雀东南而飞。
唐传奇小说极多,从红佛女私奔开始,到那些崔莺莺,反正不是贤妇就是荡妇,唐朝时期,只要不离婚或休妻,并不反对婚外恋,甚至民间大为鼓励,连皇上都号召四品官以上要多多养一些美貌侍妾以供玩乐。
直到宋朝才出现一个鲜活的,个性的,骄傲的,真实的李易安,然后如此人物不也被那些道学先生骂得狗血喷头。回头再看其它几位才女,不过都是凑个数。才学不过平平,只是颜值过得去罢了。
所谓红粉骷髅,正是男人对女人的真实的丑陋的不堪的想法。
潘金莲只偷了西门庆一个人,阎婆惜只不过和老公离了心,再看看其它人,孙二娘顾大嫂都是杀人犯,一丈青妥妥胸大无脑,就算有一个李师师也不过是拾不起的配角。
在古代,女人的唯一属性就是忠贞,而且是单向的!违背了这个初衷,就是失德!所以,在作者笔下,女人是用来衬托男人的风流,勇敢,义气,正直等等的。
如何衬托,自然反衬最妙!
红楼梦之伟大,可见一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