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感受如何?
提及小人书,倍感亲切,如数家珍,有种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小人书是那个年代大人小孩都爱看的读物。
而我尤其痴迷,兜里的钱几乎都用于购买小人书,为此在河沟岸坡捡过废铁拾过玻璃,并利用节假日在百货商店外厨窗下摆过小人书摊,只叫以书养书,新华书店是我童年最想往和惦记的地方,隔三差五就要光顾,有新到自己心仪的小人书,就毫不犹豫掏钱购买之,当年家中有小人书几百本。
小人书让我欢喜让我忧,孩时的心思都花费在小人书上,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从班级中等生最终与差生为伍,因而被老师家访过,自己也吃过几次小棍汤…
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感受如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人书,正名叫连环画,就是我们小伙伴儿的精神食粮,有抗战题材的,有样板戏系列的,还有外国名著比如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当时互相传看
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感受如何?
谈到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把我不仅又带到梦寐以求的少年时代。
那时一本“小人书”的定价大多由七、八分到三角钱不等,尽管如此,买一本“小人书”的钱是来得多么不容易吧!
记得我最多的时侯曾达到二百本,大多是我用家里的旧鞋、骨头等破烂东西的钱买来的。而更多买小人书的钱则是我们捡到的“知了皮、铁豆子”卖了钱(铁豆子:是小时从我们村铁厂的倒出的废土中捡到的)
我和我的一个小伙伴共同管理,我们把小人书分成了几个类型。其中,战斗的:归为一类,阶级斗争的为一类,彩色的和电影剧照分别归类。
记得在战斗的一类里,最好的、压箱子底的有:《奇袭敌兵站》《巧炸敌人军火库》《红心虎胆》《激战松谷峰》《拔敌旗》《沙河破击战》《龙谭桥》等等。
阶级斗争的有:《烟楼的秘密》《迷惑人的鱼塘》《杏花塘边》《海花》《新上任的治保主任》等。
另外还有反特的,中外电影版等等!
记得在我所有的“小人书”中,最厚的是话剧版《红岩》南斯拉夫电影版《瓦尔特保卫莎拉热窝》故事片《春苗》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杜鹃山》等。
总之,小人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太多的慰藉,以至于我们今天想起仍历历在目!
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感受如何?
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的连环画的绘画质量非常高。《三国演义》、《东郭先生》、《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等等一大批,都是分别由刘继卣、王淑辉等大画家画的作品,堪称绘画范本级的水准。另外还有《连环画报》、《富春江画报》分别有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作为月刊出版发行。皆出于名家之手。实属经典。
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感受如何?
大家对小时倏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谈谈感受?小人书对五0,六0,七0年代的小孩影响太大了,当时的文化生活缺乏,想看的电影,戏曲和古代故事都靠小人书,也叫小画本,来得到图文并貌的知识,当时虽说两三角钱一本的小人书,那时也真买不起,攒钱买一本小人书特别宝贝,只有同学间特好的朋友才能借看,有时还互相换看,如时奉还,如果谁把小人书弄坏,那可大事,下次,没有下次,再想借书难啦,坚决不借的,本人对小人书情有独钟,包括青年时代,只要有机会,就去新华书店,看到好的画本就买,现在都存有二百多本,收小人书的给一千二百元,我都没舍得卖,有时拿出来看看,好象又活回去了,回忆满满,幸福满满!
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感受如何?
三国演义。我家的这套小人书是一本本买的,就是出版了几本就买几本,每回和我爸上街,第一时间去的就是书店。然后第一本就是买的桃园结义。喜欢这套书的原因是里面的人物,场景都是白描的画法,我就要我爸买了水彩去涂色。不比现在的小朋友,涂色有专门的书,还有蜡笔什么的,涂上去方便。我呢,就是小孩子的套路,喜欢什么色就涂什么色,最后这套三国,被我涂了个遍。涂的过程中也渐渐了解了其中的故事。什么桃园结义有哪几个人,叫什么;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吕布怎么死的;拜访诸葛亮为什么要四顾等等,最重要的就是不知不觉的把贯穿整个三国的主线故事记下来了,以后大了再读相关的内容就能够脱口而出。遗憾的是长大后我参军去了,期间这套三国演义还有其他满满一大箱的小人书被我妈卖废品了,现在想起来好遗憾啊~所以我孩子的书,玩具我都留下来,等他长大,再给他。都是满满的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