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何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
曹雪芹把甄士隐的故事放在篇首,实是别具匠心的写法。楔子的作用
从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结构模式来看,甄士隐的开篇人物起到了“楔子”的作用。元代的杂剧在开剧前,通常会有一个独立的小段,用以介绍剧情梗概,帮助观众了解剧情内容和意义。后来的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在主要故事开始之前,先安排一个小故事,或者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比如《水浒传》的开首写了“洪太尉误走妖魔”,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再如《儒林外史》卷首讲了王冕的故事,寓意全书的主旨立意。
《红楼梦》是清初的长篇古典小说,它继承了以往长篇小说的特点,有借鉴也有超越。开篇写到的甄士隐与贾雨村,就类似于楔子,对全书有统领的作用。超越的地方在于,甄士隐与贾雨村,不只是存在于楔子中,也贯穿整个故事之中,在表现作品主题有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的作用。既游离故事之外,又身处故事之中,与主线联系紧密。
结构型人物从结构上看,甄士隐是一个贯穿全书的人物之一,在第1回和第120回,甄贾二人都有出现。说明此二人在宏观上有把控全书的使命,在微观上,有引领主要人物出场与入场的作用。贾宝玉的出世与甄士隐相关联,林黛玉进贾府则是由贾雨村护送入京。
再者,书里还写了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的悲惨命运,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一系列的人间悲剧。这也是对主线故事的加强。所以,甄士隐的故事,在全书有启动情节,引导人物的作用。
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写照型作用甄士隐及其女儿的遭遇,以及他的身世和结局,并不仅仅是个例。它与整部书的主题,与作者的创作意图,甚至感情的寄托都密切相关。
首先,甄士隐也是名门望族,禀性恬淡,不思功名,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堪称神仙一流人物。然而因家人霍启的疏忽,爱女丢失。紧接着人生的命运来了一个大转变,经历了一场火灾之后,几近沦为乞丐一般。这是一个赋有戏剧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也正是贾府盛衰之变的缩影。所以,作者借甄士隐的遭遇映衬出了贾府的命运,这是一重暗示。
其次,甄士隐为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作了注解,通过他们二人的谈话及作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及历史等重大问题的悲剧性思考。通过甄士隐消极悲观的认识,体现了作者本人对封建末世的悲凉态度。这种悲凉的情绪也正是贯穿全书的基调,所以,作者在开篇点明悲剧的结局,在第五回给出人物的大结局。而我们都如同贾宝玉一样,没有经历过,没有亲身感受到那份悲凉 ,便无法玩味作者这种大胆的别具匠心的写法。
所以,甄士隐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着一重又一重的提示。《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何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
《红楼梦》第一回,除了仙界的几个形象外,以凡人身份出场的主角是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一个梦幻识通灵,一个风尘怀闺秀。作者这样设置可谓用心良苦,弄明白了作者真正用意,就基本把握了《红楼梦》的立意本旨。
当满清入主中原,大局已定之后,我们汉族人逐渐分化成两大类。一类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作遮羞布,投靠了满清朝廷,有的还入朝为官,成了满清的奴才甚至帮凶;另一类则坚守民族气节,拒不投降,并不时举起义旗,反抗满清的民族压迫。而甄士隐和贾雨村恰是这两类人的代表。
贾雨村本是一名热血青年,且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恰如同待亲闺中的纯洁美女,但就怕嫁了汉子后忘了自己的本色,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比男人更可杀了。雨村就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人。他和甄士隐的关系,作者在书中已作了形象的比喻。贾雨村就是那个做黄粱梦的书生,甄士隐就是给他枕头的道士,那个在智通寺煮粥的道人就是甄士隐,而贾雨村死到临头才明白到头来不仅是一场空,而且还留下了千古骂名,可惜此时为时已晚。
甄士隐原型姓曹,与曹雪芹是同一个祖先,当年曹雪芹这一支北迁河北时,甄士隐这一支留在了江南。虽然是本家,但两支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顺清,一个反清。顺清的和贾雨村一样,兔死狗烹,最后差一点被灭族,成为人们的笑柄;反清的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立于天地之间,是堂堂正正的人,他们无愧于华夏儿女,英名永载史册。
作者是在血腥的教训中得出这个结论的,当过任人宰割的奴隶才知道奴隶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所以,他把坚决抗清的华夏优秀儿女作为全书的主角,歌颂的对象,赞美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册十二钗排序反看,秦可卿是真事层面的第一女主角。他们可歌可泣的反清壮举才是主要的真事。将甄士隐赋予甄士隐原型就是让读者以他为线索,去探寻书中隐寓的真事。(供参考,欢迎指正)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何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
谢友邀!
将真事隐去,故名“甄士隐”,开宗明义,趋艺避害,妙然自保,以避清代文字狱铁幕,可谓无奈之举!
“贾雨村言”——假语存言,落魄文人最是多情客,大智若愚,痴人说梦,以明代之景,写清代之实。
纷纭繁复,大开大阖,情景如梦似幻,景幻交融,以鸿蒙开始,以残雪结局,梦若无痕,了然于心。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何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
因为红楼梦通篇如梦如幻以贾雨村(假语存)贯穿始终,就只得把心中想要说的甄士隐(真事隐)瞒着。而且还强调不涉及政事以掩人耳目,所以,开宗明义,推出了甄雨村作为招是惹非的挡箭牌,并用谐音的写作手法来点击读者。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何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浩如烟海,左思的《三都赋》历时十年,辞藻华丽,文采飞扬,使得“豪贵之家,竞相传写”而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千古美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规模宏大,波澜壮阔,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而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尽向往;施耐庵的《水浒传》语言洗练,描写生动,众豪杰呼啸山林,替天行道而留下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肆意洒脱。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及曹公的《红楼梦》。小说中,作者运用巧妙构思,使用神鬼莫测的笔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封建世俗社会琳琅满目的生活画卷,无论是其场景描写,亦或者人物刻画,都那么栩栩如生,令人心驰神往,手不释卷。
那么《红楼梦》中为什么要以甄士隐来作为开篇呢?我觉得这正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实在令人折服,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如此开篇是全书的基调和本旨
作者在开篇中,一直在强调“梦”和“幻”,并明说这是本书的主旨。并虚构了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其实这都是作者在极力撇清此书的政治性。因为在清初,文字狱盛行,很多人都受到了迫害。著名的“明史狱”和《南山集》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案例,除庄允城、戴名世等被杀外,受牵连者数百人也全部被杀害。
由此可见“文字狱”的残酷,所以作者在写作此书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屏蔽了以往假借汉唐的写法,说本书发生年代不可考。用真真假假虚虚幻幻的写法,达到幻中不幻、借幻说法的目的。把自己的的经历揉进书中,又避免了文字狱的隐患。正如那副对联一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用石头的化身,去经历那一世的繁华落尽;用还泪这样的构思,达到情里生情。把“情”放在“幻”中,立意巧妙,随意辗转腾挪。不忘情的贾雨村实际是最无情的一个;忘情的甄士隐其实最是勘破了情关,洒然而去,点出了全书的情,无非如此。
其次,甄士隐的一家的落败象征着四大家族的最终结局
甄士隐住在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是本地的名士,甄家也是本地的望族。然而在经历的女儿被拐,房屋被焚之后,落了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样的结局其实就是暗示了四大家族将来的命运,那就是毁家灭族。正如脂批说的: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到大,是此书章法。这是作者小处着眼,大处落子的关键,也是作者的巧妙构思。
另外写的那个葫芦庙也暗藏玄机,脂批也透露说,那就是依照甄家这个小葫芦,将来会画出四大家族这么一个大葫芦。虽然画的不像,但依然是葫芦啊。
甄士隐在解了《好了歌》之后,大彻大悟,幡然醒悟,从此登岸。其实甄士隐的出家,也是直接透露了本书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命运,那就是将来也会如甄士隐一样,看透红尘,离家出走。
最后,甄英莲的命运也暗示众钗今后的归宿
当然了,作者肯定不会赤裸裸的就把众钗的命运安排的和甄英莲一样,但是结局无非就是“真应怜”。无论你是正册还是副册,命运大多都是坎坷、零落。最终都是凄凄惨惨、怨怨唉唉。
甄英莲本来是个大小姐,却无端被拐卖,沦落为“扬州瘦马”。就好比众钗抄家后,或卖为奴,或卖为妾。就像以后的巧姐,抄家后,被卖到了烟花柳巷,沦为青楼女子;那做丫鬟的娇杏,偶因回头做了贾雨村的妾,最后竟然“侥幸”成了正妻。这就像袭人般,准姨娘的身份还没坐热乎,最终却做了蒋玉菡的妻。
其实最大的剧透就是那首《好了歌》了,甄士隐一加注释,立即通透了。这首《好了歌》进一步预示了众钗的悲惨结局。脂批在这里说的很清楚,“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说的是宝钗等一干人;“如何两鬓又成霜”说的是黛玉晴雯等;“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说的是王熙凤;“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说的是甄宝玉贾宝玉等。
所以说,《红楼梦》在第一回里,就已经剧透了全书,但是因为作者写的很隐晦,真真假假的,虚虚实实的,所以导致很多人看不懂,更加的搞不清楚,以致云山雾罩的。我本人的感觉也是如此,但是好在有脂批,给我们点出了关键所在。
到现在为止,脂批的到底是谁,其实并没有搞清楚,只是看得出来,他和作者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很多人说,弄懂了脂批,其实就看懂了《红楼梦》。
同样的,看懂了第一回,清楚了作者以甄士隐开篇,也就明了了《红楼梦》通篇脉络。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何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
很高兴回答问题,曹雪芹为啥要以甄士隐作为开篇,因为甄士隐是《红楼梦》的总纲人物,他的一生就是《红楼梦》的一生,我为啥要这样回答呢?
因为江南甄宝玉就是江南甄士隐,江南甄宝玉又是贾宝玉,三人合并,说明甄士隐隐在书中不见,而是以贾宝玉的身份出现!
举例说明,
第一个例子来看甄士隐的一生,甄士隐和贾雨村就是《一捧雪》之莫怀古和汤勤,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其中提到了两套冬衣,就是对应莫怀古对汤勤的救助,可实际上宝玉对贾雨村的救助可不是这么简单!
我说过贾雨村就是贾政,北静王就是宝玉和贾琏,续书中,贾政因为粮道亏空被参回被抄家,北静王出来整理了乱局,返还了贾政的家产,所以,宝玉对贾雨村的恩情那是一个家族的恩情啊!可是最后呢,贾政带人抄了贾琏的家,也就是宝玉的家,这才是中山狼的本质,是不是就对应了甄士隐资助中山狼贾雨村!
而最后甄士隐跟着跛足道人飘飘而去,就是宝玉参加考试出门的状态,
走求名利无双地,打破樊笼第一关!
看看是不是很快找到了曹雪芹为啥要让甄士隐开篇的原因,曹雪芹给大家一条主线,或者给了一条线索指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