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何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作者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大致被认为在明代中后期,明代的宗教文化对明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道教和佛教相互融合并深入到民间生活。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游记》中,既有道家,也有佛家,有道观,也有佛堂。而且整个故事围绕西天取经这一主题,这正是作者受民间宗教文化影响的表现。
五行思想和数术思想在道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是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五种物质形态,属于形而上的哲学范畴。在古人的眼里,五行可以解释天地万物宇宙苍生,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数术文化对道教和佛教都有深远影响。比如道教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描述了一个由简到繁的宇宙创生过程。佛教思想在《西游记》的体现更为明显,唐僧取经用了5048天,取到的经书也是这个数字,猪八戒和沙僧的兵器重量也是这个数字,而一藏经文如佛祖所言恰好是5048卷。
《西游记》本身的数字文化很浓厚,开篇就是一串数字,用“一元”、“十二会”、“三才”、“四象”、“五行”等阐述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对于花果山仙石的描述,更凸现了他对数字文化的运用。可以说,对数字文化的运用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孙悟空有72般变化,72和中国古代的历法有关,是与农业生活相关的数字。72起源于五行思想,一年360天分为72候,一候为5天。72是五行历法中一个重要的数字,这是五行与数术的结合使用。还有诸如猪八戒的36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七七四十九天等,书中诸多数字是受数术和五行思想的影响。
书中对数字“五”的运用也颇多,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间为500年。在《西游记》中,我们口头常说是师徒四人,实际白龙马也要算上,就是五人小团队。五人分别代表五行,孙悟空为金,对应他的火眼金睛,还有他的兵器金箍棒。猪八戒在原著中称为“木母”,对应木。唐僧小名“江流儿”,对应水。沙僧居于流沙河,沙则是对应土。小白龙在前期的一些作品中,则是以火龙身份出现的,故对应火。所以也可以称他们为五行团队。
人们崇奉五行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唯有五行山才能把孙悟空压住,这正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运用。这里作者使用数字“五”,五行山和五百年,都是五行思想的体现。
至于是时间为什么一定是500年,则有另外的解释:作品本身情节的需要我们知道唐僧在书中有两个身份,一个肉身,一个是仙身。他的肉身有父有母,父亲被贼人所害,母亲生下他,不到三天就将他送走了。于是他成了金山寺的小和尚,从此走上宏扬佛法的道路。
他的仙身,镇元大仙最早提到,他是如来佛的二徒弟,原名叫金蝉子。到了西天,唐僧见到佛祖后,佛祖也说,他原是自己的徒弟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轻慢大教,故而被贬入凡间转生东土。在唐玄奘之前,已经历了九个轮回,历经500年,这次是他的第十世了。
那么,他的前九世去了哪里,都被沙和尚给吃了。沙和尚谐音杀和尚,他脖子上带得九个骷髅项链,就是九个取经人,也就是唐僧的前世,但《西游记》里没有明说。
如来佛祖把金蝉子贬下凡间,真正的目的是要他宏扬佛法。但是金蝉子历经九世依旧无法取到真经,佛祖和观音意识到单靠金蝉子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在被玉帝流放的众多重刑犯中选出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所以,当观音出现在孙悟空面前时,不是亲自去解救他,而是告诉他会有人来救他,这个人就是唐僧。这样算来,唐僧在凡间历经了500年,孙悟空正好也被压了500年,最终得救的原因是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才被放出来。如果没有这件事,或许他还在五行山下压着。
所以,500年的时间是作品创作本身情节的需要。
数字的引申寓意黑白无常勾魂时孙悟空的阳寿为342岁,做弼马温16年,大闹天宫时间前后经历约100多年(这个时间不确切),被压了500年,遇到唐僧时的年龄约1000多岁。也就是说孙悟空在书中从出生到遇到唐僧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间。从书中跳到历史中,唐玄奘取经的时间大约是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始,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明代中后期(约公元1500-1583,)中间的时间也差不多是1000年的历史。有人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故事的背景发生唐朝,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富国强。反观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上层社会生活奢靡,官商勾结,下层人民的生活并没得到提高。这样导致上层建筑与下层人民矛盾尖锐。
作者用500年的时间来暗示,希望能出现一位如唐太宗一样的明君,以实现自己行“王道”以“德治”安天下的政治思想和主张。这是数字500年的另一种解释。以上供参考。孙悟空为何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作者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500年必有王者兴。
500年前是一家,500年后就不好说了。形容一个伟大人物,500年才出一个。500年是对照中华五千年说的,表示沉重和漫长的意思。
孙悟空为何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作者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才华不能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一颗明珠土里埋,何时才能放光彩?被压抑的复杂心情。
孙悟空为何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作者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寒柏陇卧子首先想表明一点:首先,《西游记》的确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作品。它的主题总的来说,是积极的、进步的;但由于作品题材本身的历史局限和作者吴承恩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属阶级的局限,它的主题思想有一些复杂的表现,这也是不足为怪,大家可以理解的。
《西游记》实际上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孙悟空等徒弟们保唐僧西天取经。那么,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这一情节,就是上面两个主要部分的一个衔接和过渡,其有着不一般的份量及意义。咱们就再不扯《西游记》中宏大的故事架构、思想政治以及佛道之争、阶级之喻,只是就这个问题直接简单地作出尽量明晰的回答,且听寒柏陇卧子一一道来:
《西游记》的主题和对孙悟空的定位首先,它是一部神话小说。神话小说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其他小说是有显著区别的。它采取现实生活的矛盾做小说题材,不但经过典型化,而且还经过抽象化。
于是,在神话中矛盾的双方往往都是幻想化的、抽象化的,比如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残暴与善良、无私和贪婪、骄傲和谦逊等等,这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就构成了神话故事的基本矛盾。
说了这么多,就是点出了今天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把孙悟空前段放在邪恶的一方,将天庭各神佛放在正义一面。所以孙悟空在做出大闹天宫等所谓邪恶的事情后,玉帝请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做出处罚行动就有理可据、有法可依了,于是乎就有了所谓的正当性。
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的起因——大闹天宫作者用绚烂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和曲折的故事、浪漫的情调,描写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而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大闹天宫这一段故事。
吴承恩还以满腔的热情歌颂了孙悟空反抗天庭的行动,赞扬了他反对束缚、要求自由、蔑视传统、否定权威,以及敢作敢为、天地不怕的性格。
孙悟空这种叛逆性格的发展,构成了他大闹天宫的必然性。开始时,孙悟空反抗天庭的意识还是相当朦胧的,他的要求也非常容易得到满足。玉帝给了他一官半职进行诱骗笼络,他就轻易上当,欣然就任了“弼马温”。等后来知道“弼马温”不过是“未入流”的小小官,才一怒而去,反出天宫,高揭起“齐天大圣”的旗帜。
但他第二次也还是受了太白金星花言巧语的哄骗。只是经过多次事实的反复教训,他才在最后公开明确的宣布:“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要玉帝让出天宫,玉帝等天庭众仙当然不肯,他才下了彻底反抗天庭的决心,开始做出企图夺取天庭的实际行动——大闹天宫。
吴承恩用孙悟空被压五指山下想表达及传递出什么信息?其一,大闹天宫要表达的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投影式的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民的反抗斗争,赞颂了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反抗思想和叛逆性格。
其二,在这个一系列故事里,直至孙悟空被代表天庭正统的如来惩罚被压五指山下。不管孙猴子如何调皮捣蛋、偷酒窃桃,又是如何幼稚天真、轻易上当,但他始终代表了反对压迫的正义力量,体现了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同情。不管天庭神佛如何道貌岸然、庄严雍容,但他们始终代表着压制自由、施行束缚的传统阶级保守势力,因此普遍遭到读者的厌恶和嘲笑。
第三,写代表佛教的如来佛祖受到代表道教的玉帝的请求,将不听招呼、反抗权威的孙悟空压于五指山下,还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西游记》时,取经故事显然背着较为沉重的因果袭传之重担,吴承恩必须要有个较为圆满的交待。
为什么这么说?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本身的佛教性质,如来代表佛教收拾惩罚了孙悟空,而玉帝代表的道教众仙却束手无策。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把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这种一往无前、叛逆反抗性格,统一其思想、改变其性格到做唐僧的弟子,保唐三藏取经的所谓“皈依佛法”中来。那先是佛法无边之惩罚,把孙悟空压在此山之下,让其尝到佛法的厉害;又经过五百年一番滋味的磨性子后,再让观音菩萨以慈悲之态,循循开解、教导,让孙悟空转变观念相信佛法,显示了佛法之怀;最后传于唐僧金紧箍咒,使得孙悟空改了顽劣根性,彻底软硬两手一起抓,行动、思想都要硬。
我们不能说作者吴承恩解决这几个问题己经尽善尽美,但应当认可吴承恩的确己经煞费苦心。基本上做到了通过被压五指山这一故事环节,过渡和衔接了孙悟空前后性格的一致、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和全书两大部分、主题的统一。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记得<关注>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头条与问答。
孙悟空为何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作者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孙悟空被压了500年,500年留白,吴承恩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留了500年的白,取经目的真的如佛祖所说是,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真的是如来为了转世弟子成就正果的一点私心?那看看作者留白的500年,吴承恩不愿意讲的故事吧。
活捉孙悟空的杨戬,有了天庭第一战神的资本。十万天兵天将,拿不住一个石猴,居然要观音出面请出本就不待见玉帝的杨戬,而杨戬果然不负胜望,打的悟空手忙脚乱,虽然,老君金刚琢拌了孙悟空一跤,那也是让杨戬能尽快捉住悟空。
此战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声望扫地,杨戬上位的呼声高涨,杨戬也不在推辞,就势占了天王父子的地盘,从此不走了。
观音本好心救急天庭,却迎来个瘟神。观音,菩萨心肠,本来推荐杨戬,一个正好缓解他和玉帝甥舅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杨戬的一身本事也能为玉帝所用。
菩萨没想到的是,杨戬居然功高震主,根本不待见玉帝的想法,自己把个天庭的兵权收规自己麾下,天王父子被打入冷宫,玉帝只能躲在皇宫喝闷酒。
菩萨惹出来的事当然菩萨要想办法寻找转机。
反下天庭的孙悟空,是老君给杨戬布的局。推荐杨戬,老君也有份,和观音一道寻找转机,老君这次跑不掉。
老君抱着宁可毁了丹炉,也要把孙悟空打造成金刚不坏之身,七七四十九天的炼制,悟空冲破丹炉,老君假装跌倒,浴火重生的孙悟空,吃了老君所有的金丹,一路杀向杨戬,这时的杨戬根本就挡不住悟空的复仇之棒,十万天兵被孙悟空来回冲杀,士气全无。
吆五喝六还没几天的杨戬,被悟空这样一闹,哪还有脸待在天庭,灰溜溜打道回府。
送走了杨戬,孙悟空还是玉帝心头的坎。孙悟空开了个造反天庭的头,天庭实力派都开始蠢蠢欲动,但,当下,玉帝需要解决的还是孙悟空的问题。
玉帝求助佛祖,佛家普渡众生,应该不会打我天庭的主意。
如来当然不会在意玉帝那个位置,那不是他的专业,当然,如来也不会没有条件,把如来的势力扩张到东土,玉帝应该还是接受的。
悟空终于被压制在五指山下了,而鲲已经化为了鹏,一切都不同于过往了。
- 玉帝支持如来取经的想法,为如来的取经人准备团队。
卷帘是玉帝的禁军大将,玉帝信的过,玉帝希望卷帘下界为妖,等待取经人,保护并监视取经人的一举一动,而回报就是如来的因果封赏。
玉帝和卷帘玩了一次苦肉计,卷帘因此被打下天界,苦苦等待取经人的出现。
- 观音、老君也没有闲着。
东土本是小乘佛教的地盘,观音在此耕耘,已经和老君道家盘根错节,互为攻守了,如来神掌的介入,这两位都不会爽。
天蓬是老君的人,因为调戏嫦娥,被玉帝处罚,老君没辙,安排观音让天蓬转世投胎,也把守护取经人做为第一要务,保护,监视,一样也不少。
而道家和观音系佛家都开始动起来,打着小童瞌睡、逃跑等借口,安排坐骑等下界为妖,在路途上给取经人找各种麻烦,让如来的安排进行不下去不现实,但一路上各神仙出场收妖,观音从中协调,潜移默化,让取经人转化为老君和观音的人。
而孙悟空也因感激老君的再造,感谢观音的点化,出于对如来的不服,一路上配合各路神仙演这一出。
老君和观音一方面布局,下界为妖也需要长期的修炼时间,一方面安排人间修行者参与搅动天下乱局,直到紫薇大帝转世为太宗,人间局势稳定,取经人才出现,而这时候,话语权已经不在如来手上了,但取经这件事,也不得不做了。
所以,500年来,孙悟空也没闲着,一路上是孙悟空带着走,为啥,路线是观音老君定的,孙悟空这些年没少参与其中,当然该遇到的妖怪都会遇到,打怪有也不需要用出闹天宫时候的功力。
孙悟空为何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作者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孙悟空被压五指山500年是《西游记》作品里的特定设置,他也是这个故事通篇的前因后果,就是讲怎样产生这件事而得来的,在这漫长的500年里孙悟空把和他一路取经的三个师徒统统给等到了,他们也和孙悟空一样在漫长的500年里因犯下罪恶惨遭天庭的惩罚,所以和孙悟空一道都是些有罪的人,而且在凡尘和人一样经历千辛万苦,等待他们的就是通过时间考验来赎清罪过,重新做神仙。
所以《西游记》这部小说就是围绕神仙复活记而讲述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所以吴承恩这样写肯定是想作为引子,引出故事,他将孙悟空这样有通天本领,无所不能,敢于与天庭叫板,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把他写得很完美:火眼金睛,一个筋斗云就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会长生不老之术,善通天般法术,手中还有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所以孙悟空他的这些本领是任何神仙都不全具有的,问他师父由来,也无从可知,只知道他师父是灵台方寸山,邪月三星洞的菩提老祖,好似按时间推断战国时期,恰恰就是释迦摩尼修行的时间。这等于是吴承恩造了这样一个人物,刻意想与周围大的不公正环境抗争,但结果还是斗不过,最后被惩罚了,就这样压了五百年。
吴承恩之所以这样写也是在喻当时的社会环境,腐朽的封建社会下欺压百姓,官员们横征暴敛,贪赃枉法对百姓欺压,百姓们即便再有过大的本事也撼动不了这个庞大的腐朽集团,所以他也一定程度否定了人定胜天的说法,由于过于反应明朝社会,吴承恩的《西游记》一段时间还成了禁书,但是他的书却恰恰和同一味道罗贯中《水浒传》一样成了四大名著之一,成为引领明朝出彩的小说潮流。
虽然话说反应明朝不堪的一面,可是《西游记》中对一些详细的事件和真实的地名却存在隐晦,像西天取经的西域各国都几乎以中原人眼光看待,又以汉名命名,像宝象国,比丘国等在取经的目的地应当是印度那兰陀寺,可却书中却说是天竺灵山佛陀处大雷音寺,直接说成早已而去千年的修行的释迦摩尼处,所以这部名著还主要是围绕神仙世界与现实来勾画,讲述天界与人界,妖界的斗争牵扯更远那就是佛界与东方的天界斗争。最终正义胜邪恶,妖始终斗不过神,孙悟空本身就是明显的例子,再妖性不改,神通广大,难逃佛掌,也照样得按规矩走,所以孙悟空被压500年,也正是对他桀骜不驯的惩罚,然后慢慢的驯化他让他归善,在这样一个大的集团里,如果想凭一己之力扳倒对方,那是不可能,最终会出了一个如来。
所以吴承恩这样写实际上还是在讽刺这个高压的封建社会,但也都无能为力,还得按他们路子走才能生存。
在这500年前后,吴承恩并未过多吐及详细的人间时间,和某某皇帝纪年,但细想起来应按时间推断,那应在西汉末年王莽窜位这段时间,如果在往前推孙悟空出生,那应是春秋时期前577年。孙悟空打闹地府翻开生死薄时就已342岁,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最后经历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后等到唐太宗时代贞观十三年639年才把救星唐玄奘给等到,确实不易。因此吴承恩这样写也暗了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等朝夕,说明神仙即便活过千岁万岁,可却得一个短暂时间经受磨练才修成不世的果业,孙悟空其实也一样,必须经历五百年惩罚,才可修成果业成为神仙斗战胜佛。所以吴承恩另一面也想表达的必须经受时间磨练忍受孤独才可以成就伟业,这对于一般创业者是需要这样境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