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我上过幼儿园,教过我的阿姨只记得一位扎长辫子的美女老师,她家一直就住在幼儿园家属区,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其她阿姨没有一点印象了,小伙伴道是还记得几个,一个在医药公司上班、一个在县委工作,还有一位在汽车站开客车,至于姓啥叫啥就想不起来了。
当年的六一幼儿园分两个家院,后院是小班中班幼儿活动的场所,有滑梯板,有跷跷板,有幼儿骑的三轮车,而我所在的前园为大班,园内只有一座较高较大的滑梯板,旁边有棵大树,小朋友做老鹰捉小鸡、丟手帕游戏,和做哑铃(木质)操都在那棵大树下进行。
我们上课主要是扒在小位桌上描简笔画,记得描过天安门、延安宝塔、工人师傅的大拳头、农民伯伯的大稻穗、解放军叔叔的钢枪飞机和坦克,另外还有小鸡小狗、花草树木与水果…最盼望的是大课间,阿姨分别给我们小朋友每人发几块水果塘,天冷的时候还发过半串糖球(冰糖葫芦),天热的季节发过冰棒,仅此而以。
我们60年代上幼儿园,小朋友没有统一园服,就是每人胸前别条小手帕,用于抹口水和擦鼻涕,上学与邻居小朋友手搀手自己去幼儿园,放学一个方向一个放向排成路队,由阿姨送到巷口自己回家…
你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答:三岁上幼儿园小小班。1、1955年开始,我在幼儿园四年(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2、幼儿园设立在小学后面,有宝塔、游戏房、小树林、滑滑梯、跷跷板、乒乓室。3、班级是地板房,一架风琴,绿色的小靠背椅子、有时候围一圈,有时候六位小朋友合一张绿色的长方形桌子。4、一共有三个小操场,草坪上晒太阳🌞做游戏,一派生机勃勃景象……5、孩子们无忧无虑,没有作业,没有课外班,唱歌跳舞、背诵儿歌、讲故事、搭积木、做游戏。6、那是真正的金色童年时光!
你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不说不快。我来告诉你40年前的幼儿园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工矿企业,农村都是集体组织。农村成立人民公社,农,林,木,付,鱼融为一体。下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生产大队设有学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校另外有幼儿园,(那时不叫幼儿园,叫学前班,4~7岁)生产队有托儿所,(1~4岁婴儿)。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能更好地投入生产。(基本是免费的)。工矿企业也是如此,但是,条件会更好,有的托儿所还供应牛奶。(国营企业有职工医院,职工食堂,子弟学校,托儿所,供销社)一般学生上完中学考大学才能到市内上大学。(农村的公社有中学,大的工矿企业有中专和技校)。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有利也有弊!
你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40年前记忆中的幼儿园。都是单位行政科办的托儿所。职工有国家开工资。孩子送进幼儿所是不花钱的。产假一过该上班儿的上班儿。孩子就有托儿所托管。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你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我想起来了,四十年前的北京除了企事业单位有托儿所和幼儿园还有社会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托儿所和幼儿园有区别,前者收一至三岁的孩子,后者收三至六岁的孩子,统统管保育员叫阿姨,没幼儿教师这说,职责其实就是替双职工家长带看孩子。托儿所和幼儿园长大的孩子吃饭按顿儿,定期能有牛奶喝有肉吃,比在家里散养的孩子显着身体都壮实,经济条件一般的孩子在家里都随大人饭菜凑合,托儿所和幼儿园毕竟每月要收家长十几或二十几元伙食费,并且也有严格的菜谱,这都是家养孩子所不及的。送孩子一般都家长自己送,高级点的幼儿园专门备有厢式人力三轮车接送孩子,也教孩子做做简单游戏识识字,我去过几天幼儿园不习惯哭闹跑回来了。我还见过北京郊区农村办的幼儿园,他们不叫托儿所和幼儿园叫娃娃组,就是几个老弱妇女在一间大房里看孩子,孩子们都在土炕席上叽哩咕噜地打滚玩,不掉地下就算阿姨尽了责任,那时我常去小红门舅舅家玩,他家孩子就在娃娃组。过去托儿所和现在的办园理念不一样,现在是为了孩子将来上小学而铺垫学前教育,过去不是,过去办幼儿园的出发点极其简单实在,就是你家里都上班下田抽不出人看孩子,你交俩钱我替你看孩子,仅此而已,决无多余。
你记忆中,四十年前的幼儿园是什么样?
那时有的叫幼儿园,有的叫托儿所。都是单位办的,基本不收费。那是工人福利多多,因为是国家的主人翁,国家的领导阶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