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妙玉既然进了贾府,又入了金陵十二钗,那已经说明她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能说不相干。《红楼梦》写得是关于贾府的故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都与贾府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从十二钗正册看,入选的女子可分为四类,一类为贾姓女子:包括四春,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还有贾巧姐。第二类为贾府的媳妇:包括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第三类为贾府的外姓亲戚: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第四类为与贾府产生依附关系:妙玉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十二钗正册的排位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以此为前提,我们可以总结金陵十二钗的排位特点:

第一,入选正册都是书中的主要人物,红学家俞伯平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一个原因,就是要为十二钗作传。正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一样,谁的份量重谁就排前位。十二钗的排位明显与贾宝玉的血缘,姻缘相关。林薛二人与贾宝玉都有缘,一个是木石同盟,一个是金玉姻缘。贾元春、贾探春血缘关系亲近,一个是胞姐,一个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史湘云身上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她有个金麒麟,从某种角度上说,也符合金玉姻缘一说,地位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成员之一,红学家们争论的史湘云结局也在于此。

妙玉身入佛门,自称槛外人,但六根不净。这也是她身上有争议的一点,也正因为她身在佛门,不可能与贾宝玉产生俗缘,她身上也没有金也没有玉,也没有神话传说,所以也不存在仙缘。但贾宝玉的结局却是与她相同,同成佛门中人,这样他们之间也搭建起了共同桥梁,那就是共有的佛缘。

妙玉之后的人员排位与贾宝玉没有重要的姻和缘,血缘关系也渐疏。所以,从血缘和姻缘的角度上来看,妙玉的位置不能再后了,只能排第六位。

第二,以贾宝玉为中心,十二钗排位顺序与对贾宝玉的影响力大小相关。与贾宝玉联系越紧密,对他影响力越大的人,排位越靠前。也就是说贾宝玉越看重的人,排位越靠前。换个说法,贾宝玉看重的人,也就是作者本人看重的人。

从入选的十二位正册大名单中,林薛占了前两席,她们二人与贾宝玉的联系最为紧密,影响力最大,直接关系到贾宝玉的人生走向,也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贾元春的地位与贾府的兴衰密切相关,可以说她是贾府的一个风向标。贾宝玉作为贾府看重的继承人,贾元春除了姐姐的身份,皇妃的身份对他更重要。

贾探春、史湘云二人,贾探春是作者花大手笔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史湘云也是如此。所以,在书中与贾宝玉的交集也很多,二人同贾宝玉的关系也相当要好。

再到妙玉,她在书中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对贾宝玉的影响力不小。作者特写了她与贾宝玉交集的三件事:吃茶,折红梅和生日贴。通过这三件事体现了二人在性灵上的相通,也只有贾宝玉能读懂妙玉的世界,他们二人的关系看似交集不多,但贾宝玉在心里是很看重妙玉的。

以妙玉为一个节点,妙玉之后的六位对贾宝玉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所以,从对贾宝玉影响力的角度上说,这也是妙玉排第六的原因。

第三,以金陵人士与非金陵人士划分则分成两派,黛玉和妙玉同是姑苏人,其余都是金陵人士,薛宝钗身上的金玉姻缘,最终也是归金陵人士。之所以有两位姑苏人士,一是作者对姑苏的情怀,二是贾宝玉对姑苏林黛玉的情有独衷。

作者对姑苏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情有独衷,姑苏就是古时的苏州,曹雪芹祖父曹寅曾做过苏州织造,曹寅的大舅子李煦也做过苏州织造。曹家做江宁织造也有几十年,在江南地带生活了很多年。江南水乡之地,才子佳人云集。这大概是作者对姑苏执迷的原因之一。

书里的姑苏女子有四位,林黛玉,妙玉,甄英莲(香菱),邢岫烟。这四个人都有联系,香菱是林黛玉的徒弟,半师之分,妙玉是邢岫烟的老师,也有半师之分。妙玉和林黛玉,二人身上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气质相似,才华相似,身世相似,且都是自小多病,都遇到了和尚的劝慰,劝其入空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个听了和尚的话,入了空门,一个没听,依旧在红尘中。通过作者的刻意描写,妙玉与林黛玉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据红学中“分身”的说法,可以说妙玉就是林黛玉的佛中分身。

这样一来,妙玉自然也是贾宝玉心中“情有独衷”的人。因此,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和妙玉是必须要上榜单的。林黛玉排第一,妙玉至少该排在第三位,鉴于妙玉出身地位与贾元春,史湘云的差异,排在她们二人之后。贾探春虽然是庶出,可是作者都是按照她是“嫡出”的身份来写的,庶出对她的影响很小,最终她也成了王妃。

所以,从姑苏情缘的角度来看,妙玉排第六位较为靠前也合情合理。以上请参考。

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小说《红楼梦》中的妙玉,从身份看,的确与贾府不相干。妙玉是因为贾府准备迎接元妃省亲,营造大观园后,王夫人侫佛,请进来入住栊翠庵的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子,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除了妙玉之外,都是贾府里的人或贾府的至亲。

小说《红楼梦》中与贾府不相干的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在第六位。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小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为视角,围绕贾宝玉写的。金陵十二钗越是排名在前的,越是与宝玉交集多关系亲密的,越是作者认为对宝玉影响大的。

宝黛钗爱情是全书主线之一,黛玉、宝钗当然排在最前;元春在进宫之前,已经教会三、四岁的爱弟宝玉几千字,早年与宝玉情如母子,入宫后,还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所以元春排第三;探春是《红楼梦》开篇明义“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的代表人物。作者并不就是宝玉,但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定红楼女儿与宝玉的远近亲疏是完全可以的。所以探春排第四;史湘云也是“金玉良缘”的人选之一,也是贾母属意的孙媳妇人选之一。所以史湘云排第五。

妙玉与宝玉的交集一是吃“体己茶”。贾母带一班人到栊翠庵吃茶,妙玉为贾母沏了茶后,丢下贾母不管,“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

下面明明是外间有贾母、刘姥姥在吃茶,内间有宝钗、黛玉、宝玉等在吃茶,但这一回的回目,偏偏叫“贾宝玉品茶栊翠庵”。而妙玉是“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问为何给她们吃茶的都是古玩奇珍,独给我的是俗器?妙玉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这不是俗器,是大雅之器给大雅之人。妙玉是把宝玉当作雅人的。宝玉心领神会,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十分欢喜。二人心性相通可见一斑。

妙玉与宝玉的交集二是折梅枝。宝玉联句输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梅花插瓶。宝玉很乐意,李纨叫人跟着宝玉,黛玉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黛玉这句有人反而得不到妙玉的梅枝,更说明了妙玉“万人都不入他的目”,唯独宝玉与她心性相通。

妙玉与宝玉的交集三是生日帖。宝玉过生日,出家人妙玉居然送来生日帖,自署“槛外人”。宝玉喜出望外,向邢蚰烟打听,才知道应当怎样给妙玉回帖。宝玉后来写给妙玉的回帖自署“槛内人”。这场景很像是现在男孩女孩之间,第一次通信,甜蜜又慌乱。二人感情非同一般。

二,对小说《红楼梦》中人物,有所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其实妙玉是又一个黛玉,如同甄宝玉和贾宝玉的关系一样,互为补充。也可以说“妙为黛补”。

再回到吃茶,妙玉用五年前收集的梅花雪沏茶,黛玉吃茶后问:“这也是去年的雨水?” 妙玉说“你这么个人,竟然也是俗人……竟连雪水与雨水也分辨不出来。” 黛玉并没有生气,倒是宝钗“知道妙玉素来怪癖”,拉着黛玉离开。在黛玉来说,这种雅致正合己意,宝钗生怕黛玉不高兴,倒是多虑了。

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尽人皆知,然妙玉的“洁”更是比黛玉犹有过之。刘姥姥用妙玉的杯子吃了茶,妙玉嫌脏,把那杯子不要了。并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

脂砚斋说:老妪只污得一杯,见而勿用。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

我认为脂批的“真清洁高雅”点评得极当,“怪谲孤僻甚矣”,则未免入了俗套。妙玉并没有真的砸碎了那杯子,而宝玉“袖了”那杯子,妙玉也并没说脏了宝玉,也没嫌宝玉脏。假如妙玉真的不要那杯子,干吗不能大家走了再说,而要当着众人说?妙玉是真性情,是性情里的真。她的“清洁高雅”是骨子里的,精神里的。与黛玉的洁相呼应相重叠相补充。姚燮说“妙玉于芳洁中别饶春色”,说得真好!

中秋夜,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当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无法往下续接,妙玉把她俩带到栊翠庵,提笔写出续联“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透出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象。谁能肯定,这不是曹雪芹借妙玉之口,表现“木石姻缘”有“鸡唱稻香村”的晨光熹微的愿望?

宝玉、黛玉、妙玉,《红楼梦》里三个玉,我想,妙玉的名字作者也不是随便取的。所以说妙为黛补。

三,小说《红楼梦》里, 作者说,“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一并使其泯灭也。”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而所有红楼女儿都是结局悲惨,作者通过作品寄予了对红楼女儿深深的喜爱和深切的同情。描写妙玉,更把这种喜爱和同情拓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宝玉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也愛温婉可人的薛宝钗,为麝月篦头,让晴雯撕扇,替香菱解难,替藕官袒护,晴雯被赶出去,宝玉说:“我究竟不知道晴雯犯了什么弥天大罪?” 在梦境中交集的秦可卿死于公公的魔爪,宝玉“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 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最终,那些生动鲜活的女儿们都没有逃脱凄惨悲切的结局。

同情女儿们的悲惨遭遇这是贾宝玉的妇女观,也是曹雪芹的妇女观。但曹雪芹并不把这种妇女观局限在贾府。把与贾府不相干的“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的妙玉纳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并且排在第六位,这就把红楼女儿的悲剧上升到整个封建社会妇女的普遍悲剧。提升了作品的主题。

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这十二钗的原型都是曹家人,六个是曹家女儿,贾家四艳和秦可卿、巧姐;六个是曹家媳妇,红楼四美和李纨、凤姐。在排序上,作者最推崇的是四英,排在前面,顺序是,秦可卿、李纨、巧姐、凤姐。妙玉是秦钟原型的未婚妻,在古代,定婚相当于现在的登记,虽然没有举行婚礼,但己是婆家人了,黛玉也是曹家的准媳妇。此外,妙玉十五岁时,刘姥姥作媒,介绍的人就是宝玉。

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妙玉这艺术形象也比较复杂。

曹寅写的妙玉是石涛。

曹霑写的妙玉是李香玉。

曹霑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史湘云,妙玉,李香玉,是一个人。

因为有曹寅前稿的手笔,把人都弄糊涂了。

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我们先看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这里五位是贾家女儿孙女: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巧姐。三位是贾家的亲戚,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她们还都是大家出身。三个贾家儿媳妇孙媳妇,李纨,王熙凤,秦可卿。这样就剩下一个妙玉了。

1.这十二钗记录在正册上, 副册是香菱,又副册是晴雯和袭人。为什么如此排列呢?用誓幻的话讲,“一省女子过多,不过这个其紧要者录之,余者庸常之辈便无册可录啦!” 从这三个册子来看,他们是有阶级等级的,正册十二金钗是贵族出身的小姐,副册香菱她是由贵族降为平民的,又副册晴雯袭人是丫鬟,社会底层的。 2.不同的册记录不同身份阶级的金钗,那么同一册中记录的金钗也是应该有等级的,正如妙玉不仅进入了十二金钗的正册,而且排在第六位。3.我们看妙玉的出身,第17回告诉我们,妙玉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可见进入正册无疑了。4.另外从王夫人下请帖把妙玉请来这一细节来看,妙玉应该是非同小可。我们想当时王夫人的娘家王子滕正如日中天,婆家贾家也是炙手可热,具有这样背景的人下帖请妙玉,妙玉怎能是一个凡人呢?正如刘心武先生分析秦可卿的背景一样。5.从妙玉的命名来看,有一"玉″字,曹公在人物的命名上是有他的意图的,我们看《红楼梦》中命名带"玉″字的,他们是贾宝玉,林黛玉,林红玉,蒋玉涵。这里林红玉后来改为小红了,林红玉失去了玉字,她之所以失去玉字,应该是有它深刻内涵的。蒋玉涵呢,他作为一个优伶,社会底层人物,但他是游走于王府的。可见人物姓名中带玉的,都是有一个比较高贵的身份的。妙玉的命名中带玉字,身份应不同一般,进入十二金钗的正册无疑了。6.在古代,姑娘的身份是要高于媳妇的,因此妙玉在排列上应在媳妇王熙凤,李纨,秦可卿之前。巧姐因是王熙凤的女儿,她排在王熙凤之后也是可以理解的。女儿们的排列呢?用警幻的话讲庸常之辈是无册可录的,那么既然录了就应该把"庸常之辈″置于后面了。说明白一点,也就是十二金钗中的姑娘们的排序是由主到次。

7.在《红楼梦》这部书中,前五位金钗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妙玉,迎春,惜春似乎只是偏于一隅。妙玉生活在栊翠庵性格傲慢,迎春与世无争软弱有余,惜春性格耿介懒与人交。但从综合素质来看,妙玉还是强于迎春与惜春的,在63回当宝玉得知邢岫烟的老师是妙玉后,他说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本有来历″,第17回也说她文墨极通。 综上,她应进入金陵12钗的正册,并且排在第六位。

小说《红楼梦》妙玉与贾府不相干,为何金陵十二钗排在第六位?

妙玉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名字里带玉的人,她生性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明面上看妙玉与贾府没多大关系,那她为何还能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并位列第六呢?

首先,曹雪芹在第五回就已经明确提到,金陵十二钗正册是选金陵这个地方较为出色的女子,是择其要者录之,入正册的女子包括但不限于贾府。

在《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曹雪芹通过林之孝家的之口代述了妙玉的家世:“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妙玉居于金陵这一片地区,这是满足入册的首要条件,因此,妙玉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其次,能入金陵十二钗正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世,妙玉是一位读书仕宦之家的后人,和其他金陵十二钗人员有着相同性质的出身,都是出生于名门望族和钟鸣鼎食之家。

她们的家庭有能力让她们从小读书写字学作诗,从七十六回的“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就可以看出妙玉的才学有多高了,连黛玉和湘云如此才华出众的人都称其为“诗仙”。

而这种诗人气质的养成不仅需要个人的天赋,最终要地就是她个人的家庭教育允不允许她读书识字明理,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才会养成诗学才华成就如此高的妙玉。

书香世家出身的妙玉,有着中国文人最美好的品质,那就是品行高洁不染尘埃,如此美好的品质也让贾宝玉对其另眼相看。如果说生于苏州是妙玉能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门槛,那她的出身和性情,就是她能与其他金钗相提并论最大的资本。

这种资本一方面是她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和贾宝玉等人的交情,毕竟大观园这些公子小姐个个都是品味不俗的人。

最后,我们来看看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排位,排在妙玉之前的是湘云,妙玉之后的是迎春。

我们先谈排在妙玉前的五位金钗,宝黛自不必说了,她们是红楼梦最重要的女主角,贾元春有贵妃和长姐的身份加持,排个第三也无可厚非。

探春是贾府四个女儿里最有男子气概的女子,从小在王夫人膝下长大和宝玉也十分的亲密,排第四也是实至名归。第五便到了湘云了,湘云说到底还是外亲,但她开朗的性格和略带魏晋风度的品性也十分配得上第五这个排位。

接着就到了妙玉,妙玉之所以排在第六,一来是与贾府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甚少主动混到大观园这个圈子里,这一点她就不如湘云,但她是高洁的,同时她也是带着点世人难以企及的孤傲,她似乎只和她自己认为高洁的人一起交流。

她身上的孤傲不是势利的,恰恰相反她是一位在交流交往过程中,非常讲究精神契合的人,一个有着极高的精神追求的人,或许就像曲子里写的那样“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由于太不入世而惨遭别人的嫉妒。

除了孤傲,她又比后面的迎春探春之流多了一些才气,这种才气相比湘云的豪放,她多了一些看破红尘的超脱;相比迎春的软弱,她多了一些刚柔。就是这一点孤傲和一些才气才能让她越过迎春位居第六吧!

综上所述,妙玉之所以能够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并位列第六,是她的出身和她的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品行促成的,也是她特有的人格魅力换来的,除此之外也很难找出其他的理由了。

作者:红泥小火炉。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