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有用吗?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有什么区别?
在那个年代,以工代干盛行,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是有用的,他们当中被提拔任职于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比比皆是。
当年我厂是上千人的企业,厂部属党委级别,车间书记都是县委组织部门下文任命,我的车间张书记后来就调到乡里当主仼,直至退休,其次改革开放初期,县委从各企业抽调一批大专以上文凭、干部身份的工人充实到各乡镇的工业办,我厂走出了的6人,后来都干到局级,如今有的退休,有的退居二线。
此一时,彼一时,随着体制改革,体制内实行公务员制,而企业实行全员合同制,因而企业干部、职工没有什么不同,彼此都一样,都按企业职工待遇办理退休。
有些搞笑的是,不管是在职,而是下岗失业,企业女职工50周岁退休,女干部身份的却要按55周岁退休…
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有用吗?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有什么区别?
首先,需要明晰:
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是在编干部还是非在编干部。
一、在编干部是指职工档案里有当地人事局(以前称谓)认可并备案的干部编制,有当地人事局(以前称谓)干部登记表、干部履历表、干部考核表等;
二、企业内部的在编干部而非当地人事局(以前称谓)备案干部。
两者区别是,女干部退休年龄的认定。
女职工50岁退休;
女干部55岁退休。也可以个人申请,单位批准,50岁退休。
企业职工和企业干部就退休养老金核算来看,都基于三个基本公式核算退休养老金。核算方法没有根本区别。
即通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个公式进行核算。
也许,干部身份,在职时工资会高一些,缴纳基本养老金基数会高一些,个人账户余额会多一些。退休养老金会高一些。
这里,退休养老金高与低,在同等工作年限条件下、同等缴费档次前提下,只体现在个人账户余额上也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上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指数上,即过渡性养老金上。
企业干部退休养老金核算,不体现是否是企业干部。
在企业干部退休养老金核算上,企业干部是一个无用项。
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有用吗?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有什么区别?
一:企业干部、只能说明你曾经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劳动模范、是生产一线的佼佼者;80年代以前,车间干部的60%、是从优秀工人中提拔上来的,当时提干不提薪;
二:企业干部的档案及人事关系、属于企业的组织组部(干部处)管理;企业职工的档案,属于劳资处;
三:90年代以后的企业干部、都是大学生,不在从职工中提拔干部、干部的工资(奖金)及五险二金、远远高于职的数倍;
四:企业干部退休时、退休以后,完全按职工的待遇、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干部身份、大学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五:退休以后,企业干部的退休养老金、是同类(职、级、学历)机关事业干部的60%左右;
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有用吗?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有什么区别?
所谓的企业干部是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前的产物。从90年代开始企业不再有上述提法,规范地讲应该统一叫企业职工,而职工又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干部一般由以下几种人员组成:
1,由机关为充实企业管理的下派干部。
2,由政府计划安置的军队转业军官。
3,由工人中提拔经过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批准录用人员。
4,由人事厅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派遣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
5,由企业内部提拔的以工代干人员。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干部身份被打破,即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而逐步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干部的称谓被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代替,并分为高级、中级、初级等。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企业职工不再认定身份,只认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除了女性职工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在退休年龄上存在区别外,计算养老金更不存在身份倾斜,厂长和工人都采用同一计算公式代入相关数据,即缴费年限、缴费平均指数、退休年龄和退休上一年当地社平工资等计发养老金。所以说,身份几乎无任何实质性意义。
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有用吗?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有什么区别?
一,企业单位干部身份大都是工人性质,以工代干,并不享有正规国家干部待遇。二,在企业单位中的国家干部,当地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都有专门的备案的。三,干部身份是参照公务员标准来的,而以工代干是按企业待遇来的。四,企业内部干部,退休待遇与职工退体标准一样。
企业单位干部身份有用吗?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有什么区别?
在企业,国家干部和合同制工人没有太大区别。只要有背景,工人可以在干部岗位上。企业的干部和工人的区别是:干部档案在人社局保管,工人的档案在本企业档案室(馆)保存。退休后无论是大学生、国家干部和工人待遇一样。所以大学毕业生尽量不要到企业找工作。企业的管理很不规范。认人为亲很普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