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爱和北静王交往?
《红楼梦》里有四大郡王,分别是东平王府、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北静郡王,其中以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与贾府关系最好的也是北静郡王。对于贾宝玉来说,他与人交往不看家族关系,也不论贵贱,要看缘分。他把女子形容为水做的人,把男子看作泥作的人,一水一泥,一清澈透明一浑浊污秽。所以,在他的心中,与女子交往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男子。
但不论男女,凡是与贾宝玉聊得来的人,都加入了他的朋友圈,他对这些朋友也很上心。说到他为什么喜欢和北静王交往,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第一,隐形印象炮制出的好感北静王府和贾府两家是世交,到如今关系依旧良好。所以贾宝玉对北静王比较了解,这些了解主要是来源于父兄亲友们的言语间。贾政说他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这句信息量很大,外貌习性都出来了。而且贾宝玉也知道 ,北静王念旧情,不以异姓相视,不以王位自居。换作是你,从祖辈们口中得知这样一个人,你心里能没好感吗?你能对他不好奇吗?对于宝玉而言,隐形中已经给了北静王一个定位和轮廓,心里是喜欢的,只等见“庐山真人”。
第二,实质性交往产生的共同爱好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在书中写到,贾宝玉第一次见北静王很是开心,远远望见便是一句赞叹“好个仪表人材”。这一夸原来的隐形外貌与实际中的人对上了,这是其一。再看其二,北静王的动作,宝玉来了,他“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这动作很亲切,不王位自居,不被官俗国体所缚,是个贤王;这又与宝玉从父辈那里听到的评价暗合。北静王送了贾宝玉见面礼,还叫贾宝玉有空到他家里切磋切磋。两个私下肯定是有交往的,北静王的才情,宝玉不可能不知道。此外,两人还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蒋玉菡。他们三人有一些共同的地方,长相清秀,爱好相同,关键一点,不以卑贱论交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性趣相投的人自然能成为朋友。
第三,贾宝玉身上的“佛性”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北静王第一面见到贾宝玉时,书中写到面若春花,目如点漆。而北静王在贾宝玉眼中,则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这说明他们的审美观相同,彼此一见如故,再看北静王伸手挽住宝玉,这个动作表明北静王也很欣赏传说中的贾宝玉。有人说贾宝玉有同性恋倾向,但我更认可的说法是他身上的佛性。佛其实是没有性别的,我们熟悉的观音在印度为男身,在我国为女身。贾宝玉身上有佛缘,所以他的好感,只要是和他有缘的,不论男女,他都倾心相待。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这种说法来解释贾宝玉对男性的好感更好。以上是我认为的原因,供您参考。
《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爱和北静王交往?
北静王和贾宝玉初次相见,两人即生惺惺相惜之情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秦可卿出殡,四王八公都来路祭,北静王带领麾下各官也等候在途中。四王里面,当日唯北静王功高,现在袭爵的子孙为水溶。
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北静王“年未弱冠”,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年龄比宝玉稍微年长,且生和宝玉共同点是都生得可人意,模样好。
贾珍闻得北静王亲来路祭,停住队伍,和贾赦、贾政慌忙过来以国礼相见,北静王谦和答礼后,直接问衔玉而诞的公子(贾宝玉)在哪里,他想见一见。贾政就命贾宝玉换了吉服过来相见。
宝玉眼中的北静王:
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北静王眼中的宝玉:
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北静王一见宝玉即生喜爱之情,说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又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可见钟爱之至。
北静王又拉着宝玉的手,问他年纪大小,所读书籍,宝玉一一答应。北静王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更加喜欢,于是向贾政夸奖道:
“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北静王又对贾政说道:
“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上段语言可以看出,北静王和宝玉有很多相同之处:一都生得好,都曾得祖母、母亲溺爱;二年少时都不喜读书,以至荒废学业。所谓物以类聚,北静王因为喜爱宝玉,当即邀请贾宝玉到家里参加聚会,他说他现在家里经常有名士聚集,贾宝玉经常过去谈讲谈讲,可求学业进步。
北静王对宝玉发出邀请,也可以说是北静王对贾政的命令,还是因为北静王非常喜欢宝玉,希望以后经常和他见面。
初次见面,北静王还将自己腕上戴的一串蕶苓香念珠摘下来,作为表礼赠给贾宝玉,这串念珠很珍贵,这可是皇上刚赠送给他的。
从此贾宝玉就经常去北静王府,把北静王府的门槛都踩烂了书中虽然没有明说贾宝玉和北静王交往的细节,但侧面写出两人私交不一般。
第四十三回,王熙凤生日那天,适逢金钏儿生日,贾宝玉出城偷偷祭拜金钏儿,回来谎称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没了,他哭的很伤心,不便就回来,大家都说是应该的,都没有疑心,说明宝玉和北静王私交很好,经常去北静王府。
第四十五回,贾宝玉雨夜去望候黛玉,穿的全套雨具:斗笠、蓑衣、棠木屐是北静王送的;
贾宝玉还知道北静王的一些秘密,比如,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长史官来荣国府打听蒋玉菡下落,贾宝玉被逼不过,供出蒋玉菡在城东紫檀堡置了房舍。书中虽然没有说谁给他买的,从北静王曾经送给蒋玉菡红汗巾子,可以猜测,紫檀堡很应该是北静王在外的别墅,送给蒋玉菡的。
总之,自北静王见了宝玉,就非常喜欢,经常约宝玉去府里谈讲,至于学问是否进益,那得另说。
贾宝玉为什么也喜欢北静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如牛顿第三定律,情感感觉也是相互的,你非常喜欢一个人,他周围的“磁场”吸引你,你的“磁场”也会吸引他。你厌恶一个人,“磁场”就相互排斥。
北静王和宝玉之间就是如此,两人年龄相仿,都生得秀丽脱俗,性格爱好相同,一见倾慕。
我们再梳理一下贾宝玉的朋友圈,贾宝玉的几个挚友都是模样秀丽、长相脱俗:秦钟柳湘莲、蒋玉菡。
北静王和贾宝玉无论长相、谈吐、学识都脾气,所以彼此喜欢。
《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爱和北静王交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惺惺惜惺惺,人才惜人才。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爱和北静王交往?
北静王和宝玉的交往中隐含了明清时期颇为流行的同性情结。
同性之间因美貌而相互吸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惊艳历史的美男子,同时也开启了同性情结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个高峰期就是明清时期了,明清时期上流社会豢养男宠成为一种时尚。贵族士大夫们结交梨园男色,出入男娼妓馆,刻意追求新奇的两性关系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颇为另类的文化形态。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涉及到同性情结的小说共有59种,写男风现象的有55种,可见当时的这种怪癖审美情趣在社会上的泛滥程度。
《红楼梦》类似这样的描述也不在少数,如宝玉和秦钟的暧昧关系;宝玉和蒋玉涵的私下交情,北静王和贾宝玉——两个同阶层的男性之间的亲密,是被曹雪芹藏得最深邃的一种关系。
首先,在惊鸿一瞥中暗许芳心。
北静王和贾宝玉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第十五回秦可卿的葬礼上。
居于高位的北静王不仅亲自来参加了葬礼,而且设路祭,摆筵席,礼节十分周全。 当贾珍等再三拜谢他的光临之后,他还迟迟不肯离开,并提出要亲自会会这个带玉的公子。可见,那个时候他就是慕名而来的。
北静王和贾宝玉的初见,跟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初见有得一比。后者是似曾相识的前世情缘,前者是彼此惊艳的一见钟情。贾宝玉说,好个仪表人才;北静王说,果然如宝似玉。
而后北静王赠给贾宝玉鹡鸰香念珠,从鹡鸰寄予的含义看,他已经当宝玉为亲密好兄弟了;后来又频频送他披风和斗笠,都是一些关乎生活的私人物品, 可见北静王对宝玉的这种亲密是从心而发的。
倒是贾宝玉有点冥顽不化,回头就想转送给林黛玉,结果被嫌弃拒绝了。
其次,在性情相投中越走越近。
如果说北静王和贾宝玉的初见只是出于外貌协会的癖好,那么后来他们的交往就渐行渐近了,而且有了彼此的小秘密。
其实北静王的内心世界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初见宝玉时,他除了被他的外表倾倒外,对他的成长和未来也是颇为关心的。
他赞美贾宝玉龙驹凤雏,并慎重地对贾政说:“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陷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言辞恳切,俨然是长辈口吻。
可见北静王的理性层面也是懂得仕途经济对于个人前途的重要性的,或许在内心深处也是希望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的。只是他的本性散淡闲逸惯了,所以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这点恰好与贾宝玉的内心世界曲径通幽了。
后来两人单独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北静王频频邀请宝玉到其府邸做客交游。连拐走忠肃王府的男优琪官一事,都只让宝玉知道;而宝玉偷着去祭奠金钏儿,也是假托北静王爱妾病逝,拿他做了挡箭牌。可见,到这个时候,前面所谓的谆谆教诲早已被抱团享受的两人抛到九霄云外了。
最后,在深度交往中升华情谊。
与社会正途格格不入的痴呆、闲散、叛逆使得两人变成了同道的伙伴。贾宝玉爱极了女儿家水做的模样,而北静王的名字恰好叫“水溶”,仿佛冥冥中就有了惺惺相惜的缘分。
红楼梦对于北静王的正面描写实在太少,但是他和贾宝玉之间的交往却常常在一些片言只词的侧面描写中细水长流。直到贾府败落,北静王依然从中斡旋,积极营救,在逆境中见证他们的情谊。
与贾宝玉相惜相好不止北静王一个,但是走得最长久的却是北静王。这里既有地位的关系,也有三观的关系,所以走到最后,他们的情谊突破外表的相惜,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爱和北静王交往?
- 谢邀。是的。从书中的描述可以得知宝玉的确和北静王水瑢的私人关系甚好,至于原因何在不甚了了;宝玉生来不喜仕途,并多次将读书求取功名者称之为禄蠹,这也就预示了他最终出家的宿命。
《红楼梦》贾宝玉为什么爱和北静王交往?
谢邀请。 一 、北静王还不到二十岁,才貌双全。他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北静王清素淡雅,不逐名利,又平易近人,性情谦和,不以王位自居。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北静王主动邀衔玉而生的宝玉相见。并许其常去王府。久之,由于二人志趣相投,交往越来越密切。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贾宝玉喜欢像水一样清澈的人,不喜欢像泥一样污浊的人。北静王是一个俊俏的小生,属于贾宝玉喜欢的类型。贾宝玉不喜欢经济仕途、八股文章。更不喜欢结交权贵!北静王在他心里不是禄蠹一流。
贾宝玉这个追求意淫的情种,爱博而心劳,绝不是肌肤滥淫之辈,不该无根据的猜疑北静王与贾宝玉之间是否有同性的暧昧关系。
贾宝玉有个性,不喜欢的人,不愿与之交往。例如宝玉每次见贾雨村都不高兴。宝玉喜欢北静王,显然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致。宝玉喜欢的人,北静王一定也喜欢。北静王喜欢的人宝玉也喜欢。例如蒋玉菡。北静王喜欢蒋玉菡,还把皇上赐的茜香罗汗巾赏给他。宝玉一见蒋玉菡就喜欢上了。
贾宝玉不管得了什么好东西,都愿意送给林黛玉。北静王的东西,自然都是好的,宝玉自然喜欢送给黛玉。第一次是手串,第二次是斗笠、蓑衣和木屐等雨具。北静王的礼物赠给宝玉,这表示亲近,但宝玉转赠给黛玉,未免失礼。不仅对北静王失礼,更于黛玉不敬,毕竟男女授受不亲。有人猜测北静王喜欢黛玉,应该属于过分解读。林黛玉的爱是专注、纯洁的,她不可能喜欢北静王。她不像薛宝钗,如果能进宫,薛宝钗绝不会嫁给贾宝玉。而林黛玉宁可跟宝玉成为渔公渔婆,也绝不愿意嫁给北静王。北静王在她眼中也不过一介臭男人。
二、北静王祖上与贾府有世交之谊,故从未以异姓相见。这在《红楼梦》描写的肮脏黑暗的世界里,显得特殊,俨然一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相见恨晚。
贾宝玉与北静王交往是被长辈认可、允许的,但宝玉绝不是攀附权贵。贾宝玉与北静王成为好友,时常去北静王府。宝玉偷偷祭奠金钏,也以北府为借口,说北静王的妃子死了,他去探望。贾母等人丝毫没有怀疑。他们交往密切,于是有人猜测作者这么写,也许是为后文作铺垫。可能是在贾家败落后,北静王对宝玉有所帮助。其实贾宝玉不是那样的人。这一点续书的处理比较好。
三、北静王值得与之交往。在秦可卿送殡的路上,贾宝玉遇到了前来路祭的北静王,北静王对贾宝玉有了初步了解,甚为投机,临别赐给贾宝玉一串念珠。 北静王虽然非常赏识贾宝玉,尤其是当着贾政的面对贾宝玉大加赞赏。在赞赏的同时,北静王毫不避讳地说出了贾宝玉成长中的不利之处,而且,北静王还以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告诫贾政和贾宝玉,可谓一针见血:“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在这段话中,北静王不仅指出了贾宝玉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还表示愿意帮助贾宝玉克服那些不足,可见北静王与贾宝玉是君子之交。俗话说,忠言逆耳。北静王如此挚友,值得交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