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在古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作者这样描述男子的身高“堂堂七尺男儿”。如果按照现在的换算,一尺等于33厘米,那么七尺的高度相当于两米三。古代男子真有那么高吗?
我们再来看几组身高,《汉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二寸”,换算后就是两米六几,吕布身高九尺,换算后就是三米,《史记》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儒学大家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换算后接近三米二了。难道古人的真有这么高吗?仔细想下,这是不可能的。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比古代人好多了,单寿命就提高了不少,身高方面也不应该是落后的水平。这个问题就是出在换算单位上面了。古代的一尺和现在的一尺长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古代一尺的长度历代都有变化。据考证,秦时的一尺是23.1厘米,到了汉代为23.6厘米,隋唐一尺在30厘米左右,宋代的一尺超过30厘米。我们再按照以上的换算一下上面几位古代名人的身高。这样可以算出,项羽1.85米左右,吕布接近两米,孔子身高在1.95米左右。的确,他们三人的身高在当代也是玉树临风。所谓七尺男儿的形象源于战国时期,拿战国时代秦代的一尺标准来换算,七尺男儿的身高相当于1.6米左右。那么我们再看下秦始皇兵马俑的真实身高,整体高1.85米左右,但是要减去底座的10多厘米,净高大约在1.7几左右。但是根据秦汉考古学家们的墓葬考古得出的结论与秦兵马俑的身高有点差异,墓葬考古得出的男性平均身高约1.68米左右,女性约1.52米。这几厘米的差异,我们这样解释,兵马俑里的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皇帝身边的护卫,必定有一定的身高标准限定,就像现在的模特招聘一样。所以这个差异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现代人的身高与古人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米67左,女性平均身高为1米55左右。这样一比,和秦代的人身高差不多。这个原因可以解释,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身高存在地域差异,比如南北差异,平均身高比较高的东北人、山东人要比平均身高低的四川人高出5到8厘米。第二,成年人口统计包括老年人,我们经常看着驼背的老人,他们的身高应该按年轻时算还是年老时算?第三,历史因素,建国后出生的人口,都饿过肚子,平均身高肯定没有80后高。综合以上因素,再结合兵马俑的平均身高,秦朝是在西北地区,和现在的西北平均身高比,那还是低了。如此看来,古人的身高也不是一尘不变的,除了受度量的影响,还受生活水平的影响。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我国很多史料都记载了古人的身高,例如《史记》中大禹“九尺二寸”,孔子“九尺六寸”,刘邦“七尺八寸”;《三国志》中,何夔“身长八尺三寸”,他的父亲何熙最高,有“八尺五寸”。《汉书》里也写到项羽身高“八尺二寸”。乍听起来,古人们好像长得都十分高大,但经过考古学家大量研究后,发现现代人对古代的尺的理解有偏差。
首先,古代人所使尺子的长度和现在尺子不一样。其长度的趋势基本上是年代越久远实际越短。如商代1尺约为0.169米,西汉1尺约是0.231米,隋朝1尺相当于0.273米,明代1尺达0.32米,清朝时期尺子长度与现在差不多。而楚霸王时代,1尺大致是现在的7寸,项羽的身高(暂且不论测量方式)用现在的算法来算大概是1.89米。这个高度放在现代只算得上高大魁梧,但在史料中这已算“巨人”了。
其次,即使同一年代的尺子,它们的长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商代的骨尺1尺为16.95厘米,牙尺1尺是15.75厘米和15.80厘米;西汉的木尺1尺长23厘米,铁尺1尺有22厘米,竹尺1尺为23.6厘米或22.92厘米;明清两代,曾分别采用营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种不同长度的丈量工具,但在史料上到统称为尺,至于古人是用哪种尺量的我们也无从考究。
另外古人测量身高的方法也值得探究。明代学者徐霞客的好友陈继儒在《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中曾提到古人对身高测量大多是估量,即直接通过肉眼估算对方身高,并没有经过实际丈量。现代人体测量证明:人的身高数在清晨最大,晚上最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段下,人们看起来不一样高。而且脚跟是否着地,鞋帽脱掉与否,身材胖瘦如何,身材比例怎样等等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他人身高的判断。用这种估量的方法记载的身高实在是不令人信服。
除此,古人的身高与现代人一样都呈高矮两极分化与地域性分布。上层阶级的人由于从小锦衣玉食,营养补充到位,身高普遍比底层穷苦人高;而北方人又整体比南方人高,大约高至5厘米。史料上大多对于古人身高只是记载了一个具体的数值,我们必须结合历史背景才能分析出古人大致的身高。要想更加精准地了解古人的身高,最为可靠的办法是依据考古出土的古骨骼和古尸。
笔者整理了一些考古数据,大致了解到以下三点:
1.距今五、六千年前至距今三、四百年前,中国古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约在1.65~1.67米之间,古代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约在1.54~1.56米之间。个别时代有所微动,例如秦汉三国时期的人略高,唐宋时期人们由于民族融合与南迁等原因整体偏矮。
2.人类学家对十五世纪以前人种的研究显示:全世界古代男子中等身材的标准是1.60~165米。由此可得,中国古代男子的身材在世界同时代人当中算中等偏上水平。
3.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欧美人身高相比,我国古代人的身高与他们的差距没有现在这么大。二百多年前美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7米,现在他们的身高已经高达到1.75米,而我国现代人的平均身高在建国前一直没有什么变动,直到建国后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身高才有所增长。其增长趋势大概是:每十年男子增长2.3厘米,女子增长2.1厘米。
其实古人身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值,它还与我国各个时期的特征与进程息息相关。于此同时,它也提醒了我们:要以审视的眼光阅读史料。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古人身高?举几个例子,《汉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如果按现在一尺33厘米算,项羽有2.6米,那不是比姚明还要高,但古时候尺的单位标准不统一,汉朝一尺是0.23米,清朝一尺是0.33米,《汉书》当然是汉朝的,项羽的八尺也就是1米8,和现在人差不多,所以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合现在1米6,不算高。
图为常州的南宋周瑀墓,身高1米52,周瑀为南宋太学生,出土有牒文,为我国最早的大学学历证明书。
要研究古人身高,可以去翻翻《三国志》,千万别信《三国演义》,那是罗贯中为求艺术效果而刻画的,比如关羽9尺、赵云8尺都正常,但兀突骨有12尺,阮翁仲有13尺,这就太吓人了,张松竟然不满5尺,那就不足1米,而《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里面记载了20多位人物的身高,是可以参考的。
图为吐鲁番的楼兰女尸,身高1米58。
比如何熙8尺5、太史慈7尺7、刘表8尺、刘备7尺5、诸葛亮8尺、赵云8尺、许诸8尺、程昱8尺3,马腾8尺等等,如果换算成现在尺寸,那就都在1米7以上,因为三国志里记载的都是有名的文臣武将,他们的身高肯定要比一般百姓要高大,是正常的,另外生活条件好的达官显贵身材要高大。
咸阳出土永泰公主墓,她丈夫武延基的身高为1米75,永泰公主是唐中宗七女儿,武延基是武则天的侄孙。
而要了解古人的普遍身高,根据出土的古骨胳和古尸是最可靠的,比如长沙出土战国男性身长1米58,荆州出土的西汉男性身长1米63,赤峰汉墓出土的男性身高1米55,徐州大墩子遗址出土墓葬骨胳显示,平均身高在1米55,佛山河宕遗址出土的女性平均身高也只在1米4的样子,北京胡村遗址出土女性最高只有1米65,所以中国古代男女身高,除去少数特别高和特别矮的,男性在1米6-1米7,女性在1米5到1米6的样子。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古代的尺子和今天大不相同,总体趋势是,“一尺”这个单位,越古老表示的长度越短。
秦汉时期
(一尺=0.231米)
项羽:“八尺二寸”
(1.89米)
当时平民墓葬考古结果
男性:168.59厘米
女性:152.83厘米
(陕西·良辅)
男性:169.52厘米
女性:159.11厘米
(河南·郑州)
唐代
(1尺=29~31.8厘米)
李白:
“虽长不满七尺”—在《与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虽然只是文学作品而且带有自谦但当时的六尺至少也有1米74了
男性:167.03厘米
女性:158.39厘米
(河南·郑州)
宋代
(一尺=31.4厘米)
岳飞:
推测为五尺五寸
(1.70米)
男性:164.49厘米
女性:156.17厘米
(河南·郑州)
明清
(一尺=32~33厘米)
李鸿章
外国记者称“至少有六英尺”
根据当时历史资料
判断其身高1.83~1.85米
男性:167.19厘米
女性:152.89厘米
(天津·桃花园)
几天前,随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发布,“身高”再次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词语。
一场争论也随之展开:比起我们,古人更高还是更矮?
一种观点认为:古人肯定更矮。你看,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要高,我们比自己的父辈要高,这样类推下去,古人说不定多矮呢。
一种观点认为:古人应该更高。你看古人的记载吧,“七尺”是男儿的标准配置,我们古代一直很高,只是近代多灾多难才变矮了……那么,古代人的身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000年前……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如果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当年的记载,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无疑是一个巨人的时代。
比如说西楚霸王项羽吧。《汉书》记载他身高“八尺二寸”,按照今天的尺度,这身高简直太惊人了。
如果说如同战神一般的项羽身高如此伟岸,我们好歹还能够接受,那么《史记》中的这个记载就更加吓人了—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六寸,身高三米二,姚明站在他旁边也成郭敬明了。那么,那个时候的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从记载来看:
不过,如果按照当年的度量衡来看,情况就并不一样了。根据当年的尺度来看,项羽的身高折合成现在的1.89米—虽然也是巨人,但好歹能够令人接受了。
至于孔子,由于当时春秋诸国各有各的度量衡,而且现在无法确知鲁国的度量尺度,因此还没法作出判断。如果借用秦国的尺度,则记载中他的身高可达到221.7厘米,和姚明差不多了;但如果“周礼尽在鲁”的他们使用周小尺(一尺=0.197米)的话,那么孔子的身高则同样为1.89米,也足够异于常人了。
那个时代的普通男子呢?在秦汉时期,一般以身高七尺(161.1厘米)作为成人的标准。那个时代女子身高如何呢?《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者为后宫。”根据这种记载,当时的女性身高超过161.1厘米,就属于很高挑(足以去参加选秀)的人群啦。
从考古来看:
当然,相对于文字记载,考古实物显然更有说服力。研究人员曾对陕西临潼的一组战国至秦代的墓葬群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34个男性个体平均身高为167.9厘米,其中最高的高达177.71厘米,放在今天也相当标准了。
27个女性样本中,平均身高为160.85厘米。还有研究人员对北京西屯村墓地的43例汉代墓葬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当地汉代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5.34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9.18厘米。
对照:
根据统计,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身高在世界处于中上等位置,和欧洲人基本没有什么差距。根据一些调查,欧洲在同一时期的男性身高大约为165~168厘米。
根据日本方面的研究,和中国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时代,日本的男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5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49厘米。
而在稍晚的古坟时期(公元300年~公元600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3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52厘米—这达到了日本古代史的最高峰: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一时期日本岛上居民的食物结构所决定的。
1000年前……
宋朝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宋朝著名的人物形象。作为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人们对这本书中许多关于武将的描写津津乐道,甚至还会和此前的人物加以对比。例如,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关羽张飞和鲁智深,谁更厉害?
我们不妨看看书中的记载吧:《三国演义》中关羽身高九尺,张飞身高八尺;《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则同样是身高八尺。
不过别忘了,汉朝的一尺和宋朝的一尺差了好多。按照汉尺,张飞身高一米八左右,关羽身高两米零七;鲁智深可就很吓人了……宋朝的一尺已经增长到31.4厘米,按此计算,花和尚身高竟有两米五以上。
当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小说,这些身高数据我们看看热闹就好。
从记载来看:
和夸张的小说不同的是,宋朝留下了很多关于身高的相对确切的记载。
例如,从当时军队的招募标准,我们就能够从侧面对那个时代的身高评价体系了解一二。
当时最为精锐的“首都卫戍部队”名为“上四军”,包括天武军、捧日军、龙卫军、神卫军。其中,天武第一军要求最高,要求身长5.8宋尺(1.8米弱);天武第二军以及神卫军、捧日军等部队,则要求身高在5.75宋尺(1.78米强)以上。身高要求相对最低的龙卫军,限制也在1.77米以上。这些部队的工资也很可观,能够拿到一千文的月薪。
至于当时的地方部队厢军,要求则相当宽泛,最低标准仅为5尺2寸,也就是1.61米以上。这些部队的月薪,只有可怜的500文。
顺便提一句,岳飞参军的时候,被编入了广锐军,这支部队的身高要求为五尺五寸,据学者考证,岳飞如确是按身长标准招为广锐军士,他的身高应约有1.70米。
从考古来看:
同样,再让我们看看考古方面的证据。目前,我国对宋朝遗骨身高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不过,专家曾经对荥阳薛村遗址的19例宋金时期遗骨、河南省新郑周边遗址及墓葬中发掘出的49例宋代遗骨进行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样本中男性平均身高为164.49厘米,身高范围为154.04厘米~173.8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6.17厘米,变异范围为148.94~164.80厘米。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古代男人的身高一般都在1米6多,女人的身高一般都是1米5多。应该和营养不良有关。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答:中国古代野史演义里的一个常见豪横桥段,就是“炫身高”。
比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但凡牛人出场,都要报身高。白脸曹操身高七尺,爱哭的刘备身高七尺五寸,猛张飞身高八尺,红脸汉子关羽身高九尺。出场没多久就领盒饭的华雄,同样有九尺高。按照现代标准,哪怕最矮的曹操,身高也达到两米一,放美职篮可以打中锋。“身长九尺”的关羽,身高更是近三米,“温酒斩华雄”那一仗,等于是两个“三米大汉”在血拼……
而放在正史记载里,许多古代人物的身高,也是让人一换算就吓一跳:比如《史记》里的西汉开国功臣郦食其,出场时就是“年六十余,长八尺”。这何止是个“高阳酒徒”?简直是个巨型大汉。周游列国的孔夫子,也是个“九尺有六寸”的“长人”。也就是说,如果把古代名人组个团,简直就是个碾压篮球明星的“巨人团队”。
这震撼一幕,也让很多“历史票友”们发出“古人个子真高”的感叹,有些好事者还开启“沉痛反思”模式,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变矮了”,相关的奇谈怪论,多年来衍生出一筐。
不过,古代的度量衡换算,其实和现代出入颇多。比如秦汉至三国时期的“一尺”,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0.33米,相反只有0.23米左右。这么一换算,许多古代名人们看上去无比豪横的身高,也就大大缩水:曹操一米六,刘备一米七三,张飞一米八。倒是关羽、华雄、孔子等人,拥有着两米零七以上的身高,即使放在今天,也可以算是巨人。
而比起正史野史里记载的数据,真实的古代中国人身高又是什么样?首先比较“实锤”的,就是考古数据。以北京西屯墓地的考古数据为例,当地共发掘出从汉代至明清年间的四百多座墓葬。以墓葬里的人骨标本推算:此地汉代男性的身高在一米四四到一米五四之间,即使是相对较高的清代男性人骨标本,其身高也只在一米五九到一米六零之间。即使是《三国演义》里“比较矮”的曹操,放这里都称得上是巨人。
如果放在全国范围看的话,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考古部门的权威数据:中国各地秦汉墓葬里的人骨标本,平均身高约为一米六七,而隋唐宋元明清的墓葬里,这一数据则为一米六六。相比之下,1979至1980年,中国18至25岁的城镇男女青年,平均身高分别为一米七零和一米五九。单看这个对比就可以说,“中国人变矮”是伪命题。
那这些考古成果,又能否代表古人的真实身高呢?同样能生动说明古人身高的,还有古代军队的征兵标准。
在历朝历代的古代军队里,身高常常是“硬杠”。比如战国时代的战车兵和骑兵,对于身高都是严格要求。《六韬》里记载说,当时的战车兵必须“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也就是身高“七尺五寸”且四十岁以下的士兵。骑兵则要“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可见除了要强壮能跑外,“七尺五寸”同样也是硬标准。那“七尺五寸”又是多高呢?按照秦汉时代的度量衡,换算过来约为一米七三。
发展到“国家养兵”的两宋年间,那些享受着优厚待遇装备的“大宋禁军”,入选时的“硬杠”同样是身高。宋朝禁军的身高,从“五尺五寸”到“五尺八寸”分为五个等级,以宋代度量衡换算,也就是在一米七一到一米八零之间。之后的元明清三朝的军队,也基本沿用了这个选兵标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里,兵马俑的平均净身高,也在一米七七左右。
也就是说,倘若穿越到中国古代,身高达到一米七,那就是标准的“大个子”。
那这样的身高水平,放在同时代的世界上又是怎样呢?明末造访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文集里就认为中国不但“远比欧洲富裕得多”,身高也“较我们(欧洲人)高一些”。哪怕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多国的征兵标准依然是一米六六,低于中国宋代禁军征兵标准。1889年时波兰军队的平均身高,更只有一米六二左右。
甚至这“身高问题”,还成了近代中国对外战争里的沉痛注脚:1895年的甲午战场上,当清朝陆军被日本陆军打得全线崩溃时,日本随军记者还嘲讽说“清军个头很高,但完全不使用白刃战,每到白刃战,他们都……一溜烟逃跑”。1900年,当八国联军肆意蹂躏北京城时,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还在北京各处城门派遣医官,对过往中国人强行体检,结果却让他震惊:百分之九十五的北京男性市民,在身高与健康状况方面,都符合德军的入伍标准。
也正是这一结果,令瓦德西在写给德皇的信里,做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我们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民,不能视其为已经衰弱的,或者是已经失去德行的人,他们仍然充满生气勤俭巧慧……”
但是,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身高对比”,差距一度迅速拉大。在经济民生严重困顿,老百姓营养水平严重低下的旧中国时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度都只有35岁,民国三十八年时间,死亡万人以上的瘟疫就有五十九场,医疗救治也严重落后。这样一个苦难的时代里,人民的身体素质自然也无法保障。
比如抗战时代的国民党军队,在当时英美“盟友”眼里,一大形象就是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1943年时,国民政府曾送了一千八百名新兵到蓝伽受训,结果竟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士兵因体格不达标而被淘汰。这还是号称优中选优的“中央军”,普通老百姓的营养水平,自然也可以想。曾经有民国学者做过统计,单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14岁左右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竟比十年前的同龄人矮了约五至八厘米。
反而是同时期的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营养水平的提高,身高也是突飞猛进。以西方学者的统计,从美国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提高了八厘米。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欧洲男性的平均身高更提高了11厘米。我们关于“欧美人身材高大”的印象,基本都来自这一时期。
但在今天,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其实也在快速“变高”。以《柳叶刀》的统计,从1985年到2019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近8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近6厘米,中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更冲到了一米75,排名东亚第一。可以相信,这样的“变高”景象,依然在快速进行中。
“中国人有没有变高”的问题,不止是一个生理问题,却更是古代生活水平的写照,更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多少兴衰记忆的生动缩影。
参考资料:《项羽关羽是巨人吗?初探我国古代人的身高》《北京地区古代人群身高的研究》《中国历代军事制度》《我国人均身高已冲到东亚第一!您的孩子达标了没》
作者:张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