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为什么呢?

贾政居住在荣国府正房荣禧堂,和贾母一起住在中轴线上。为什么不是和长子贾赦同住?这个问题也是红学家众说纷纭的话题。可能的原因如下:

贾政是荣府的当家人

按照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长幼次序,荣府的当家人应该是贾赦。但是贾政作为次子反倒成为了当家人,这当中和贾母有很大关系。

贾赦一把年纪的人,说贾母偏心,这种抱怨明显由来已久。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辈分高,说话分量高。家政管理、财产处分继承等这样的大事,必须是经贾母同意的。贾政当家,理论上是贾母的安排,她打破了封建礼法的秩序,启用了贾政。也因为如此,贾赦夫妇对此耿耿于怀,愤愤不平,但是碍于封建宗法家长制,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

所以,在书中,我们看到,尽管王熙凤是贾赦的儿媳妇,邢夫人也一样的嫉妒,不时的进行讥讽。贾赦也没闲着,中秋家宴借击鼓传花讽刺贾母的偏心,实际上暗示了贾赦对分家时家事处理的不满。

贾政成为名正言顺的当家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贾母,自然应该和当家人住在一起,这样地位才匹配。贾政一方人丁兴旺

宁荣二府,宁国府三代都是单传,荣国府则人丁还算兴旺,贾赦有一子一女,贾政原有三子两女,贾珠早亡。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一直是封建时代家族兴盛的标志之一。很明显,贾赦和贾政相比,人丁上没有贾政旺。

而且,贾政的女儿贾元春还是皇妃,在政治地位上又高出了贾赦一头。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贾探春虽是庶出,但也没人敢小瞧她。长子贾珠也有一个聪明的儿子贾蘭,等于贾母还有了重孙。在亲情上也是贾政占了上风。再加上贾政一身正气,从小爱读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又孝顺父母。

反观贾赦一家,父子二人皆好色又贪财,贾迎春人称二木头,在家中没有地位。贾琏媳妇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人丁稀少,不旺。

再者,贾政与王夫人的联姻,等于强强联手,利益互通。反观贾赦老婆邢夫人,无儿无女,以夫为中心,也没有什么背景。

这样对比下来,贾母肯定选择和贾政住在一起。她自己也说,喜欢人多,热闹些再者,可能贾赦是庶出

通过贾宝玉和贾环,一个嫡出一个庶出,我们可以看到地位上的天差地别。古代嫡出和庶出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地位的尊卑和继承权上。嫡出的地位高于庶出,嫡出的子女才能继承父亲的财富和爵位,而庶出的子女则没有这个权力。

但是贾赦也是袭了爵位的,也有可能,这是贾母的权宜之计。她让庶出的贾赦袭了爵,而把实际管家权给了贾政,也等于是一种交换。以上请参考。

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为什么呢?

通过红楼一书,我们知道,贾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二儿子贾政。

贾赦袭了祖上的官儿,但不好生当官,每日里只和小老婆喝酒取乐。二儿子贾政,没有袭爵,读书也并不好,但因为祖上的恩典,封了一个官,这官儿当得不好不坏,反正浑浑噩噩地当着,但和哥哥贾赦比起来,还算是不错的。

贾母不和大儿子贾赦住,选择和小儿子住在一起,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天底下的母亲都偏爱小的。

俗话说,皇帝重长子,民间爱小儿。贾母就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据考证,也不一定就是亲生,是丈夫庶出的。

倘若贾赦安生地当官,本本分分,那贾母也不一定就那么讨厌他。实在贾赦在官场上无什么能为,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的屡次让贾母失望。

贾母和贾赦的关系一向不好。住在一起,只会更生嫌隙。倒不如,分开了为好,每日不见面的好。

贾政有一个女儿,入宫当了妃子,这是贾家的荣耀,贾母喜欢。另一个,贾政还有一个儿子宝玉,这个孙子是贾母最心疼的,被视为贾府的继承人。

有这两个加分的孙女孙子,都让贾母对二儿子一家充满了好感,虽然也有一些不愉快,比如和王夫人紧张的婆媳关系,比如探春生母赵姨娘时不时干出一些闹心的事,都不改让她搬去和贾政居住的初衷。

二、贾政院儿里热闹。

贾赦三个子女。贾琏成家,和熙凤单独居住。小儿子未成年,还要奶妈伺候。一个女儿迎春,贾母怜惜其没有亲娘,抱了来,在王夫人处一同养着。

贾政的大女儿入宫后,家中还有三个子女。宝玉、探春、贾环,加之迎春就四个人了。

这且不算,东府里的惜春,因为从小死了娘,父亲又出家了,老太太不放心,也一同接了身边照顾。这就是五个孙子女了。

还有更多的。黛玉又投奔了外祖母家,加上黛玉就是五个人。还有史湘云,时不时地也从家里过来贾府小住几日。更有薛姨妈一家,那薛蟠虽然单独辟了院子住着,但宝钗还未出阁,也常在姨妈王夫人处走动。

这就是七个孙辈了。这都是明面儿上的,贾府还有一些远亲宗族,他们的孩子,比如喜鸾,四姐儿,贾母也常将她们接来,小住几日。

贾母上了年纪,爱热闹,有孩子们陪伴,她高兴。

贾母一高兴,自然家中的人就顺从了她的意愿。如此一来,贾政处越来越热闹,贾赦处越来越冷清。

三、贾母更倚重贾政一家。

虽然贾赦和贾政是兄弟,但二人在家里的地位还是有高低。

贾母看重孙辈们的仕途。于贾赦那头,她不多指望。孙子贾琏,二十几的年纪,虽然擅长应酬,但始终不是挑起整个贾府大梁的人。贾母喜欢宝玉,在她眼里,宝玉才是这个挑起这个大梁的人,是贾府的继承者。

为了培养这个继承人,贾母势必要用心。再者,宝玉的身份高贵。长姐毕竟是贵妃,他就算当朝国舅。宝玉更不同于贾环,贾环是庶出,身份不高贵。贾兰的年纪比宝玉还小,还考虑不到他。

宝玉的舅舅又是四大家的王家。王家有财有势,王子腾又屡立战功,这些,于宝玉都是有利因素。且宝玉的相貌人品又高出家中许多兄弟许多。这些,都让贾母另眼相看。

贾母有生之年,希望看到宝玉复兴贾家,更希望他和黛玉培养出亲密无间的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此就无遗憾了。

作者:拨弦的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为什么呢?

贾母跟小儿子贾政住,不跟袭爵的大儿子贾赦住,是不合理不合规的!但贾母住在敕造荣国府合理合规。贾政无爵位住在敕造荣国府不合理不合规,贾赦不住敕造荣国府不合理不合规!涉及敕造荣国府到底是谁继承,是说清贾母为什么和小儿子住不和大儿子住的关键。此事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值得说。

一,贾母有资格住在敕造荣国府

贾母是荣国公贾代善嫡妻,荣国公诰命夫人。她必须也只能住在敕造荣国府。问题是她要和谁住,并不能自己做主。

贾母与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嫡长子贾赦,嫡次子贾政。根据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介绍,贾赦、贾政都是贾母所出无疑。

(第二回)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

冷子兴说的清楚,贾赦贾政就是贾母所出,不存在红学家所谓贾赦是庶出之类的问题。曹雪芹白纸黑字,使得贾母与贾政住在敕造荣国府存在了不合理。

二,贾母没权力和贾政住在敕造荣国府

荣国府和敕造荣国府是两回事。荣国府是一个大范围。包括贾芸这些旁支,更主要是贾赦、贾政两房。贾赦住在荣国府老宅,不属于敕造荣国府。贾政住的才是敕造荣国府。两家一墙之隔有两个大门不相通。

按照古代规矩,儿子成人后,娶妻生子可以分家另过。贾赦搬出去看似没问题却有大问题。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嫡长子搬出去却留下小儿子的规矩。

有人说贾母偏心小儿子,想和小儿子住,贾赦也没办法,谁让他不孝顺。看似有理,实则一窍不通!为什么强调贾母和贾政住的是敕造荣国府?皆因敕造荣国府是荣国公爵位的附属。谁承袭爵位,谁有资格继承使用敕造荣国府。

一,根据嫡长子继承制,贾赦袭爵,顺理成章继承敕造荣国府。

二,贾政没有爵位,无论什么理由都没资格赖在敕造荣国府不走。更何况登堂入室,鸠占鹊巢。

三,贾母没资格也不敢要求贾政住在敕造荣国府。

四,贾赦更不敢将敕造荣国府让给弟弟贾政居住。

“敕造”二字决定荣国府不光是贾母和儿子们的家,是有法律效力,有强制性继承的爵产。贾家没有一个人有资格更改。

贾赦袭爵就该贾赦和贾母住。无论贾母愿意不愿意。而贾赦袭爵却没住在敕造荣国府,唯一可能是他已经失去继承爵产敕造荣国府资格。

三,贾母和贾政住敕造荣国府一定合法

贾政嫡次子,没有爵位就不能住在敕造荣国府,使用荣禧堂。他不但住了,还是当家人。能合理解释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贾政获得了敕造荣国府的继承权。

(第二回冷子兴说)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荣国府第三代爵位继承冷子兴没说清楚,但他交待的皇帝介入是个关键。荣国公爵位承袭到第三代,并不需要皇帝特别同意。只需要报备后皇帝盖章就可以。

贾赦名正言顺的袭爵竟然惊动皇帝。再结合“贾赦字恩侯”这个名字,证明贾赦自身出问题令荣国公的爵位继承出现变数。

贾代善死前不忍贾赦嫡长子无爵,用多年香火情上本求皇帝网开一面。皇帝额外开恩才让贾赦袭爵(恩侯)。却剥夺爵产敕造荣国府给了贾政。贾政因此继承敕造荣国府名正言顺住在其中。

贾母会和小儿子贾政居住在敕造荣国府,就是因为贾政取得了敕造荣国府继承权。否则贾母再爱小儿子,也得和大儿子贾赦居住在敕造荣国府。贾赦那个老宅才应该是贾政一家居所。

另:荣国府一分为二,两房分袭。即便不抄家,贾琏作为嫡长孙也只能继承父亲爵位。贾宝玉却因哥哥贾珠早逝,反倒成了敕造荣国府的第一继承人。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为什么呢?

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小扇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长幼有序

贾赦是长子,当年长子娶妻后就单独分了院。而此时次子贾政还年幼便依然和母亲住在正房。时间久了暂时就成了习惯,贾母习惯了次子陪在身边,已至于次子娶妻后贾母并没有单独给他们分院子,依然住在一起。

二 二房更优秀

贾赦的元配书中没有提,相信凭贾府的门第,长子袭爵的地位,贾赦的元配应该也不差,只可惜命薄早早去世。没有哺育出出色的孩子。

但是二房贾政娶了四大家族王家的小姐,王夫人生了进宫为妃的元春、爱学习的贾珠以后来衔玉的宝玉,几个孩子深得贾母喜爱。爱屋及乌,因此贾母对二房感情更为深厚,也更分不开。

三 教育孩子的需要

孩子是贾府的未来,无论是袭爵还是考前程,无论结姻缘还是政治势力的结盟,孩子都是极好的工具。但是贾母对文化修养不高的王夫人不放心,所以自元春起,贾母就把教育几个孙子任务放在自己身上。

教育元春达到宫廷选秀标准,教育贾珠像父亲一样爱读书,尤其当极像爷爷的宝玉出生,贾母更是在宝玉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些都需要精力。

因此,贾母一直二房生活在一起,二房也就一直占具贾府正房从而稳得贾府管家权。

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为什么呢?

贾母和贾代善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贾赦是长子,袭着一品将军职位,贾政是次子,先皇赐了他一个六部主事的官,后来升到了员外郎。

而贾赦虽然袭了爵位,在荣国府却没什么地位,住的院子不在中轴线上,府里的事也都由贾政和王夫人打理,贾母更是和贾政住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贾政除了迂腐一些,不太擅长混官场,他确实是一个讨长辈欢心的幼子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曾提到过贾政: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已经升了员外郎了。”

贾政确实是一个让长辈疼爱的小儿子,首先,如同林如海形容他: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贾政虽然做官平平,但他跟贾赦等人的贪财好色不一样,他喜欢读书,身边也有一些清客,每日谈诗说词,以读书为乐。从人品上来说,贾政也算是一个典型的克己复礼的封建士大夫。

其次,贾政一直很孝顺贾母,会逗贾母开心。虽然母子两人在贾宝玉的教育问题上有些分歧,但是贾母也不是蠢人,她也能明白贾政想做严父的心思,也不会因此真的对他怎么样。而贾政也一心想要做个孝子,元宵节时,他也会到老人家面前尽孝,打趣地说贾母怎么心疼孙子孙女的心,不愿分给儿子一点,还说了个谜语请贾母来猜,贾母猜出答案是砚台,贾政就捧着贾母,夸贾母厉害,还把带的礼物奉上,贾母看这些礼物,都是时下的新巧东西,心中对贾政很满意。

而贾赦,确实不是一个让人能够依重的长子

作为长子,一般在一个家庭里更得父母倚重。贾赦作为长子,袭了一品将军的爵位,既不能做到振兴家族,连照顾、庇护家族都做不到。不说家族,他人情冷漠,连自己的女儿元春都不愿意搭理。

贾赦一把年纪,却贪财好色,平日依官作势,行为不检。贾母就曾说过贾赦: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贾赦都不得长辈喜欢。

在贾母面前,贾赦也不是个能讨她欢心的儿子。明明身边各色女人不少,还要去打贾母身边最信任的丫鸳鸯的主意,引得贾母大大的生了一场气。中秋节时,贾母让大家讲笑话,贾赦又通过一个笑话,来暗示贾母偏心。

贾政一家,权势重于贾赦一家

贾政的正房夫人是出自王家的王夫人,连襟是薛家,长子贾珠虽早夭,却也是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女儿元春在宫里当贵妃,贾宝玉被看作贾府的未来,连探春,也是迎、探、惜三姐妹里最出色的,而妹夫林如海也更为推崇贾政。

贾赦家就比较暗淡了,邢夫人出身不高,贾琏不喜读书,跟王熙凤一起管家,女儿迎春也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

从各方面原因看,贾母当然更愿意和贾政一家住在一起。不仅如此,她还让这一代的孙女儿都陪在她身边,王熙凤两口子也在他们这边,一家子就更边热闹。

贾母为什么和贾政住在一起,而不和大儿子贾赦同住?为什么呢?

贾府的荣国府,老大贾赦不当家而是老二贾政当家,贾母跟贾政亲近而跟贾赦疏远,这个从贾母不待见邢夫人而觉得王夫人还算是孝顺(对薛姨妈语)中可以看出来。是贾府不懂得长幼有序吗?还是贾府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想原因无非有三:

【01】与贾赦贾政两人性格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管熟读不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而贾政又是什么样的人物。

贾赦游手好闲,贪图美貌,还挥霍无度,甚至是不顾亲情的凉薄之人。祖上得了官,他是长子世袭,不用学别人一样辛苦地考取功名,躺在祖宗的功劳薄上胡作非为,结发妻子死后,娶了邢夫人,而邢夫人不敢管他,他乐得更逍遥,房里的丫环尽为他所俘外,还带着贾珍一伙人在外面乱来,到了五十多岁都还不死心,居然看中了贾母房里的大丫头鸳鸯,还让邢夫人去贾母面前讨。

为了要石呆子的扇子,自己的亲儿子没给办成,他把亲儿子贾琏又打又骂,也不管人家是否成亲,是否也是当爹的人,一点也不给面子。后来让贾雨村给他弄到了手,才平息对贾琏的怒气。

为了抵孙家五千两银子的债,把自己的亲身女儿迎春嫁了过去,也不管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女儿嫁过去一年,就活生生地被孙家虐待至死,连王夫人都看不过去,贾政也有微词,他都没后悔过哪怕一秒。

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当家理事?又如何孝顺父母?

反观贾政,好学上进,一心是想靠科举成名的,谁料父亲临死前向皇帝奏了一本,他也被赏了一个官职,而他在外的名声极好,未见有什么绯闻,除了赵姨娘和周姨娘以外,家里家外都干净得很,对母亲贾母更是百依百顺,孝顺得紧,而对儿女也是督促学习,毫不懈怠,时常见他抽空陪贾母玩乐,陪儿女猜灯谜、写诗,更为儿女的前程和去处担心着、算计着。

所以两兄弟,就像是两个父母生的一样,截然不同。如果贾母依托贾赦,那是所托非人,如果是依托贾政,那就是明智的选择。

【02】与荣国公贾代善有关

《红楼梦》里一开始的格局,已成定局,这个定局是谁造就的呢?肯定与前一任家长贾赦贾政之父荣国公贾代善有关。

贾代善能把荣国府经营到这样,肯定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而他对于子女的教育也不能说不成功,只是贾赦生出来就有的优越感,自然而然的让他成了纨绔子弟,从贾宝玉被贾母宠爱溺爱的情形可以看出来,当年贾赦也没少被溺爱,只是后来发现不对了,才松手,却又纠正不过来了。

贾赦的优越感在哪里呢?那就是这个世袭的爵位。世袭的爵位从来都是传长不传幼的,它沿袭的是皇家的制度,既然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将来衣食无忧,又为什么不能有优越感呢?

所以贾政只有努力读书的份,老家本分的做人,勤勤恳恳地学习,慢慢的就养成了勤奋上进、孝顺懂事的性格。

荣国公看着两个儿子,知道谁可以继承衣钵,谁终究成不了大器,但他改变不了皇帝立下的规矩——世袭是长子的,可是他却可以作他家里的主,那就是决定谁是荣国府的当家人。

于是,荣国公在世时,大儿子贾赦世袭爵位,小儿子当家理事,就已成定局。

【03】与社会的约定俗成有关

有一句俗话叫做“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之所以有这句话的存在,就是因为皇帝一般都是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江山,当然在清朝和个别朝代有些例外,有“立贤立德”什么的,但大多数仍然是长子优先;普通百姓家呢,所谓的养儿防老,其实指的是老了后跟着自己的小儿子,大儿子们基本上就另立门户了,因为大的儿子先成家,在大的儿子们成家的时候,小儿子还得靠父母养成,所以等到小儿子成家时,做父母的自然就在小儿子家里了。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这一约定俗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已经慢慢的被改变着。但是在《红楼梦》里,在它成书的那个年代里,这个约定俗成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贾母跟着小儿子贾政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书明智,写作明心,心理学明事。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感谢喜欢我的文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