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穷人想翻身,必须有文化、有格局”你怎么看?

我曾经的陆同事,小学文化,他是水稻兵退伍分配来我厂当工人,企业改制,厂倒人散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媳妇又患有慢性病,家里比较贫穷的实际,他没有消沉,没有退却,靠下岗买断工龄几千块钱作资本,在自行车后座架上两只柳筐,走街串巷喊叫"收废旧″。

一回生二回熟,军人出身的陆师傅又不怕苦脏累,没有几年就打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老客户布满大半个县城,有学校有机关单位,大多数是沿街门面做生意的老板,进货剩下的包装纸板等废品,就主动打电话与陆师傅联系,上门回收。

陆师傅从当初骑自行车、脚踏三轮车,到后来的电动大三轮、货运小汽车,再到如今自己租场地,办起废品收购站,自己当老板,老婆、儿媳妇,还有几位壮力男子汉亲戚都是他手下的员工。

收废品行业利润高,空间大,陆师傅仅靠二十多年的打拼,现在拥有两大间闹市区门面房,小区三室二厅两套,听他儿子说,市区还买一套商品房…

因此,题主所说,穷人想翻身,有文化有格局,事过功倍,那当然好,而对于半文盲、半稀中年的穷人而言,只要自己认清自己,给自己及将从事的行业定位准确,照样能成就大事业,我的陆同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人说“穷人想翻身,必须有文化、有格局”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一半可以这么说,不完全是这样。作为我们过去的穷人,只知道不像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受地主资本家的剝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民主和自由,能当家做主人,耕者有其田,有说话的权利;有工作的权利,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再也不受旧社会的苦难,这就是叫翻了身。

这个翻身,不是靠穷人们有什么好高的文化,但要靠格局,我说的格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打倒了地主及资本家,推翻了吃人的旧社会,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穷人们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为劳动人民,有哪一个没有翻身得解放的?在解放初期,在人民群众中,有多少是有文化的,恐怕有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和半文盲,难道说他们还不算翻身么?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政治上或者经济上,没有一个人没有翻身的,在头条中,就连过去受管制改造的地富反坏右,他们也在说翻身了,光明了,自由了,富裕了,和劳动人民一样的当家做主人了,也就是说全国的所有民众都翻身了,并奔上了小康社会的道路,绝大多数人虽然没有少数人那么富,但多少还是比过去富了不少,这富了不少并不是靠什么有好高的文化才实现的,是靠社会格局,这个社会格局就是改革开放,但仅凭格局不够,还要靠他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

结论:穷人的翻身,靠的是社会格局,而不是靠一时有什么好高的文化。

有人说“穷人想翻身,必须有文化、有格局”你怎么看?

穷人想翻身,

必须学文化。

穷则要思变,

知识长心理。

改革新时代,

文化数第一。

金钱和美女,

都在书本里。

勤学加苦练,

人生大格局。

有人说“穷人想翻身,必须有文化、有格局”你怎么看?

穷人要翻身,首先要能吃得苦,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穷人不能甘于贫穷,穷则思变。

有人说“穷人想翻身,必须有文化、有格局”你怎么看?

文化的概括面非常广。就象我们最近经常听到的倪光南科学家,他有很高的文化,也有发展创新数字科学的格局,或者说文化才能,可他至今都不富裕。由此可见,穷人要想翻身就必须对社会和人性有深层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俱备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一项生产财富的专业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混合形成一种创造财富的格局,勇敢排除穿透各种障碍,才有穷变富的可能。笼统地说有文化有格局是很难穷变富的

有人说“穷人想翻身,必须有文化、有格局”你怎么看?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有文化可以开阔视野,扩展格局思路,昰社会生存的一种基础,也昰应聘职场的敲门砖。至于有了文化,穷人能否翻身,就要看机遇,背景,眼光,能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众览社会动态,北大毕业高材生去卖肉的有之,收废品走上小康之路有之,大学生送外卖有之,凭借渊博知识成为栋梁之才也有之,充分说明,有文化不一定就能改变格局,就能事业有成,关健还在于个人的机遇和魄力,加上敏锐的头脑与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千条路,足下行,有志有能第一步,不靠神仙不畏输,奋斗终有硕果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