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之恋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的开篇讲了两个神话故事 ,一个神话故事是关于顽石动了凡心,一心向往人间的荣华富贵。一个是关于绛珠仙草要跟随神瑛侍者下凡间,原因是为了报恩,她要用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顽石来到人间化成了贾宝玉,他这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在人间开启了补情天的模式。绛珠仙草在人间化成了林黛玉,开启了她与贾宝玉的人间缘分。
01 贾宝玉的人间情贾宝玉是个多情公子,自带女子缘,整日混在一堆女子中。他对女子的尊重超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几乎摧毁了封建社会下男权的形象,他也成了一个封建制度的背叛者。贾宝玉在《红楼梦》中,全书贯穿了一个“情”字,人一旦动了情,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首先变成了一个感性的人,而感性占多的人在世俗中往往不太成功。贾宝玉的表现何止感性,简直就是失了真性情,一个不可能的人。其次,他的情表现在与众多女子和少有几位男子的互动中。书中有木石同盟,有金玉姻缘,这是作者安排的一条主要情感线。书中有金带玉字的人都与宝玉有不解之缘,薛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金麒麟,黛玉与宝玉天性相合,妙玉天性孤僻却与宝玉投缘,蒋玉菡与贾宝玉相互爱慕,还与宝玉的丫鬟袭人走到了一起。此外还有晴雯,袭人,秦钟、柳湘莲都与宝玉相交甚好。他在人间的世界就是一个“情”字的世界。顽石贾宝玉迟早是要回归原位的,他的情最终都会化为空。
02 上天注定宝黛是一段孽缘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开篇神话中就已说明,绛珠仙草是来报恩的,而且指明是用眼泪还恩。他们两个的肉身第一次在人间相见,就感觉好像在那里见过一样。他们天生情投意合,不屑世俗之气,因为他们都是三生石畔的精灵,自然身上没有俗气。他们的缘份就是一场历劫的仙缘,不可能产生肉体关系。所以曹雪芹安排由秦可卿在梦中来唤醒贾宝玉身上荷尔蒙的冲动,由俗世中的花袭人来完成。贾宝玉对林黛玉从没产生过邪念,他们之间是绝对的灵魂伴侣,这是上天注定的。
03 顽石在人间的完美俗缘花袭人在贾宝玉的心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她几乎包揽了贾宝玉成长路上的所有角色,有母亲的味道,有姐姐的关怀,性启蒙导师,还是他的丫鬟佣人。这是袭人与贾宝玉的男女间的俗世缘分,而贾宝玉在人间的男男间的俗缘则是蒋玉菡,所以作者安排的大结局是蒋玉菡娶了花袭人, 这是贾宝玉在人间留下的完美缘分。故事的大结局是,顽石在人间补了孽海情天之后返回青埂峰下,绛珠仙草眼泪流尽,还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有时候,我们总会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许冥冥之中皆是上天注定,不如顺其自然。宝黛之恋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宝黛之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不符合贾府大家族的利益要求。封建时代的婚姻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家族子弟的婚姻,由不得年轻人作主。一切必须服从於家庭尊长辈的意願和按排。而家庭长辈首先想到的是政治上,经济上,门当户对上,传宗接代上的件件桩桩的事。这就是说,婚配联姻是一种政治行为,纯利益的行为!贾宝玉与林黛玉虽是青梅竹马自小儿一起长大,而且有着共同的志向,蔑视“仕途经济",不求“功名富贵“而追求两人一致的诗意情怀,自由之身。这几点恰恰与贾府尊长的意願完全背道而驰。宝黛之恋会有好的结果吗?回答肯定是不可能!而薛宝钗,是品格端庄,聪慧和顺,治家能干。尊长爱老,礼数周全。而且身体健壮。这些优越超人处,是符合贾府选媳的标准的,在王夫人看来,薛宝钗是皇商富贵之家出身,门庭显耀。而且是自已的亲上亲。而林黛玉呢?父母早亡,家门冷落。只知读诗写词,孤高自傲,目无尊长。况且身子骨是虚弱多病,难当起家庭主妇的重任!
出于家族前程的考虑,选择薛宝钗作为媳妇,乃是必然的,毫不动摇决定。尽管有贾母的万般怜爱的林黛玉。但在关系到贾府前景命运的问题上,贾母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薛宝钗。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是封建时代的家族制度!
宝黛之恋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一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最后一个香消玉陨,一个另娶他人,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那么回到最初,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对原本相爱的恋人最后失败收场呢?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的缘由,但究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林黛玉父母的早早亡故,导致了宝黛之间再无联姻的可能;
贾敏逝世《红楼梦》的故事初初展开,林黛玉的母亲便已逝世。贾敏,这个只活在别人回忆里的神秘女子,她作为林黛玉的母亲,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她是连接林家与贾家的重要纽带。可惜的是,她的死亡,不但让林黛玉童年便失去了母爱,也让年老的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肝肠寸断;更让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姻缘蒙上了一层不详的阴影;
林如海亡故林黛玉在失去母亲后,惟一可以倚靠的父亲也紧接着去世了。如果说贾敏的去世,让林黛玉失去了亲人的温暖;那么林如海的去世,于她而言,是天塌了。从此以后,人世间再没有人可以为她遮风挡雨;这世间,所有的冷暖她只能独自去尝。
非但如此,林如海的死亡,也直接宣告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联姻再无任何可能。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林如海逝世后,林家就跟着消亡了。
林家消亡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男婚女嫁,看重的是门当户对,依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若是林黛玉双亲在世,她是盐课林老爷家的嫡女,父亲是前朝探花郎,母亲是贾府千金,这份家世,与以军功起家的贾家相配,绝对是只高不低、绰绰有余;
而林黛玉本人容颜绝世,才气纵横,冰雪聪明且又知书达礼,配贾玉玉这个不爱读书上进的顽劣青年,只能说便宜了贾宝玉这臭小子;
可惜林如海和贾敏一死,失去了倚靠的林黛玉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于贾家,林家的优势消失干净,再也起不到半分助力;而林黛玉,再无父母为她主张婚姻大事。她与贾宝玉的婚姻在她父亲林如海亡故的那一刻起便已分崩离析、灰飞烟灭。
结语:世人对林黛玉的印象永远都是爱哭的林妹妹,可知为何林黛玉从进入贾府以后便整日里悲悲戚戚、泪眼难干?那是因为她早已知晓了自己今后的悲苦命运。与贾宝玉心心相印、生死相许又如何?没有了显赫家世,连父母都没有了的林黛玉,早已失去了足以与贾宝玉相婚配的资格。宝黛之恋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宝黛失恋主要原因是:王夫人与黛玉母亲贾敏姑嫂之间不和,把仇恨移到黛玉身上。王夫人是荣府掌门人,她不喜欢黛玉所以宝玉黛玉婚姻不成。
宝黛之恋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里,不论是判词,各种续写版本,还是影视剧的结局,最终宝玉娶的都是宝钗,而非黛玉。
宝黛之恋最终没有走入婚姻殿堂,如果以“结婚”为恋爱的成功标准,宝黛之恋确实是失败的。宝黛爱情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一、林如海之死
在宝黛婚姻之路上,有两个阵营一直在持续对抗着。一方是支持宝黛婚姻,主要人物有贾母、凤姐和宝玉;另一方是反对宝黛婚姻的,主要人物是王夫人。
而在这股反对力量里,薛姨妈虽然是薛宝钗之母,其作用其实微乎其微,几乎可以算作比元春和袭人还要薄弱些的力量,算不上主力。
在前八十回宝黛婚姻的僵持过程中,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都没有成功,这就可以认定,支持方和反对方的力量是势均力敌的。也就是说,贾母、凤姐和宝玉三人,才能抵得上一个王夫人。
古代不像现代,可以自由恋爱,即使恋爱结婚,父母的力量在现代婚姻中也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更何况是在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能够很好地解释宝黛婚姻两方阵营以一敌三的现象。
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如果没有宝钗出现,他们的婚姻之路或许会很顺利。所以表面看来是宝钗的出现对黛玉的婚姻形成了阻碍。
然而最初时候,宝钗和宝玉的金玉姻缘虽曾引起各方议论,却是不成气候的。
那时候的黛玉,以她的优势是无需顾虑宝钗对她婚姻的影响,最多也只是吃醋她和宝玉之间的关系罢了。
那时候黛玉的父亲还在世,林如海官位之高,又得皇帝器重,又是书香门第,身份贵重,远非薛家可比。只要林如海在黛玉长到可成婚的年纪,和贾母为宝黛促成美事即可,几乎可以忽略王夫人的反对。
然而林如海死后,黛玉就没有了林姓亲人,她不得不继续寄住在贾母那里。如此,贾母既得做黛玉的娘家人,又是黛玉的婆家人,黛玉这边支持方的力量就变得薄弱了许多。
因此才引出之后王夫人与贾母等人只见针对宝黛婚事的抗衡,才有了“金玉姻缘”的可插足之地,才会有两方长久而坚韧的拉锯战。
所以宝黛婚姻之路走不通的主要原因之一却是林如海之死。
二、林黛玉之病
宝黛是两个后辈,他们的力量在那个父母之命的年代里,是可以忽略不记的,更何况宝玉性子懦弱,从来没有忤逆长辈的时候,就更不可能向王夫人提出他的想法。
宝玉让黛玉放心,这一处“放心”,宝玉却只能让黛玉对他的心意有所放心,却不能够让黛玉对未来放心。
如果宝黛之恋放在现在社会,他们是有为自身幸福抗争的机会的,而在红楼梦里的时代,却是万万没有的。如此也可说家中长辈对子女婚姻的把持,也是宝黛之恋失败的原因之一。
王夫人一心想找个可以管家又贴自己心意的儿媳,她选择薛宝钗,不仅仅是要拒绝林黛玉,还有拒绝王熙凤管理荣国府的主要意图在。
王夫人作为宝玉生母,对宝玉婚姻有着绝对决定权。贾母是王夫人长辈,又对王夫人的决定有着否决权。
虽然贾府小厮都知道贾母支持宝黛之恋,而贾母本人却从没在面上流露过这个意思,小厮们也知道贾母从来没露过这样的想法,也只是猜测贾母的主意。
贾母不反对宝黛,却也从没多支持宝黛。她只是反对宝钗嫁到贾府来,只是希望宝黛能够长久和平地相处而已。
至于凤姐,她虽然是王夫人的侄女,却是邢夫人的儿媳,是贾母大儿子贾赦的儿媳。她管家的结果,对于王夫人来说,意味着将来荣国府的决定权有可能落入贾赦和邢夫人那边。如此,凤姐和王夫人之间的矛盾清晰可见。
凤姐支持黛玉,是有着对黛玉的情分,她喜欢黛玉人品。当然也不排除,她支持黛玉的主要原因是她不想荣国府管理内务的权力旁落。对凤姐来说“美人灯”可比精明世故的薛宝钗要好多了。
所以凤姐对待宝黛爱情的态度,却不能够完全代表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态度。贾母迟迟不表明态度,也是有所顾虑。
黛玉年龄小,这倒其次。主要还是因为黛玉体弱,不知道能否担当孙媳之重任。贾母也许最开始是属意黛玉的,想等黛玉大些,病好些了,再行婚配。然而黛玉年龄越大,病却反倒越重起来。
这时的贾母却不能提婚事,一方面是顾虑黛玉病情会影响婚后日常,所以不提议宝黛成婚;另一方面她更担心如果宝玉娶了别人就会激化黛玉病情,甚至让黛玉一命呜呼,因此要拒绝所有关于宝玉婚事的事。
而如果黛玉健康,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如果黛玉无病,贾母很可能很早就给宝黛把亲事定下来,说不定黛玉在王夫人那里还有一丝可争的余地。
如果黛玉无病,以她的才能就可以管家,也算能够实现王夫人的一个想法。况且黛玉情商高,婆媳关系一定会细心处理,不会有什么大的婆媳矛盾。
如此说来,黛玉之病也是宝黛之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要归结出宝黛之恋失败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这一根源是“黛玉父亲之死”。
如果林如海活着,“金玉姻缘”之说根本就不会成势;如果林如海活着,黛玉心意便会有人做主,她后来也不会因忧思而加重病情;如果林如海活着,不仅贾母,连贾政也会明确支持宝黛之恋,如此王夫人就更不能反对了。
林如海的死使得王夫人对宝钗的支持有机可乘,使得黛玉与宝钗两个人的力量相对等,这才有了之后双方来来回回的拉锯战。
宝黛之恋没能够走入婚姻,而走入婚姻的宝玉和宝钗却是无恋情的。这场失败不仅是宝玉和黛玉的失败,更是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共同的悲剧。
如果林如海活着,黛玉就能够顺理成章嫁给宝玉,如愿以偿。此外,宝钗也能够早些从“金玉姻缘”之说中醒过来,去寻得属于她自己的好姻缘。
作者:不做惆怅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宝黛之恋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宝黛之恋以青梅竹马开始,以黛玉含恨离世而告终,如果说爱情是以结婚为目的话,他们确实是失败了,因为最终没有结成夫妻,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短暂却美好的感情,那么真挚而热烈,这样看来他们的恋爱是不存在失败的,起码彼此倾心过。
爱情与婚姻从来不是一回事,像贾家这样显赫的豪门联姻更是掺杂着许多感情之外的因素,因此宝黛之恋没有修成正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黛玉的身体孱弱多病,担不了传宗接代这一首要任务封建社会对传宗接代、绵延子嗣尤为重视,女子嫁为人妇的首要责任就是要为夫家开枝散叶,多添孩子,尤其是要生男孩,以示家族人丁兴旺,这样才能在夫家站稳脚跟,所以无论是帝王家还是平民百姓,大都有“母凭子贵”的传统。
而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对男子娶妻生子的要求就更加明确了,偌大的家业要守,祖宗的爵位要袭,必是好生养的媳妇最得长辈的欢心。
比如李纨,虽年轻守寡,但终有一个儿子贾兰在身边,平日里虽不管家,但她的各种待遇是贾府里最高的,不光月例银子和贾母平等,还有园子可以收地租,一年少说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连管家的王熙凤都羡慕不已。李纨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为贾家生了重孙贾兰,算是完成了做为贾家媳妇的重要任务。
黛玉如果嫁给宝玉,成为贾家的儿媳,贾母和王夫人等一家子长辈首先要关心的就是能否为贾府添丁。
初进贾府的黛玉彼时不过十来岁,年龄尚小,众人见她时便发现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似有不足之症。果然,黛玉自己言道:
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可见,黛玉之症是先天带来的。只有出了家才可好的病,必是不能动凡心凡念,要断七情六欲的,一个花儿般的女孩子,不许见外人,不许见哭声,也是真真的折磨死人了。
人参养荣丸,是温补气血的补药,主要针对心脾不足,气血两亏,病后虚弱之症。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正是气血旺盛的年纪,却要长期的依靠药物来补身体,可见其孱弱的程度非同一般。
在贾府生活的这几年里,贾母对黛玉疼爱有加,也是希望能将她的身体将养好,但是后天的补药未有弥补先天的不足,黛玉只过了几年好光景,身体便越发的虚弱了。
黛玉的情形是有目共暏的,贾母或许有心成全宝黛,但众人会答应吗?王夫人做为宝玉的母亲,会希望儿子娶一个风一吹就倒的“美人灯”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林如海突然病逝,黛玉失去了门当户对的资本黛玉进贾府不久,林如海便有书信寄来,称身染重病,要接黛玉回去。贾母命贾琏护送黛玉回去,并嘱咐诸事完毕仍叫带回来。回去不久,林如海病逝,丧事完毕,黛玉跟着贾琏又回到了贾府。
此次回到贾府与上一次不同,初进贾府,黛玉是有家有父亲的人,来贾府不过是贾母疼爱暂住一时,而身份仍是林家的大小姐。林家虽不及贾家显赫,祖上却也是袭过列候的钟鸣鼎食之家,林如海是钦点的巡盐御史,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此次回来,黛玉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林家人丁不旺,已无近亲,贾府成了唯一的依靠。
而这样的身份是不符合贾府择妻的标准的。
门当户对一词在贾府男丁娶妻的标准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贾代善算起,娶了四大家中族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小姐,也就是贾母。贾政娶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大小姐,也就是王夫人,贾琏也是娶的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先亡故了的贾珠之妻李纨虽不是四大家族中人,但其父曾任国子监祭酒,也是从四品的官职。
在第四回,门子向贾雨村介绍四大家族时,也曾说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可见,没有点子身世背景要进贾府做媳妇也是不易的。
失去了父亲的黛玉显然没有了显赫的家世做依靠,她不能为贾府带来任何利益上的好处,纵然有宝玉的钟爱,贾母的怜惜,也撑不起她爱情的梦想。
宝黛之恋过程美好,但结局可悲。究其根本,两人都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背后是封建思想的顽固势力在支配,身处这样的环境,即使相爱又如何,谁又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